第一则新闻是央视第一频道11月25日的新闻报道,说东方民众乐团怎样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响应党中央的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号召,深化体制改革,不受政府指令主动寻找市场,焕发了文艺创作和演出的活力。我听罢,没有听到这个乐团有关创作和演出内容上有哪些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内涵的东西,只是说深化了体制改革,与市场结合,焕发了活力。我不明白这怎么能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何以体现了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文化属于社会意识和上层建筑的范畴,它受着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的制约,又反过来影响和作用于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任何文艺作品,都是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好的内容与好的形式相结合,才是好的文艺作品。如果只有好的形式而没有好的内容,不能称作好的作品;如果形式好而内容反动,那也是反动的作品。毛主席说:“我们的文化是群众的。基本的问题,是为群众的问题和如何为群众的问题。要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歌颂一切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暴露一切危害人民群众的黑暗势力,把颠倒的历史再颠倒过来,使帝王将相老爷太太少爷小姐统治的舞台恢复历史的真面目。共产党获得政权,一草一木归人民。劳动者管理国家、管理军队、管理企业、管理文化教育的权利,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最大的权利,最根本的权利。如果没有这些权利,劳动者的工作权、休息权、受教育权等权利,就没有保证。社会主义民主的问题,首先是劳动者有没有权利来克服各种敌对势力的影响的问题。像报纸、刊物、广播、电影这类东西掌握在谁的手里,由谁来发议论,都属于权利问题。人民不管理上层建筑是不行的。”“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否则你的劳动就没有对象,你就只能做鲁迅在他的遗嘱里所谆谆嘱咐他的儿子万不可做的那种空头文学家,或空头艺术家”。毛主席又说:社会主义文艺要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要为工农兵服务,是为人民大众所需要的。而在报道中,只说乐团体制如何改革了,如何与市场结合了,如何焕发活力了。而没有说创作、演出了什么内容的节目,有没有到群众中去,到工农兵中去。众所周知,在我国目前的社会里,已经是资本主义经济占据了主要地位,社会形态是资本主义为主导的社会形态,人民的意识无不受到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形态的影响。试问,在这种情形下,在这种经济基础和社会形态下,文艺创作和演出单位不受社会主义的政府制约,不受无产阶级思想意识的制约,搞自由主义,与市场结合,能结合出什么样的文艺作品来?能搞成什么样的文化大繁荣?文化阵地如社会主义不去占领,资本主义必然回去占领。
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核心,要建设反帝、反修、反资、反封、反腐、反黑、反毒、反黄的文化内容,建设为工农兵和革命知识分子服务的社会主义文化,才能称得上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否则,还是变了味、走了样的、挂羊头卖狗肉的文化!
30年前,走资派、修正主义打着“解放社会主义农村生产力”的旗号,强制推行包产到户政策,结果在农村全面复辟私有制,造成“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打着“建立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旗号,推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国营企业改革,结果全面复辟资本主义,几千万工人阶级下岗;今天,又打着“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旗号,深化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改革,搞文化产业化,几年后不会造成资本主义文化全面复辟?不会把社会主义文化侵蚀得体无完肤?广大人民群众要高度警惕啊!
第二则新闻是,一市委机关报(恕不提名)11月25日新闻,昨天晚上又看到人民网报道了同样的内容。报道华西村的事,但不是从正面报道华西村如何坚持在村党委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发展集体经济并且蒸蒸日上,取得了“中国第一村”的骄人成绩,而是在磨道里找蹄印,找出了四个方面的所谓“新闻卖点”进行摇唇鼓舌。一是说老书记吴仁宝仍执掌大权且4个儿子支配全村90%资金;二是说“红色天堂华西村”再成舆论焦点;三是经济转型发展出“观摩经济”;四是受严格控制村民难言幸福。文中借一个化名所谓叫“王哲”的人所见所闻(而该市委机关报上不显示记者名字和出自哪个新闻媒体,文中又显示出《南方周末》报),对华西村进行诬蔑和攻击。由于篇幅所限,我就不说里面的具体内容了,我只想说这个新闻不是从新闻本身出发,进行实事求是的报道,先有事实再进行报道;而是先带着有色眼镜,带着某种政治观点去找新闻、挖素材,试问这样的新闻也有生命力吗?这样的新闻想达到什么目的呢?
我读了这则新闻后,倒没有读出华西村有什么不好,反而读出了华西村那么多的可贵之处:一是“说老书记吴仁宝仍执掌大权且4个儿子支配全村90%资金”,从而正好说明华西村充分体现了全村政治经济大权掌握在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手里,集体经济越发展越兴旺,集体资产没有流失。难道非要把政治经济大权交给那些不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人掌握或者是无政府主义状态,谁想咋搞就咋搞,把集体资产和财富挖空掏净,记者就高兴了吗,就该赞扬华西村了吗?二是说“红色天堂华西村”再成舆论焦点,不正好说明华西村就是社会主义农村的天堂、样板,才引起了那些不得人心的走资派、修正主义者和帝国主义的走狗、汉奸、卖国贼们的害怕、嫉恨和仇视,掀起了一轮又一轮攻击和污蔑华西村的恶浪狂涛?三是“经济转型发展出‘观摩经济”’,正说明了华西村的经济坚持高举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旗帜,不断积累,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不断前进;四是所谓“受严格控制村民难言幸福”,是指个别村民给记者诉苦说,在华西村“经济控制让村民迷惘”,“思想控制更严”。干什么活都是单位安排好的,自己没自由;用毛泽东思想武装村民头脑,还禁止夜生活,不能赌钱,晚上八点就要求睡觉,说是为了健康,所以不感到幸福。而这样的生活我倒真的羡慕!这不正说明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吗?生产上,按照全村有计划、有分工的生产,避免了个人乱生产的盲目性和自由主义,节约了资源,提高了生产的效率,这些不正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显著特征吗?意识形态上,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全村民的头脑,避免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没落文化流毒的影响和毒害,没有黄赌毒黑河恶性案件的发生,广大村民享受着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物质和文化生活,从而保证了社会主义红色农村不变色。正因为如此,那些别有用心的无良记者才借一村民之口说“不感到幸福”。试问:这个村民真说这话了吗?他即使说了,也只能说明他是一个败类,但能够代表华西村99%以上的村民的心里话吗?
第三则新闻,是《大河报》11月25日一篇《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我省规模化农庄也正逐步进行——以后开着汽车去种田,您感觉如何?》的报道。说实话,当我刚看到这个题目后,确实感到非常振奋欣喜。振奋欣喜的是,我国自1982年放弃社会主义农村集体经济,实行分田到户以来,经历了30多年分田单干,终于又要规模化种田了。说实话,我很为河南最近搞的中原经济区的高度和气魄尤其是提倡的“三化”协调发展而欢欣鼓舞。可是,当我看完全篇报道后,不禁打了个寒颤。先看该新闻的核心提示吧:“咱河南人多地少,有的地方一人也就分两三分地,这样的地块别说开车,就是赤脚走,也要不了几分钟就从这头走到那头了。而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些国家,农业都是规模化经营,农场主的地少则数百亩、多则上千亩,如此大的面积,不开车就没法耕种,当然这些农场主也都是富人,买辆车自然不在话下。在中原经济区,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密集的村庄可能要合并集中,土地要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我们河南会不会出现像国外那样的规模化农庄呢?”
从这段话中我读出了几个信息。一是文中流露出当年以“包产到户”名义推行的分田单干经过30年来的实践检验,证明是错了,虽然有些人嘴里不愿承认。如果真的是这个观点,或者是各级官员是这个观点,我会感到高兴。但是,本文并不是持这个观点,而是在描述了“咱河南人多地少,有的地方一人也就分两三分地,赤脚走,也要不了几分钟就从这头走到那头了”这个现象后,要达到另外一个观点,就是搞规模化经营。且慢,先不说搞规模化经营的事,先说说当初分田单干到底对不对?不搞清楚这个问题,规模化经营也就没有了方向,或者说会搞错了方向。记得毛主席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同湖南省委书记王任重同志说的一番话:“我为什么把包产到户看得那么严重?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所有制的基础如果一变,我国以集体经济为服务对象的工业基础就会动摇,工业品卖给谁嘛!工业公有制有一天也会变,两极分化快得很,帝国主义从存在的那天起,就对中国这个大市场弱肉强食,今天他们在各个领域更有优势,内外一夹攻,到时候我们共产党怎么保护老百姓的利益?保护工人农民的利益?怎么保护和发展自己民族的工商业、加强国防?中国是个大国、穷国,帝国主义会让中国富强吗?那别人靠什么耀武扬威?仰人鼻息,我们这个国家就不稳定了。” 他还说:只有社会主义集体化,才能实现农业的规模化、机械化和现代化。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他老人家在《论十大关系》光辉著作里,明确摆正了关于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关系,要在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优先发展有关人民生活的农业和轻工业。
毛主席站在历史的高度,指出了包产到户的错误根源和实质,所以我国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坚持了走社会主义道路。正是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我国农村在短短的二十多年里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新面貌,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堪称世界之奇迹的巨大成就,正逐步迈向社会主义农业的现代化。毛主席逝世后,走资派和修正主义者倒行逆施,违背毛主席开辟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强行在全国推行包产到户、分田单干,出现了社会主义农村经济的大倒退,也出现了本文所说的“一人也就分两三分地”,制约了农业的规模化生产的严峻现实。所以,我们应当理直气壮、实事求是地说:80年代初搞的分田单干、包产到户已经证明完全搞错了!
二是本文没有说明搞农业规模化的方向或内涵,是搞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规模化,还是搞私有制的规模化?是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搞规模化,还是把土地交给个人或资本集团来搞规模化?如果是前者,我举双手赞成;如果是后者,我则坚决反对。也有人会说:不争论,既不姓“社”也不姓“资”。这是大错特错的,这是麻痹人民的说法,是抹杀了经济具有阶级性、社会性的错误论调。毛主席说过:“对于农村的阵地,社会主义如果不去占领,资本主义就必然会去占领。难道可以说既不走资本主义道路,又不走社会主义的道路吗?”所以,发展规模化农庄也好,搞规模化农村经济也好,要先搞清方向,搞清楚是走什么样的道路?
三是本文非常羡慕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农庄式规模化农业,只看到了现在美国农庄表面的发达,却不了解它背后垄断土地资源的血腥历史,不了解发达的背后,农庄主(即农业资本家)对失去土地农民的压榨和剥削,不了解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人少地多而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更不了解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而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请问:像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这样的农业规模化发展的残酷血腥的手段和模式,我国能学吗?能行得通吗?翻翻我国的历史,几乎每一个朝代末期发生的农民起义或出现大的社会动荡,都与土地被少数人兼并、垄断而绝大部分农民失去土地有直接的关系(或者说是根本的起因)。一遇灾年导致农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卖儿卖女、易子而食,最终走投无路,揭竿而起。难道规模化经营非要朝着“少数农场主倚仗对土地的垄断而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而广大农民因失去土地而饥寒交迫”的方向走不可吗?
四是“如此大的面积,不开车就没法耕种,当然这些农场主也都是富人,买辆车自然不在话下”。这段话充分暴露了本文搞规模化的目的,就是把土地规模化给能买得起车的“富人”做农场主,而没钱的农民则靠边站吧。
五是“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密集的村庄可能要合并集中,土地要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我们河南会不会出现像国外那样的规模化农庄呢?”这话使我想起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全国大搞城市化的进程中,不法房地产投资商大搞官商勾结,搞土地囤积、垄断开发,造成一边是强拆和腐败横行、全国房价虚高、房地产泡沫经济,一边是一般居民因买不起房而怨声载道的恶性状况。如今,城市的土地资源被占有殆尽,无地可占了,要借提高城镇化水平和密集村庄的名义,把资本贪婪的手伸向广大的农村。
罢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当走资派当权者打着“建立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旗号,推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国营企业改革,结果引来了那么多外国资本家、本国资本家廉价掠夺、侵占了广大工人阶级辛苦挣下的国营企业和全民积累,在全国全面复辟了资本主义,几千万工人阶级下岗,从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翁一下子沦为生活无着落的“弱势群体”。难道今天靠通过土地流转、搞农业规模化经营,把千千万万农民也“流转”得一无所有、流离失所吗?如果像本文中报道省里主管农业部门的高级官员所描绘的“一些地方正在酝酿更大规模的土地流转,加上现在的村庄整治,农民向新型农村社区和城镇转移,密集的村庄将相对集中,肥沃的中原大地上,将是一望无际的庄稼。有的农机合作社流转的土地有好几千亩,你不开着车去种田,怎么办?靠走,一天也走不到头”的那样,如果这种流转不到社会主义集体组织的手里,不搞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那么不流转也罢!因为如果这样流转,在我面前浮现的将不是“肥沃的中原大地上,将是一望无际的庄稼”,而是中原大地上,会出现一群群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难民,涌向城市,堵塞政府大门,向省长、市长要饭吃;或者是遍地哀号,饿殍遍野的景象。难道不是吗?前些时在一些城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过程中,打工者(即雇佣工人)领不了工资,惹得堂堂总理去讨要工资。那么如果广大农村全面发展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广大农民没了饭吃,省长、市长乃至总理恐怕还得为农民讨饭吃的。我想到了那个时候,就不像为一些农民工讨工钱那么简单了。
所以,我奉劝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和修正主义者们,千万不要再拿着看似美好的图画、说着充分的理由、描绘一个实质就是错误的前景去欺骗广大人民了;不要再打着红旗反红旗,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走资本主义道路,打着无产阶级先锋队旗号干着保护资产阶级的勾当。赶快调转方向,沿着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前进吧!毛主席教导我们:“如果政策不对,不管你的名称叫共产党也好,叫什么党也好,总是要失败的。现在,世界上的共产党有一大批被修正主义领导人控制着。世界上有一百多个共产党,现在分成两种共产党,一种是修正主义共产党,一种是马列主义共产党。” 我们广大人民群众,不要修正主义,要的是马列主义共产党,要的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的共产党,要的是真正为人民服务、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共产党!毛主席还说:不管谁犯了错误,改正了就还是好干部,还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我们非常欢迎那些正在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和修正主义者们,立即悬崖勒马,改邪归正,广大老百姓还是拥护的。千万不能一头撞死到南墙上,恐怕到那时就会跌得粉身碎骨了!
山长林于2011.11.28日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wu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