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过洋节
2月14日 ,玫瑰花、巧克力,又是一个所谓浪漫的“情人节”。
什么是“情人节”,也即情人节的来历?“情人节”,是舶来品,在西方,有很多个版本。查证最流行的版本是:传说公元三世纪时,古罗马有一位 暴 君叫克劳多斯。离 暴 君的宫殿不远,有一座非常漂亮的神庙。一个叫瓦伦丁的修士就住在这里。人们非常崇敬他,男女老幼,不论贫富贵贱,总会群集在他的周围,在祭坛的熊熊圣火前,聆听修士瓦伦丁的祈祷。
这一时代,古罗马的战事一直连绵不断, 暴 君克劳多斯征召了大批公民前往战场。为了保证人们忠于战争,他下令禁止人们于此时结婚,甚至连已订了婚的人也马上要解除婚约。许多年轻人就这样告别爱人,满怀悲愤地走向战场。
瓦伦 丁对暴 君的倒行逆使感到非常难过。当一对情侣来到神庙请求他的帮助时,瓦伦丁在神圣的祭坛前为他们悄悄地举行了婚礼。人们口口相传,于是很多人来到这里,在瓦伦丁的帮助下结成伴侣。消息终于传到了 暴 君克劳多斯的耳里,他暴跳如雷,命令士兵们冲进神庙,将瓦伦丁从一对正在举行婚礼的新人身旁拖走,投入地牢。公元270年的 2月14日 ,瓦伦丁在地牢里受尽折磨而死。悲伤的朋友们将他安葬于圣普拉教堂。为了纪念瓦伦丁,后来的人们把这一天定为“情人节”。
这就是所谓“情人节”的来历。
从这个故事里,所谓的“情人节”,我们实在看不出有丝毫的浪漫,有的却是悲壮和凄惨。在我看来,把悲壮当作浪漫,实在是对人类良知的亵渎。诚然,古罗马和我们古老的中华民族一样,是人类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从这个悲怆的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古老文明和厚重的文化。可其实,在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孕育出来的类似的故事多的是:牛郎和织女、梁山伯和祝英台、董永和七仙女……,这些爱情故事,同样凝聚着我们中华民族厚重的古老文化,同样悲壮,同样经典。可现在的有些人,根本不懂“情人节”的来历,只看到有“情人”两字,就疯疯颠颠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亦步亦趋凑热闹,过什么“情人节”,让人真觉得恶心和滑稽可笑。
还有, 12月25日 ,是圣诞节,相传是基督教创始人耶稣的生日,象我们中国人相传的 农历2月19 是观音菩萨的生日一样,那实际是基督教徒的节日。有些国家把基督教当作国教,这就自然成为全民的节日,就相当于我们中国人的春节。你不是基督教徒,也过什么“圣诞节”,凑什么热闹?看到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过洋节,我总觉着实在有点不伦不类。
什么是“情人”?我不说在国外“情人”一词有什么含意,只知道,无论在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文化里,还是中国人的习惯语境里,“情人”一词,都是很暧昧、很晦涩的,其本义基本上都是贬意的。即使有恋爱关系的男女,中国人也没有用“情人”一词来表达的文化习惯。它绝不是指正当的夫妻关系,按现在时尚的说法,就是“第三者”,或叫“二奶”,这可决不是一个什么光彩的角色。如果有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甚至还要为这样不光彩的角色,去设定一个什么节,还要大张旗鼓地庆祝一番,相信大多数中国人的回答是否定的。在西方,如果“情人”的含意,指的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意思,把“情人节”当作“有情人”的节日来庆祝,那是正面的,无疑有它的正当性,应该得到肯定。而在我们中国,“情人”,却显然不具有正当性。如果连这点都搞不清楚,盲目的过什么“情人节”,那就未免太浅薄了,岂不让人笑掉大牙?
我无意干涉别人的自由。人家愿意怎么生活,过什么节,那完全是个人的自由,无可厚非,也用不着别人说三道四。更何况,当今世界,民主和自由,成为世界性潮流,文化的多样性、包容性和世界性,也理应是人类文明的应有之义,不同的文化都理应受到尊重,这没什么好奇怪的。西方的经济比我们发达,自然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这是可以理解的。问题在于,开放以来,在文化上也是“西风东渐”,有些人无视悠久的中华古老文化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民族虚无主义上升,毫无民族自豪感,一些人甚至毫无羞耻感,认为经济发达的西方,一切都好,月亮也是外国的圆,对西方的东西盲目崇拜,人云亦云,趋之若骛,这不仅是对历史的无知,也是国人的悲哀!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