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见到两则有关环境和资源乃至关及中国可持续发展和子孙后代生存的重大事件的新闻报道,一是重庆最高长官在重庆日报题词:“守护好两江碧水,为子孙后代负责”,另一是《经济参考报》发表了一篇触目惊心的文章,题目是《新疆能源基地被曝沦为“廉价煤市” 每吨仅售100元》。(请见本文后的转载)
这两件大事情一正一反,一喜一忧,迅速的被许多媒体转载报道。
这两件都带有重大区域性的事件说明,认识当今中国是多么复杂的事情,如若带着有色眼镜,可以认为中国社会是唯利是图,人为财死,目光短视,希望渺茫;也可以认为中国政治当局是高瞻远瞩,未雨绸缪,欣欣向荣。如果各执一端,一个对发展前途的认识必然是悲观,另一个是仍然是抱有乐观。
如何避免认识的片面性,这就需要新闻界的独立性加上良心、责任心和思维认识水平。
中国越发展,越进入经济深水区,新闻工的责任就越是重大,而能让他们承担这种责任的保障条件,一是新闻的独立性,这一条件是客观全面认识中国发展舆情的硬件,没有这个硬件,中国上上下下官民的认知能力将滞留于盲人摸象,而中国这列硕大无比的经济快车如若在迷雾中行驶,将对中国甚至对全人类是多么危险!二是新闻记者的良知,没有良知就不会去真实的报道新闻,事物的真相就被金钱践踏。
新闻记者的使命比医生更加重大,医生是治疗人的自然生命,而新闻记者是把脉社会的疾病,是涉及千千万万人生命的喜怒哀乐。
赵春晖、宿传义两位记者是敏锐的,他们的目光对准了中国经济发展最纠结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也是最矛盾重重的问题,也是因为最重要和最难处理因而最能考验测试执政能力的问题。
这个问题上的任何消极怠慢、或者急功近利、或者轻率的麻木不仁,都将给中华文明带来无可估量的重大灾难,这种灾难不仅是常识性的,是显而易见的,还有更严重的是隐蔽的、迟到的、后患的、无法预料的。
这两位记者是勇敢的,他们捍卫社会的全局利益必然又是在抨击毁灭社会利益的某种巨大利已的利益;更重要的是这种巨大私利的当地的政治制度保护伞也因此被揭露无遗,而且因此读者会思考中国政治文化设计的制度缺陷和漏洞。
事物真实性的揭露就是如此可以推动中国文化的层层反思和自我修正,就是如此的同讳疾忌医而针锋相对。
笔者去过韩国,汉江是韩国的母亲河,汉江穿越汉城(首尔)市中心,韩国导游告诉我们:汉江所以能够保持碧绿清澈的水质,是因为政府采取了严格的保护措施,比如为了防止生活污水排入和从地下渗透,汉江两岸 100米 之内不准建设酒店和餐馆。
这样的标准,中国有哪个城市主动想到了?退一步,又有哪个城市去学习借鉴了?中国县市一级政府官员没有出过国的恐怕凤毛麟角,但是有多少人在认真注意和积极宣传外国高标准的环境保护措施?这恰恰应该是杞人忧天的问题却被熟视无睹的根源在哪里?
现在,终于看到有重大政治级别的领导在党报上振臂高呼的关心和督促中国的水资源,尽管这是迟来的好消息,但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而言,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给人鼓舞的行动吗?
这个目标提出后,必然要有一系列行动跟上,否则它就成为一句空话,时间长了空话会变成笑话。
俗话说一诺千金,因为承诺不仅是是一种神圣的责任,承诺也是一种自我超越的挑战。
敢于承诺,应该是目标伟大而明确!
敢于承诺,应该是不怕牺牲,敢于迎难而上!
敢于承诺,是民主开放社会的通行证!
附录转载:
《疆能源基地被曝沦为“廉价煤市” 每吨仅售100元》
2012年1月13日
从6年前开始,受到万亿资金追捧的准东地区,就被当地政府和入驻企业"描绘"为新疆主要的煤电、煤化工基地。今年1月,记者重返准东,见到的只是简单的挖煤、卖煤, 这片蕴藏着丰富宝藏的荒漠,还没有发展成资源转化的基地,却先沦落成为廉价售卖煤炭的"集市"。已圈占大量煤炭资源的企业"开发"变"开挖",有"黑金"之称的煤炭每吨只售出100多元,远远低于周边地区320多元的市场价,碎煤甚至卖出了砂石价,而以往不时可见的鹅喉羚、狐狸、野驴等"原住民"早已不见踪迹,进驻企业"边建设、边恢复环境"的承诺变成了空话……
数十家国内知名煤企的大幅宣传牌林立眼前,一个个巨大的矿坑,堆积如山的土方和烟尘四起的煤堆,一台台大型挖掘机、推土机、重型卡车在矿区往来穿梭,隆隆的机器声打破了亘古荒原的清寂。在一个土石方堆成的"山包"顶上,挖掘机和推土机正在把刚刚拉来的土方推平,掺杂在砂石、土方中自燃的煤炭散发着青烟,在阵阵寒风中,还不时冒出火焰,眼前的戈壁荒漠被挖得满目疮痍……这是记者日前驱车进入准噶尔盆地腹地煤炭企业密集的准东地区所见到的情景。
准噶尔盆地东部从阜康市到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之间有一条狭长地带,即准东地区,它东西长约 220公里 ,煤炭资源预测储量高达3900亿吨,目前累计探明储量为2136亿吨,号称我国最大的整装煤田。
仅仅几年前,记者在这里见到的却是地势平坦的荒漠,以及遍布之上的沙漠植物。这里地表虽然很难看到高大的树木,但也几乎看不到裸露的沙漠,芨芨草、梭梭、芦苇、骆驼刺等随处可见,低矮的山包多被这些沙生植被染上红、褐、青等迷人的色彩。
而如今,由于大规模的煤炭开发,四通八达的公路已经把荒原分割成大大小小的网格,日夜往来的重型车辆扬起了遮天蔽日的尘灰,以往不时可见的鹅喉羚、狐狸、野驴等"原住民"早已不见踪迹。
在煤矿周边,已很少能再见到沙漠植被,偶尔还能看到的一两棵梭梭木,也都是身披厚厚煤灰,"匍匐"在风沙之中。由于埋藏浅,准东地区已开发的煤矿几乎都是露天煤矿。因为缺少地表水,再加上地下水被大量抽取,使得这里变得越发干燥,几乎已经不存在植被的生存环境。
相比日渐稀疏、生长艰难的地表植被,一些露天煤矿却热火朝天地开挖着。 1公里 多长,数百米宽的矿坑底部,一台台大型挖掘机分散在各处,不停地剥离土层或向下掘进挖煤。矿坑有如梯田,人站在矿坑边缘向下望去, 3米 多高的挖掘机有如孩童的玩具。进出坑底的"盘山公路"弯弯曲曲,一辆辆大型卡车往来穿梭,不停地从坑底运出原煤。
在矿坑附近,进出堆煤场的道路上,煤灰和浮土有近半尺厚,运煤车辆行驶在这种简易道路上,有如船行水中,劈波斩浪。在没有风的情形下,矿区上空已笼罩在一团"黑云"之中。据附近居民形容,当有风之时,灰尘和煤尘随风飘扬,遮天蔽日,延绵数公里。
按照资源分布情况,准东地区被分为五彩湾、大井、西黑山和将军庙四大矿区,目前,国内几大电力龙头企业以及40多家国内煤炭行业重点企业全都汇聚这里,从事煤炭开发。有的企业只拥有6、7平方公里勘探、开发面积,有的则拥有几十平方公里,各个企业驻地之间相距数公里至数十公里不等。
据自治区环境保护厅环境影响评价处一位干部透露,因没能按照环保规程生产,几乎每一家在准东落户的企业集团都被国家和自治区环保部门处罚过,有的煤矿不止一次受罚,甚至一度被勒令停产整顿。但罚归罚,事后企业照样正常生产,整改几乎未见成效。
尽管进驻的企业都承诺"边建设、边恢复环境",但记者在这些露天煤矿却没有看到任何恢复植被的举措。长期关注准东地区生态环境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杨维康说,被大面积粗暴开挖行为破坏的地表,几乎已没有植物种子着床的可能性了,而且,在当地几乎没有地表水资源的情形下,企业入驻前恢复环境的承诺,只能是一句空话。
然而,这种以牺牲当地脆弱的生态系统为代价的"开挖"行为,却没有带来人们期望中的经济回报。
尽管眼下天寒地冻,正是用煤旺季,而有"黑金"之称的煤炭在这里的售价只有每吨100多元,远远低于周边地区320多元的市场价。据当地一家煤矿的工作人员透露,眼下的价格还算是高的,这两年,每到夏季,这里每吨煤只卖四五十元,碎煤的售价甚至不到10元,还不及砂石料的价钱。
在纵贯盆地的216国道两侧,记者不时可见一个个巨大煤堆,上面插着"售煤"的标牌。当地居民告诉记者,这大多都是煤贩子从准东煤场拉来的,在这里集中堆放、销售。他说:"有的运煤司机车翻在路边后,宁肯回去重新装煤,也不愿要倒在路边的煤,因为人工装车的费用要比煤价高得多。"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新疆办事处副主任周海魂说,几年前,当地政府规划设计和能源巨头承诺的各种项目,眼下真正开工建设的寥寥无几。因国内煤化工产能过剩,国家始终没有批准新疆准东地区的煤化工项目。在这种情形下,已圈占大量煤炭资源的企业,只能先开挖煤炭资源,给自治区一个"交代"。由于外运不畅,新疆自己无法消化这么多煤,这两年,煤炭的市场价格越卖越贱。(.经.济.参.考.报 .赵.春.晖 .宿.传.义)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