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世界亮相”归来(上)
学者:习近平是“能做生意”的人
(2012-02-24联合早报网)
韩咏红
北京特稿
新加坡国大东亚所所长郑永年指出,外界能够意识到,习近平是一个严肃、有能力的人,可以与他打交道,干正事。美国人现在也很聪明,他们的说法是:现在跟习近平做生意太早,但是开始准备跟他做生意,现在正是时候。
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会晤、参观五角大厦、发表午餐演说、到艾奥瓦州农家见老朋友、吃巧克力、看NBA、在爱尔兰踢足球、到土耳其谈到“东突”问题……中国国家副主席、下一届中国最高领袖接班人习近平最近外访9天,过的既严肃又轻松,既忙碌又多彩。
59岁的习近平自2007年晋身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初步确定接班态势以来,至今已经以国家副主席身份出访多回。但是,只有在换届前访美的这一行,才被视作习近平作为备位领导人的“世界亮相之旅”。也是经由这次访问,外界可以十分确定,习近平的接班地位已不会再有变数。
总结他这趟“亮相”,受访的学者对本报表示,习近平展示了自信、未来能把握大局的领导人形象,他的自信与坦率,其实有助于中美进行实质合作与互信的培养。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所所长郑永年受访时分析说,就国家层面的外交而言,习近平这一行并没有展开实质性外交;但是从个人层面看,他的访问非常成功。
郑永年指出:“外界能够意识到,他是一个严肃、有能力的人,可以与他打交道,干正事。美国人现在也很聪明,他们的说法是:现在跟习近平做生意(do business)太早,但是开始准备跟他做生意,现在正是时候。”
根据郑永年解释,很多国家都采取这样的做法:在他国新领导人上台时,要先观察一段时间,评估他是否能掌控国家。1980年代末,当中共前总书记江泽民接班时,美国起初不确定他是否能巩固权力,观望与等待了很长时间;2002年胡锦涛接班时,美国人当时对胡锦涛很不了解,《时代杂志》还因此留下了经典的封面故事主题“谁是胡锦涛?”(Who’s Hu)
这次,习近平成功地送出信息:我是说了算的,是你可以做生意的人。这个印象能够确立,既源于他自信的表现,也是基于外界的判断认知,例如外界会从习近平的红色背景——他是高干后代、前副总理习仲勋之子;习近平与军方的关系等因素,去研判他所掌握的政治资源与实力。
当中美双方领导人都比较严肃的情况下,互信就有了基础。按郑永年的分析:“那就可以谈一些大事情了,否则外交就是一般性的对付而已。”
他比喻说:“跟两个人谈恋爱是一样的,如果彼此都是吊儿郎当的,谁都不会投入很大精力,如果对方看出彼此是非常严肃的,那就要‘投入’进去了。”
中美关系依然复杂
不过,习近平一次成功的访问,并不会改变或者决定中美关系的未来。中美关系的前途依然存在复杂难测的因素。
郑永年指出,中国外交从邓小平时代以来,甚至从1972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以来,一直是延续性大于变化性,外交政策的特征是“修整性”,只有调整而没有重大转变。
与西方国家不同,中国在新一代领导人上台后,不能够放弃旧的班子重新组建政府,因此新领导人主政后,政府会是新旧政治力量的混合体,这样的机制,并不具备外交政策大幅转向的条件。
当然,鉴于不同领导人对外交重视程度的不同,加上当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舞台上的位置日益重要,中国的外交政策出现调整,也在预期之中。
在评点习近平本次出访的成效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对本报分析说,习近平本次美国、爱尔兰、土耳其的三国行,重点还是在美国。
习近平访美的三大目的:传递友好信号,与美国朝野领袖建立个人联系,表明中国的立场;以及美国的两大目的:近距离观察中国未来领导人,表明美国的要求,双方的目的都达到了。
金灿荣补充说,美国高层大概会觉得,习近平态度有点强硬。
根据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葛来仪(Bonnie Glaser)本周二的报告,习近平在与美国副总统拜登会谈时向美国施压,要求停止对台售武。
此外,五角大楼高规格接待习近平,极力争取他支持中美军事交流制度化,习近平却只是冷淡、字斟句酌地回应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我对你的立场表示欣赏。”
他估计,经此一行,美国政府对习近平的性格有所了解,但是了解到的结果恐怕不会让他们感到愉快。
不过,在经过这些年的交往后,迹象显示中美政府领导人与学界,对于中美关系的实质,都有了冷静的认识。
从习近平个人来说,他展示未来领袖的风度,为发展中美关系创造积极因素,但是中国外交以及中美关系前景,又已经超出单一领导人意志能够主宰的范围。
金灿荣认为,中美关系复杂,它并不能由两国政府所决定,更不是两个政府的领导人所决定,它其实代表了两个社会的关系,同时受到整个国际格局的影响。
“未来中美关系依然是多样复杂,谁也讲不清楚。中国政策将在技术官僚集体领导下产生,领导人的性格只是众多影响因素之一。美国现在也知道了,在集体领导,社会多元化的条件下,他们也不指望通过了解一个人,就把握中美关系的方向。”
对美“软中带硬”三句话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指出,习近平这次访美,发出一串信息中最核心的就是三句话,都是软中带硬,在展示合作意愿的同时,婉转地批评美国。
一、习近平接受《华盛顿邮报》书面访美时说,宽广的太平洋两岸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这句话美国听起来大概是比较舒服的,但是这话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中国在太平洋是有位子的,你别想把我赶走。
二、他重申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讲过的意思,表示中美双方唯一正确的选项,就是做朋友、做伙伴。这句话看起来很积极,但也包含要求美国节制的意思,就是说你(美国)跟我(中国)瞎对抗,在我们家瞎传播信息,搞混乱,没用,最后你也只好跟我合作。
三、他说人权问题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话说得很有技巧,一方面承认中国的人权事业虽然有进步,但还要继续努力,态度很谦虚。但这话还有另一层含义,就是人权问题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是最好的,你那个人权也不怎么样。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