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大选”即将开张,按照规定在大选前10天一般的民调就禁止举办了,而以往政治大学的未来事件交易所并不在其中,而今年则不同,专门发令一起禁止,所以各家民调机构包括交易所在内纷纷在月初报出了最后一次民调的结果。
去年12月13日我写了博文测试一下“预测市场”方法,1月3日未来事件交易所发布的最后一次预测结果,仍然是特立独行。奇怪的是,连明显偏绿媒体所做的民调,尽管也有声称蔡英文胜的,但是也是比例勉强高一点,甚至也有马比蔡略高的,偏蓝的民调机构就不用说了,虽然差距缩小,但是始终“一马当先”。唯独这个方法独特的机构做出来的预测,一直是蔡明显领先。 其1月3日发布是最新也是最后一个选前预测的当选率为:蔡英文49.8%;马英九42.6% ;宋楚瑜10.7%,与蓝绿的显著不同。尽管马蔡差距从12月的10个甚至更多百分点有所减少,但是仍然大幅超出所有媒体民调的结果,确实是特立独行。尽管媒体民调大都马领先,其实泛蓝非常紧张,总之这场选战真是场好戏。从我关心的调查方法来看,如果这次果然翻盘,对预测市场这个方法真的应该刮目相看了;如果这种方法输了,也应该可以看到对这个偏差的解释,无论如何我都会高度关注。
在海外媒体上,政大未来事件交易所的结果得到重视,比如BBC的有关报道就以此为标题,文章里是放在第一。再过一周就可以见分晓了,不要说这又是外国支持台独的阴谋,昨天参加文汇讲堂的一个讲座,我问了主讲人,前驻美大使周文重一个相关问题,就是万一蔡上台会对中美关系带来什么影响,大使在答复时回避了假设性的前提,他只强调美方多次重申,海峡两岸稳定而维持现状是最符合美国国家利益的,是最佳结果,这恰恰是马英九的主张。
内地媒体现在对台湾选战的报道应该说比以前开放,泛蓝泛绿的新闻都会有,但是对政大的这个预测却不知道是因为忽略还是媒体又得到什么指示,几乎没有报道,连凤凰卫视也是这样,记得前段时间还在其台湾专栏里看到这种预测的介绍,最近却找不到了。说实在是我甚至宁愿是管媒体因为不了解这种方法的厉害,就怕的是明明知道,却装作不存在,遗憾的是以往的经验表明我的良好愿望往往落空。
最后顺便提下,在讲堂上才知道周大使原来是我沪西中学校友,他62年高中毕业时我正在读初二。沪西中学是静安区里一个比较差的学校,后来给并到市西中学去了。我当时因为家庭关系未能进市西,就到了这个离开我家才几十步路的学校,我所在的初中8个班400个学生,其中所有女生居然没有一个考上高中。尽管这样也还是出了周大使那样的杰出人才,他在北京外贸学院读的本科,也不算所谓名校,所以名校“出身论”也是不可靠的。
测试一下“预测市场”方法
本文想说说台湾正在进行的“大选”,实际上指其中的民调,政治社会民调在我们这里是奢侈品,只有《环球时报》这个像剧院魅影里主角那样戴着半个”民意”面具的“主流媒体”才有资格做,结果永远与政府一致,所以只好说台湾的。先引用一段话,摘自我在《自选集》中收入的一篇写于2006年的“卷首语”:
2000年春节过后不久,汪老(汪道涵-引注)特地到我们单位就网络兴起对各方面的影响听取我们的意见。在结束后离开会议室的路上,汪老似乎不经意地问起正在进行中的台湾岛内“大选”,他问你们看谁可能上台。虽然从来也不敢自称台湾问题专家,但是我觉得还常常看有关新闻,当时竟然脱口而出:当然是国民党了,多次“民调”都显示国民党领先。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是怎么个情况。我深信汪老应该知道我在台湾问题上意见的“权重”,决不会把那草率的意见当回事,但是我一直引以为耻而不敢原谅自己。这个教训再一次提醒我牢记情报工作的大忌,对不懂的东西不要随便乱说。那件事也促使我后来对如何看互不一致的调查结论产生兴趣。2001年6—7月间台湾各媒体先后发表了好几个关于“一国两制”的民调,我以它们为样本做了一个“汇总分析(Meta-analysis)”,尽管只是一个示范式的研究,主要是有点方法论上的意义,但也得出一点有意思的结论。这个既不是课题也不是交办任务的成果,从未拿出去发表过,只是在讲课时作为案例介绍过,不料颇受欢迎,也算一个意外的收获吧!
民意调查本身是个非常实用的学问,它与技术经济情报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但是在方法上有交叉,因为上述原因我对它的兴趣也仅限于台湾民调,台湾此次“大选”照例是各家民调蜂起,大体是仍然是泛蓝倾向民调公司结果是马英九的胜面较大,而亲绿的民调机构则经常说民进党占上风,这次有个第三方出来搅局也不改变多少,可见完全客观恐怕非常难。不过其中台湾政治大学有个“未来事件交易所”做民调与众不同,理论上讲它可能与主持者的政治倾向无关,他其实只是个做庄的,建立一个市场,将选举结果,比如马英九胜作为标的物,定价100美元(举例),如果马不胜则变成0元,如果有人相信马英九会胜可以去买入(一般小于100美元,可以将你认为的获胜概率来买,比如相信80%会胜,就开价80美元),一旦真的马胜了就可以赎回100美元来,就赚了;当然也有人不相信马会赢,所以他/她可以卖出,如果马果真输了就白赚了,当然如果马胜,则需要给买家100美元。买卖是在交易双方间进行的,有人买有人卖才成交。蓝绿越是势不两立,双方立场越坚定,则交易可能越频繁。这种方法在标的物相对简单的场合,例如美国总统大选中据说非常可靠,准确性明显超过其他方法。
这种调查方法叫“预测市场Prediction_market”,我在情报分析方法的讲座上曾经介绍过,它对于大选这类事件预测比较准确的原因是什么?其实很简单,人们在答复民调时由于各种原因会撒谎。我在讲方法时常常举的一例就是关于人们在上厕所后是不是洗手,可以想象调查结果与摄像记录的大相径庭,这不是我瞎想出来的,而是在一本严肃的预测书上看来的。在涉及到个人隐私,比如疾病、性行为等时,道理也一样,人们会选择社会公认“正确”的答案,而不是真实的想法。还有一种情况,在政治问题上更加普遍,不少人明明知道结果肯定会是甲,但是还是会选择他所喜欢的乙,把调查当做一种意愿甚至呐喊,民调结果当然会与最后事实不符。预测市场为什么能够避免这些毛病,原因也很简单,利益。你可以对别人宣言说一套,但在买入事件预测时,还是会买真正相信的结果,因为那样能够获利(就像老是想教育别人者那样)。
这次台湾“大选”,“未来事件交易所”的民调结果似乎都是蔡英文领先马英九,“总统”候选人首场辩论后蔡英文领先且已过半,达到51.6%,马英九则为37.5%,在“副总统”候选人辩论后,差距似乎更大。这与我们看到的其他民调有所不同,我不大搞得清楚政大“未来事件交易所”的政治态度(就怕太讲政治了就想操纵结果),只是没有任何议论或评论说它是偏绿的,所以我在选举前写下这篇博文,就等最后结果出来验证一下“预测市场”这种方法到底是不是很厉害。
当然最后还是要说一句,社会测量毕竟不是现代范式下的科学,如果预测市场民调一直认为蔡会赢而结果是马胜出,也是有可能的,除了样本(参与交易者)人数太少,以及突发事件(如2004年枪击案)外,只要亲绿者政治至上,不在乎输钱也要赌,而且不仅是“一小撮”死硬分子,而是成千上万的人都这样,这种情况的概率不大,但可能性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