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公职人员对“裸官”的认同度相对较高,有38.9%的公职人员认为配偶可以拥有外国国籍,而公众的比例则为34.2%同比高出4.7个百分点;
2,行政级别越高的公职人员对“裸官”更宽容,接受调查的省部级、司局级和县处级的公职人员中,有超过半数的各级官员认可子女拥有外国国籍或者外国永久居留权。而在认可“不得拥有”外国国籍或外国永久居留权选项上,省部级高官的比例最低。
这是一个比台湾何时统一和南沙争议是否用武更严重的问题。
我上初中的时候读过一本书,书名叫《错误的教育》,受益匪浅,是印度尼西亚名作,作家是谁不记得了。整个故事基本上仍然记得。男主人翁叫汉纳非,女主人翁有拉比亚、科莉和汉纳非的母亲。拉比亚是汉纳非的本土妻子,美丽,温良恭俭让,典型的东方女人;汉纳非去英国留学,接受西方教育,并学有所成,受到西方人的尊敬、有好,他身边的所有外国人没有一个把它视为异己异类的。但他并不满足于此,还想变成西方人跻身于西方上流社会;后来娶了一个西方美女科莉做老婆,并加入英国国籍。从他加入外国国籍的那一天起,他发现自己反而被身边的英国人视为异己异类了,他百思不得其解!后来,科莉染上霍乱病死了,汉纳非也一事无成的回到了家乡;最后,在种种内心的责问、抗争与反思中不能自拔而服毒自杀。
当时的印尼是荷兰的殖民地, 汉纳非接受的是荷兰式的西方殖民教育。做一个“人上人”是汉纳非的梦想与追求,他做到了,结果却出乎他的想象和预料:众叛亲离,妻离子散,自己也不得不自杀才得以解脱。汉纳菲是印尼土生土长的土著少爷,自小丧父,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将他寄养在一个条件殷实的荷兰人家里。他上的是荷兰殖民者在印尼开办的学校,接触的多是荷兰人或者和他一样接受西方教育的土著居民,习惯了西方的生活方式,恪守西式的社交礼仪文明,有如《阿Q正传》里的假洋鬼子。汉纳非的母亲本来是要教授印尼传统文化给汉纳非的,由于从小把汉纳非寄养在一个荷兰人家里,她没有机会这样做;等汉纳非长大以后,他又没有能力这样做了,汉纳非的西化便成了不可抵挡的趋势与结果。汉纳非的母亲的最大错误在于把让汉纳非接受“最好的教育”看得高于教他怎样做一个印尼最需要的人!汉纳非的悲剧在于蔑视自己的民族文化,错误的附庸于殖民文化!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