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恩为什么被误读?
金正日去世,其子金正恩顺利接班后,朝鲜仍然是全球关注的焦点。
金正恩执政后朝鲜将走向何方呢?国际社会一直在观望和等待之中。
只不过这关注和观望之中多了一份期待。不过这份期待之中也有一份无奈,因为朝鲜离阿拉伯太远、离中国太近了。
随后发生的事情让大家似乎看到了朝鲜改变的希望:朝鲜与美国进行了谈判,而且达成了协议。
据中新网2月29日电 据朝中社报道,朝鲜外务省发言人29日就举行的朝美高级别会谈发表声明,称双方将改善朝美关系,美国同意向朝鲜提供24万吨营养食品,朝鲜则暂停核试验、远程导弹试射和宁边的铀浓缩活动。
朝核问题能否和平的解决关系到东北亚乃至全球的安全、稳定与繁荣。一时间,朝鲜会步某朝后尘,走上革新之路,融入国际社会,让某种期待似乎有了落脚点。
有分析认为,金正恩执政后,要确立自己的威信需要提出新的治国方略,其父的“先军政治”战略的效能已经穷临谷底,金正恩需要改弦易辙。朝鲜真的会如某些人所愿?
2012年3月中旬,朝鲜最近宣布下月将发射一枚由弹道火箭运载的卫星“光明星3号”,纪念金日成诞辰100周年。
朝鲜,这究竟是肿么了捏?
围绕朝鲜卫星发射,首先是国际舆论场一片哗然,外媒及观察家都认为,朝鲜此举只是借发射卫星的民用概念来掩盖其试射远程弹道导弹的实质目的而已,因为在他们看来朝鲜根本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卫星研发能力。
有人分析朝鲜目前的举动真正的意图是什么?发射卫星和试射导弹所用运载火箭相同,唯一不同的是,搭载的是类似弹头的武器还是卫星。认为朝鲜此次发射卫星仍然会用与“大浦洞”导弹相同的火箭搭载技术。试射预计会使用一枚“大浦洞 -2”导弹或2009年试射的远程导弹的改进版,这一导弹射程为 6,700公里,意味着可以抵达阿拉斯加。若打击短程目标,该导弹或许已有650-1,000公斤的荷载能力。一份研究显示,若减轻荷载量,该导弹射程能达10,000公里,理论上美国西海岸也在射程范围。朝鲜首次试射“大浦洞”导弹是在1998年,当时该国宣称是发射卫星。然而“大浦洞-2”从未成功试射过。朝鲜曾两次试射该导弹,2006年那次在发射后约40秒爆炸,2009年试射时在飞过日本后失败。
其次是各国表现各异: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纽兰表态之前达成的食品援助就没有必要了;
韩国“已经将朝鲜的卫星发射计划视为重大的挑衅行为”;
日本要在冲绳部署爱国者导弹予以拦截;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志军出面约谈朝鲜驻华大使,表示了“忧虑”之情;
俄罗斯则表明没有必要但发射卫星,但是发射卫星是朝鲜的正当权利。
而朝鲜却不为所动,除了履行正常手续向联合国报备外,还邀请相关专家届时到现场观摩。你来我往,十分热闹。
总的来说,朝鲜发射卫星的事,是出乎大家意料的“偶然事件”。
真的意外?我想问:是什么悄悄地蒙上了你的眼睛,误读了朝鲜,误读了金正恩?
以我个人的观点分析,对朝鲜发射卫星“莫胆惊诧”,主要是:
一、金正恩不能做。
金正恩以不到三十岁的年龄接掌朝鲜,没有治国经验,怎么能做出如此惊人之举?他应该虚心学习,低调做事,韬光养晦。这样莽撞从事不符合一个年轻人的身份。果真如此吗?在一个论资排辈的国度或许是这样的,但是在朝鲜恰恰不是。
庚欣[日本JCC新日本研究所副所长]在《不要小瞧金正恩,康熙同龄时曾平定三藩》(2012年1月12日《环球时报》):
金正日突然病逝,世界的目光集中在年轻的金正恩身上。人们过多关注金正恩的年龄、人望等,表明对朝鲜政局的认知过于表面化。
金正恩是在刚进入大家视野不久即接掌大位的,因此,与其说他年纪轻,不如说是我们对他了解少。若从年龄论,康熙正是在这个年龄平定三藩、收复台湾的。当时吴三桂等军阀兼政治家都是老谋深算、身经百战的“大腕”,却都败在康熙这位一直身居深宫、经验并不丰富的青年帝王手下。即使从现代而论,30岁上下执掌如朝鲜这样规模国家的领导人并非罕见,叙利亚总统巴沙尔当选总统时就只有34岁,萨卡什维利当格鲁吉亚总统时也才36岁。另外,梅德韦杰夫、卡梅伦、奥巴马等都是40多岁担任世界级大国的行政一把手。因此,关注金正恩应该有多层视角。
金正恩执政的国内国际背景十分复杂,不要小看金正恩。这个政治新秀背后有复杂的多边利益角力,有深厚的历史、地缘渊源作用,有一个民族复兴的强烈渴望。处在这样的环境之中,金正恩注定要成为历史的弄潮儿。将来朝鲜局势的发展,要看各方智慧与力量的博弈,但其中最直接的还是要看朝鲜自己。
二、金正恩不会做。
金正恩是金正日将其送到瑞士学习的,有国际视野和“普世”知识的领导人。应该像卡扎菲的儿子赛义夫·伊斯兰一样,劝其父亲主动放异核武器这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加快民主改革进程,以一种重新做人的姿态主动融入国际社会,全力提高“自己全家”的生活水平和改善在“瑞士银行”的存款状况。况且现在的金正恩连“劝父从良”的环节都可以省掉,自己直接做多省劲、多风光啊?搞得好美国人还能发个奖给你,更何况金正恩已经上了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封面了呢?
你看卡扎菲弃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之后,西方国家对他多好啊:
2004年3月,英国首相布莱尔抵达的黎波里与卡扎菲会谈;
2006年5月,美国政府宣布将利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名单中划出,当时的国务卿赖斯称赞“利比亚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榜样”;
2007年7月,刚刚当选法国总统的萨科齐访问了利比亚,并说“卡扎菲绝不是独裁者”,甚至连“非洲最伟大的政治家”的帽子都给他戴上了,萨科齐还是第一个接受卡扎菲国事访问的西方领导人,并允许卡带着一头骆驼和一个帐篷在爱丽舍宫附近“安营扎寨”;
2008年9月,赖斯访问利比亚,这是美国高官在两国长时间对抗之后首次访问利比亚;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也曾经与卡扎菲建立了非常亲密的盟友关系,在2010年利比亚举行的阿拉伯联盟峰会上,他甚至还吻了卡扎菲的手。(朱继东:《谁在引导卡扎菲自我背叛》)
只是可惜,卡扎菲一味讨好西方并没有换来真正的朋友,曾经的“亲密友谊”都是假象,他最终还是被法、美、意等国家组成的北约丢进了死亡地狱。惟恐别人不知道他们厉害,还当众处决了卡扎菲,让其死亡的画面传遍了全世界。让那些不听话的独裁者知趣些。哪些人知趣了呢?好像金正恩没有被吓倒!
那个“劝父从良”的赛义夫呢?目前正在等待审判。
三、金正恩不必做。
美国对朝鲜多年的制裁。虽然没有使朝鲜崩溃,但朝鲜在经济发展上在国际社会上相对来的确是落后很多。金正恩目前,最为迫切的是朝鲜人民的吃饭问题。
《环球时报》2012年3月19日发表题为《劝朝鲜难,因为劝韩美日也难》的社评文章。如果朝鲜做对了事情,中国怎么会“劝”呢?又怎么会表示“忧虑”呢?
马鼎盛发文题目就是:《千夫所指朝射“衛星”計畫,中国怎能独善其身》。
一个连人民吃饭都成问题的国家,不去发展经济却去发射卫星,脑子没有问题吧?所以马先生才恨的咬牙切齿地说“千夫所指”。
伊朗现在没有发展核武器,只是搞核电站,就被以色列和美国天天明着威胁要打击,暗地里又是电脑病毒、又是军火库爆炸,马先生怎么就不“匹夫所指”了呢?怎么就选择性失明了呢?
朝鲜作为与我们有“用鲜血凝成的友谊”的邻邦,他们有自己的民族尊严,有自己的高贵信仰,有光明的发展道路,在强权面前选择斗争,而不是为24万吨食品援助折腰,永远值得我们尊重!
祝福朝鲜!
祝福金正恩。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