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出路:人民政府为人民
最近在网上搜读一些讲医改的文章、报道、政府部门关于医改的文件、及官员的讲话
安徽医改: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说:“公立医院改革取得重要突破,全民医保体系进一步健全,基层新机制不断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人事薪酬制度、人才队伍建设等配套改革都迈出重要步伐,这就好比医改这一仗已经打到长江边了,要一鼓作气,深入推进医改向纵深发展。”
安徽医改: 国务院常务会为深化医改定调 深化医改要政府和市场“两手并用”。
27日的国务院常务工作会议对医改的进一步深化定下了调子。在这“并用”的两手中,商业保险的介入被反复强调。
建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鼓励医疗机构成为商业保险定点,降低不合理医疗费用支出;丰富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开发面向老年人、残疾人的保险产品;完善企业为职工支付补充医疗保险费的企业所得税政策。会议形成了商业保险介入医改的具体要求。
深化医改,不仅需要医院的参与,也需要保险业的参与,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也需要市场的主动探索。(李松涛 中国青年报)
医改方案,或者领导人、专家的讲话。著名时评人,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网》专栏作家石述思说:“我看不明白”。著名的央视节目主持人白岩松说:“看完医改方案的征求意见稿之后,我发现了一个新的难叫看懂难。都是中国字,连在一起却没太读懂。”(详见《实话石说 和谐中国面对的问题与挑战》石述思著 中国工人出版社 2013年2月版,P.161,162)。专家都看不懂,普通百姓能看懂吗?
搜狗百科,医疗改革:综合文章介绍,第65届世界卫生大会于日内瓦正式召开,2012年5月23日中午,在第65届世界卫生大会,中国卫生部长陈竺发表重点讲话,介绍中国农村卫生改革发展现状。
陈竺指出,通过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巩固新农合制度,农村和偏远地区医疗服务设施落后、服务能力薄弱的状况显著改变。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农村地区15分钟内可达医疗机构住户比例提高到80.8%,参保农民自付医药费用比例下降到49.5%,灾难性医疗卫生支出比例下降到13.8%。城乡卫生发展差距逐渐缩小,农村居民健康指标已进入快速改善时期。农村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26.5/10万,农村婴儿死亡率下降到14.7‰。农村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62.6%,住院分娩率达到96%。仅2011年,就有884万名农村孕产妇享受了住院分娩补助,400万名农村妇女接受了宫颈癌检查,40万名农村妇女接受了乳腺癌检查,990万农村妇女免费补服叶酸。
陈竺表示,中国政府将在农村地区进一步深化医改,巩固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改革开放后,30多年的医疗改革,把毛泽东时代的全民低医疗收费,国家干部职工免费医疗的社会主义医疗制度,改成了向市场化、私有化推进资本主义医疗制度。医改已使看病难、看不起病,成了压在人民群众身上的一座新大山。卫生部长陈竺却在讲谎话。说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中国的问题是全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我在北京协助女儿看外甥,带他去儿童医院看病。人多要排长队。只好挂急诊,60元。到傍边私立儿童医院,挂号费是120元。
著名作家梁晓声有文《被两种力量拉扯长大的中国人》,这样写医改:医改了———虽然单位不是根本不负担医药费了,却并不全面负责了。医改实行在前,医保条例出台滞后,这又使中国人郁闷了。一户人家,一旦有了重病之人、久病之人,医药费问题每使其倾家荡产、家徒四壁……(《我相信中国的未来》梁晓声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4年11月版,P.110)
毛泽东时代的医改不好吗?请看美国官方评价。
美《外交事务》:中国当前公共健康状况不如毛时代
http://chinesedailynews.com/article/article-c147211.aspx
文章称,中共领导人一股脑追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公共健康长期被忽视,从某种程度上讲,比毛泽东时代的公共健康状况都要糟糕。尽管中共领导人近年推出改革,但中国民众疾患状况愈趋恶化,直接威胁中国医疗保健体系,以及整体经济发展,甚至会威胁中国政体稳定。
和大多发达国家一样,中国仍面临艾滋病(AIDS)、结核病、病毒性肝炎和狂犬病在内的微生物细菌及病毒性威胁。中国糖尿病人口达世界之最,且蔓延速度远超欧美国家。在当前中国,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以及癌症造成的死亡人数占全国死亡案例的85%,远超世界平均水平(60%)。据统计,每年大约有28.7万中国人选择自杀(每10万人当中约有23人自毙),这一数据属历史之最,是美国的2倍之多。
纵观中国历史,医疗保健被视为是一种个人责任,而非个人权利。毛泽东成立新中国后建立了一个国家扶持的医疗体系,标志着一次历史性的重大转变。新中国建立伊始,中共为官员和工人建立了医疗保健计划,并在地方县市修建医院诊所;1958年进入大跃进时期后,为了得到免费医疗保障,农民愿意支持农业集体户和人民公社的扩张,最终反而成为新医疗保障体系的制度基础和金融基础;1959年,中国在农村建立了由县医院、公社医疗中心和村诊所的三级医疗体系,不但提供医疗护理,而且还传达相关疾病防控保健护理,为中共防止感染性疾病蔓延起到关键作用;文革开始时期,官僚腐败受到遏制,政策协调逐步加强,大量卫生干线工被派往农村(即所谓的“赤脚医生”),及时为农民提供日常医疗护理,以公社为基础的合作医疗开始普及。1976年文革结束时,中国“赤脚医生”大概有1,800万,合作性医疗护理覆盖全国90%多的农村地区,几乎每家公社都有一个医疗护理中心。中国当时也拥有全世界最多的医生、护士和病床,中国人民整体健康水平显著提升,1975年的死亡率为0.7%(1000人当中有7人死亡),而1949年死亡率为2%(1000人当中有20人死亡)。而且,新中国成立至毛泽东逝世。中国人民平均寿命由35岁增加至65岁。
毛泽东时代的医疗制度,是生老病死,全有政府保障。1945年4月24日,毛主席在《论联合政府》中说道:政府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的人民政府。1957年2月27日,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他强调:“国家机关实行民主集中制,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时代,政府是人民政府,医院是人民医院。干部,(现在叫公务员、官、经理等)叫“人们的勤务员”。不允许以权谋私,必须为人民服务。个人的医疗费,自己不知道。医疗费,全部由政府统一管理。不像现在,划拨到私人的医保卡里,由私人保管。到医院看病,医药费超过一定数量,要由医务科审批。不能让人把救命钱弄走。
政府统一管理医疗费,一是可以制止医疗费的乱用和浪费。二是可以互相帮助。比如,我很少有病,我不用的医疗费,可以给有病多的人。当时的弊病,是没有制定出刚性规定,限制领导干部在医疗上的特权。
我调到桂林工作后,听人说,上个世纪,医改前,桂林市委有个书记,一年要花10万元以上的医疗费。在北京,还听说,人大的一个教授,一年花了100多万医疗费。
毛泽东时代,大力弘扬医院、医生、医务人员,“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人道主义精神。医院和医务人员以为病人服务为己任,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而不像改革开放后,一切向钱看,一切以钱的多少为衡量好坏为标准。
毛泽东时代,医生和病人的关系,不是一家人,胜过一家亲。党制定政策,号召医生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工厂去、到基层去。党的政策,保证到农村、基层的医生和医务人员的全额工资,各种待遇,不低于城市。在精神方面,给予鼓励。毛泽东时代,有许多医务人员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报道、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有许多病人把医生当成亲人的感人事迹。毛泽东时代,没听说过“医患冲突”这个词。更没有“医闹”、“碰瓷”这种人。
改革开放后的医改,把毛泽东时代的医院和医生“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制度,逐步改革为从病人身上捞钱的市场化制度,使社会变了,人也变了。用邓小平的话说:“制度坏使好人变坏了”。医改把医院、医生、医务人员和病人的关系改变了,把人也改变了。
医改要使人民群众看得起病,看好病。人民政府必须像毛泽东时代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政府保证医生的工资、福利等待遇,统一管理医疗费。必须总结、发扬毛泽东时代,社会主义医疗制度的优越性,纠正官僚特权的不合理的部分。照搬美国一套资本主义的医疗制度,少数富人享受优质医疗,用钱购买医疗,只会越改越乱,人民群众不会满意。
(2015年4月17日10:37完稿,18日21:44修改)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