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微信朋友圈因为一个据说是“大家”的杨绛先生的仙逝而刷屏。对于她的去世,我谨表哀悼。我原来只是知道她的名字,知道是钱钟书的夫人,仅此而已。至于她的著述丰简,学识高低等等,我并不了解。现在突然发现居然因她的死而刷屏,我很惊异,觉得自己有些孤陋寡闻了,这么出名的人物怎么就不了解呢?!于是就在网上看了看她的生平。她活着的时候,也不知道因何而著名,也没见谁怎么赞扬她,特别是在她的前半生。而在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她才开始放出异彩,特别是死后,那些至高无上的赞誉都纷至沓来。什么“大家,大师,文坛巨匠,巨星,才女,著名翻译家和作家”……没完没了的光环让人看得头晕目眩。这可真赶上了“生荣死哀”的末班车,令人羡慕呀!
看来是和她同时代的著名人物活得都不如她时间长,终于轮着她出人头地了;或者是这个时代太缺乏“大家”的缘故,挑来挑去只有她算是实至名归了。说实话,我们的学生时代知道她的人很少,就连她的丈夫钱钟书也是因为上世纪90年代拍摄的《围城》,才逐渐让人们知道。现在媒体一炒作,人们就都出来跟风,好像不赞扬两句就显不出自己是文学爱好者,是读过书、有修养的人--读了她的文章就有修养,要不然就像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就像不佩做中国人似的!真可笑!我好像就没看过她的一篇文章,即便看过,也记不起来哪篇的是她,但我并没觉得不了解她就比别人修养差,没觉得不了解她就不是一个中国人。
在我看来,她不过就是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解放前不是去参加革命斗争和进步事业,而是和钱钟书一起在“围城”里躲清闲,过小资的安稳生活,顺便翻译了几篇外国文学,写了三几部剧本,有了些名气。建国后也没怎么主动接受改造,甚至连创作的激情和动力也没有了,翻译著述微乎其微。文革时下放劳动,就觉得自己受了委屈,不应该和脏乎乎的泥腿子们在一起。文革后,发表了《干校六记》,抒发了个人哀怨,抱怨毛泽东时代不应该剥夺他们所谓的“知识分子特有的独立人格”,不应该让他们接受思想改造,不应该让他们劳动,不应该让他们和淌着臭汗的工人农民在一起。于是就被有着相同基因的权贵精英捧为上宾,大肆宣传。好家伙,似乎她就是妇女界和文化界的精英、代表,领袖群伦。在中国参加革命和建设的妇女何止千千万,接受无产阶级世界观改造的知识分子何止万万千,她算哪门子精英和代表?!她曾为底层的老百姓说过一句话,办过一件事,写过一篇文章?她曾为妇女的解放鼓与呼?她曾为国家的兴衰操过心出过力?只不过迎合了精英社会的需要就被捧上了天。一些不明就里的人又跟风,其实这些人真正读没读过她的文章还两说呢?或许也就是在这两天才从网上趸了两句就来卖弄。
杨先生被奉为“大家”。而现在,中国称得上“大家”者可谓凤毛麟角,何也?笔者以为真正的“大家”应该是至少在某一领域拥有权威性的研究或创作成果的人物,应该是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甚至为全世界做出突出贡献,从而得到全国人民甚至全世界人民认可的人物。他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清贫;必须钻得了故纸堆,住得了实验室;必须放得开眼界和胸怀,守得住信念和节操;他的成果必须经得起科学和历史的检验。如鲁迅、钱学森、华罗庚、李四光、茅以升、梁漱溟、徐悲鸿、臧克家、屠呦呦、袁隆平等,都可以称之为真正的“大家”。但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追名逐利的浮躁时代很难产生这样的“大家”。即使产生出来,也会被资本控制的媒体秉着“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绝对真理,裁剪装裱一番,展现在人们面前时也已经似是而非了。如今的人们都在名利场上角逐,有几个人肯放下富贵荣华搞创作、搞调查、搞实验、搞那些“费力不讨好”的基础性研究?一句“卖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话就已经说明了人们的功利心态。如今的人们都在为自己而活着,一心想着为自己挣多少钱,置多少房,开什么车,有几个人真心为国家为民族做事,为理想信念献身?杨振宁对病床上的邓稼先的一句问话--“研究原子弹,国家究竟给了你多少奖金,值得你把命都搭上?”就已经道出了人们的价值追求!这样的社会取向能产生真正“大家”吗?不信,你就仔细想想看,挨个数一数。
既然难以产生,又要镀镀金粉,于是就只能从已成名的人物中选取了。一开始,选中了钱学森、梁漱溟、丁玲这些人作为后毛泽东时代科技、国学、文学“大家”的代表。结果,钱学森说,如果丢掉了毛泽东思想和公有制,中国就完蛋了!梁漱溟说,没有毛泽东就不能有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百分之百的事实。丁玲说,毛主席最了不起了,现在看到很多人还在指桑骂槐骂他,我心里很难受。梁漱溟和丁玲在上世纪50年代年就被批判,钱学森是建国后的归国科学家,让某些人觉得他们都不是正宗的左派,应该会批评毛泽东吧。然而在那个控诉“伤痕”的年代里,他们顶住了逆流和压力,没有批评毛泽东,而是赞扬了毛泽东!这样的人怎么能成为与时俱进的“大家”的代表呢?!不换思想就换人!于是,换成了杨振宁、季羡林、张爱铃等人。杨振宁虽说获过诺奖,但他做为美籍华人为美国工作了一辈子,没有为中国效一分力,却被捧为“中国人的骄傲”。季羡林研究印度梵学(这在印度本国也是一个比较冷僻的学科),能有多大影响和价值,只因写了一本《牛棚札记》,着实控诉了一下让他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毛泽东时代,立即被贯以“国学大师”的美誉--即便梵学在印度是国学,在中国就也成了国学?!张爱铃,李鸿章的曾外孙女,大汉奸胡兰成的情妇,据说,她有一句名言--“征服女人要通过她的阴道”--显示出其高深的文学造诣。这些人都成了“大家”,可见“大家”代表了什么,“大家”是怎样炼成的!
最后,还是用丁玲的一句话让我们品味一下人生的价值,领会一下真正的“大家”的胸怀吧。--“世界上到处都充满矛盾,我在长长的历程中不可避免会在各种冲突中经受磨炼。革命的历史波澜壮阔,我个人的经历,坎坷崎岖。谁都不可能在革命、动荡的复杂的日子里,躲在自己的安乐窝里。我对于自己走过来的这半个多世纪,只是认为值得经常深深去思考,吸取教训,只是认为在今后重新举步的时候,有了前车之鉴。我将奋起我最后的余力,为党,为人民,为人类的未来,为目前中国最重要的课题,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孜孜不倦的写作。”
2016年5月26日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