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骄女”如何沦落至此?!
“六问”特色教育该如何反思
上世纪90年代末,作为一名人民大学的女大学生,无疑是“天之骄女”,可她却嫁到了贫困山村,生养了6个孩子,成了极端贫困的低保户。“天之骄女”如何沦落至此,“特色教育”当有何反思?
一、“天之骄女”生六个娃,竟成农村低保户!
2017年5月27日,一条《人民大学校方千里看望校友伍继红》成新闻热点。事情要从1996年1月9日,原人事部印发《国家不包分配大专以上毕业生择业暂行办法》,“铁饭碗”被打破说起。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1998届毕业生伍继红,毕业前通过北京市公务员考试,但面试环节遭淘汰。辗转多三地未能正常就业。返回广东,先后在私人教育机构、项目工程及服装厂打零工。2000年,在广东顺德巧遇初中同学,两人相恋结婚生子。
5年后,伍继红“前夫在外面找了女人。”丈夫带着女儿离去,她又有了身孕,丈夫家只公公一人艰难度日。就在伍继红“在家等死”时,有人将她介绍给邻镇邓家至今,17年持续无业,又生下4个儿女。现5个孩子中,两个孩子在接受义务教育,老三上学前班。剩下一儿一女身患病,无钱医治。公公哮喘,婆婆残疾。现一家9口全凭伍继红丈夫一人打工和种地维持。如没低保一家恐难为继。邓家偌大的屋里没像样物件,地面是潮湿的土泥,真真一贫如洗。
一时,举国感叹:那时的大学生都是“天子骄子”,遑论人民大学毕业生,可伍继红如何沦落至此?!一个人的命运它连着国家的命运,而一个国家的命运不相连无数个人的命运?要不怎么总讲“国家、国家、国就是家”呀!
二、“六问”特色教育,伍继红如何沦落至此?!
无可否认,伍继红对自己的人生命运把握,负有不可推卸的个人责任。但就像“自杀,往往是被社会所杀”一样,伍继红沦落到这般地步,作为社会就没有责任?作为市场化教育改革就没有教训汲取?作为政府在政策制定和推行上就不需反思?
1.为什么不能“老人老办法”?计划经济实行的大中专毕业生国家包分配,一直延续到1995年之前,直至1996年1月9日,原人事部印发《国家不包分配大专以上毕业生择业暂行办法》,学生分配的“铁饭碗”被打破。
抛开这个教育市场化的举措是否合理不论,仅就伍继红是1994级的人民大学学生,那她考入大学是奔国家包分配的政策而来。而政府在1996年1月9日突然颁布不包分配,这个政策的推行是否存在两个问题:其一,对以前大专以上毕业生包分配的政策和承诺,政府不需要负起历史的责任,政府如何以改革的名义失信于民?其二,是否也要“老人老办法”,既,从1996年1月9日发布的这项改革公告之前的大学毕业生,政府可否采取 “双轨制”,就是包分配和自愿市场化选择相结合,而对以后入学的大中专毕业生不包分配。如此不讲政策的权威性和连续性,“一刀切”的搞市场化改革,有没有推卸责任之处?有没有需要检讨之处?有没有需要“亡羊补牢”之处?
2.什么原因在面试遭淘汰?据报导中讲:“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1998届毕业生伍继红,毕业前通过北京市公务员考试,但在面试环节遭淘汰。”但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伍继红在面始中遭淘汰,报道中没有交代。
上海大学顾骏教授认为:“中国阶层划分应该用一个同心圆来表述,而同心圆的核心就是‘权力’;离权力越远的人,就像螺旋转动一样,被抛出局外。”在一个“拼爹就业”的时代,伍继红一个农村考来的穷孩子,家境也不好,在面试环节遭淘汰的背后,有没有腐败?那时的政府就业面试的种种“猫腻”,谁不心知肚明?而当年将其面试淘汰的人,心中可有良心自省?
3.为何对对弱势毕业群体无就业照顾?《察网》专栏作家李建宏认为:彻底摧毁了计划经济对高学历人才制度性的培养与保护之后,又瓦解了对弱势群体的制度性保障与支持。将初入社会又无任何家庭资源可供利用的伍继红推向了,以一己之力克服重重难关的困境。说白了,这项教育改革的本身,让学生自己面对市场的本身,就是对考入大学的穷人孩子的极大不公!
美国大学的招生遵循精英选拔原则,但同时还有两个重要价值尺度,一是保障教育公平,补偿弱势群体;二是文化多元化,让来自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学生相处,能激发受教育者的创造力。而美国推行的市场化就业,也非“一刀切”的推向市场。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家境贫寒,父亲找不到工作、作为少数族裔又备受歧视,可他的命运因1964年通过的《公民权利法》而改变,此项法案规定少数族裔和弱势群体在招工、入学等方面受到优先照顾。为什么万恶的美帝国主义对弱势毕业群体就业都有照顾,特色教育“与国际接轨”为何偏偏忽略?作为韩国也有法律规定招工要保护弱势妇女,必须要招一定比例的女员工,当然包括女大学生,特色教育“与国际接轨”为何视而不见?
4.知识改变命运咋像远古的童话?近年来,高校收费成倍增长,让低收入家庭望而生畏。伴随着就业过程中“背景”、“关系”、“人脉”的作用日趋加强,“毕业即失业”、“没关系找不着好工作”,更让许多贫寒人家在衡量“成本—收益”后,不得不选择弃考。
2010年夏天,重庆市学生万美高考结束后,接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但父母的一句话,改变了她的命运。“学费又贵,毕业了还不一定找得到工作,还不如跟我们一起做假发票。” 从2009年以来,成百万的农村考生弃考,并逐年增多,这同“当年是不上大学一辈子受穷,现在是上了大学马上就受穷”的冷笑话无关?而伍继红的现身说法,不是对这个冷笑话活生生的凄惨见证?“寒门难出贵子”,这个社会病的还轻吗?
5.毛泽东时代的教育制度真就一无是处?公知精英一讲到毛泽东时代的教育,就拿改造知识分子说事,那是咬牙切齿,那是捶胸顿足。可毛泽东时代对旧知识分子实行改造,核心是要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且不论知识分子该不该与工农相结合,但那时“九爷不能走”,知识分子虽是臭豆腐,但闻着臭,吃着香是事实吧?那时,培养知识分子免费,上中专国家就全花钱,并发生活费;毕业更包分配;特别是参加工作要定为国家干部。就这制度性的三条,不是对知识分子的爱护,这让多少孩子甭说考上大学,更别说考上名牌的人民大学,就是考上个中专,就能立马改变命运。
而改开的教育改革,彻底摧毁了计划经济对高学历人才制度性的培养与保护,将其全部“一刀切”的推向市场化。“大四”的学生就常年在外找工作,这不是浪费资源,这能有利于国家培养有真才实学的知识分子吗?上海市委书记韩正都愤然指出:“教育绝对不能为资本左右,决不能被资本绑架,如果培训机构是纯粹以盈利为目的的,这样的培训市场,党和政府要管,不管是我们失职。”而更要命的是,这样的教育怎么能真正培养出人才!
6.为什么不再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自改开以后,“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歌曲,在校园就已经绝响。这个绝响有两个原因:一是都奔小康了,还当什么共产主义接班人;二是也没有几个孩子是国家培养的了,还当哪门子共产主义接班人?毛泽东时代培养知识分子免费,学生对国家和社会有血肉相依的认同感,他们可以满怀激情的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可现在算一算,从幼儿园到大学,再到就职,甭说寒门出贵子要闯多少关,就是找个瓷饭碗要花多少钱?有的花掉的是全家的活命钱,而毕业就是失业,这是能掩盖的现实吗?现在有几个家长能认同:孩子是国家培养出来的!试问:国家在栽培教育一个孩子上,到底花了多少钱?而现在全世界不实行免费教育的国家还有几个?
三、伍继红仅仅是极端个案吗?惟望如此!
任何社会都有极端的个案,极端的孤证也不能表现事物的面貌,可伍继红仅仅是极端的个案吗?就是一个也不少,可比她更悲惨的大学毕业生还少吗?
面对就业压力,一些大学生患忧郁症、心理障碍、生理疾患已是突出问题。河北大学曾对该校的心理咨询记录进行统计:每年全校的心理咨询在500人次左右,其中涉及学生毕业问题的就占10%。大多是大三、大四面临毕业的学生。上海杨浦区对3000名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调查显示,25%以上的被调查者曾经有过自杀的意念。
至于女大学生、女研究生因毕业找工作,被人贩子拐卖山村为人妇的;因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抢劫贩毒的;还有用各种方式惨烈自杀的。北京邮电大学曾半年内出现五起研究生自杀,据说都和毕业有关。还有因找工作被骗钱骗色后,跳楼自杀的等等,诸如此类的报道,那是经常见诸报端,似乎成了特色的一道特色。而凡是这些悲剧的主角,全都是穷人的孩子,全都是!
我们衷心希望伍继红的悲剧,能是“特色教育”最后一个失败的个案,也衷心希望伍继红的悲剧不再重演!
顺此,我们诚恳,但也有点苍白的忠告大学毕业生们:孩子:你可以失业,但含辛茹苦养育你的父母不能失去你们;你可以失业,但社会不能失去你们;你可以失业,但不可以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可就在这个同时,我们更应该给“特色教育”一点什么忠告?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