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网友时评

郭松民:害了章莹颖的还有谁?

郭松民 · 2017-07-04 · 来源:
收藏( 评论() 字体: / /
中国主流文化精英对美国的美化,已经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成为中国众多莘莘学子的集体无意识。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中国女交流生章莹颖失踪已22天。

  6月30日,美国联邦调查局(FBI)逮捕涉嫌绑架章莹颖的疑犯布伦特·克里斯滕森(Brendt Christensen)。

  联邦调查局还指出,根据披露资讯显示,相信章莹颖已经死亡。

  “相信章莹颖已经死亡”的说法,在国内网络上引起了议论和质疑,许多人在问“相信”是什么意思?

  其实这仅仅是翻译的差异。“believe”可以被译作相信,也可以被译作“认为”。如果这句话被译作“认为章莹颖已经死亡”,误解就会少很多。

  FBI宣布逮捕此次绑架事件的嫌疑人布伦特,此嫌犯系28岁白人男性。

  令人震惊的是,他目前是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物理系的博士生助教,和章莹颖属同一大学。

  这个物理系曾经出过13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这或许能在侧面证明在学术上布伦特并非等闲之辈。

  白人、男性、知识精英……这样的人物,在中国的主流传媒和影视作品中(比如《金陵十三钗》、《红色恋人》、《一九四二》、《黄河绝恋》等),通常都代表着温和、理性、正义、勇敢,是中国女性的保护者,也是她们安全感的来源;

  现在转瞬之间却露出大灰狼的獠牙,对完全无辜的章莹颖做了“令人发指”(中国总领事语)的事,这让人顿感违和。

  总的来看,中国舆论对这一惨案的反应是平静的,就事论事的。

  令人谈虎色变的“校友会”没有发声明,“定点猎杀中产阶级”的传言也没有出现。

  网上流传最广的是一些技术性的帖子,诸如“女生遭绑架如何自救?”以及“赴美留学的安全注意事项”,等等。

  稍微扩展一些的帖子则是这种类型——

  这样的帖子还能让人说什么呢?

  总而言之,在美国,人被绑了找不到,恰恰证明了美国能够有效保护人权;而中国社会的安全和警察的高效率,恰恰证明了中国没有人权。

  这样的人是反智还是反人类,我已经无力评判了。

  还有一些帖子则是这样的——

  明贬实褒。

  遗憾的是他从来不肯把这份好感与宽容分一点给自己的祖国。

  这位矮大紧同学在自己的女同胞沦陷美国,生死未卜,有可能在变态杀人狂的折磨中生不如死的时候,仍然下意识流露出对美国的极度倾慕,对美国的迷恋可谓深入骨髓。

  即便如此,仍然有声音对“过度关注”章莹颖被绑架案表示不满。

  一些人振振有词的质问:难道中国没有人被绑架?难道中国没有人失踪?

  这些质问者似乎已经本能的意识到,关注章莹颖被绑架案,客观上对美国的形象不利,他们因此陷入了某种焦虑。

  章莹颖案的确需要我们“过度”关注,这是因为,美国在当下中国的主流舆论和主流文化中被过度美化、过度天堂化、过度伊甸园化了,美国被中国的主流文化精英涂上了过厚的玫瑰色油彩。

  关注章莹颖案,除了是因为关心这位消失在异国他乡不幸女孩的不幸命运外,也是为了恢复中国公众对美国的客观认识。

  中国的主流文化精英对美国的美化,始于八十年代。

  1980年公映的《庐山恋》,当年曾获得了万人空巷效果。在这部电影里,相对于“贫困、压抑、落后”的中国,美国才是一个美好的乌托邦般的所在——富足、自由、美丽。

  当年中国最漂亮的女明星张瑜,携其43套专程从香港采购的各色时装做了美国的形象代言人,而男主角郭凯敏心中的“现代化”,也不过是同一时期的美国立交桥而已。

  此后三十多年,在中国的影视作品中,不断强化、重复美国“富足、自由、美丽”外加“法治、正义”的形象,成了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

  比如,在2013年上映,颇为小资青睐的《北京遇上西雅图》中:

  观众看到美国是美丽的,举目所见,绿草如茵,蓝天如洗,西雅图安静祥和,纽约气势宏伟;

  美国是温馨的,圣诞之夜的街头彩灯,悦耳的圣诞旋律,都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

  美国是和谐的,送快递的黑人小伙快乐阳光,捐献精子的白人大学生彬彬有礼,来自印度的出租车司机和蔼可亲……

  总之,女主选择把孩子生在美国是完全正确的。

  不要以为这仅仅是电影中的情节,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

  在许多影迷心中具有“女神”地位的张雨绮,选择“赴美待产”,其传递出的信息是不言而喻的。

  不要跟我说什么这是“个人自由”,对普通人来说也许无妨,但明星之所以是明星,就在于其行为具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会对社会利益产生影响。

  要不然为什么动物保护组织会对明星穿皮草深恶痛绝呢?

  电影和明星的行为本身,构成了一个微妙的互相印证的关系:美国才是故乡和归宿!不是吗?

  总的来看,中国文化精英表现美国时情不自禁的美化,到了让人感到匪夷所思的地步。

  比如在2008年陈凯歌执导的电影《梅兰芳》中,有梅兰芳在美国演出的情节。

  演出中间,有一个观众离场,一心渴望梅兰芳大获成功的邱如白神经质地询问检票员她为什么走?

  不想检票员给了一个完全政治性的回答:“先生,美国是一个自由的国家。”

  这一幕没人认为不合理。

  我想,如果在一部中国电影中有角色回答:“先生,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话,影院里可能哄堂大笑吧?

  相比较而言,曾为战败国的日本电影人,在透过他们的镜头表现美国时,反而更加客观。

  八十年代有一部轰动一时的日本电影《人证》,东京警视厅探员栋居到纽约追捕凶手,透过栋居的眼睛,纽约的贫困、混乱、肮脏以及凶险都让观众感到触目惊心。

  这些镜头在当时中国电影全面美化的美国大背景下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几十年来,中国主流文化精英对美国的美化,已经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成为中国众多莘莘学子的集体无意识。

  他们对美国的真实情况并不了解,但脑海里却关于美国的想象却充满了玫瑰色,这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处于某种危险境地。

  以章莹颖为例。尽管现在还有很多细节不清楚,但有两点是明确的:

  第一、她和嫌凶布伦特并不认识;第二、她用了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就决定搭乘布伦特的车。

  试想,据同学回忆“一向谨慎”的章莹颖,如果在国内会轻易搭乘一辆陌生男子的车吗?

  很可能,是她潜意识白人男性“温和、理性、正义、勇敢”的形象害了她。

  而这种印象,正是中国的主流传媒与影视作品在她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中默默地灌输给她。

  并在最后一刻,将她推进了鬼门关!

  有没有哪位电影人愿意把章莹颖的命运拍一部电影?这既是对她的纪念,也是对后人的警示,最重要的,这将告诉我们一个真实的美国。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晨钟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3. ​吴铭:为什么不从所有制角度分析问题呢
  4. 李光满:从刀郎看中国文人的风骨
  5. 清华大学哈弗版经济管理学院还有必要办下去吗
  6. “氢政治”: 三个颠覆性预测, 为何都指向中国?
  7. 星燧:普京的“闪电”中东行
  8. 2024请回答,中国市场经济“边”在哪里?
  9. 司马南:黄金万两——一项美国的核心秘密
  10. 大蒜也有错?
  1.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2.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3.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难吗?
  4. 送完一万亿,再送一万亿?
  5.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6.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7.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8. 又一处敬立毛主席塑像,各地纪念活动越来越多
  9.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10.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论》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册)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贵生|如何科学认识毛主席的晚年实践活动? ——纪念130周年
  4.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6.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0. 当心,他们要对孩子下手了!
  1. 张殿阁:在十大开幕式上执勤——记伟人晚年几个重要历史片段(二)
  2.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3. 《决裂》:我们到底要与谁决裂?
  4.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5. 记忆:流浪汉张来娃儿
  6. 《邓选》学习 (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