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幻梦,直面现实
——浅谈大学生李文星之死
山河
近日,东北大学毕业生李文星,网投简历遭遇传销诈骗不幸身亡的新闻,引发热议。其实,因传销殒命的案例并不鲜见,而李文星之死能引起注意,与其名校背景不无关联。大学生不仅早已褪去了天之骄子光环,甚至悄然沦为了各方势力的围猎对象。入学前有电信诈骗,求学间有校园借贷,毕业后有传销洗脑。大学生们能平稳毕业,顺利就业,似乎都得跪谢各方高能不杀之恩。
我想以个人获知的消息,从常识的角度,谈一点自己的看法。李文星的死,让我猛然意识到:我们的大学校园似乎仍然是一座座象牙塔。大学生们对现实社会的急剧变化认知不足。
在北方两大明星城市的光芒背面,静海居然暗藏了如此众多传销组织。着实让大家吃了一惊。其实,何止静海呢?北京东邻的燕郊周边也有不少传销人员出没。我们各行各业在忙着追互联网热潮,合着传销组织也没闲着。据说,网络招聘平台已经成了他们招募新成员的主要渠道了。同时,他们也在充分利用“新人”手机里的数据。查阅微信聊天记录,重点防范那些得知新人行踪的人。授意新人同其朋友处“借钱”,在线收款。甚至逼迫其从贷款平台借款。更可怕的是,借由这些新技术,他们的组织方式、落脚窝点、行动路线更加隐蔽和弥散。今日在静海,明日在燕郊,后日谁也不知所在何处。
我们获取资讯或许比往日便捷了,却并不代表我们更加了解社会现实了。我们眼前手边的屏幕越来越多了,或许被遮蔽的东西也在增多。大学生如此,我们社会人士又何尝不如此。有人对大学生被骗入传销,很是惊讶,愤而责难其不是学傻了,就是太贪财!殊不知,如今传销组织的重点“照顾对象”已经是大学生了。再者,人是一种情境性动物。谁没个软弱无助的时候。我们无法还原他做出决定那一刻的处境和心情,作为局外人理解都困难,遑论判断。有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高明的骗术充分利用了人类的软弱,与你的社会地位、财富水平、学历学位无关。也就是说,当陷入迷茫、无助,又缺乏社会支持网络时,你我都有可能陷入圈套。从这个角度说,你我哪个不是李文星?
既然以重点大学毕业生身份为人所知,大学教育当然又得出来挨批。我也觉得大学教育问题多多。单就此事件来说,大学里的就业指导中心的职能发挥几何?让人生疑。响应“双创”号召,鼓励大学生创业是好事,但得先把就业指导的本职做好。此外,在大学里转换专业依然困难重重,需要相关方研究如何建立机制和标准,让不同专业学生合理流动。如果说,以上两方面大学教育难辞其咎。那么,大学生遭遇的史上最难就业季,就真怨不得它了。大学生就业蓝皮书显示,2017年高校毕业人数达795万人,比去年净增30万人。在现如今的经济形势下,莫说是应届毕业生,我的几位朋友,职业经验算得上丰富了,换工作都遇到了不小困难。近年来,“慢就业人数”成了一项统计指标,虽有些荒唐,却也反映出大学生就业之难。李文星辞职后的空窗期里,不断降低就业标准。哪怕意识到可能遇到了骗局,仍然决定去碰一次运气。不到万不得已,谁会往火坑里跳!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如今好多大学生不太重视专业硬技能的学习,过分强调通识教育。过分沉溺于“诗和远方”。对于社会的真实需求缺乏认识,没有做好充分的实习和实操准备。我赞同为就业学好硬技能,做出充分实操准备。但我不认可其对通识教育的批评。首先,通识教育并没有站在专业教育的对立面。两者应是互为补充的。其次,通识教育里的写作课、人文类、社科类的课程,恰恰有助于学习批判性思维,学习如何参与公共讨论,提升思辨和表达能力。
大学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希望大学生门早日跳出小资幻梦,主动认清社会现实。也希望世事不再这么苟且,该打击的打击,该监管的监管,该完善的完善。如此,李文星的血才算没白流。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