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笔者的朋友圈被一条新闻刷屏,那就是陕西榆林的产妇马某因为不堪忍受生育的疼痛,带着自己即将出世的孩子从医院的五楼纵身跳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现在事件众说纷纭,在这里笔者不想去讨论孰是孰非谁对谁错。
在我看来,马女士的离去,更像是一种时时刻刻在中国无处不在的悲剧的缩影。
女性的悲剧人生
我们先来看一张图。
这张图是微博网友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所制作的中国新生儿性别比图例。
正常来讲,新生儿男女比例大致应该在1.05到1.07(男/女)之间,而图例表明很多地区特别是中国腹地,新生儿男女比早就超过了这一水平。
这表明有大量的女婴还没有出生就从这个世界“消失”掉了。
事实上,这个残酷的性别比只不过是中国女性所要面对的第一关。即使她们侥幸来到了这个世界上,也要面对来自家庭的恶意。特别是某些重男轻女的家庭中,对女孩的迫害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即使她们躲过了这一关,她们依然可能被迫成为“扶弟魔”,把自己的收入寄回给原生家庭,甚至她们还得不到一句好话。最后她们会被当成物品一样卖掉,来换取那个叫做“彩礼”的东西。
然而她们会得到什么呢?她们什么也不会得到!她们已经被排除在了继承名单之外。
延续了上千年的中国重男轻女的传统依然在这片土地上肆虐。而从五楼纵身一跃的榆林产妇,无疑是这个吃人传统的又一个受害者而已。
性别不平等的起因
事实上歧视女性、重男轻女的思想自古有之。
农业社会需要大量的体力劳动,而男性在体力方面优于女性,这样在资源匮乏的时候,父母会更多的偏向于抚养男性而非女性。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类的劳动已经从单纯的体力劳动变得更加需要更多的智慧和耐心。
机械化使得劳动强度大大的减轻,正如毛主席说的那样“妇女能顶半边天”!
(图为中国第三套人民币一元,钞票后是我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
然而,男女之间的身体差距可以通过科技来弥补,社会对于男女差异的看法却很难改变!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女性参与工作的比例越来越小,话语权越来越弱。
譬如网上人人得而诛之的“女司机”实际上就是典型的对女性的歧视,这种歧视分布在社会的方方面面。有些企业招聘时不要女性,即使女性也能承担同样的工作。
越贫困的地方,歧视女性的思想越根深蒂固!原因自然不难理解:越贫困的地方,对体力的需求就越大。女性在其中的经济收入越低,地位越低。譬如潮汕地区,当年的土客械斗使得男性劳动力价值越高。
而越富裕的地区对脑力的要求越高,女性会更多的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有更高的收入地位,譬如上海。
我们会在中国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一个女孩出生在个重男轻女的地区,受到社会的舆论风气影响,她的父母可能会变成“超生游击队”,直到给她生出个弟弟为止。
于是这个女孩初中没毕业就去打工,每个月要往家里寄钱。到了结婚年龄,父母向她的结婚对象索要一笔巨额彩礼来把她当商品一样卖掉。
她的彩礼会被给他弟弟拿去买婚房或者供他上大学。而这个女孩继续这种生活或者因为产痛从医院的五楼一跃而下!
而另一个女孩出生在一个更平等的地区,她可能会读书读到硕士博士,或者出国留学去过自己想要的人生,这就是中国的魔幻和现实。
性别不平等,受伤害的只是女性吗?
在重男轻女的环境下,受害者不仅仅是女性,还有男性!
在重男轻女的语境下,男性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要凑够数量可观的彩礼!这对于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男性来说是及其困难的,于是就会出现各种因为彩礼纷争而引发的悲剧!
即使负的起彩礼娶得起老婆,男性也要更多的承担养家糊口的责任。
于是陷入了一种怪圈之中:越重男轻女的地区,女婴数量越少。彩礼钱越多,男性的负担越重。于是为了分担经济压力,夫妻双方会选择继续生儿子来增加收入。结果就是重男轻女思想越来越旺盛,彩礼钱越来越高,男女都是重男轻女的受害者。
所有的平权运动,不去解决男女之间的经济差异问题,不去解决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问题,都是镜中月水中花!
要消除根深蒂固的歧视女性,重男轻女的思想,不是光靠什么宣传“生男生女都一样”就可以达到效果!
至关重要的是解决经济间的差异,只有女性的收入增加,才能提高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实现最终的平等。
最后,我想谈一谈今年以来呼声越来越高的二孩政策。二孩政策下,妇女权益何去何从?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