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万多亿的住宅用地出让金究竟让谁埋单?
据《人民网》报道: 2017年1月至9月,全国300个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为26384亿元,同比增加35%。其中,住宅用地出让金总额21665亿元,同比增加42%。另据中原地产的统计,2017年前9月,拿地最积极的50大房企合计拿地金额达到了17711.8亿。与2016年同期相比,涨幅达48%。其中,耗资超过200亿的企业达到26家。
从这两条新闻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土地财政的实际贡献者,基本上也就是房地产商,GDP今年的预增长幅度也就在6、5%左右,但住宅用地出让金同比增长前9个月却已达到42%。要知道,这种“增长”,是要依赖众多购房者拼尽全家积蓄,背负几十年债务来实现的,残酷吗?要我说,很残酷。
中央已经明确表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可这么高的地价,如此增幅的土地出让价格,你让房地产开发商如何不炒,房价如何不继续暴涨?反过来说,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如此依赖,中央的调控政策在地方上又将如何得到真正的落实?可以好不夸张地说,落实中央房价调控政策的最大阻力,恰恰就是卖地卖红了眼的地方政府!
这么多年,一方面是外界对土地财政的诟病,另一方面却是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难以割舍。事实上,土地财政对于我国经济社会而言,是一个典型的“寅吃卯粮”的短期行为。土地财政以不断增加土地供给为前提,而在我国人地资源矛盾十分突出的国情下,不可能无限制增加农用地转用数量。同时,土地财政以金融为媒介,将地方政府、房地产企业和居民个人有机捆绑起来,如果该利益链条某一环节出现阻滞,就会引发各主体风险,进而又影响到社会稳定。此外,土地财政助推了地价、房价,其负担最终都转嫁到民众的身上,伤害了民众的利益。
发改委官员李铁曾表示:“各级地方政府竞相开辟工业区,压低土地价格,赔钱搞招商引资,形成工业产业,来支撑政府的G D P和财政收入。这个成本要通过房地产开发、高额的土地出让金进行弥补。现在每届政府都要有新的政绩,结果城市摊子越来越大,基础设施、供给的成本大幅度增加。政府税收只能保财政、保吃饭,所以这些成本只能靠融资、卖地等方式偿还,而融资还得靠未来的土地出让金偿还。这就形成了这种恶性循环,导致现在新区、新城不断扩展。”
他的话有两点说得很清楚。一点是各级地方政府在开辟工业区的过程中,虽然也存在土地出让,但为了取得竞争优势,“赔钱搞招商引资”,这一块的收入只能今后通过税收的方式来实现。其城市扩大化的成本目前只有“通过房地产开发、高额的土地出让金进行弥补”,因此,百姓买房子的血汗钱并不是房子的自身价格,而是搭售了政府的私货,买一套房子,活生生被政府敲诈的钱可能占房价的大半。第二点,城镇化城市化摊子还要继续铺,“政府税收只能保财政、保吃饭”,那么,铺摊子的钱哪里来?只要继续靠“土地出让金”,而要使土地继续卖出好价钱,只有继续再炒高房价。李铁说,这已经形成“恶性循环”,也就是说,地方政府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了。否则,就将破产!
大家可以算算,拿地支出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2%,造出来的房子能保持“价格稳定”?明年或之后的房价走势,通过两则新闻告诉我们的数字,已经可以看得更明白,除非中央对土地财政采取断然措施,否则,一切所谓的“调控”,到了地方政府的手里,都会成为“空调”!只是,还有两个问题我想一并告诉土地财政的依赖者们,一是70%的国民现在已经是“负翁”了。另外,住房人均保有面积到2016年底已经达到40多平米,后面再竣工的房子究竟还有多少“刚需”,该冷静考虑了。我不止一次地说过,卖地财政,断子绝孙,违宪违法,民不聊生!这项政策已经透支了所有的信誉,成为社会动荡的万恶之源,该立即刹车了!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