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情怀”是一个多么生僻的词汇,那时候不需要“情怀”二字对一个人的追求予以褒扬,特别是人人敬仰的教师,没有情怀的教师几乎不存在。曾几何时,“情怀”二字又变成了人们形容那些依旧追求自身人格价值的穷酸老师的调侃语。
如今,“情怀”似乎成了热门词汇,不是因为现在有情怀的人越来越多了,而是有情怀的人越来越稀有了。以至于原来最有情怀的教师群体中,依然保持赤子情怀的教师已属凤毛麟角。
世间事物就是如此,当社会不缺乏美好的、高尚的人和事时,社会不会刻意突出地肯定之,当这些美好的、高尚的人和事不再存在或相当稀有时,人们开始怀念,舆论开始关注,官方开始提倡,但是谁都无能为力去扭转世风日下、民风日下的现实。
失去了情怀的教师,有怎样的风貌呢?
首先,即使是曾经很痴迷、很心爱的“象牙塔”,如今“没有用”的书不读了,没有立项没有经费的研究课题不做了。至于经史子集、古典文学、马列原著、西哲名著、毛泽东、鲁迅,统统见鬼去吧。有经费的课题项目,削尖脑袋去钻,使尽解数去争,管那个课题有没有学术意义和社会实际意义。
其次,对于评职称没有用的文章不写不发了,发文章的目的就是为了评职称。一部分人为发文章不惜请人代写代发。评上职称后当然不再花钱劳神写文章了,因为不读书、不思考,本来思想贫乏,没有要写文章表达的冲动。
第三,接受工作任务,先问问有没有报酬,报酬是多少,没有报酬的任务坚决找高大上的理由推掉,报酬少的事尽量不做,报酬多的事想方设法争着插一脚、分一块。相反,课外兼职赚钱很上心。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早被社会各界广泛诟病。高校导师无偿占有研究生的智力和时间帮自己干私活,早已不是密秘。
第四,考核考得到的事,形式做足,考核难以考到的事,即使凭良知是最应该扎实做的,只要考核不到,就可以敷衍了事。高校教师重科研轻教学,因为科研项目经费和发表论文数量是学校容易考核到的,教学质量是学校难以衡量的;中学教师重学生中考、高考分数,轻学生品行、能力、素质培养,因为分数是校长和家长都看得到的,品行、能力、素质一时半会分不出伯仲。小学教师重说课比赛、轻平时教学,学生作业一概推给家长批改,因为说课表演中获奖就是优秀,平时教学最好也没人认可,小学生没有考试排名。
第五,极少数教师失去做人的国格和人格。写文章、做讲座,不必求实、不必致用,形而上学、胡说八道,拾洋人牙慧,在国人面前妄称专家教授,以至自称某某学家、某某大师。极少数人甚至充当外国利益集团埋伏在中国学术界的“香蕉人”,以能领到某国“狗粮”而自豪,如在金融、外交、经济、转基因等领域,不惜损害国家利益、国人利益,在学术上为外国对我国的经济殖民、和平演变张目。
总而言之,包括教师、医师等高尚职业的知识分子在内的几乎所有的人,可以没有精神追求,可以没有事业追求,必须有的是名的追逐,必须有的是利的追逐。可以放下的是良知,不能放下的是名利。教师、医师等知识分子,即使有一些知识和学问,有的是权和术层面的小学问,缺的是道和德层面的大学问。
教师失去了情怀,会造就怎样的教育呢?
按官方说法,不能不说教育成绩惊人。官方统计我国的学术论文和专利都已是世界第二大国。职称、学位更不在话下,院士、教授、博士、特级教师、各类专家,满天飞。教出的学生当然也了不得,外国名校到处是中国留学生,北大在某些优秀学子的心目中是“北大还可以”。
以北大钱理群教授的说法是: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对教育改革成果最好的概括,应该是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我们的学校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我们的大学为什么培养的都是精致利己主义者?原因是什么?原因绝对不是国家投入教育的经费不够,985、211、双一流,中小学名校建设,投入的经费不是天文数字,也够数一下位数了。原因其实很简单,大学里不缺院士、博导、教授,中小学不缺特级、高级教师,缺的是有报国情怀、人文情怀、科学情怀、工匠情怀,求实求真情怀、爱民爱生情怀、奉献社会情怀的教师。没有有情怀的教师,可以教学生知识,不能教学生人生学问,可以教学生技术技能,难以教学生沉下心去做创新研究,可以教学生解题技巧,难以教学生思维,可以教学生求职就业,难以教学生改造社会。本身是精致利己主义的教师,教出的学生当然也就是精致利己主义者。本身不能身正为范、学高为师,何以培养出杰出人才?
有情怀的教师,不能说完全没有,但确已凤毛麟角。有什么办法,让教师又有情怀呢?考核、奖惩、淘汰、公选,可以选出来吗?如果能选出来,早就选出来了,我们几十年来都是用这一套办法管理教师,越考核使得教师越没有情怀了。
曾经富有情怀的教师群体,他们的情怀哪去了呢?有情怀的人和没情怀的人,基本上还是那些人,是市场经济的大潮,大浪淘沙淘洗掉了情怀,是社会价值观的倾覆把情怀掩埋掉了。是教育产业化,不再将教师和学生当作学校的主人,只将教师当作出卖知识技能为学生服务的人,当作向学校出卖劳动力的知识型劳动力提供者,教师不得不斯文扫地,不得不挥一挥衣袖依依惜别……情怀……再见!不得不像黛玉葬花,强忍对情怀的痴情,将情怀埋葬在萋萋荒草之下。
一个有情怀的教师,如果他评不上职称,拿着不多的薪水养不了家小,老婆瞧不起他的收入,儿女埋怨他没本事,他买不起房、他不能将儿女送入名校及安排工作、他没能力为年老的父母尽孝时,在如今一切以金钱衡量一个人的人品和能力的时代,他还能坚守他的情怀吗?
有尊者嘱我作文——《呼唤有情怀的教师》。我欣然答应。因为,我也觉得教师应该有情怀。没有有情怀的教师,便不会有有情怀的教育,培养不出有情怀的学生,教育便无以引领社会。但写着写着,我觉得还要加一句——呼唤能让坚守情怀的教师、医师,包括所有有情怀的人,可以有尊严地工作和生活的社会。
2017年10月13日星期五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