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须择天下英才而用之
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创新,他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他强调:“坚持创新发展,就是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然而,要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真正落到实处,丝毫也离不开创新型人才,因此,“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坚持创新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什么是“创新”?通俗地说,就是改进或创造新的东西。
社会学认为,创新是指人们为了发展需要,运用已有的信息和条件,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势、旧的常规戒律。创新活动的核心是“新”,它或者是产品的结构、性能和外部特征的变革,或者是造型设计、内容的表现形式和手段的创造,或者是内容的丰富和完善。
经济学认为,创新是指以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改造或创造新的事物(包括但不限于各种方法、元素、路径、环境等等),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它包括产品、生产方法、市场购销及经济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创新。
从哲学上来说,创新是一种人的创造实践行为,这种实践行为的目的是增加利益总量,人类通过对事物和发现特别是物质世界矛盾的利用和再创造,制造新的矛盾关系,形成新的物质形态。创新从认识的角度来说,就是更有广度、深度地观察和思考世界;从实践的角度来说,就是能将这种认识作为一种日常习惯贯穿于具体实践活动中。由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因而创新也是无限的。
尽管社会学、经济学和哲学从不同的角度对“创新”进行了定义和解释,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就是任何创新活动都离不开人,都属于人的创造实践行为,人在创新活动中始终处于主体和主导的地位。
由于创新是一种推陈出新的实践活动,即在已有基础上的改进或创造,因此,创新者必须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才能够突破旧的思维定势,突破旧的常规戒律,从而创造出新颖、独特的有价值的新事物。这种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就是创新型人才。
一般来说,创新型人才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主要应具备以下素质和才能: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具有积极的人生价值取向和为真理献身的精神,具有打破常规的胆识和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具有较强的永不满足的求知欲和永无止境的创造欲望,具有扎实宽厚的知识基础,具有开放性思维、联想思维、多向思维等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其思维同时具有求实性、批判性、连贯性、灵活性、跨越性、综合性等特征,等等。
由此可见,创新型人才不同于普通人才,必须具备开展创新活动所需要的一些特殊素质和才能。因此,坚持创新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
二、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择天下英才而用之
习近平同志说:“走创新发展之路,首先要集聚创新人才。要充分发挥好现有人才作用,同时敞开大门,招四方之才,招国际上的人才,择天下英才而用之。”
在集聚创新型人才方面,最重要的是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
这是因为,在人才问题上,“用”好人才是最关键的。如果有了人才而不用或者用得不好,不仅不能发挥好本单位现有人才的作用,而且还会带来人才流失和人才难招的恶果。这比没有人才和缺乏人才的结果更坏。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呢?
首先,要慧眼识才。有才能的人往往比较单纯,不会掩饰自己的缺点,而一些缺德少才的人则比较善于在领导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同时隐藏自己的缺点。因此,有关领导和部门要注意全面考察人才,坚持用正确的人才标准来衡量人才,绝不能把黄金当成黄铜,把玻璃渣看成是钻石。
其次,要公心选才。要坚持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来选用人才,而不是凭个人的好恶选用人才;要坚持任人唯贤,不搞任人唯亲;要坚持搞五湖四海,而不是偏重于从老部下、同乡、同学中选用人才。特别是不能选用善于投领导所好、留须拍马的人,这样的人貌似“忠臣”,实际上往往会在关键时刻反水,危害极大。
第三,要不拘一格用人才。要摈弃选人用人问题上的陈腐观念,既重视考察工作经历,又不搞论资排辈;既要看学历,更要看真才实学,做到唯才是举。特别是有的创新型人才,往往在某一方面的才能很突出,同时在有的方面的缺陷也很突出,对这种“双突出”的人就要综合衡量,权衡利弊,只要利大于弊,就要大胆使用,用其所长,同时加强管理和教育,防止他闯祸。
总之,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走创新发展之路,就必须慧眼识才,公心选才,不拘一格用人才,用包纳五湖四海的胸怀,择天下英才而用之。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