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关中腹地的东阡村,是一个只有两条街道,百余户人家的小村庄。截止2000年,该村有十多名农家子弟,先后考取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湖南大学等国内一流大学,并在毕业后逐渐成长为各自单位的翘楚或者中坚。然而,在最近的十多年间,该村进入大专院校读书的人数持续增加,但进入国内一流大学读书的人数,却迟迟不能实现零的突破。
2000年以前,东阡村还是一个保守的,传统的小村庄。东阡村的村民,除了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主要通过种植苹果、梨子、桃子等水果来增加收入。那时,只有极少数的村民通过经商、办厂、运输等农业以外的营生致富。大多数的村民,在农忙之余,把精力消耗在了麻将、丢方(流行于关中农村的一种类似围棋的游戏)、撵兔等娱乐活动之中。
2000年以后,越来越多的东阡人,开始放下了庄稼人的尊严,在农忙之余打起了零工。在农忙之余,一部分年富力强的东阡人离开家乡,从事矿山开采、工地建设、房屋装修一类的工作。与此同时,一部分稍通音律的东阡人,拿起了洋鼓、洋号等西洋乐器,到西安、宝鸡、渭南等关中城市的城中村或者城郊进行婚丧嫁娶的演出。
2000年以前,东阡村有一座小学校。蓝色的围墙,白色的校舍。校外有一条小路,一排白杨,校内有一个长方形的操场。那时,小学校是东阡村最美丽的建筑之一,也是东阡村的标志性建筑。那时,在田间劳作的东阡人,一抬头,就能看到校园里那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
2000年以后,东阡村的学校日渐没落了。先是,四年级改到邻村去上学,后来一到三年级也取消了。校外那一排白杨被村民伐掉了,校内的操场被大兴土木的村民堆满了建筑材料。两排教室,先是被村民用作储物间,后面还一度成了豚鼠的养殖场。再后来,所有明亮的色彩都斑驳陆离,只剩下门户洞开的教室和残垣断壁的围墙淹没在疯长的野草里。
2000年以后,部分富裕起来的东阡人,在小学校的旧址上,筹建教堂。牵头的富人,在游说筹资的时候,遭到了新上任的村支书的明确反对。村支书,梦想把学校改成村委会的办公地。熟料,老支书在卸任之前,就已经将整个校园的土地,打包卖给了富裕起来的教友。
伴随着多少代东阡人记忆的小学校,在推土机、挖掘机面前,轰然坍塌,灰飞烟灭。就在小学校的废墟里,一座崭新的教堂,破土而出,拔地而起。在教堂的功德碑上,赫然镌刻着筹建者和捐建者的名字。可是,那些依然留守在东阡村的男女老少们,他们的名字,又该镌刻在哪里?那些,已经在大城市,生根发芽、开枝散叶的东阡人,他们的乡愁,又该寄存在哪里?(2017.12.11LD.XAZK)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