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马克思劳动异化论有感
红色89后
以前在读其他政治经济学类书籍的时候,很多都提到了“劳动异化”这个专有名词。许多学者对这个理论都进行过非常多的经典分析,但我翻看到更多的文章却是在故弄玄虚,大搞所谓的“从具体到抽象”,弄得人云里雾里,到最后也没说清楚到底什么是“劳动异化”,这种三搬四抄的文章,如今在网上(所谓的权威学术网站)多如牛毛,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可悲的讽刺”。
面对着这些纷繁复杂,各成一家之说的文章,我不禁想起了文革时期一句非常流行的话,也是马克思的名言:怀疑一切!正是这句话让我第一次捧起来马克思这本早年的经典之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今天,笔者就借此机会着重谈一谈我读完这本书中关于劳动异化论的认识和感想,来探讨下劳动异化其本质到底是什么?
我认为,在谈马克思的劳动异化思想之前,我们必须跳出“就事论事,就书论书”的狭隘思维模式,应该站在大时代背景下去分析,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才能真正弄清楚马克思关于劳动异化的本质意义。因此,我们必须追溯下18世纪末~19世纪初这个被马克思称之为“颠倒的世纪”的时间段,整个欧洲和世界究竟发生了什么?才促使马克思对劳动异化展开激烈的批判。下面,我把各位带回到1776年的欧洲。在这一年里,欧洲的一位经济学家写了一本书,叫做《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探究》(简称《国富论》),这个人就是亚当·斯密(以下简称斯密)。在这本书里,斯密从分工开始论证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合理性,分工产生效率,劳动创造价值,主张自由放任,反对政府干预,这就是《国富论》的主要思想。正是在这一理论的支配下,整个欧洲在18~19世纪中期处于所谓的“重商主义”时代。这种对于效率的极大化追求,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得到了极大的体现。效率的极大化追求,社会分工的精细化,虽然可以迅速地提高生产效率,但是分工的扩大化和过于精细化却会造成工人收入和市场需求的下降,而市场交换的扩大则造成利润的下降,从而必然限制资本积累和市场的无限扩张。一方面,收入急剧下降的工人只能不断出卖自己更多的劳动力去换取所需的商品,而资本家则更用尽一切手段来剥削工人,使其为之不断地创造财富,借助殖民扩张来倾销所生产的商品。正是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 使得当时的欧洲是遍地暴动,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就是体现了工人对资本家残酷剥削的回应。正是在这样的一种大时代背景下,正值26岁的青年马克思,根据他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观察和思考,在法国巴黎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写下了后来的《手稿》。其中,马克思在《手稿》中集中阐述了他的劳动异化思想,批判了斯密时代所倡导的那种只重视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却忽略了工人与生产的直接关系,从而掩盖了异化劳动,为资本的剥削提供了合理性,是这本书的精华之一。那么到底什么是劳动异化呢?
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者对立。劳动的产品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的,物化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劳动的现实化就是对象化。在国民经济学假定的状况中,劳动的这种现实化表现为工人的非现实化,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手稿》,P52)
我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我认为所谓异化劳动,劳动产品和劳动对象作为异于劳动者的存在物存在,而不属于劳动者。马克思认为劳动对象化的本质应该是是劳动产品应该属于劳动者,但在现实情况下,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对象化却变长了劳动异化,即使得劳动产品异于工人而存在,不属于工人,不是工人支配劳动产品,而是劳动产品支配人。因此,劳动异化的本质,就是物支配了人,具体来说则是“资本”支配“劳动”,资本主义支配物质生产和交换。这就是马克思所形容的“颠倒的世纪”在政治经济学领域里的真正含义。正是这种劳动的异化,导致出现马克思在《手稿》中形容的“工人生产的对象越多,他能够占有的对象就越少,而且越受自己的产品即资本的统治。”的现象。
马克思对异化的探索并不到此为止,他还提出了“升级版”异化论,即人与人的异化。“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当人同自身相对立的时候,他也同他人相对立。”(《手稿》P59)道理很简单,既然劳动产品是人的外化的生命,不属于工人,那么必然属于另外的存在者。这个存在者不是别人,就是资本家。异化劳动不仅体现在人与产品之间的关系,也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劳动异化造成非劳动者对劳动产品的占有,因而使得人与人之间也产生了异化。这就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金钱关系,交换关系,各取所需,因为我所付出的劳动,所创造出来的劳动产品并不是直接受我支配的,而是为别人而劳动和生产,从而去换取自己的需求。这就使得劳动的本质产生了根本的异化。因为,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人有意识的、主观能动的活动,应该体现人的本质,而不是为了其他目的。而在劳动异化下,劳动就成为了工人维持基本生存的手段,这就和动物本能活动没什么区别了。
我们回到21世纪的今天,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不就是被“资本”控制的世界吗?以中国为例,即使打上了“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号,也改变不了整个中国社会“物化”的现状。金钱至上,效率优先,大力发展GDP,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这一系列我们曾经熟悉的口号,就是整个中国社会堕落物化的风向标。今天生活条件虽然得到显著提高,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但是我们却发现我们内心深处似乎是一片空白。人生活着除了为了所谓的“事业”,金钱,权力不断打拼,不断争取往上爬,为的是什么?到头来,发现即使我们获得了我们想要的东西(如地位、权力、金钱),我们也会异常的发现我们其实并没有安全感。因为你到头来所得到的这些东西随时可能失去,你终归发现你依然逃脱不了“幽灵”对你的控制,这个幽灵就是资本。它使得你最终不明白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这就是现代人的悲剧之所在。
讲讲我们大学生。从念小学开始,父母亲就告诉我们,要把书念好,才能成精英,成为精英才能拥有较好的收入和较高的地位。但当我们进入学校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始终围绕着考试和分数来转,期中考,期末考,中考,高考,四六级……到最后我们竟然可笑地发现,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分数。即使我们来到了所谓自由的大学。因为,在这个游戏规则下,你只有不断考到高分,你才能证明你是精英,因而平时的图书馆空空荡荡,一到考试却人满为患,每个人都在为这个所谓的分数和绩点而疯狂的追求着,至于学术,思想?滚一边去吧,毕竟这个不能换来奖学金。这就是大学教育的悲哀~!
不得不让我感到惊讶的是,资本主义自我修复的能力确实强大,当然这主要归功于马克思主义的冲击。马克思提出的劳动剩余价值学说让每一个资本家都为之耸动。因为马克思告诉资本家,你再赤裸裸地剥削工人的结果,那就使得资本主义必然灭忙!因此,福利制度,娱乐文化,普世价值等这些工具则应运而生。资本家利用手中强大的资源,通过“让利于民”,娱乐大众的形式来逐渐消磨工人阶级的反抗和斗争性,为劳动异化作了完美的掩盖。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里,只要是能够吸引人的眼球,无论多么低俗的东西都可以摆上台面,甚至越低俗关注度越高。正式这种低俗文化的冲击下,工人大众渐渐地变得麻木,放弃了斗争和抵抗。使得工人继续为资本家出卖者自己的劳动力,来换取“娱乐至死”的一刻。
最后,我想说的是,马克思之所以要提出劳动异化论,并且对它进行了详细的批判,这是因为马克思知道,所有罪恶的根源,就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因为在这种制度的前提下,所有私有财产就是指非劳动者对劳动者的占有,无论它的法律部多么健全,无论它的监管有多么严厉,无论它的福利多么高,我发现劳动异化的幽灵依然在我们身边漂浮,资本主义所鼓吹的“自由”就是虚伪的自由,因为我们还是像狗一样去为了自己的生存不断地疯狂“觅食”,去投靠“主人”,甚至去疯狂的撕咬路人(抢劫,犯罪,奴役,贪污,欺诈),最后当主人不需要你的时候,便把你一脚踢开。但是,我认为,26岁的马克思此时还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历史唯物主义者,虽然马克思用劳动异化的观点去批判资本主义脱离了劳动的本质(劳动为人的第一需要而不是谋生工具),但事实上,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对立,正是私有制条件下劳动的本质特征,人民群众正是在这种有 "缺陷" 的劳动中创造历史的。因此,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则正是马克思后来所提出的伟大设想。因为,只有在保障了公正和平等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由,离开公平和平等去谈自由,这就必然形成大欺小,强欺弱,一部分人统治另一部分人的世界。而要避免这样的局面,就只能消灭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这就是我读完劳动异化后的感谢和看法。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