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网原创视频:
http://www.haodaxue.net/html/61/n-7561.html
导读提纲
1.读英雄传记:英雄人物改变历史轨迹
2.体会毛泽东读书生活:怎么去读书?
读书与成长(下)
——《理想主义的启示——读毛泽东心路》第二期
1读英雄传记:英雄人物改变历史轨迹
主持人:其实我们能够从毛主席这里得到很大的启示,就是可以更多的去关心社会,去建立跟这个世界的联系。后来,毛主席在东山学堂读书期间,他又读到了另外一本对他影响很深的书《世界英雄豪杰传》,这是一本传记,里面提到了有拿破仑,有俄国的叶卡·捷琳娜女皇,彼得大帝,还有像惠灵顿,像林肯,像这样的一些人物的传记,其实都是属于政治领袖,属于英雄豪杰的这样一些人。去体会这些人物或者这些英雄人物的传记,它对一个人的成长又会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
韩老师:英雄人物之所以吸引人的眼球,也确有值得深思之处。我记得我小时候看的电影,特别是关于战争年代的电影,基本上都是讲的是一线的战场上的士兵的故事,比如说《渡江侦察记》《南征北战》,基本上讲的是战士们是怎么战斗的,对于我们孩子来讲看得可高兴了。因为它都是打打闹闹,都是机枪大炮轰炸来轰炸去,画面非常热闹,但是孩子可以看这个。长大了之后,天天都是枪来枪去炮来炮去,这就没多大意思了。长大了以后正好出来了一批片子,比如说像讲《三大战役》,是吧?讲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指挥官之间在怎么斗智斗勇,是吧?电文往返。其实作为孩子来看那种三大战役斗智斗勇的场景,看不懂!都是几个人在踱步来踱步去,然后你说一句我说一句,孩子看不懂这个,孩子看不懂不是一定就不好!实际上,斗智斗勇也是很重要的,要没有斗智斗勇而光有战场上战士们的英勇厮杀,英勇拼搏,恐怕也是要失败的。
所以讲,英雄豪杰的故事,其实是揭示到一个跟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决定意识”的不太一样的东西。你就会发现,无论这些人,他是女皇还是大帝,还是总统,他们都对社会历史的进程具有重大的影响。他们自己的个性和思考都深深地左右着历史的进程,这个历史并不简单是被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的,被经济基础决定的,历史常常因为拿破仑的出现而拥有了一段完全不同的轨迹,因为华盛顿的出现而拥有了完全不同的轨迹。你会发现,英雄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还就是大!这个思想后来跟毛主席他的感受是很接近的,毛主席曾经有过一段名言说:“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这个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要是正确了,没有人可以有人,没有枪可以有枪。要是错误了呢?有了人可以‘丢’人,有了枪可以丢枪。”那么,这实际上是说,思想、政治具有高度的重要性!那么,毛主席的这种思想或者说这种观点来自何方呢?很可能跟他看这批英雄人物的传记——当然也包括三国、水浒、西游、红楼,实际上你都会发现,居于社会结构上层的人,无论你喜欢不喜欢他,他对于社会的作用都往往比较重大,比较长远,那么,这个普通的群众,人数是多,劳动是艰苦,但是他们对社会历史的进程常常没有这么重大的影响。我们今天这个社会忽视英雄,今天这个社会往往是说,我们都是凡人,我们对于社会改变起来无能为力,我们只能顺应潮流。但是,如果你英雄传记看多了,你就会发现,潮流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当然,这是少数英雄人物的手里。这是你喜欢不喜欢,可能都是这样。如果这些英雄是为人民服务的英雄,那就好了,那么人民就有福了;如果这个英雄不是为人民服务的,是统治奴役人民的英雄,比如说像秦始皇这样的,当年在他手里面坑杀了40万赵国的军队,但是杀了其实也就是杀了,知道吧?我这句话说得不太好听!因为我们是从立场上来讲,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但是你会发现从事实判断的角度而言,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往往相对比较被动,而英雄人物的作用相对比较主动。我估计,毛主席大概通过他年少时期的这些阅读会形成这样的一个印象,会得出这个结论。
主持人:这个对后来——包括五四运动,他站出来去斗争,是不是也是会有这种思想上的影响?逐渐去担当这么一种形象?
韩老师:有!五四运动是一个人民的运动,是一个庶民的胜利的时代,就是说是一个老百姓要说话的时代。但是,问题是老百姓一说话你会发现,很多老百姓害怕说话,不想说话,不敢说话,也不太能说话。真正敢于站出来代表老百姓说话的,能代表、敢代表、善于代表的那是像毛主席这样的一批人,他们一不小心就成了所谓叫“人民英雄”,他们来自人民,为人民服务,但是客观上他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主导着人民历史的进程。
主持人:到后来,他又逐渐地开始去接触《新青年》,受到了陈独秀、李大钊他们的影响。在那个时期,其实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期间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是很多的,他后来又逐渐接触了像无政府主义,新村运动。他自己去岳麓山开辟一块地,想要去搞新村实验,他有过各种各样的很丰富的经历,这个又跟他后来再去读《共产党宣言》,读《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史》,读这些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在这种大的思潮的争辩和激荡的过程中,他后来是怎么样逐渐地确立了这种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或者自己的一种信仰?
韩老师:你说得非常好!刚才讲到了人民和英雄的主题,那么如果说一个英雄是脱离人民的,甚至是站在人民对立面的,这种英雄那是传统英雄。实际上,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这些人,他们其实是脱离人民的,但是他们也是英雄,或者你严格讲起来叫枭雄更合适。是吧?那么,脱离人民之后,英雄性就有限,如果说得到人民的拥护,那就可以成为人民的大英雄。那么,五四时期就是这么一个时期,一方面是人民呼声越来越高,人民作为历史舞台上沉默的大多数逐渐要发言,要发声,人民要表达自己的心愿,要反压迫反剥削。
所以,正因为有这么一个人民运动的兴起,然后人民英雄的高度也会变得更高。它逻辑是这样一个逻辑。就是说,毛主席是把这两股思潮、两种文化的优秀点结合在一起了。
来自西方的思潮实际上是一股人民要民主、要自由、要平等、要反抗剥削压迫的这么一股历史思潮,但是单有自由、平等、民主、人权,它很可能演化成人与人之间的弱肉强食。怎么样把人民群众的这一股呼声引导到真使人民群众团结起来去改造历史的轨道上去?那就需要东方式的英雄,知道吧!或者说,毛主席其实从小就历练和造就了一个东方式的英雄或者圣贤的品质,然后又和来自西方的这股人民史观、人民运动的大潮相结合,结果就造就了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的一位至少是空前史无前例的人民英雄。是不是绝后?那我们现在也不好说。
主持人:我再补充一点。他后来接触西方思想主要是在湖南省立图书馆有半年的自学时间,这段时间读了像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读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读了卢梭、斯宾塞、孟德斯鸠的这样一些作品,他这个其实后来接受到西方思想的这样一个影响,这里面也包括古希腊的诗歌、神话等等这样一些东西。这是他后来的这样一段经历,我作一个简单的补充。
韩老师:这段阅读其实是说明了两点。第一,关于毛泽东不了解西方的这个说法恐怕是不对的,他是了解的。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来自西方,另一方面,你刚才讲的那个书单,基本上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书籍,所以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派和无产阶级革命派的书籍,毛主席都读了,怎么能说他不了解西方呢?是吧?第二个其实也是毛主席的第二大信心来源。毛主席第一大信心来源是来源于“心之力”,以后我们有机会可以讨论讨论《心之力》。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一个人立志非常重要,诚意正心非常重要。你要诚意正心去为人民服务,那么今后一生可能不可限量,这是来自东方的信心——心之力。还有来自西方的信心,西方的信心就讲潮流,“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个叫潮流。既有心之力的自信,又有对世界潮流的把握,这两者一结合起来就主客观结合了。后来,其实毛主席为什么这么有信心?大概跟他东西方的两类书籍都读有关系。
主持人:其实,这一点对于我们今天在去成长和读书是一个很重要的启示。不能说仅仅限于某一方面,然后陷入到一个理论当中去。
韩老师:嗯!这个没错!不过,我们今天如果说跟毛主席不一样的是什么呢?就是毛主席当年需要到图书馆里面去读西方理论,今天我们的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法学、心理学都天然是西方理论——当然,你还可以讲数理化。是不是我们学生上来读的就是这个?就是说,我们今天实际上绝大多数的学生上来都接受的是西方化的教育。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作为少数的西方式的教育的底子还是挺厚的!我们现在缺什么?缺的是毛泽东东方式的教育,他看四书五经的经历我们大多数学生没有,实际上我们现在连读三国、水浒、西游的精力——我估计至少有一半学生没有这个经历,他们至多是看过电视剧或者是连环画。但你真去看《三国演义》的小说吗?我估计今天真看过三国、水浒、西游、红楼的小说的学生恐怕不到一半!稍微认真的可能更少。
第三个是我们今天的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数理化”,这样所以就造成我们今天的学生的知识结构上的重大的偏差,对自己就缺乏自信,对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人的潜力的巨大缺乏信心。
他们总是说,“啊!这个社会就是这样的!我们只能跟着它走,我们也是没办法。”就是说,今天仅仅受了西方教育之后,它都强调客观原因,强调客观环境,不强调自身潜力的挖掘开发,所以在社会大潮流面前都很被动很软弱,缺了“心之力”。
2体会毛泽东读书生活:怎么去读书?
主持人:刚才,我们谈了读什么样的书——读什么书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可以去体会一下,毛主席他是怎么去读书的?这里面有几个故事也是很值得去体会的。第一个就是他的堂嫂回忆说,“只要是书,哪怕远隔千山万里,他要走上几十甚至上百里路去找别人借,这其实是在青少年时期非常刻苦的这么一个求学的一个过程。”这一点,我估计还是有不少同学能够去做到的,就是读书要刻苦这一点。
韩老师:读书刻苦有两种动力,或者你要讲起来的话是既有动力又有压力。今天我们大多数同学读书主要是压力,他说“你不好好读书,将来考不上大学,也找不到好工作”。这个读书实际上是一种压力,他内在缺乏乐趣,缺乏兴趣。毛主席的读书,千里万里去借书,或者十里百里去借书,这个主要是动力,主动去其实说到底是好奇心,我估计毛主席那时候是不是有重大的社会历史责任感、使命感,那还要另说。但是,好奇心一定是非常强烈的!一定要知道别人在说什么,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觉得比较遗憾的是今天我们相当大一批青少年对我们这个世界是没有好奇心的!
主持人:好奇心是怎么来的?是不是跟之前的自然劳动是有关系的?
韩老师:我看是有关系的!因为劳动你才需要掌握规律,规律又不容易掌握你就会有好奇心。
主持人:好奇,这时候你就要去读书。
韩老师:对!如果你说读书只是考试,考试又相对比较容易,他读书就没有好奇心了。然后,今天老师总是用什么“啊!你书读得好,奖励一个铅笔盒。”是吧?或者奖励一辆自行车。就是说,总是用外在的物质奖励去鼓励同学读书。好多人想,这些东西我都有呀!我不要你的奖励呀!那么,啪!他就没有动力了。看见了吧?所以,读书一定是有内在乐趣的读书,一是读得进去,理解得深刻,第二,他会把读书当作是一种乐趣,对吧?所以,我是觉得,毛主席的读书就基本上形成了一种正反馈:因为他去读书,所以就可以用书里面的道理来指导和解释他的生活经历,然后因为他新的生活经历的出现又需要去读更多的书,而读书,读着读着,读书本身就变成是一个正反馈了,逐渐就可以相对来说脱离生活经历稍微远一点在书中形成正反馈之后,用有限的人生经历去打开一个无限的世界,去通向一个无限的历史。
毛主席的这个读书经历,还让我想到了马克思的一句话说:“人要做什么样的人?要做世界历史的人!”就是说,你生活在韶山是一个角落,可能生活是在山东枣庄的某一个角落,你是一个非常有限的个体。但是,通过读书,你上可以跟古人相接,跟5000年历史沟通,横向可以跟世界历史沟通,然后可以跟整个世界去沟通。所以,就肉体而言,人是非常局限的!但是,就思想而言,他可以是神交千古、思接万里。所以,我看毛主席的读书是逐渐地达到了这个境界。所以,才会有这么强烈的读书心态,这个对于诸位今天对分数、对高考压着走的那些同学的经历而言恐怕是一个很大的启示。
主持人:还有一点,就是后来的周士钊在回忆毛主席的读书经历时说毛主席有“四多”的习惯:读得多,想得多,写得多,问得多。我们怎么去理解毛主席的这个读书特点——读书四多?我感觉尤其是写得多,这一点其实是更为难能可贵的。他一方面是写札记,就是读10万字的书,他可能要写1万多字的札记,另外一点就是他自己会写文章,包括后来去出版《湘江评论》,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他其实是在用文字去写,这个写的过程是不是在去使用知识,把死的知识变成活的?就是使用?
韩老师:对!读书的要害不是把书本身读得多准确,而是读书对你的人生形成启发,这个最重要了!启发、联想、类比,使得你有限的人生经验通向广阔的世界历史,而不是通过一步一步的严格论证和一一对应的关系,其实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说的都是那个有限的书籍、文字、概念它启发了你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广阔的思考。所以,毛主席的读书,我认为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主持人:那么,对比一下我们今天的读书状况,其实今天我们跟毛主席那个时代比,不怕没有书去读,因为毛主席那时候还要翻山越岭去找书读。其实,我们今天却面临着一种信息的膨胀所带来的一种选择的恐惧症。就是说,今天的书大概有那哪些呢?市面上比较流行的,像在一些著名的网站上,它经常搞一些畅销书排行榜,比较畅销的书往往是——后来有学者总结说——“只为君王唱赞歌,不为苍生说人话!”有这样的文字,还有一些就是低级趣味的诲淫诲盗的一些文字,还有一些就是教人厚黑——职场文学,还要一些比较苍白的虚假的这样一些东西。我们今天其实是面临着很多很丰富的书籍的种类。
那么,在今天这样一种现实下,我们青年人应该怎么去选择,怎么去读书呢?怎么去更关心这样的一种生活问题呢?
韩老师:这个确实不容易!我只能简截了当的说,我有多次讲过这个问题,我说因为今天这个时代它不像高尔基的那个时代——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其实今天这个社会书籍也是人类堕落的阶梯,不看《厚黑学》本来不知道咋厚咋黑,看了之后就明白了,是吧?不看职场学,不知道职场你争我夺你厮我杀,勾心斗角厚颜无耻,啊!我后来就发现原来职场都是厚颜无耻的,我就变得厚颜无耻了。所以,今天这个社会看上去是图书琳琅满目,似乎是精神文明在发展,实际上是社会精神在堕落。在这么一种堕落的风气之下,要选好书,确实是难!你们当然可以说,古今中外的经典和典籍相对会好一些,无论是刚才讲的三国、水浒、西游、红楼,还是说什么《和平与战争》、《悲惨世界》,这是小说类的,再比如说像典籍类的四书五经,或者西方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或者是佛经……总之,这个相对还是劝人向善的,劝人向上的。但是,这些古书毕竟它有一个特点——过去了,过去了作为第一印象,你会觉得跟你的生活、跟时代接不上。但是,实际上是接得上的!实际上,那些书都没有过去,或者值得反思总结,或者引以为启发思考,都没有真过去,但是表面上它过去了。
怎么样突破“从现象到本质”这一坎呢?我是说有一个简单的办法。我是讲,不行就先读我写的那四本书(《碰撞》、《竞争经济学》、《整体管理》、《中国反思》)。我是这个说法,我的书和文章它不见得是对的,包括我的视频谈话也不见得是对的,但是恐怕一定是最有启发性的!最有挑战性的!总之,你平时认为天经地义的东西,到我这儿可能都被颠覆了。颠覆得可能不对,但是至少触动你去思考:哦!原来这个事情背后还有道理。那么,从此可以打开一扇又一扇的大门,你可以通向各个阅读的领域,我认为这是完全可能的!所以,你要讲读书,我就只好推荐自己的书,没有别的办法。我有很多朋友的书都可以推荐,但是我的书里面本身就会延伸到各种别的书。但是,你要说跟你的现实生活结合得比较好,跟社会现实结合得比较好,要打开一条读书的大门的话,那么我想我的这四本书肯定具有这个作用。
主持人:另外,除了现在强调这种主流的实用主义的读书思潮之外,还有另外的一些学者他们提出了另外是一种读书的目的或者思考。就是说,北大的钱理群老师曾经讲过这么一段话:“现在同学们从中学进入到大学,摆脱了中学的那种压抑的苦不堪言的读书,要从那种读书中解放出来,真正去为趣味而读书,起码不要再为考试去读书。这里涉及到一个很有趣的问题:读书是为了什么?读书就是为了好玩!”按照钱老师说的,读书是为了好玩。这个他也是在去反思这种实用主义的读书和功利性的读书,读书他会强调……
韩老师:但是,我认为钱理群这个说法说出了问题的一个方面,就是读书读进去了是很好玩的!但是,你不能为了好玩去读书!那人家会说,好玩的东西多了,吃喝嫖赌全好玩,你干嘛一定要去读书?是吧?所以,钱理群的这个说法是为了迎合吃喝嫖赌的社会潮流而提出来的一个说法,是迎合人们为好玩乐趣的这种肤浅庸俗的这一面,然后说,“读书也很好呀!你去读书去!”人家肯定不读!所以,还是要说,读书还是要思考人生、思考社会,为了掌握自己的命运去读书,读着读着你就觉得:读书是很好玩的!读书是很有趣的,很有趣味的,不一定是好玩的。真的读进去了很可能你就会发现,遥远的人和事都来到你的眼前,你可能是在和——比如说孔子对话,在和墨子对话,你回到了孔子、墨子的那个时代,无数人参与了当时的对话,你迎合参与进去了。这个就非常热闹!你的一生是非常有限的,但是你可能回到了春秋战国,回到了宋朝、唐朝,结果你短暂的一生你活了人家无数生,这个日子就非常有意义!读不进去,就是他是他你是你,你完全不相干;读进去了,你就是他他就是你!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是觉得从思考社会、思考人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角度去读书是最有价值的!这也是我们可以从毛泽东的读书经历当中得到的有根本意义的要点。
主持人:那么,究竟怎么读书?为什么读书?我们怎么自己再去体会这样不同的读书方法?其实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通过自己的读书实践去慢慢的总结和积累的。
主持人:今天的节目告一段落。感谢韩老师的参与!下期节目再见!
更多精彩登陆大学网www.haodaxue.net
【】
江涌:美国金融危机已进入“下半场”——金融资本主义正在穷尽其存在的一切理
【推荐视频】
时代与青年的人生选择--理想主义的启示:读毛泽东心路系列(一)
联系我们:
QQ: 2925586801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