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华尔街金融危机研究学的报春之作
——金融危机:不要好了伤疤忘记痛
金融危机自2008年下半年全面爆发以来,已经走过来三波。第一波以华尔街投行破产为标志,第二波以欧洲债务危机为标志,第三波以阿拉伯革命为标志。这三波虽然由经济危机转变成了政治危机,但其对世界经济的冲击也越来越小,我们不管世界上还是否会出现金融危机第四波,但可以肯定的即使发生金融危机第四波,其冲击力也不会太大。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大萧条,催生了一批研究大萧条的专家,人们对那次的大萧条的研究也持续了八十多年的时间。而本次的金融危机被定义为与上世纪大萧条相类似的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可以对本次金融危机的研究也将长期持续下去。
《华尔街局中局》就是这样一本严肃探讨华尔街金融危机的著作,刚看到这部著作时。我的第一感觉是这本书的出版晚了三年,如果这本书能否早出版两年,肯定能进入财经畅销书榜。但是我们如果换一个角度,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那这本书出版的不仅不晚,而且是偏早。因为华尔街金融危机尚未结束,也没有人知道或是准确预计世界何时才能从这场危机中走出来。如果从经济学研究的大历史角度来看,这本书可以看做是华尔街金融危机研究的报春之作。
回想起华尔街金融危机爆发前,中国的金融业大有“大干快上”的势头,特别是不少的大型国有银行,迫不及待的海外上市,甚至不惜面对国有资产被贱卖的质疑。而华尔街金融危机刚刚有所缓和,中国金融业在某些人的忽悠之下,似乎又壮起了与世界接轨的胆子。针对这些,其实我一直有着两个方面的担心:其一我担心的是中国在建设内需型经济的大战略下,会大搞信贷消费,这一点在去年的国家政策中是有明文进行鼓励的,我的担心并不多余。其次我担心的是中国的利率市场化会实行的过快,甚至的出现失控。华尔街金融危机刚刚过去,我们还没来得及反思,如果我国经济重蹈了华尔街金融危机的覆辙是多么让世界耻笑的事情。在我最担心的这两个方面,《华尔街局中局》中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分析。其实那些主张加快中国金融改革步伐的人应该认真读读这本书。
首先看信贷消费,世界上号称自己是消费型国家的大概只有美国了,世界上发达国家很多,比如日本、比如德国、比如北欧,但是我们并没有看到这些国家宣传将自己建设成消费型国家,而是要建设成创新型国家,制造业大国。世界上只有美国这么一个特例,而且以惨败结局,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也许是华尔街金融危机还没有使人们从对美国的疯狂崇拜中缓过神来,或是某些学者本身就是非常的无知,或是真的像传说中的那样“拿了人家的活动经费”?
华尔街金融危机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贷款质量下降,而他们的贷款质量下降,主要是由于造假,政府的鼓励,企业的造假,接近真空的监管、过度的创新等原因造成的,这在书中有着详细的分析。但是我国现在又开始炒作利率市场化。有了华尔街的前车之鉴,中国的利率市场化也许不会走的太急,不会因为“步子迈的太大而扯着蛋”。世界金融发展史,早就表明,利率市场化都会造成贷款井喷,以及贷款质量下降,包含东南亚金融危机在内的很多金融危机都是由此产生,这方面我们不可不防。
宾融女士在《华尔街局中局》还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那就是政府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不仅仅要看价格指数,更要关注,房屋贷款违约率。金融管理系统制定货币政策以价格指数为参照,是历史传统,也是被上世纪的“滞涨”吓破了胆的缘故。但是美国华尔街金融危机告诉我们房屋贷款违约率比价格指数更值得关注,因为后者更容易引起经济灾难,这对于长年以房地产为主要经济支柱的中国是具有非常强的警示意义的。
自去年中国货币政策进入紧缩周期以来,其实中国更多的采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方法,而很少采用加息方法,可能也是出于这方面的缘故。如果政府是这样考虑的,那说明政府已经吸取了华尔街金融危机的教训,是中国经济之幸。然而我们看到中国经济学界的很多研究人员并没有意识到这点,还在各种场合发表一些陈旧的,毫无水准的经济调控观点。仅仅从这个方面来说,宾融女士的这本书就具有非常强的启蒙意义,值得我国金融界,特别是各大金融机构下属研究所的研究员们认真的读一读。
这本《华尔街局中局》内容极其丰富,其中对“杠杆率”、“集中度”、“新会计准则”、“新金融监管政策”等问题都做了精辟的分析。这是与本书宾融女士长期的研究与实践分不开的。宾融女士作为中国最早的研究此类课题的金融专家之一,对相关问题相当熟稔,因为她这本书写的通俗易懂,毫无晦涩之感,这也是这本书的优势之一。我认为中国金融系统的主管部门、那些希望将金融服务业发展成支柱产业的城市的相关领导、中国各大商业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以及各大院校从事金融研究和学习的师生都应该成为本书的读者,因为她确实值得一读。
:高连奎 经济学家 《中国大趋势4:中国经济未来十年》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