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技术研究的组织管理与科研系统工程
钱 学 森
我们都知道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四个现代化的关键,而要科学技术现代化又必须大大提高我们组织管理科学技术工作的水平。关于这个问题我在十六年前也有一篇文字①着重讲了科学技术研究或研制单位内部的组织管理问题。但现在看来,那里的一些概念还不够清楚,而且当时我也没有涉及更大范围,以至全国性的科技组织管理问题。我现在认为科学技术的组织管理工作正如其他组织管理工作一样,是要运用系统工程①的;说是工程,就是要强调实于,取得实际效果,不是光研究学问。
在这篇文字里我想谈谈我现在关于这个问题的意见,也就是科学技术研究的组织管理,有关的系统工程,特别是科学技术研究的系统工程(以下简称科研系统工程),它的内容与方法,为的是抛砖引玉,请大家批评讨论,以求更好地解决这个重要问题.
一
首先要问:既然科学技术研究的组织管理是一门工程技术,是系统工程,那么什么是搞这门工程技术的理论呢?我们讲过一切系统工程的专业都要用运筹学这门技术科学⑤,我也讲过科研的组织管理还特别要靠科学学③④这门专研究科学技术研究这一社会活动的社会科学。前者是各门系统工程的方法理论,后者是有关科研组织管理的方针政策的理论指导,当然在系统工程的具体工作中,我们还要靠现代化计算工具电子计算机。这些情况在本文后面还要谈到,但在这里我们要强调系统工程是技术,它是在方针政策决定以后搞组织实施的,它本身不包括科学技术研究的方针政策的制订。
制订我国科学技术工作的方针、政策要靠科学学,因为科学学能说明科学技术工作和生产力发展的关系,能阐述科学技术本身发展的趋向,能给出世界不同类型国家科学技术工作的不同性质和其费用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例等等,这些特别是科学学的两大分科,政治科学学和科学体系学④所要解决和回答的。不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在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道路上就不能高瞻远瞩,不能下决心,从而耽误大事。另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工作的连续性,科研方针、政策的制订还要有长远考虑,还必须向前看几十中,看到二十一世纪,不然也制订不好计划、规划。这就又涉及到男一门新兴的社会科学,未来学④⑥。例如我们⑦曾根据未来学预测说,到二十一世纪,我国大约十亿人口中将有近二亿人是直接从事科学技术工作和从事组织管理工作的,也就是说科学技术工作将比现在增长几十倍。不看到这个前景,我们怎么能制订正确的方针、政策呢?
但制订我国科学技术的方针、政策还要考虑更大范围的问题,它是国家的重大决策,必须由觉中央和国家领导来定。下面我们就专说在科学技术方针、政策决定之后,如何组织实施的问题。
二
我们要看到:严格说来,也不是一切组织实施的问题都是有关科研的系统工程的问题。例如科学技术的研究工作要有大量优秀的科学技术人员,包括自然科学工、教学工、还有搞技术科学的和工程师、技术人员,以及社会科学工、哲学工,所以培养人材是组织实施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就工作体系来说,从系统来说,那是属于教育的体系,教育的系统,我们把其组织管理称为又一门系统工程,即教育系统工程·。当然这里有交叉,因为特别在高等院校,它们一方面是教育单位,是教育工作曲系统,但它们又同时是科学技术研究的一个方面军。我想以系统概念来说,一所高等院校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不能硬划分为一个教育系统,一个科研系统,教学与科研耍结合,搞科研是为了真正搞好教学,提高学生质量。所以高等院校的组织管理应该作为一门教育系统工程来处理。从这个角度看,现在流行的所谓“两个中心”论,是否妥当?值得研究。但在考虑全国或地区的科学技术工作时,又要把有关高等院校的科研工作纳入科研系统,统一安排,这是很重要的,不这样,把高等院校的科研排除在整个科研体系之外,就不能真正发挥高等院校这一方面容的作用。
对科学技术研究就其不同性质可以分成几类,有许多说法,但大体上还是一致的,从基础研究到新产品的设计、试制划分为若干阶段,有的多分几步,有的少分几步。我们可以采用罗林同志①的分法:第一类,基础研究。以认识客观现象、探索客观世界的规律为主要目的,一般没有明确的应用目标,或没有明确的直接目标,但对科学发展和技术革命有普遍而深远的影响。第二类,应用基础研究。针对生产或改造客观世界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基础和理论研究,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依据和基本资料。第三类,应用研究。直接解决生产和改造客观世界中的实际科学技术问题,如在实验室创造和研制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法,新流程等或提出经济体制的新组织方案。第四类,“型号研制”,或推广研究。例如把实验室成果进一步扩大,进行工业性中间试验、定型设计、小批量生产或大田试验;或研制一粱新飞机;或造一台巨型电子计算机体系。当然这四类科学技术研究是有关联的,前一类研究的结果也是后一类研究的依据和指导,反过来,后一类研究又不断为前一类研究提出新的课题和提供赖以总结提高的实践基础。
但这四类科学技术研究在人力、物力的分配上是不均等的。根据统计资料和我国的实践,第四类“型号研制”和推广研究占用了科研经费和科研人力的大部分,大约是60%。原因就是真正搞出东西来,与研究工作毕竟不相同,尤其现代化的产品是复杂的,一架新飞机、一条新型船舰的研制费用都以若干亿元计。也就是因为这个原故,搞这类科学技术工作不能轻易下决心,而一定要在前三类科研工作的基础上,做到确有把握才能开始;而一经开始,就要千方百计地把复杂的工作进度协调好,把备部分的性能协调好,力求早日拿出好的最终产品。这是一项偶然因素已经降低到最小,而总体设计工作十分繁重的技术工作。近年来这一类工程技术已经成为一门系统工程,叫做工程系统工程①,它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工作方法,成为独立的一个系统工程专业了。所以我们在这里要讲清楚,我们讲的科研系统工程不能包括第四类科研的具体内容,那是工程系统工程,不然就混淆了不同性质的工作了。当然,四类科研又是互相连接的,我们在考虑前三类科研的组织管理问题时,必须考虑到还有这类份量狠重鲍第四类科研。
三
我们现在要进一步把科研组织管理工作具体化,这首先要对现代科学技术工作有一个概括的认识。什么是现代科学技术不同于以前的,例如一百多年前的突出特点中我们比较容易地看到它规模之大的确空前,无论从科学技术人员之多或每年经费之大来看,都是如此。例如美国在当前财政年度准备花在科学技术研究(包括全部四类科研)上的钱共五百二十五亿美元;苏联也不会少。但规模大并不是说仅仅把一百多中前的科学技术组织方式照样搬来,只是把组织单位机械地重复增加而已;更重要的是组织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社会化了⑤。也就是科学技术研究工作不是旧时代小炉匠、单干户的方式,不是一位科学家带几个助手,自立门户,从制造仪器、设备,做实验,分析计算,到总结理论,全部包下来。科学研究已经变为社会分工很细、专业化很强的工作了;有专门设计制造仪器、设备的,有专门做例行分析、测验的,有专门管仪器的标定校正的,有专门搞复杂分析计算的,甚至文件图表购印刷复制也成了专业。一项研究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就可能有几百人、上千人或更多,更不要说辅助工作的人员了。这就是现代科学技术工作的社会化,它是现代科学技术工作的复杂性和规模庞大所引起的,是千百年来人类社会活动经验的总结的一个应用。一句话:社会化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不 可抗拒的变革。当然,社会化并不排除个人的才智和努力,洽洽相反,在今天的条件下,个人只有在一个有效地组织起来的集体中才能充分发挥他的潜力。
我们也要看到:客观事物虽然推动科学技术工作社会化,但它却遇到了习惯势力的阻力。在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是不可克服的。本来一项研究不可能归功于某一个人,也非归一个人独占这怎么能充分调动科技队伍的积极性呢?在他们那里也还有一个意识形态曲问题。在资本主义兴起时,当时在反对教会封建势力中超过积极作用的“学术自由”口号,现在还一直深深藏在科学家的头脑中,它固然对发扬学术民主有好处,惧另一面这个口号也妨碍着把科学技术研究组织起来,纳入统一的调度计划。这些问题在他们那里是注定解决不了的,也是他们科学技术进展中的死症。
在我们国家里,也有我们的问题。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在人民内部,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封建阶级意识形态的影响也还将长期存在,针对这些影响还必须进行长期的斗争和教育”。由于这个原因,现在也有些同志对科学技术工作社会化总不太欢迎,喜欢搞 oJ、 而全”,自成一摊,对人家说他单干,很反感。也有的人,对自己领域内工作方式落后,而成为一人孤胆攀高峰,反城而很庆幸,还打算把这件“古董”保留下来。而我们的科研单位领导人中也确有那么一些还未从 小农经济的思想柬缚中解脱出来,热衷于自立门户,老死不相往来,对他们来说,研究情况和人员的交流都是禁忌。我们对这些同志,要耐心做工作。要看到,虽有这些问题,但这是人民内部问题,决不能操之过急;而且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问题总会逐渐解决,四个现代化的强大推动力,终究能把历史遗留下来的陈渣涤荡干净。
有了这个大方向,我国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的组织管理一定要毫不动摇地建立在社会化的基点上,至于因此而引起的问题,个别问题个别解决,不能影响大局。
四
根据科学技术工作的社会化分工,我们应该建立哪些专业部门呢T也许首先要解决的是仪器、专用设备工业的问题;赵红洲同志的文章①很突出地讲了这个问题,指出这是社会科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来说,这是一个薄弱部门,还没有一个统一主管部门,力量分散,工作效率低,精密设备靠进口。这一状况,必须迅速改变。 在有了仪器设备之后,还有个提高使用效率的问题。要社会化就是要大型设备、精密设备公有共用,不能归一家独占,要尽量做到二十四小时不断使用。为此,我们就应该把群众创造的协作使用方式固定下来,制订规章,加以推广。也可以考虑国外习惯的另一种测试专业企业方式,也就是在一个地区成立科学技术分析测验中心,该中心投资购置设备,接收备科研单位的试验任务,保证讲明的精度,按工作收费。总之,我们的科学技术组织中要有强大的仪器设备工业部门和使用服务网点。
另一个服务工作是科研的元件、器材的供应。我们现行的制度是大约需要提前半年到一年签订货合同,到时才能拿到东西。对科学技术研究工作来说,很难在一年前预见得那么准。所以就产生有时到了货用不上,造成积压的现象;有时又临时急用,无法得到。要解决这个问题,提高科研物资的使用效率,一定要扩大、加强科研器材商业网,急需物资可以临时选购;而商店是根据一个时期一个地区的情况进货的,可以互通有无,减少积压。就是说要搞科技服务商业。
科研工作中的复印工作量很大,一定要有我国自己制造的高质量复印机,要有主管部门。
出版印刷在科学技术工作中也非常重要,我们一定要组织好。这也要统筹规划,力求避免出版同一性质的刊物或内容基本相同的书籍。
我们国家十分重视计量和标准工作,这是正确的 ;没有完善的计量和标准工作,科研工作是无法进行的。为此我国分别成立了国家计量总局和国家标准总局。值得指出的是:计量和标准都是全国以至全世界统一的,因此它们要在全国范围以至全世界范围单独形成一个体系,计量系统和标准系统。所以这两个系统的设计、组建、运转执行都是系统工程的专业,一个是依靠计量学的计量系统工程,一个是依靠标准学⑥的标准系统工程。它们也是科学技术组织管理工作中的一部分。
情报资料、图书、文献和档案工作在我国科学技术工作中是比较落后的,尽管这方面的工作人员做了最大的努力,还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其实它是现代科学技术中社会分工的一个专门行业。从前查文献看资料都是科学研究工自己去找,但是现在情报资料、图书、文献和档案数量太大,一个人按老办法干,实在完不成。幸而出现了电子计算机和其他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自动化的检索成为现实,不但一个城市,大到一个国家,甚至打破国界,实现世界范围的检索,在一地去查另一个国家的一个资料库的材料都是可能的①。这就形成了又一门在科学技术组织管理中的系统工程,即情报情息系统工程。
运用情报信息系统工程建起来的情报网,可以使同一个系统也包括电子计算机的网络。使用电子计算机的人可以远离电予计算机而工作。这将大大提高计算机的使用效率,也为多机并联运算开辟了道路,这对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也将产生重大影响。可以说计算机化是科学技术现代化所必需的。
从以上的论述来看,为了使科学技术现代化,组织管理好科学狡术工作,我们要组建新的工业设置新的管理部门.我们还要发展三门新的系统工程:计量系统工程、标准系统 工程和情报信息系统工程;这些都是科学技术能力的形成方面的问题,因而其理论基础是科学学的另一个分支科学能力学⑤①。但这些都还不是科研系统工程本身。这说明现代科学技术的复杂性和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任务的艰巨性。
五
在上面几节中阐述了科学技术研究中组织管理的外围工作后,我们可以来讨论它的中心问题了,也就是科学技术研究的规划、设计的制订,研究工作的具体组织管理,工作的计划协调、调整,以及人力、物力的调度、指挥。我想这才是科研系统工程。
为了讨论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再次强调科研系统工程不同于工程系统工程,它的服务对象是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因而探索性很强,是探索我们还不知道的中不认说的,或还大部分不知道的、大部分不认识的客观事物包括自然界的或社会的。这样就在工作规划计划中对工作对象不完全掌握,有多少一部分要在研究实践中逐步掌握,而一旦全部掌握了,研究工作也就完成了。所以科研系统工程兔不了要猜,可能猜对,也可能猜错。猜错了当然要受损失。
为了尽量猜得对一些,一个好办法是多征求有关同志的意见,俗话说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这就是国外称为专家咨询制度,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有一件研究工作该不该搞:是大搞、小搞?什么规模?如何搞,什么途径?等等,这都要找懂行的专家问问。在我国,我们还可以搞得更好一些,连有这方面经验的工人、农民或一般群众的意见也要尊重,实践出真知嘛。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当然不会一致,顶多是大部倾向相同,而也有完全与这个倾向相反的意见,这又怎么办?如何调整归纳T在外国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按政治民意测验发展起来的方法,说是要力求避兔提意见人的相互影响,以求得独创之见。有什么德尔菲法,交互作用矩阵法,杜佩林椄甑偬胤á薜鹊取N胰衔哉庑┬问缴系耐臣扑3稚髦靥龋蛭∫巳似缤尽:我约?国外民意测验的可信度并不那么高,这总是大家知道的。所以我想还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创造的调查研究方法为好:也就是不但要听一个人的意见,而且要了解提建议人的工作经验,思想背景,要能听出他还没有在言词中表达购东西,要用唯物辩证法。
这一步广泛征求意见和整理意见是科研系统工程的一道重要工序。干这件事当然要求有广泛的科学技术知识,懂得科技发展史,而且一定要了解科技人员,了解群众.这也是培养科研系统工程人员的一个要求。
我们国家征求意见的途径是很多的,国家科委就没有各种专业小组和各学科的学科组,它们是由各方面的专家组成的;中国科学院的学部委员也是提出意见的重要集体;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各专门学会、研究会联系广泛的科学技术工,也是很好的途径;各部、委也有数量很多的科学技术工,例如教育部就联系着许多高等院校的科学技术教师,又是棗个渠道。当然我们国家还有人民来信这个广泛听取意见的途径。所以问题不在于缺少渠道,也不在于科学技术工不提建议,问题在于如何把所有这些建议和意见逐条逐项存入自动化的情报信息库,随时可以提取出来供分析研究,而不是把好意见埋没在档案堆中。
六
由于科学技术研究的上述探索性,征求意见之所得,终归有局限性,充其量不过是可供参考,可能部分准确。在科学技术史上,知名的大科学家、大工程师就在自己本行中作的预测,也不乏完全猜错的事例。这不能怪科学家或工程师,他们不可能是神仙,未知的东西只能在实践中去认识;不能凭空想!如果部分猜对了,那要么是已知的合理延伸,要么是纯粹碰上了。
因此科研系统工程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准备有情况的变化。研究规划计划不可能一点不变,而一直进行到底,没有那样的事[屡见不鲜的倒是在研究进行中发现要彻底改变原定计划。而且一项研究,也会不止一次要改变计划,有的要改多次。这种改变可以来源于研究工自己实践中的发展,发觉非改不可;也可能是由于另一项别人做的研究指出了自己原来设想的错误,再硬干下去不妥当了,也非改不可。现代科学技术研究范围广阔,与一项研究相临近。相关联的工作在全世界何止几项十几项,甚至上百,大家都在努力,简直是国内,国际的竞赛。情报和情况交流非常重要,而且反映到计划的调整,一定要迅速、淮确。做不到这一点,就会导致浪费,甚至失败,而这都是严重的。
多变的情况、及时的情报、快速的反应、成功与失败,这一系列特征,也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又一领域,战争的特征。那么我们就应该考虑科研系统工程和军事系统工程之间有无相似之处,科学技术研究的组织指挥和打仗的组织指挥有无相似之处。科学学的创始人J。D.贝尔纳也曾写过一篇《科学研究的战略》的文章②。这个比拟是有好处的,它可以阁给我们极其丰富的启示,我们不是说:“树雄心、立壮志,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中?科学技术研究怎么不象打仗呢?
说要把科学技术研究象军队那样来组织指挥,这会引起一些科技人员的担心说这是要集中统一了,“一统就死”,可干不得呀。我想这是怕光有集中,没有民主,把集中和民主对立起来了。我们是讲民主与集中的辩证统一,是在充分民主基础上的正确集中,不是瞎集中,所以决不舍“统死”。
其实我们也常常使用军事名词来形象地阐述非军事的问题,我们不是说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工业部门研究单位和由全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起来的广大群众是科学技术的四个方面军吗?那就从这一点说起吧。类似中国人民解放军,我们也可把我国的科学技术队伍分成“军种”“兵种”那是否可以说:中国科学院是一个“军种”它结合综合性大学的理科和理工科大学,是分工搞自然科学、数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是一个“军种”,它结合综合性大学和人民大学,是分工搞社会科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 能否相应地说:工业部门研究单位,农业科学院,林业科学院,医学科学院,结合有关高等院狡则是各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兵种”。全国科协组织起来的广大工农群众可以说是“民兵”了。这样的类沈还引出义一个组织原则,一个“军、兵种”要有一个指挥机构,统一组织指挥该“军、兵种中的工作。所以中国科学院要统一组织指挥全国自然科学、数学的基础研究和与之联结的应用基础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要统一组织指挥全国社会科学的基础研究和与之联结的应用基础研究;其它各“兵种”也是要统一般地说组织指挥其一个方面的 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全国科协也是一个指挥部。正如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各军、兵种又受中央军委、国务院国防部统一指挥,全国的科学技术研究又由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科委)统一组织指挥。为了结束我国目前科技工作分散、多头、各自为政的状态,我认为上述的严密组织指挥体制是值得考虑的。现有的科学技术管理机关则在上述上级指挥下进行基层指挥。
有了上述的科学技术的各级组织指挥机构,还得有“参谋”和“司令员”才能执行任务;他们就是科研系统工程的专业人员和专家,也正如军事参谋和军事司令员要熟悉并运用军事学一样,我们的科研系统工程专业人员和专家要熟悉并运用前面讲的科学学,包括科学学的三大分支,科学技术体系学,科学能力学和政治科学学。再如军事参谋和军事司令员一样,我们的科研系统工程专业人员和专家要熟悉“战例”,也就是过去在科学技术研究工作中各重大发展的实例。通过这些实例来了解科研的曲折道路,从中吸取组织管理科研的教训,总结组织管理科研的客观规律。
在今天要办这两件事都很不容易:真正科学的科学学,即马克思主义科学学还没有建立起来⑦。,还有待于今后的努力。而科研实例的收集整理也是件艰巨的工作,材料很零散,大多见于科学家的自述或传记,不但不完整,而且阐述也不见得真正客观,往往夹杂个人的一些偏见。应该说科研实例的收集整理是属于科学技术发展史的领域的,所以科研系统工程也有赖于这方面工的努力。
我上面讲的拿军事比拟科研是对的,并且得到了实施,那还得指出这样的科研的组织指挥技术还落后于军事的组织指挥技术大约一百年:近代军事组织指挥也大约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在西欧各国相继建立起来了,而现代军事系统工程已经发展到应用博弈论,使用电子计算机来搞战术模拟了。这是从经验上升到理论,从粗糙的估计发展到数字的精确,科研系统工程要走到这一步还是明后天的事。但什么时候能建立研究科研策略的科学技术呢7现在客观的有利条件很好,运筹学的发展很快,有许多方法可以借鉴,特别是决策理论,还有军事系统工程可资借鉴,所以科研组织指挥理论的出现也许不要等到二十一世纪吧。
七
体现以上讲的科研系统工程概念的现代化科学技术研究组织是在欧美各国建立的所谓国家科学中心,如西德的汉堡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中心,美国的布罗克海文国家实验中心、费米国家实验中心、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刨桥国家磁铁实验中心等等。这些实验中心都是由国家投资、甚至有的如欧洲联合核物理实验中心是几个国家联合的国际组织投资的‘这说明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所需要的研究设备已经庞大到决非一家所能负担,投资以好几十亿元计,已经是国际规模的了。设备投资大、结构复杂、又很精密,这就要求有专门的科学技术队伍来运转它,并经常维护,也包括不断地逐步改进提高。这种试验设备又往往需要很大的电力和不同频率、电压的电源,要抽真空,要通风冷却,所以又要有专门的机械动力人员来操作。一句话,这类国家科学中心都有一个很大的、固定的专业运转队伍,这是班底。
但另一面又因为利用这些国家科学中心的设备的科学技术研究则是多变的。设备投资大,要充分发挥其效益,就安排多项研究,交替做实验。这样研究人员的队伍也就很大,齐头并进。研究人员总是各有专长,不能今天干这个,明天干那个,一项实验完结后,也要有个分析结果,总结成理论,再设计下一步研究的阶段。这就是说研究队伍不能固定,而要轮流上实验中心。在国外,在国家科学中心做研究的并不都是中心的固定成员,大部分不是,而是别的研究单位、高等院校的科学技术研究人员,是教授、副教授,是为了莱项试验暂时到中心工作曲。这个研究人员的流动性很大,甚至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如最近在西德汉堡实验中心高能加速器做试验而找到“胶于”存在的线索的,有中国人,有美国人,有德国人,也有荷兰人等,整个班子有三百多人,可以说来自五湖四海。这种研究人员的组成方法也有许多优点,不固定就可以择优而纳,不至浪费人力;不固定就经常有新鲜血液,不会老化;不固定就有广泛的交流,激发创造。
这样的国家科学中心必须有一个坚强的组织指挥机构,不然千头万绪,搞不好浪费人力物力,发挥不了投资效益,过错不小!在国外一般采用的办法是一个有权威的学术委员会性质的领导组织,这个领导组织根据同行的意见,评定中心年度或季度研究项目,上哪个,不上哪个。用我在这里讲的名词,这个组织的成员就是科研指挥员了,是高级科研系统工程专家,他们是科学中心工作的决策者辅助他们的是他们的“参谋”,科研系统工程的专业人员。这些“参谋”们还要把决定下来的计划安排好,在需要临时调整时作必要的变动。
我在另一篇文章④中曾就高能物理实验中心问题描绘了在我国建立这种国家科学中心的图景,说明这样一个中心的研究范围将远远超出高能物理,旁及核聚变、激光、固体物理、材料科学、生物和医学,是地地道道的国家科学中心。毛主席曾经形象地把我国大规模的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研究工作叫作尖端技术。我也按这个精神,把国家科学中心的科学技术研究称为尖端科学技术,意思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前缘。是前缘就最能代表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也就是科学技术工作的社会化。这不是在这一节讲的国家科学中心充分体现了吗?
八
现在我们可以来谈谈科研系统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问题了。我们是说培莽高等院校水平的人才。要在此再次说明科学技术是包括社会科学的,不然就很难称为现代科学技术,这是我们在本文中多次表明的。因此我们设想的科技研究的组织管理学院,其一、二年级的基础课,应该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政治经济学)。数学、物理和化学,同时要开始教科学技术发展史。从二年级开始到三年级,学生就应该学科学学,包括三个部分:科学技术体系学、科学能力学和政治科学学⑦,同时教点运筹学原理‘从三年级下半年到四年级,要讲授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组织的情况。四年级的主课庞是科学技术研究的实例和分析以及科技规划、计划实例的讨论。我们这里设想的学制是四年制,这大体上行不行?
具体实施这个数学设想的困难是教材问题。除了一、二年级的基础课之外,几乎全部教材都要现编,不但编写,而且象科学学和科学技术研究实例这两门重点专业课,正如前面已经提到的,它们本身就还是研究项目,目前还没有完整的材料,甚至可以说这两门学问还没有建立起来。这当然为数学带来极大的困难,但我们也要看到这种情况过去在其他领域中也多次出现过:在本世纪二十年代数化学工程、教航空工程不是如此吗?那时哪里有热传导学、管流阻力的现成教材7哪里有空气动力学、航空发动机的教材?还不是边研究试验,边教学生吗7以后到四十年代教火箭导弹技术不又是如此吗?到五十年代教核能工程、教计算机技术、六十年代敦激光技术还不都是如此吗?其实这就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又一个特征:教学生的过程也是研究学问的过程,教师一面研究一面教,学生一面学一面研究。
这样看来我们设想的科研组织管理学院也同时是科研组织管理工作的研究单位,它的人员要同时从事于科学技术史的研究,科学学的研究,为创立科研组织指挥理论而努力。所以除了开设科研系统工程专业之外,也还可以开设科学技术史的专业,可以开设科学学的专业。这也是一所“理”“工”结合的高等院校, “工”是科研系统工程,“理”是科研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
我国建国三十年来已经培育了一支不小的科学技术组织管理队伍,他们之中有些已经达到一定购学术水平。办我国第一所科研组织管理学院所需的教师可以从这里选拔。比如说选四、五百人作为这个基于队伍。头几批学生也可以是进修班性质,把现在的科学技术研究组织管理人员进行短期培训,提高到科研系统工程的大学水平。学院也是边教边建,可能速度会快一些,出人才也快一些。当然,即便学院正式招一年级学生了,进修班也还要继续办, 以不断提高已有科研组织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从我在本文第一节中所谈到的我国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的发展前景来看,我国到下个世纪科研队伍中的组织管理人员格远远超过百万人,即便象第四节里讲的,不是所有科研组织管理人员都是搞科研系统工程的,那也要每年培养出几万科研系统工程专业人才,一所科研组织管理学院是不够的了。
原载《系统工程与科学管理》,1(1980)
参 考 文 献
① 钱学森,《科学技术的组织管理工作》《红旗》,22(1963), 19-27
① 钱学森、许国志、王寿云,《组织管理的技术一 系统工程》。《文汇报》, 197819.27,第一、四版
① 赵红洲,《试论社会的科学能力》。《红旗》, 4(1979), 64?2
① 钱学森,《建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学》《科学管理》试刊,3?(197的, 33?1,中国科学院图 书馆
① 沈恒炎,《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一 未来学和未来研究》,《光明日报》, 1978.7. 21, 7.22, 7. 23p第三版
⑥ 钱学森,《现代化和未来学》,《现代化》6(1979), l一3 。 钱学森、乌家培,《组织管理社会主义建设曲技术一 社会王程》’《经济管理》l(197的p5一T
⑥ 钱学森,《科学学、科学技术体系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研究》, t(l97的, 20?7O 罗林,《认识科学规律,改革科研管理》’《光明日报》1979,3,第二版
⑥ 《钱学森同志谈标准化和标准学研究》’《标准化通信》, 3(1979)r 12一13
① 钱学森,《情报资料、图书、文献和档案工作的现代化及其影响》,《科技情报工作》双1979), l一5
⑦ 许立达:《试论科学技术的预测和评价》,《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通信》,34,1979. 8,10,第四版
⑥ 入 D.贝尔纳,《科学研究的战略y’《科学学译文集》p25?8f科学出版社, 19S0
⑥ 钱学森,《作为尖端科学技术的高能物理》《光明日报》783,15,第三版;《高能物理》, l(197的, l--3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