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与评 7-2)
老蜗牛:浅评汤奋志先生的短篇小说《时代的产物》
毫无疑问,汤奋志先生属于一位勤于笔耕的,春节前,本蜗牛刚对他的另一篇小说《绿肥红瘦》写了简评,由于临近年关,时间仓促,又忙于修改俺的《单车天路西行记》,加之群主(注:原《西南新左翼文艺群》,现更名为《呐喊文艺群》)催促甚急,故胡乱涂鸦,匆匆交稿,但一直感觉意犹未尽,待有时间时再作补充。然时隔不久,又在《红歌会网》见到了汤奋志先生这篇《时代的产物》,一气读完,忍不住手笔痒痒,谈谈对此文的一点拙见。
小说中的主人公只有三位,即老王、妻子仙桃、女儿小菊。文章开篇以某医院301病房住院的老王为契入点,从老王对独生女儿小菊的不满,进而对“两个时代”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婚姻观进行了对照和比较,既是“前后两个三十年”观念的碰撞,也是两种不同价值取向的是非比照,孰是孰非,读者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评判。
故事情节大致如下:腊月二十八,年关已近,住在301病房的三个病人已经回去了两个,但老王还在犹豫不决,“从身体的恢复程度讲,是可以出院了,因为经过半个月的治疗,他的血压早已恢复正常,头也不昏了,手也不麻了,脚也不木了,可以在老伴的搀扶下,沿着医院的走廊来回散步了。”
但让老王犹豫不决的原因并非仅仅因为“同病房的老张和老李都是子女来接回去的”,而是对女儿小菊婚姻的强烈不满,“因为就是她让他这位老父亲差点血压猛升,一命归西”的。
女儿小菊的婚姻为何让老王如此伤心?小说中指出,“小菊从小到大,实际上曾经是很听话的,读书也很用功,不用娘老子操心。读高中时,就发誓要争取考上名牌大学,毕业了,找个好工作,拿高工资,到时把父母二老接到北京或者上海、南京享清福,度晚年”,这正是当下很多年轻人梦寐以求的目标。按理讲,有这么乖巧听话、努力上进的女儿,应该让老王一家高兴才是,但事情的发展却并非一厢情愿,小菊“大学毕业后,不顾自己高材生的身份,嫁给了一个与父亲同龄的公司老板”,这才是让老王伤心欲绝的痛处所在。
老王从小放牛娃出身,只勉强读了三年书,“过去当大队党支部书记时,曾经被评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由公社党委安排到县党校学习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可是由于文化程度太浅,他只是简单地学了一点唯物辩证法知识,知道看问题要一分为二;但对什么是对立统一规律,什么是否定之否定,还有什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等问题,至今都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这一切并不防碍他“在改河造田中所表现出的身先士卒的革命精神”,才最终被仙桃所看中。
女儿小菊上大学哲学专业,老王一直想向女儿请教一些过去学得似懂非懂的问题,却遭遇到小菊的强烈不屑,“她说现在许多思想观念都已过时了,不吃香了。他们学的是西方现代哲学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这些知识都不是你们农村基层干部能学得进去的”。以致“他和老伴珍藏多年的优秀党员和劳动模范奖状都成了女儿冷嘲热讽、不屑一顾的废物,原来是因为它们不能变钱,不能给子女带来经济上的好处”。
通过寥寥数语,勾勒出了“前后两个三十年”截然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前三十年“是讲理想,讲政治的毛泽东时代,没有钱,也可以成家立业”;而后三十年“哪个不是围着金钱转?因为没有钱,就寸步难行”;“如果有人出了车祸,人们关心的也不是他的死活问题,而是他死了他的亲人能得到多少万元钱的赔偿”。在此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叫什么哲学?这叫拜金主义哲学,就是过去批判的资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生在这样的时代,这样的社会,还有什么亲情、爱情和友情可言?”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女儿大学毕业后,尽管父母强烈反对,小菊还是嫁给了一个年纪堪比自己父亲的老男人,因为这个老男人是某公司老板,很有钱。
那么细心的读者便会发问:几年的大学生活,学校究竟在向学生灌输什么知识?我们的学校究竟在打造什么样的“产品”?为什么曾经努力向上的一代小青年,经过短短几年的大学生涯便走向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截然相反的道路,满脑子装的是唯利是图的金钱观和价值观?联系前段时间某北大教授“毕业后没有几千万不要来见我,不要说是我的学生”,以及当年因为“敢讲真话”被部分媒体力挺的“范跑跑”,我们的教育是否出了问题?是否与 “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背道而驰?以致于这个社会一切均以钱来衡量其成败得失,甚至需要用钱来维系亲情、爱情和友情!这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
据网传,香港某大学校长在一次对毕业生的演讲中说:“我相信一所大学的价值,不能用毕业生的工资来判断,更不能以他们开的汽车、住的房子来作准,而是应以他的学生在毕业后对社会、对人类的影响为依归……大学绝非一所职业训练学校,更万万不可沦为培育贪婪、自私、毫无道德和社会责任可言的人才机构”。
一位“一国两制”下资本主义社会的大学校长对人才观的注释,岂不是对当下号称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一种讽刺?文中的小菊,不过是当今教育市场化、产业化下千千万万大学生中的一个范例,此类例子不胜枚举,通过小菊婚姻的描述,留给了所有读者一道必须严肃对待、认真思考的命题,因为他不仅关系到一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前途和中华民族未来的命运。
当然,如果仅仅责怪学校显然是有失公允的,追本逆源,是国家的路线设计出了问题,说得直白一些,是我们的发展方向出现了偏差,背离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原则,在“改革开放”中逐步丧失了正确的发展目标,用私有化取代了生产资料公有制这个共同富裕的基础,走上了一条“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邪路,导致拜金主义盛行,金钱主宰一切,用郎咸平教授的话讲,我们的改革是一个“以钱为纲”的改革,一个“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改革,在这个大前提、大背景下,任何人,任何行业均不能独善其身。一切向“钱”看的改革,正在不断腐蚀整个社会的肌体,腐蚀整个国民的灵魂,有钱人为所欲为,肆意任性,无钱者举步维艰,寸步难行,以致社会乱象丛生,官商勾结,钱权交易,腐败盛行,制假贩假累禁不绝,害人害已之事层出不穷,拜金主义哲学成为了当前社会的主流,导致精神文明严重倒退,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被扭曲,是非正误被颠倒,整个社会几乎被金钱彻底腐蚀了,才会造就一代年青人“宁愿座在宝马车上哭,也不愿座在自行车上笑”的婚姻观念。小说中,小菊不顾父母强烈反对也要嫁给一个年龄堪比自己父亲的公司老板,“一个那么年轻,一个那么苍老,远看哪里像夫妻,简直像是父女似的”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个国家,如果仅仅经济发生滑坡,还可以通过几年、十几年的努力将其挽回;如果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发生了滑坡,则一代人或几代人的努力也无法将其完全修复。一个失去精神信仰、一切向钱看的民族,一定是一个没有凝聚力的民族,一个腐败遍地的民族,一个没有前途和希望的民族,从这个意义上讲,“以钱为纲”的“改革”就是对国家和民族的犯罪!
小说结尾处,小菊和她那位年纪堪比其父的“老男人”来医院接老王夫妻,言之接二老一起去美国过年,并表示“如果你们不愿去美国,那就到泰国,新加坡或者香港,台湾去”,将有钱人的任性刻画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但无论是美国、泰国、新加坡或香港,这些均不为老王所动。经过女儿小菊和那位老女婿反复做工作,最后一个主意总算是深深打动了老王,“再不然,哪里都不去,就到北京去……,我们家离毛主席纪念堂不远,你们不是说老了什么地方都不想去,只想去北京瞻仰毛主席遗容嘛,到我们那里住下来,随时都可以去”,这个条件总算拨动了老王的心弦,说到了老王心坎上。虽然“老夫妻俩本想不睬小夫妻俩,但听说到北京去过年能见到毛主席,一时间都被说动了心。但想到自己曾经反对他们的婚姻,又不好意思立即接受他们的邀请,就说下雪不方便,暂时哪里都不去,还是在医院里过了年再说”。
以上这段对话可谓的画龙点睛之笔,不仅反映了以老王为代表的一代劳动群体对毛泽东时代“六亿神州尽舜尧”的无限眷念之情,更表达了这一代人对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发自内心的尊重爱慕之心。从每天毛主席纪念堂外等待瞻仰的长长队伍中,就可感知中国人民对一代伟人的诚挚情感。无论“伤痕文学”怎样控诉,无论《决议》怎样判定,无论居心叵测者怎样攻击和抹黑,人民群众对开国领袖的敬仰是任何力量也无法撼动的,彻底印证了民间一句大实话:“抹不黑的毛主席,描不红的走资派”。
尽管汉奸精英们疯狂诽谤、抹黑人民领袖毛泽东已有30多年,但让他们感到沮丧和无法理解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念毛泽东,怀念那个没有贫富分化、没有官场腐败、没有假冒伪劣、没有环境污染,没有黄赌毒黑、没有坑偷骗抢、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社会风气良好的毛泽东时代。
另外,小说中还有一个人物值得读者关注,那就是老王的妻子仙桃年青时所处的对象,一个叫王飞的小伙子。“不管是相貌也好,还是道德也好,在村里都是出类拔萃的。最让人佩服的是,他琴棋书画样样会”。通过三言两语,就在读者的印象中勾勒出了一个“清新小资”的形象。然而这位“清新小资”在遭遇到一点人生挫折之后,立刻就消沉了下来,“从那以后,王飞认为自己在政治上没有发展前途了,就一下子变得沉默寡言了,没事总是一个人坐在山腰水畔拉二胡,曲调好象是《江河水》,非常凄惨,让坐在身边的仙桃都听得泪流满面,劝他别拉了,也不行”。这也是长期以来“小资”和“精英”们的真实写照,得意时狂热自负,失意时消沉堕落,其两面性暴露得充分无遗,以致“最后,因为王飞不愿意参加团组织活动,对仙桃在民兵训练,夜校学习和农业生产方面处处打头阵,当先锋也感到可笑,俩人不得不分道扬镳”。此人虽然不是小说中的主要角色,但亦让人不得不联想到“小资们”身上普遍存在的弱点,通过对这个人物的刻画,让大家明白了主席当年为什么要让知识分子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通过与工农群众相结合,与其熔为一体,以改造自身的弱点,可谓用心良苦矣。
小说以《时代的产物》作为标题,按故事情节依次递进,从文中刻画的几位人物形象和思维活动中,表达了不同时代的人所具有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婚姻观,揭示了拜金主义对一代青少年的腐蚀和影响,批判了教育领域乃至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暗喻了“南橘北枳”的社会因素,可谓是一部紧扣主题,发人深省的好小说。希望汤奋志先生再接再厉,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为社会提供更多饱含正能量的精神食粮。
谢谢。
2016年3月写于都江堰
附:汤奋志先生短篇小说《时代的产物》网址
http://www.szhgh.com/Article/wsds/wenyi/201602/108156.html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