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皮凯蒂只是进一步证明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资本主义积累的有关论断
法国年轻的经济学家、巴黎商学院教授皮凯蒂的新书《21世纪资本论》(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引起极大的反响,英语版本于2014年3月推出,仅用2个月的时间就卖出4.6万册,由此,该书登上了《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榜。值得关注的是,皮凯蒂将资本和劳动力视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基本要素。他认为,两者都被用于生产并分享产出的收益。资本与劳动力的区别在于,资本可买入、卖出、拥有,而且从理论上讲可无限累积,劳动力是个人能力的使用,可获得酬劳,但不能被别人所拥有。与此同时,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一书提出的主要理论是:由于投资回报率倾向高于增长率,贫富不均是资本主义固有的东西,所以需要对富人征收累进的全球税收来保护民主社会;正是由于资本回报率总是倾向于高经济增长率,所以贫富差距是资本主义固有的现象。由此可以预测的是:发达国家贫富差距将会继续扩大,建议征收全球性财富税。
这本书以19世纪思想家的著作为基础展示了皮凯蒂的观点。书中分析的核心部分是某个经济体的资本(或者说是财富)与其年产出的比例。从1700年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西欧国家囤积的财富大约是国民收入的700%。随着时间的推移,财富的组成结构发生了改变;农用土地的重要性逐渐降低,工业资本——工厂、机器和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但是,财富所占比例依然稳定地处在较高水平。
在1914年之前,世界的经济状况非常不平衡。在1910年,最富有的10%的欧洲家庭掌控着社会总财富的大约90%。由资本产生的租金和红利使收入的不平等程度更高;最富有的10%获得了社会总收入的45%以上。皮凯蒂的著作指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几乎没有迹象显示不平等现象出现任何自然的下降。1914年至1950年的战争和经济萧条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的不平等。战争对资本、国有化、税收和通胀造成了物质上的破坏,而“大萧条”则通过资本亏损和破产毁掉了财富。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资本所有者再一次繁荣发展,财富与收入的比例随着收入不平等的加大而增长,而且财富集中程度也正在接近一战前的水平。皮凯蒂在书中用数据有力地证明,现在正在倒退回“承袭制资本主义”的年代。在这样的制度下,经济收入不仅由财富决定,而且还由承袭的财富决定,因此,个人出身的重要性要高过后天的努力和才能。
20世纪50年代,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因阐述库兹涅茨曲线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库兹涅茨曲线是用来分析人均收入水平与分配公平程度之间关系的一种学说。库兹涅茨的研究表明,收入不均现象随着经济增长先升后降,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该曲线认为,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不平等程度会提高,但在到达一定阶段后会降低。西方世界在二战后经历的繁荣时代似乎佐证了库兹涅茨的学说——贫富差距的缩小与高增长相伴随。
二战结束以来,库兹涅茨收入倒U型曲线和资本主义贫富差距会不断缩小的观念不断遇到质疑,除了短期衰退之外,资本主义经济基本都是持续稳定发展,尽管如此,资本主义社会的两极分化和贫富矛盾却持续加剧上升。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引发严重的全球经济衰退以来,贫富两级分化最终成为欧美世界当前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例如奥巴马的国情咨文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关于贫富差距问题。欧美的一些主要报纸杂志也对贫富分化的问题进行层出不穷的分析讨论。皮凯蒂用1914年前的数据以及1950年后的数据试图说明库兹涅茨曲线只是一种特殊的现象。
在皮凯蒂看来,库兹涅茨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这一理论并不符合事实,贫富差距随着经济体的成熟而缩小并不是持久性的规律。他表示,人们没有理由认为资本主义将会自然而然地扭转日益严重的不平等趋势。他认为, 20 世纪贫富差距的缩小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之所以出现贫富差距的缩小是与当时的战争、工会运动,以及关键领域的科学技术进步有关。在书中,皮凯蒂引用了大量的数据来否定库兹涅茨收入曲线和相应的资本主义发展会缩小贫富的差距观点。认为现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并不能解决贫富差距不断增加的社会危机,按照皮凯蒂的研究结论,整个世界目前正在向“拼爹资本主义”回归。在这种“拼爹资本主义”条件下,贫富之间的差距必然只会加大,而不会缩小,资本主义制度并不会自己调节贫富差距的扩大。
皮凯蒂的研究表明,在可以观察到的300来年左右的数据中,投资回报平均维持在每年 4%-5%,而GDP平均每年增长1%-2%。5%的投资回报意味着每14年财富就能翻番,而2%的经济增长意味着财富翻番要35年。在100年的时间里,有资本的人的财富翻了7番,是开始的128倍,而整体经济规模(大致就是靠收入吃饭)只会比100年前大8倍。虽然有资本和没有资本的人都变得更加富有,但是贫富差距变得非常大。皮凯蒂认为在“正常”的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4%-5%年回报率总是大于经济1%-2%年增长率。这一基本事实就是资本持有者的收入增长永远高于普通民众的收入增长。因为前者的收入只会有小部分用于消费,更多的转化为资本,而普通的收入则几乎全部用于日常消费,随着资本持有者的资本越来越多,从而造成两者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正如皮凯蒂所说:“马尔萨斯、李嘉图、马克思以及其他许多经济学家在数十年对于收入不平等的讨论中,从未采用过任何数据或不同时期相互比较的方法。”皮凯蒂认为,他自己与他们一个最重要区别在于他使用大量历史数据。他的优势是“这是客观数据第一次成为主角”。
尽管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高度评价了皮凯蒂的数据:“我想,自己不应对此感到惊讶。我参加关于不平等的辩论已经超过二十年了,还没有见到过保守派的‘专家'能够对这些数字提出反驳,而不在智力上摔跟头。”但实际上,保罗•克鲁格曼的说法是言过其实了,是不准确的。事实上,皮凯蒂的数据还是很有问题的。根据皮凯蒂的研究数据:“资本收益率始终远远高于这一数字:长期观察得到的中间值是每年4%-5%。”“根据现有的最佳估计,1700-2012年全球产出的平均增长率为1.6%,其中人口和人均产出的增长率均为0.8%。”在《向“世袭财富”开刀的人》一文中,皮凯蒂认为,对过去300年来的工资财富所作的详尽探究证明,近几十年来,不平等现象已经扩大,很快会变得更加严重。那么300年时间意味着资本回报要翻21番,也就是达到初始值的2097152倍,如果最初资本只有1元,300年可达2097152元;而经济增长300年只能翻8.6番,按9番计算只达到512倍。经济增长最初有100元,300年只能达到51200元。这种结果可能吗?显然皮凯蒂的证明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他随意的想当然。
换个视角考虑问题,皮凯蒂所做的这些数据统计工作实际上只是用了300年数据进一步证明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资本主义积累的有关论断——随着资本积累的发展,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是贫困的积累,贫富差距将不断扩大。
二、马克思运用逻辑的分析找到了解决资本主义收入严重不平等的根本办法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第23章研究了资本主义积累所引起的资产阶级的财富积累同无产阶级的贫困积累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必然性。这一规律表明,随着资本积累的发展,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在另一极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它揭示了资本财富的增长同无产阶级状况恶化之间的对抗性矛盾,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对抗性矛盾。
在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资本家为了得到更多的剩余价值,必然会不断地进行积累,将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实行扩大再生产。一方面,由于资本扩大是通过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两种形式实现的,因此,资本扩大的过程也就是日益增多的社会财富愈来愈集中到少数大资本家手中的过程。另一方面,在资本扩大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和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同样的劳动力可以推动越来越多的生产资料,因此,生产资料和劳动生产率必然会比劳动人口增长得更快。这一现象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表现为工人人口的增长总是比资本对劳动力的需要增长得快。所以,资本积累的过程,就是“机器排斥工人”的过程,是产业后备军形成和扩大的过程。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积累不断地并且同它的能力和规模成比例地生产出相对的,即超过资本增殖的平均需要的,因而是过剩的或追加的工人人口。”相对过剩人口又反过来成为资本主义积累的手段,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因为这种过剩人口形成了一支庞大的产业后备军,可以随时根据资本增殖的需要,提供可供剥削的劳动力,同时资本家又可以利用相对过剩人口进一步加强对在职工人的剥削。相对过剩人口的增加又必然导致在职工人的过度劳动,进而加剧工人的失业和贫困。
在资本主义社会,一方面是资产阶级财富的积累,另一方面是无产阶级贫困的积累,这是资本积累直接造成的两个后果。马克思把这两者的关系概括为:“社会的财富即执行职能的资本越大,它的增长的规模和能力越大,从而无产阶级的绝对数量和他们的劳动生产力越大,产业后备军也就越大。可供支配的劳动力同资本的膨胀力一样,是由同一些原因发展起来的。因此,产业后备军的相对量和财富的力量一同增长。但是同现役劳动军相比,这种后备军越大,常备的过剩人口也就越多,他们的贫困同他们所受的劳动折磨成反比。最后,工人阶级中贫苦阶层和产业后备军越大,官方认为需要救济的贫民也就越多。这就是资本主义积累的绝对的、一般的规律。”这一规律表明:资本主义的社会财富即职能资本越大,社会劳动生产力越发展,产业后备军就越多;产业后备军越大,经常失业的人口也就越多;失业人口越多,工人阶级就越贫困。其结果必然是贫富差距的扩大。皮凯蒂所说贫富差距一定会被拉得特别大,最后让民主社会无法正常运转。这个结论实际上只是论证了马克思早就提出的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必然趋势。
皮凯蒂指出,财富集中化增长现象不仅不可避免,而且影响重大。皮凯蒂认为福利社会其实解决不了问题:无论是教育、医保,还是所得税,都不能有效地解决资本在社会中分配相当不均的问题。皮凯蒂感到当今社会可能正在进入一个财富集中的时期,贫富进一步分化。经济增长疲软,而资本的所有者将获得越来越大的收入份额,并通过再投资不断累积。最终,这种格局再加上继承的因素,将造成一个悠闲的资本家阶级,相比之下,中低收入阶层辛辛苦苦却依然生活艰难。皮凯蒂认为只有通过大规模的“劫富济贫”的税收政策才能解决现有资本主义制度贫富两极分化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和危机。为此,他在书中提出了应进一步对全球资本征税(对于巨富们的年征税率从0.1%到10%不等)。他还建议对收入超过50万美元左右的人征收80%的所得税。
在笔者看来,皮凯蒂不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者,皮凯蒂实际只是重复了当年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普鲁东所提出的保持资本主义生产、改变资本主义分配方式的设想。实际上,资本的收益率之所以高于收入增长率,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而皮凯蒂只是停留在分配领域,未能深入到生产过程之中,揭示这种不平等的内在根源。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马克思的判断,即“资本的限制就是资本本身”仍然是正确的、持之有效的。问题是皮凯蒂提出的向最有钱的那群人课征80%的税金在资本主义的政治环境下,这是可能的吗?实际上皮凯蒂的对策绝对是一种空想。皮凯蒂在上海演讲时提到“没有体温计就无法让发热的人降温”。皮凯蒂认为,税收便是“体温计”,它除了拥有筹资和再分配的作用,还能使收入和资产透明化、公开化。皮凯蒂的这种比喻显然是不妥当的。体温计决不能发挥降温的作用,体温计只是一种测量体温的仪器,同样,税收也无法做到使收入和资产透明化、公开化。由此可以看到,皮凯蒂缩小贫富差距的对策实际上是多么的幼稚,而且更多的是一种随心所欲的想当然。
马克思运用逻辑的分析方法找到了解决资本主义收入严重不平等的根本办法。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的研究认识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在剥夺小私有制生产方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 ,社会经济条件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时,剥夺的对象已不再是个体私有者,而是大资本对小资本的剥夺,即“一个资本家打倒许多资本家”的剥夺过程。这种剥夺首先是通过资本集中实现的。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资本家之间进行着激烈的竞争,大资本打倒小资本,吞并或控制了小资本,从而使资本越来越集中在少数大资本家手中。
随着资本集中的发展,社会生产力也有了迅速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一方面,随着科学日益被自觉地运用于生产技术上,生产规模不断得到扩大和发展,劳动资料日益转化为必须要由许多人共同使用,生产过程也成了许多人共同进行的社会化的过程,劳动产品也成了许多人共同劳动的结果。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生产越来越成为专业化的生产,社会生产的各部门、各企业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联系日益增强。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使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生产的社会化必然要求在生产关系上实现对生产资料的社会共同占有。但是,在资本集中过程中,生产资料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了资本家生产的目的就是追求剩余价值,为此,哪个部门利润高就将资本投放到哪个部门,从而破坏了社会生产的按比例进行;为了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总是尽可能压低工人的工资,从而又引起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同生产不断扩大的矛盾。这表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同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越来越不相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资本积累的过程表明,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从而为它自身的灭亡准备了物质条件。“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必然被社会主义公有制所代替,这就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则是这一历史趋势发展的不可逆转的结果。
当然皮凯蒂对当代资本主义收入严重不平等的批判还是有一定现实价值的,至少使人们认识到资本主义不是十全十美的,促使人们思考如何选择未来:一个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抛弃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用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另一个是通过改良,对资本主义进行修正,通过福利国家道路约束资本和市场,减少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对社会的冲击,缓解社会矛盾和对立。这是一个站在不同的阶级角度、不同的阶级立场必然会采取的两种不同的做法。历史会做出正确的抉择。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