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诞生200周年。在1818年以来的200年的漫长过程中,马克思只享受了65年的人生岁月。在他生活的65年中,他花费了40年的光阴主要用于研究和撰写《资本论》这部科学巨著。自《资本论》第一卷于1867年问世以后,资产阶级反对它,广大劳动人民和一切进步人士学习它、赞扬它,而且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它、理解它,把它称为“工人阶级的圣经”,把马克思誉为全世界千年的伟大思想家。那么,马克思的这部伟大著作《资本论》到底给了我们什么,换言之,也就是我们应该从《资本论》及其艰辛的创作历程中学习些什么。本文拟将笔者的一些粗浅认识汇报给大家,以求指教。
一、《资本论》给了我们认识资本主义经济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武器
人类历史从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生产力得到了解放,经济社会有了迅速的发展。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1]36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其内在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具体表现为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资料占有的私人性的矛盾日益尖锐;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广大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日益狭小的矛盾不断强化;单个企业经营有组织和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也更加突出。于是从1825年开始资本主义国家周期性地爆发着经济危机。直到目前,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仍然经受着金融和经济危机这一顽疾的困挠。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矛盾的发展,激化了阶级之间的对抗。随着资本积累的发展,在资产阶级一方是财富的积累,资本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在无产阶级一方则是贫困的积累,失业和饥饿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劳苦大众。于是,从19世纪三、四十年代起工人运动蓬勃兴起。1831 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首先起义;接着1836~1848年,英国工人阶级又爆发了宪章运动;到了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这三大工人运动是无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开展独立政治运动的突出表现。
随着工人运动的发展,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思潮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但是,工人运动越是向前发展,就越是暴露这些社会主义学说的虚弱和荒谬。如果以这些社会主义学说为指导,非但不能把工人运动引向胜利,很可能把工人群众英勇斗争的革命成果白白葬送。而传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又在宣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永恒性,用物与物的关系来掩盖资本主义不合理的人与人的关系。可见,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迫切要求有一种崭新的科学的革命的理论来武装他们的头脑。马克思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肩负着无产阶级求解放的阶级使命来创作《资本论》的。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从解剖资本主义经济细胞商品的内在矛盾开始,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流通和再生产理论、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以及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和地租理论,充分揭露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剥削与被剥削、奴役与被奴役的关系,证明了资本主义的历史暂时性,预示着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指出:“资本的垄断成了与这种垄断一起并在这种垄断之下繁盛起来的生产方式的桎梏。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2]874
马克思这个著名的科学论断,是我们认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历史趋势的指路明灯,它给了作为资本主义制度掘幕人的全世界无产阶级以极大鼓舞,从而使全世界劳动人民更紧密地团结起来。
还应该说明,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阐述资本主义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有许多部分如资本循环与周转以及社会资本再生产等等,如果抽去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属性,就其物质运动本身而言,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里,也是完全适用的。
二、《资本论》给了我们追梦未来社会的远大理想
旧世界必然也必须彻底砸烂,新世界必将应运而生,这是不可抗拒的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但是,马克思是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他不像空想社会主义者那样,把未来社会构想得天花乱花坠。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未来社会的论述并不详尽,只是在十分必要的地方指出未来社会发展的大方向。当然有了这个大方向,对我们来说已经是一种很好的享受了。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指出:“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2]874马克思这段话清楚地告诉我们,在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之后,未来社会将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生产资料公有制就是未来社会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重新建立的个人所有制只是生活资料的占有形式。
马克思说过:“设想有一个自由人联合体,他们用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并且自觉地把他们许多个人劳动力当作一个社会劳动力来使用”[3]96这就告诉我们未来社会的社会组织形式就是“自由人联合体”。既然人们是自由的,相互之间必然是平等的,而且对社会众多的个人劳动力将由社会统一协调,有组织地进行生产活动。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还写道:“我们假定,每个生产者在生活资料中得到的份额是由他的劳动时间决定的。这样,劳动时间就会起双重作用。劳动时间的社会的有计划的分配,调节着各种劳动职能同各种需要的适当比例。另一方面,劳动时间又是计量生产者在共同劳动中个人所占份额的尺度,因而也是计量生产者在共同产品的个人可消费部分中所占份额的尺度。”[2]96这就是说,在未来社会,劳动时间一方面要按比例地分配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以便有计划地进行生产;另一方面每人付出的劳动时间又是分配个人消费品的依据。这应是对个人消费资料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还写道:“发展社会生产力,去创造生产的物质条件;而只有这样的条件才能为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一个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建立现实基础。”[2]683这说明,未来社会的成员将不受旧的分工的约束,而可以自由地选择工作。他们不是把工作作为谋生的手段,而是作为乐生的要素。这就意味着这时的人们将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也就是说,未来社会的成员既能从事脑力劳动,又能从事体力劳动;既能从事简单劳动,又能从事复杂劳动;既能从事这一专业的劳动,又能从事那一专业的劳动。这就是说,在未来社会成员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将成为一种基本原则,并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常态。
从以上马克思的多方面的论断来看,未来社会将不同于人类历史上已经出现过的任何一种社会形态,而是一个建立在生产资到公有制基础上的、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生活资料合理分配的、社会成员能够自由选择职业的无限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样的社会制度该多么令人向往啊!我们为实现如此理想的社会制度而奋斗该是多么值得自豪啊!
三、《资本论》给了我们科学的研究方法
古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是说,要想做成一种器物,必须先有锐利的工具。换句话说,就是要想成功地研究经济问题,就必须有科学的研究方法。马克思能够成功地创作《资本论》这部科学巨著,同他掌握了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分不开的。
一提到《资本论》的研究方法,人们首先容易想到“抽象法”。这并不错,但我认为首先应该提到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它们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前身《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序言中写道:“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1]591,592马克思正是运用了这种科学的唯物史观,又凭藉在伦敦这个观察资本主义社会最方便的地点,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了深刻的系统的剖析,写出了《资本论》这部伟大的著作。
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具体分析时,成功地运用了抽象分析方法。他说:“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2]8马克思正是运用了这种抽象法完成了对资本主义经济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揭示了资产阶级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和被剥削、奴役和被奴役的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本质,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从发生、发展到必然灭亡的规律。
马克思认为,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时只掌握研究的方法还不够,还必须懂得叙述的方法。他说:“叙述的方法必须与研究方法不同。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2]21但是,要将已经认识了的事物的本质叙述清楚,就要运用从抽象到具体、从一般到特殊和从本质到现象的途述方法。马克思在《资本论》第3卷中就是运用了层层“转化”的阐述方法,即由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由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由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等一系列叙述方法,才把剩余价值在各个剥削集团之间的瓜分问题揭示清楚了。
论述《资本论》的研究方法,还有一个逻辑的方法与历史的方法相统一的问题需要阐明。简单说,逻辑方法就是分析、综合、归纳、演绎和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方法。所谓历史方法,就是遵循历史的进程来探寻事物发展规律的一种方法。例如,《资本论》中首先分析商品,进而分析货币,然后又分析资本等等。这一逻辑分析的顺序和历史发展的进程是相一致的。历史上,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商品;商品交换有了相当发展以后,又出现了货币;到了封建社会末期,货币才开始转化为资本。可见,《资本论》的逻辑分析顺序是和历史发展的进程相一致的。其一致性的原因就在于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而反映历史发展规律的逻辑思维,必然和历史发展的进程相一致。当然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还会出现一些偶然现象。
此外,马克思在《资本论》研究中,还运用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上述《资本论》研究中所运用的各种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在研究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时也是可以借鉴的。
四、《资本论》给了我们无畏的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
马克思早在19世纪40年代初就在自己的文章中表示要“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3]577马克思为创立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用毕业精力所撰写的《资本论》,起初就定名为“政治经济学批判”,到了1862年起草第二稿过程中才改名为《资本论》,并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副标题。可见,马克思创作《资本论》始终不忘坚持批判精神。
批判精神就是一种斗争精神、一种革命精神,同时也是一种创新精神。因为不破不立。只有彻底批判了不科学、反科学的错误理论,才能建立起来科学的完善的新理论。在马克思这里批判和创新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不可分割的。马克思批判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中有关劳动价值论不彻底、不完善的成分,从而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马克思批判地填补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中只有利润、利息、地租等有关剩余价值现象形态的概念,才提出了剩余价值一般的概念,成功地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批判了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中的“节欲说”谬论,才创立了资本积累理论,如此等等。就这样,马克思边破边立、破中有立,最终完成了创建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历史任务,从此,全世界无产阶级有了翻身求解放的理论武器。马克思曾经严厉地宣称,《资本论》“无疑是向资产阶级(包括土地所有者在内)脑袋发射的最厉害的炮弹。”它是“最后在理论方面给资产阶级一个使它永远翻不了身的打击。”政治经济学是一门阶级性和党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它的建立、发展和运用中,都必须坚持党性原则,而不同的经济理论和不同的经济学人也都各有自已的党性。《资本论》作为体现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巨著,对它的传播和运用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必须坚持对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批判。放弃了批判精神,《资本论》就没有活力和生命力,也就难以创新、难以发展。
五、《资本论》给了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拼搏精神
马克思创作《资本论》的漫长岁月,并不是在平静的环境里和优裕的生活条件下度过的。他面临的困难并非仅仅表现在必须想方设法去搜集和挖掘大量的材料和伏案写作上,而是有“政治迫害”“贫穷困挠”和“疾病缠身”“三座大山”压在他的头上。
马克思遭到政治迫害是势所必然的。因为他要通过《资本论》的写作,在一个人剥削人的社会里去探求消灭剥削的真理;在一个人压迫人的制度里去寻找走向平等的道路。他是在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时期,就宣判资本主义的死刑,他必须向整个旧世界宣战,和一切传统观念的彻底决裂。他还要在批判旧世界的同时,发现一个新世界。因此,他必然会遇到形形色色敌人的反对,而当时阶级力量的对比对马克思又是十分不利的。恩格斯说过:“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是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纷纷争先恐后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只是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覆。”[4]
早在1843年3月,马克思主编的《莱茵报》因为经常发表不合反动政府口味的文章而被查封。1843年秋,马克思被"来到巴黎。在这里他的革命活动又触怒了反动派,1845年,马克思被看作一个危险的革命家逐出了巴黎,被迫移居比利时的布鲁塞尔。1847年春,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了秘密革命团体“共产主义者同盟”,并出席了这年11月在伦敦举行的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而且受大会的委托,由他俩起草了伟大以历史文献《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革命爆发时,马克思曾捐款武装布鲁塞尔工人,并和恩格斯一起参加了布鲁塞尔民主协会的活动。因此,3月3日当夜比利时反动警察逮捕了马克思,经过18个小时的监禁,他们全家被迫离开比利时,只好又一次移居巴黎。三月革命爆发后,4月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前往德国参加革命,并在科伦出版了《新莱茵报》,马克思任主编。革命失败后,反动当局又借口马克思1848年11 月18日曾参加起草民主主义者区域委员会的呼吁书而指控他煽动叛乱。1849年5月16日,德国当局又发出了驱逐马克思出境的反动命令。接着,马克思被迫第三次来到巴黎。到巴黎后不久,马克思第三次遭到法国政府驱逐。偌大的欧洲大陆竟没有马克思一块安身之所。1849年8 月26日,他只得渡海迁居伦敦。
除了来自反动政府的迫害之外,资产阶级及其御用文人对马克思的攻击和诽谤,也从来没有停止过。他们黑心用尽、花招施绝,一个个像疯狗一样向马克思扑来,马克思却始终岿然不动,只是把它们当作落在衣服上的灰尘一样轻轻地掸去!
马克思定居伦敦以后,政治处境似乎安定了一些,然而贫困的胁迫和疾病的折磨,又加害于在坎坷道路上前进的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上。
马克思在伦敦的30多年生活中,贫困和疾病总是伴随着他,有时候穷得只好靠典当和拍卖衣物维持生活。1850年4月,马克思由于付不起房租,家俱被查封,全家只好暂时住在旅馆。1851年10月,马克思为写作《揭露科伦共产党人事件》,竟把上衣当了买稿纸。这一年马克思生了一个女孩,名叫马克思·弗兰契斯卡,一岁多就死于贫病之中。当她活着的时候,家里连给她买摇床的钱都没有,在她死了以后,连埋葬的费用都拿不出,最后还是向法国的流亡者借钱才勉强买了一个小棺材埋葬了。1853年8月18日,马克思在致恩格斯的信中写道:“我现在不仅象通常一样处境困难,而且更糟的是我的妻子以为能及时拿到钱,给各种债主说定了还债的日期,所以,这些狗现在简直是包围了我的家。……为了弄到几文钱,把我四分之三的时间都用在奔走上去了。”[5]马克思在写作《政治经济学批判》时,曾经打趣地说过,未必有一位在这样极度缺少货币的情况下来研究货币理论。1859年,当他把《政治经济学批判》这本书写好以后,竟没有钱买邮票把书寄出去。到了60年代初,由于美国内战,马克思停止了多年来固定为《美国纽约每日论坛报》撰稿的工作,这就使他的生活处境更加艰难了。
物质生活的窘迫,丝毫没有动摇过马克思的坚强革命意志,虽然他完全有可能不失尊严地获得一官半职以安度此生,但是,他坚定地表示,不管遇到何等困苦,他都要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而不让资产阶级社会把他变成一架赚钱的机器。
马克思在自已的生活经常难以度日的情况下,还把大部分十分微薄的收入,赠给其他从事革命斗争而生活更为艰苦的同志。这种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是何等的高尚!
由于马克思长期过度劳累和生活的艰辛,他身患多种疾病。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有时就因肝病发作而不得不停止工作。到了他生命的最后十年,病情越来越严重。列宁说过:“在第一国际中的紧张工作和更加紧张的理论研究,完全损坏了马克思的健康。尽管如此,他还是收集大量新资料,学习好几种语言(例如俄文)继续进行改造政治经济学和完成《资本论》的工作。”[3]579他不仅患有脑病、肋膜炎、肝病,还有眼病,加上长期不愈的失眠症以及随时发作的痈,他的身体极度衰弱,但他仍然不顾同志们的劝阻,加倍努力地坚持研究和撰写《资本论》。他语重心长地说过:“因为我一直在坟墓的边缘徘徊。因此,我不得不利用还能工作的每时每刻来完成我的著作,为了它,我已经牺牲了我的健康、幸福和家庭。”[6]209
在马克思身患重病而不得不卧床休养的时候,他也从不间断看书学习。1864年夏,马克思有一段时间因病完全不能工作,他就利用躺在床上的时间阅读了大量有关自然科学的书籍。在马克里看来,工作才是最大的愉快,如果让他过着优闲的生活,哪怕是因病也是决不愿意的。在一次马克思给恩格斯的信中说,他正在图书馆埋头读书,突然“两眼发黑,头痛得要命,胸部闷得慌。”接着他写道:“照我的情况来看,本来应当把一切工作和思考都丢开一些时候;但是,这对我来说,即使有钱去游荡,也是办不到的。”[6]258
马克思就是这样在反动政府的迫害下,在各式敌人的咒骂和诋毁声中,在贫病交加的情况下,为着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彻底解放,为了提供摧毁资本主义的巨型炸弹,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挺立不拔,向着既定的目标昂首阔步地前进。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末尾曾经向读者庄严地宣告:“在科学的入口处,正象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7]十三世纪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说过:“走你的路,让人家去说罢!”马克思在书中把这句话借用来回敬那些残暴的迫害者和无耻的诽谤者。
六、《资本论》给了我们高尚的伟大的友谊
在历史上的各个时期,都有过为人们所传颂的友谊,然而那些友谊都不能和无产阶级的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相比。他们的感情和理想,他们的理论研究和革命斗争是完全交融在一起的。马克思在充满着艰难险阻的不平坦的道路上,在不断遭到政治迫害和贫病折磨的险恶环境里,能够经常得到恩格斯的最真挚的友谊和最无私的援助该是多么可贵啊!
《资本论》这部光辉的科学巨著,在马克思主义两位奠基人那种无与伦比的友谊联盟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马克思是《资本论》的创,恩格斯则是《资本论》的创作协助者和传播者。没有恩格斯的无私支持和理论研究上的合作,《资本论》的问世和发挥其划时代的作用是不可想象的。
列宁说过:“贫困简直要置马克思和他的一家于死地。如果不是恩格斯经常在经济上舍已援助,马克思不但不能写成《资本论》,而且定会死于贫困。”[3]578恩格斯常常当他的亲密战友在生活上威到危机之时雪中送炭。马克思对恩格斯这种无私的援助无限感激而又异常不安。他在1867年5月7日写给恩格斯的信中说:“没有你,我永远不能完成这部著作。坦白地向你说,我的良心经常象被梦魔压着一样感到沉重,因为你的卓越才能主要是为了我才浪费在经商上面,才让它们荒废,而且还要分担我的一切琐碎的忧患”[8]
恩格斯对《资本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除了在经济上支持马克思的写作以外,还为《资本论》这座科学大厦的建造提供了各种精确的经济资料。由于恩格斯长期生活在曼彻斯特这座工业大城市,本人又有经营企业的实践经验,他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营过程了如指掌。在《资本论》的写作中,马克思经常向他请教有关经济活动的一些细节和具体数据。例如,资本周转及其在各个不同部门的特点,还有资本周转速度对利润和价格的影响等等。恩格斯在1865年和1866年间曾经仔细观察过英国及有关国家棉业危机的状况,并写成相关说明材料,这些材料后来在《资本论》中曾被运用。
更重要的是恩格斯还直接参与了《资本论》的创作。例如,《资本论》中的第3卷第4 章“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就是恩格斯根据马克思留下的标题代笔完成的,至于他对个别段落的增补,在《资本论》第二、三卷里更是屡见不鲜。根据笔者的统计,恩格斯在《资本论》正文中所作的增补有122处之多,共37600余言(按中译文计算)。恩格斯在《资本论》中加写的脚注共90个,其中由他单独作注的72个,补加在马克思原注上的18个。两项合计,增写脚注文字13000有余。恩格斯临逝世前两个多月,带着身患食道癌的病痛,还为《资本论》写了两篇增补论文:《价值规律和利润率》以及《交易所》,批判了资产阶级学者对《资本论》的攻击,捍卫了《资本论》的理论体系。
1867年9月14日,《资本论》第一卷发表了,这是国际工人运动中的一个重大事情,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亲密友谊的象征。在正式出版的前夕,1867年8自16日,当马克思校完最后一个印张,于深夜2时写信给恩格斯说:“这样,第一卷就完成了。其所以能够如此,我只有感谢你!没有你为我作的牺牲,我是决不可能完成这三卷书的巨大工作的。我满怀感激的心情拥抱你!”[6]223
《资本论》第1卷出版以后,恩格斯为了它能够在全世界广泛传播不遗余力。他早就预料到资产阶级会以沉默来抵消《资本论》出版后产生的影响。为了粉碎这个阴谋,恩格斯以最巧妙的笔法大力宣传《资本论》第一卷出版这一重大信息。由于恩格斯的倡导和推动,到1868 年7月,至少有15家德文报刊发表了宣传《资本论》的文章,还有更多的媒体登载了《资本论》的序言和广告。从此,《资本论》逐渐在全世界传播开来,资产阶级的以沉默来扼杀《资本论》的阴谋被纷碎了。
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为《资本论》的再版和翻译不遗余力,整理、编纂和出版以后各卷的任务就更为艰巨,因为马克思留下的是第二、三卷的初稿甚至是草稿,不少章节残缺不全。经过恩格斯的辛勤劳动,第2卷于1885年出版,又经过9年之久的编纂,第3卷于1894 年终于面世。
列宁有一段名言:“恩格斯出版了《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就是替他的天才的朋友建立了一座庄严宏伟的纪念碑,在这座纪念碑上,他无意中也把自己的名字不可磨灭地铭刻上去了。的确,这两卷《资本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人的著作。古老的传说中有各种非常动人的友谊的故事。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它的科学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9]
结束语
由上可见,马克思的影响人类命运的伟大科学巨著《资本论》,给予我们的不仅是这部经典的文本本身,而且还包括《资本论》创作全过程中激动人心的点点滴滴。
《资本论》给予我们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质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理论,使我们确信资本主义决不是一种永恒的制度,“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它必然走向消亡;同时,它也使我们懂得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这是《资本论》给予我们最厚重最有价值的理论财富。但是,我们学习《资本论》能够获得的绝不限于这些,同样十分宝贵的还有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方法论。因为没有科学的方法,就得不到科学的理论。
还要认识到,《资本论》是在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氛围里破土而出的,它没有自己的土壤,它要发展就必须培植自己的土壤。因此,创作《资本论》、运用《资本论》和发展《资本论》,都必须破旧才能立新,必须有批判精神,离开了对各种论调的经济学的批判,就不可能有《资本论》。所以,可以说整部《资本论》就是一部“批判经济学”。
《资本论》是马克思在政治迫害、贫穷困挠和疾病缠身等多重压力下奋力写成的。没有一种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是难以成功的。因此,可以说《资本论》就是奋力拼搏的产物。
《资本论》的是马克思,但如果只是马克思一个人孤军奋战,那是很难完成的。恩格斯的倾力支持和合作研究是《资本论》能够最终问世的十分重要的因素。因此,可以说《资本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伟大友谊的结晶。
总之,《资本论》博大精深,它是百科全书式的伟大著作,它的创作过程又是那样丰富感人,它给予我们的和我们应该从它那里获得的是多方面的,既有理论又有方法,既有知识又有精神,既有学术又有文化。应该说,它给予我们的最核心的东西就是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方法和阶级感情。这是一辈子最有用的东西。
在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在我们实现两个“百年梦”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征程中,在我们倾力打造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奋斗中,学习和借鉴《资本论》及其创作经历所包含的理论、经验和方法是至为重要的,这是每一个理论工都不能漠然置之的。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75.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280.
[6]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85.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01.
[9]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92-93.
【李成勋,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资本论》研究。本文原载《当代经济研究》2018年第9期。】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