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写的评美国国务院白皮书的第二篇文章,是《别了,司徒雷登》。其背景是,马歇尔在主持对华政策时,选择了司徒雷登担任美国驻华大使。而后来的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显然不是马歇尔系统内的人。当时,美国的对华政策全面失败,艾奇逊要推卸责任,把责任推到马歇尔系统一边,司徒雷登自然就要跟着吃挂落。
近年来,国内有些人总说人民解放战争是所谓内战,是兄弟相残,对人民解放战争颇有非议。而在白皮书里,美国人讲得很清楚。当时,在对待中共问题上,美国有三种政策选择,第一个是美国从中国全面撤出,不干预中国的内部事务,艾奇逊说,这样一点什么都不做就撤出了,是不好交待的;第二个,是美国全面直接干预中国内部事务,派军队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进行一场全面的战争。艾奇逊说,在战前,国民党已经奈何不了共产党了。而且国民党在共产党军队面前没有丝毫的士气。所以国民党消灭不了共产党。这样一个任务交由美国军队来做,也是极端困难的。美国人民也是不会同意的。于是,美国采取了第三个政策,由美国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来消灭共产党的军队。这是美国选择的对华政策。所以,人民解放战争的全过程,就没有缺少美国的因素,是美国借助蒋介石的力量,来进行一场侵略中国的战争。
这样一讲,问题就清楚了。在美国人出钱出枪的侵略战争中,他们已经很快就面临全面失败了。那些所谓要求共产党停战,要求解放军不要过江,要求国共双方划江而治,都不是要解决中国的内部的问题,而要解决让美国的侵略战争在中国继续进行的问题。如果解放军停止解放全中国的战斗进程,势必给美国和蒋介石集团以喘息的机会,那么人民即将获得的胜利有可能完全丧失。这是中国人民绝对不能答应和同意的。
从艾奇逊所说的这个所谓第三个政策或者方案,就可以看到,当今美国对台湾的政策是如出一辙的。台独势力指望美国为台独而战。这怎么可能?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当年,面对小米加步枪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美国尚且犹豫不定,不敢直接出兵硬怼。现在面对更为强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美国就那么记吃不记打?所以,美国现在拼命卖给台湾武器,其实也是延续了当年美国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的政策。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似乎很少有例外。
在毛泽东看来,美国是一个很好的反面教员,他们告诉了中国人民,美国反动派对于中国人民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敌视态度。毛泽东也告诫那些所谓拥护民主个人主义的中国知识分子,这个反面教员来给我们上课了,希望人们都能从中吸取教训。
对于帝国主义的封锁,毛泽东也早就给出了回答:“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用毛泽东当年的话来观察今天的美中关系,是不是有点超前的感觉?当然,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美国一直在对中国封锁,中国照样开始发展起来了。现在,美国要借所谓贸易战,对中国实施新的封锁,难道还能有什么其他的结果吗?那种以为,过去我们是光脚的,现在有鞋穿了,不能那么鲁莽的观点,是多么地脱离实际,是多么地不着调,是多么地愚蠢。中国要想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永远不能被别人吓倒。北方有句俗话:宁可让要打死,这能让人麻死。这个“麻”就是让人给吓唬住了,吓得浑身发麻的意思。让人吓唬得一动不敢动,是没有出息的表现,是懦夫的表现。中国人不是懦夫,中国人即使穿上了鞋,也要当作光脚的来行事。
毛泽东的这篇《别了,司徒雷登》,主要是针对美国政府的,不是针对司徒雷登个人的。对于司徒雷登,中国很有一些人对他很有好感。我想从我个人的观点来谈一下这个问题,司徒雷登出生在中国,说他对中国完全没有感情,可能不太符合事实。但是,我们更要看到的是,无论是美国在中国开办的燕京大学,还是清华大学,目的都不是为了中国的发展和崛起来培养人才的,他们的目的是要培养对美国有好感,将来能为美国的在华利益提供服务的这样的人才。至于司徒雷登,对他的学生至为关心,让中国学生对他也很有好感,出发点和目的应该都是为美国利益服务为主。当然,作为个人,他也会有个人的感情,这样的感情也是应该得到尊重的。但是,归根到底,作为燕京大学的校长,他摆脱不了美国文化侵略政策的一个执行者的角色。后来,他同意担任美国驻华大使,无论他在主观上有怎样美好的意愿,但在客观上,他是为美国当时的侵略中国的政策效力的。
个人在历史上都是具体的、鲜活的、生动的。司徒雷登也不例外。但是,这个个人在历史上也不可避免地同大的环境与局势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司徒雷登成为美国驻华大使,至少在客观上,他身上已经打下了一个不那么光彩的烙印。如果他只是一直做燕京大学的校长,那么这个烙印可能没有那么深刻。但是,他毕竟做出了这样的一个出任驻华大使的选择,那么他身上的这个烙印就变得十分深刻了。这是他的幸运,还是他的不幸?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