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园土壤污染、生物多样性下降、果品质量下降,口感下降并含农残。北方苹果园每年要打20多遍农药,打除草剂5遍,使用反光地膜,套袋里膜也含塑料类物质。人类使用的农药毒性越来越大,剂量也越来越大。果农们并没有消灭害虫,相反,人类以前的许多好朋友如一些有益的鸟类和昆虫却被杀死了……”
在近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新著《乡村振兴:选择与实践》中,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蒋高明的描述让人触目惊心。
农药最初给果农带来了一些好处,但是很快就进入了恶性循环。河水污染,地下水污染,河中鱼虾被毒死,土中昆虫被毒死,果农的身体健康也受到影响。这种农业产出的水果,外表光鲜,品质糟糕。蒋高明认为,现在过敏患者越来越多,很可能与长期食用工业化食品有关。
蒋高明写作《乡村振兴》的目的在于,“指出乡村振兴的产业以高效生态农业为主,以生态文明为契机,恢复乡村生态,让乡村美丽,逐步告别工业化农业做法,让农民增收,市民增寿”。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蒋高明表示,这样的做法在可持续发展意义在于,这将促进保护与恢复生物多样性,尤其栽培物种与驯化物种多样性,将温室气体由净排放逆转为净吸收,增加耕地固碳,告别农田污染。
不仅做生态研究,12年前,蒋高明还带着自己的团队回到养育他的村庄,开展生态农业实验,也是乡村改造实验。
“我们用生态学的办法,彻底停止农药、化肥、地膜、除草剂、激素,生产优质食物,销售到北京、上海、广州那样的大城市。”
12年过去了,生态学的威力显示出来了:粮食产量超过村里其他化学农业的产量;一亩地的效益为周边农田的3到5倍;村庄脏乱差的面貌也改观了。
这给了蒋高明底气,也给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田松底气,田松在为本书所做序言中说:“我多年倡导生态文明,总有人批评我说,‘你只说了不能怎么做,但是没有说应该怎么做,没有给出一个可行的方案。’现在,我的回答是,‘蒋高明已经给出了一整套可行的方案。’”
田松表示,生态农业是生态文明的基础和前提,在一个并非生态的农业上,怎么可能建设起生态的文明?建设生态文明,要从生态农业做起。
目前,生态农业最大的阻力来自工业化农业的既得利益者。蒋高明在书中讲过很多这样的故事,农药销售者劝告村民购买农药,诋毁生态农业,甚至进行直接的破坏。农场中的诱虫灯,多次被盗。
在这本书里,蒋高明还系统地介绍了乡村的人才队伍建设、乡村教育、乡村组织化、生态技术推广等一整套操作方案。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五谷丰登与六畜兴旺是相互关联的,用蒋高明的话说,需要不同的物种相互合作。在健康的生态之上,才能生产出健康的粮食,也才会有健康的人。
农田逐渐生态化,国土上最大的污染源就可能慢慢消失,河流、地下水慢慢清澈起来。按照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立的说法,农民不仅承担着为国家生产粮食的任务,还承担着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使命。而后一项,长期不被人意识到。
乡村不再只是提供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其中的生态、文化、社会的价值优势对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
本文转载自《中国科学报》 (2019-05-17 第6版 读书)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