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征途——科学社会主义的时代战略》序言
程恩富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首席教授)
国家的发展建设需要科学理论的导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如同开发高效的“导航系统”,让国家的发展建设事半功倍、少走弯路。开发“导航系统”必然是一项艰巨而浩大的工程,需要有志者将火种代代相传,使得理论创新永不止步。
徐实、秦博这两位年轻后辈,凭着个人兴趣写出了精彩作品,让我感到非常欣喜。进步的历史是由劳动人民书写的。衷心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自觉接过理论的火种,并且勇于实践,共同书写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
这本让读者感到“眼睛一亮”的好书,有几个难得之处:
1) 题材生动
书中文章探讨的问题,既有宏观的“国计”,也有微观的“民生”。产业与就业,医疗与养老,无不关联着民心。正因为如此,这是一本极为“接地气”的读物,读者大可找到感兴趣的热点话题,由此更深刻地了解自己所处的国家和时代大环境。
2) 可读性强
在写作方法上独辟蹊径——避开一切艰深的理论,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灵活地用于分析现实社会的具体问题,正可谓“润物细无声”。书中收录的文章不仅知识量大,而且笔触形象生动,全无晦涩的书卷气。可以说,这是一本可读性极强的科普读物,让人既理解了当下社会,也理解了马克思主义。
3) 视角独特
由于具有复合型人才的背景,他们得以跳出一些传统的话语体系,开创了独特的跨学科视角——笔下既有精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又有脚踏实地的管理学经验;既有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又能灵活地分析当下时局。更可贵的是,他们并不是满足于做“阐释者”,而是为解决当前问题提供了可操作的解决方案。这才是真正的活学活用马克思主义。
诚如马克思所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鲜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来源于书斋,而来源于实践,且最终是为指导实践服务的。这样“接地气”的作品,正是当下所稀缺的,多多益善。而且我衷心鼓励徐实、秦博这两位更上一层楼,写出更加精彩的作品来。
的话
自 20 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为成功的后发国家,没有之一。经过 近 70 年的发展,新中国由一穷二白的农业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迅速完 成了工业化进程。然而,许多人的认识水平却不见得能够跟上国家发展的脚步,信息不对称性很容易造就偏见。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人对祖国满腹怨气,觉得国内这也不好那也不行,只有西方国家才算得上“乐土”。进而,这些人产生了对西方思想的盲目迷信,其思想观念脱离了国情,更脱离了人民群众。
对当前国情的清醒认识,正是目前中国舆论场非常稀缺的声音。本书希望为读者 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以当代马克思主义鲜活地诠释国内外的形式。书斋里的主 义是缺乏生气的,与实践结合的思想才是富有生气的。全书上下没有晦涩的理论, 但是灵活地使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政治学思想,从各个维度分析近年来的 各种社会现象——从民生领域到产业经济,从社会治理到国际关系。本书收录的 多数文章,都曾在媒体发表,受到广泛好评。
本书的两位,既有在海外求学、工作的经历,又及时地融入了祖国的发展进 程之中,因此对于西方国家和中国的实际状况都有比较深刻的了解。有对比才有 结论——认识了真实的西方国家,再反过来观察自己的祖国,就会对许多事情产 生更为深刻的认识。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正来源于读万 卷书、行万里路之后的深刻思考。
“发达”是个相对而非绝对的概念。中国城市居民的人均年收入已经超越了 20 世纪 80 年代许多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许多人误以为发达国家的老百姓整天游哉悠哉、吃香喝辣,这可真是天大的笑话。发达国家绝不是天堂——它们不仅存 在严重的贫富分化、阶级矛盾,现在还面临着制度僵化、生产力发展停滞等诸多深刻的社会问题。
诚然,中国还有很多不美好、不完善的地方,例如社会保障水平低于人民群众的期待、收入分配改革尚未收到成效、基层政权建设仍不够完善,等等。但是应该 看到,自党的十八大以后,近年来举国上下以空前的力度推行各项改革,使得中国社会出现了积极的、快速的进化。而诸多西方国家却因为政治制度的原因,近 年来难以推动有意义的社会变革,收入分配失调等社会矛盾不仅得不到解决、反而愈演愈烈。在未来的几十年中,我们将成为世界文明史的见证者——西方文明 中心论走向终结,中华文明重新成为主角。
我们很想为各位读者提供一个站在世界角度看中国的视角,分享真实阅历和真知灼见。读过本书之后,相信各位读者会认识到中国的优势和不足,并且在国家发展的进程中找到自己的机遇。
【简介】
徐 实(1984— ),资深生物制药专家,美国南加州大学制药科学博士,药事管理学硕士。现为新华社瞭望智库特约国际观察员,观察者网时政评论专栏作家。曾在红旗文稿等多家权威刊物发表政经领域的深度分析文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美科技产业积累了丰富的阅历,长期研究企业管理和治理体系。曾应邀参与多家智库的研究工作,研究方向包括产业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秦 博(1983— ),四川攀枝花人,现任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出站博士后(文化社会学方向),爱尔兰国立科克大学博士(社会与文化人类学方向)。曾在中国香港大学、泰国玛希隆大学等从事访问学者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项(2015青年项目)。曾在省级党校工作多年,任科研处副处长,主持及参与中组部、省委、省市级课题多项。荣获四川省第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成都市第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在各类核心刊物上发表文章多篇,其中数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红旗文摘》等转载。长期向一些知名党报党刊及网媒供稿,拥有一定的社会阅读量。
【内容简介】
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点燃了人民心中民族复兴的梦想。本书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和“接地气”的视角,对当今国内外形势和社会现象做出了精辟分析。
医疗怎样才能廉价?房价怎样才能遏制?社保怎样持续运转?产业升级怎样顺利实现?——诸多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
【目 录】
的话(1)
第一章 马列主义之魂
建设新时代的中国社会科学(3)
一 西方中心主义是配合霸权扩张的理论体系(3)
二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机遇和挑战(5)
三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拥有国际格局的社会科学(7)
完善人民民主,有效回击“普世价值” (9)
一 引言(9)
二 美式政体等于“钱主政治” (10)
三 “普世价值”迷思的根源(12)
四 完善人民民主的可行道路(14)
五 人民民主的特点和优越性(19)
六 结语(2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亟需实用化研究(23)
当代中国需要什么样的经济学?(28)
一 西方经济学的尴尬(28)
二 西方经济学为什么不是科学?(29)
三 不结合实际的理论有什么用?(31)
四 西方经济学的庸俗性(33)
五 时代呼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34)
如何将弘扬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37)
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两种源流(37)
二 弘扬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40)
三 促进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交融(44)
四 结语(47)
如何建设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48)
一 文化产业形成之前的社会主义文化(48)
二 文化产业形成之后的文化建设(51)
三 理清文化产品与文化市场的关系(53)
四 科学建设社会主义的文化产业(55)
五 结语(59)
第二章 民生领域之问
如何让中国老百姓用上廉价药?(63)
医疗体制改革应当树立什么导向?(70)
一 自由市场法则———医疗领域的灾难(70)
二 市场导向对医疗体制的危害(72)
三 以人民健康为根本追求(75)
未富先老,如何破局?———养老保险透支的警示(79)
患癌女教师被开除———私立教育造就的悲剧(89)
女性的职场之路为何艰难?(93)
西方“福利社会”困局的启示(98)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