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速递
书名:《美国监狱》
:(美)肖恩·鲍尔
译者:郭红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时代华语
出版日期:2020年8月
《美国监狱》由美国知名调查记者肖恩·鲍尔撰写。他曾在伊拉克、苏丹、叙利亚、也门等国担任驻外记者,多次为《琼斯夫人》杂志做卧底报道。这本书叙述的就是肖恩·鲍尔卧底进入美国的私营监狱,成为狱警的四个月经历。
书中揭露了私营惩教公司如何对待囚犯,并从中获利的做法。私营惩教公司虽然行业很特殊,但跟其他的私营企业相同,也在着力削减成本,所以,肖恩·鲍尔就看到了他卧底进入的那家监狱,监房的门、监区的监控很多都是坏的;安检区的金属探测器形同虚设(所以,有囚犯就携带不止一把匕首进入监区)。而在日常管理中,因为私营惩教公司尽可能削减成本,所以狱警薪水与沃尔玛、肯德基的散工相当,狱警没有动力尽职工作,一方面对被关押者之间的殴打、吸食成瘾物等违法违规做法视而不见;另一方面又滥用职权,比如在搜查关押者私人物品过程中,不乏偷窃被关押者私人物品的做法。
在肖恩·鲍尔的笔下,美国的私营惩教公司仅仅将囚犯视为可以为之换来政府订单费用的特殊商品,所以谈不上关注囚犯的精神需要、安全感和自尊。而服务于私营惩教公司的狱警,其实也是美国社会的底层人员——许多人是单亲妈妈,还有人是因为实在找不到别的工作。公司也好,作为发包商的美国司法部门也好,以及美国各地的城市、社区,没有人关注诸如狱警这样微不足道的角色。
换言之,《美国监狱》勾勒出的是一种场景,即一群美国社会底层人员关押着数量更多的底层人员,彼此倾轧——书中谈到,美国的狱警侵犯囚犯,而囚犯中也有“老油子”抓住机会拿捏狱警,甚至强迫狱警为之提供特殊服务。
《美国监狱》这本书挖掘了美国私营监狱的历史,认为而今的私营惩教公司就是历史上的奴隶制种植园。因为惩教公司之所以热衷于承揽政府订单,去做关押罪犯的危险生意,看中的就是通过暴力强制来剥夺被关押者自尊、自信,将之训诫为高度服从者,像过去的种植园奴隶那样投身于高强度工作。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里根政府开始了加速推进监狱私营化的过程,因为当时美国的公立监狱虽然大量扩建、新建,却实在无法满足各地需要。尤其是美国各州滥用轻罪制度,造成无罪、轻罪被羁押者数量激增。这种情况下,不用政府花钱建造,收费更低,据称效率更高的私营监狱,在美国新自由主义思想逐渐成为意识形态主纲的背景下,当然会受到欢迎。
所以,《美国监狱》这本书出版后,获得了2018年《纽约时报书评》、《旧金山纪事报》、《波士顿环球报》、《科克斯书评》等美国主流媒体各自评出的年度最佳图书(年度十佳好书),并在次年获得了罗伯特·F.肯尼迪图书奖。
尽管如此,也必须指出的是,《美国监狱》这本书之所以备受欢迎,跟民众对于私营监狱实际运行状况的不了解,甚至可以说是人们的猎奇心理有关。全书对于私营惩教公司进行了深入揭露,却并没有以美国公立监狱的同等暗访作为参照。
所以,书中的揭露——比如,用在押囚犯从事苦力工作,又如,在押囚犯常常受到监狱内管教、帮派罪犯的霸凌,再如,在押囚犯通常无法通过正常渠道投诉管教的不法行为,以及管教会避免个人遭受报复,会对在押囚犯的不法行为采取坐视不管的态度,等等——其实很大程度上是美国以及全球其他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监狱都存在的共同现象。也就是说,这本书虽然看上去进行了一番犀利的揭露,实际力度却是非常微弱的。
更关键的问题是,虽然书中提到私营惩教公司会用在押囚犯做苦工的方式,来追求高额利润,但是书其实并没有去发掘私营惩教公司利润链条、美国一些州和地方执法部门滥用轻罪制度随意扩大对无辜民众的关押打击这两者之间的联系。这本书中文版的推荐语上还写着“(揭露了)美国资本与权力的游戏”的句子,可以说,那或许是一种愿望,书却并没有对此过多着墨。
相比之下,此前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引进出版的、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亚历山德拉·纳塔波夫所著的《无罪之罚:美国司法的不公正》,就通过扎实的调研和分析指出,美国“全国各地的法院、市政部门以及警察局都依赖轻罪案件的收入来支撑自身运营。一些法官的工资取决于他们对被告人收取的罚金和费用。小城市和地方法院能够通过对轻罪案件及交通违法案件罚金而筹集数百万美元的资金。”依照《无罪之罚:美国司法的不公正》书中的观点,美国的轻罪制度本质上成为了,向本身缺乏权势和财力而无法得到一流律师辩护、没有获得保释可能的中低收入平民、新移民、有色族裔居民专门收取的一种“税”,用来养活美国的司法体系的终端。
因此,《美国监狱》这本书获颁一揽子年度好书之类的荣誉,本身也是很值得商榷的。顺道说一句,不管哪家(美国的,中国的……)评出的年度好书榜,大伙儿都不可真的迷信,因为评委真的可能不读书。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