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六年一月十一日,伟大领袖毛主席亲临南京市郊栖霞山麓的十月合作社视察,亲切地勉励干部和社员,走合作化的道路,让荒地变良田,让荒山变果园。一九五八年八月,毛主席向全国发出“人民公社好”的伟大指示。伟大领袖的谆谆教导,像光芒万丈的灯塔照亮了十月人民前进的道路,十月人民公社迅速建立起来了。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十月人民朝阳路上迈大步。如今:荒地变良田,坡坡花果香;铁牛遍地跑,江水上山岗,到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纲举明方向
十月人民公社成立后,广大干部、社员狠抓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心更明来眼更亮,披荆斩棘向前进。三年经济暂时困难时期,十月人民顶住了“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的妖风,风里浪里不迷航。
一九六四年,毛主席号召学大寨,大寨红花“十月”开,第二年,全公社粮食就跨过了《纲要》。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修整风运动中,十月人民公社广大干部群众认真看书学习,抓大事,促大干,粮食年年超《纲要》,连续五年过千斤。
大路朝阳,朝阳路上有风浪。一九七〇年秋后,平均每人不足七分田的滨江大队,已经是连续第五年超千斤了。农村两个阶级、两条道路和两条路线的斗争,以新的形式出现了,有的人借口产量高了,生活好了,对国家有贡献了,想专搞副业捞现钱了。
大队部明亮的灯光下,二十二个党员、五十七个队委干部围在一起。“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的宏伟声音激荡着每个人的心田,毛主席视察时的指示重新响在每个人的耳边。
大队党支部副书记严世发激动地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一九五八年,滨江大队所在地的金前社的贫下中农兴高采烈地参加了人民公社,办社的第一年,粮食就超过了《纲要》,成为全市农业先进单位。可是,后来放松了思想教育,资本主义自发倾向抬了头,一部分劳力搞副业单干,余粮队变成了缺粮队,先进队变成了后进队。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拨正了这个队的航向,干部群众逐步树立“以粮为纲”的思想,一九六六年以来,粮食年年超千斤,甩掉了吃统销粮的帽子,重新跨进了先进的行列。
老严的一席话,像重锤敲在每个人的心上。许多从旧社会熬过来的老贫农感慨万千,他们说:“解放前,我们世世代代单干,祖祖辈辈受苦。靠公社‘一大二公’的无比优越性,集体经济大发展,社员生活大提高。靠金山靠银山,不如公社化的道路能通天!”
打那以后,大队里举办了一次次路线教育学习班,阶级斗争天天讲,路线斗争永不忘。深刻的路线教育进一步坚定了滨江大队社员走集体化道路的决心,干部群众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平整了五百亩田块,健全了排灌水系,三熟制面积从八十三亩猛增到五百七十三亩。一九七一年,全大队粮食亩产达到一千六百多斤。一九七二年,战胜了特大洪涝灾害,仍然夺得了一千二百多斤的好收成。
路线教育结硕果,百花盛开春满园。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修整风运动中,公社党组织紧紧抓住农村阶级斗争和两条道路斗争,促使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一九七一年突破了前三年粮食亩产千斤徘徊局面,九十三个粮食队全部超过千斤,出现了亩产粮食一千六百斤的大队,一批后进队也扬鞭跃马,奋起直追,革命生产搞得热气腾腾。
山水大变样
纲举目张,山山水水大变样!
解放前的十月大地,“一月不雨地开裂,一场大雨一浪白”。合作社期间,只能开塘加埂。不能真正摆脱大旱大涝的威胁。
人民公社的出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铺设了一条金光大道。从此,十月人民揭开了重新安排山河的战斗序幕。公社化后的头两个冬春,就开挖了九个大小水库,使全社的蓄水量翻了一番。一九六四年,农业学大寨的滚滚巨浪,把农田水利建设推向新的高潮:以蓄为主,劈山倒引长江水,实现灌溉自流化的战斗如火如荼。
广大群众学习毛主席的光辉著作《愚公移山》,发出“大寨能叫山低头,我们就能叫江水倒流”的钢铁誓言。沸腾的工地上,号子连天响,担子如穿梭,热汗化冻土,红旗映白雪,构成一幅气壮山河的雄浑画卷。
冬去春来,十月人民快马频加鞭。他们在胜利完成能灌能排的滨江河工程之后,又爬上起伏的山地,穿过茂密的层林,开辟了劈山开渠的新战场。当年受到毛主席亲切会见的干部和社员,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十年前还是戴着红领巾的儿童,今天成了开山劈岭的闯将。在党的领导下,在正确路线的指引下,人民群众发挥了聪明才智,把千年梦想变成了现实,滚滚的长江水按照人们的意愿,破天荒地流上山了。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十月人民狠批恶毒攻击人民公社的罪行,治山治水的积极性犹如火山迸发。经过四个冬春的大干苦干,挖土一百四十万方,凿通六个隧道,建造五十三座排灌站,修渠一百二十多华里。
现在,十月人民公社已经做到了山洪不下农田,一年不雨旱不着,日雨二百毫米不受涝。去年七月里的一天,六小时降水三百多毫米,地处圩区的向阳大队,四天后大水全部排出,仍然夺取了亩产千斤以上的好收成。
机器隆隆响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人民公社的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全公社的公共积累逐年增加,一九七二年公共积累等于公社化前一九五七年的十倍,为大力发展农业机械提供了大量资金。
人们一踏进这个公社,只见广阔肥沃的田野里,一台台电动抽水机喷着银柱般的江水;一台台拖拉机牵引着旋耕机翻滚起褐色的泥浪;一台台脱粒机,飞速地旋转,吞噬着堆得小山样的稻捆,喷吐出金灿灿的稻谷;公路上,一辆辆汽车、拖拉机满载着瓜果、蔬菜进城。这里,呈现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壮丽图景。
可是,十五年前,全社只有三台柴油机,运输靠人拉,耕地靠人耙,引水全是人工车,脱粒都用连枷打。如今,在毛主席关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光辉指示指引下,全社广大干部和社员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了机械化。现在,全社有汽车、大小拖拉机、脱粒机、柴油机、电动机、磨面机等各种农机具十二种,七百四十一台,植保机械三百四十一架,价值一百五十多万元。耕作、排灌、脱粒、运输、农副产品加工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
提起农业机械化,真是好处说不尽。它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人民公社的集体经济。公社化前,新合大队人少田多,土层瘠薄,由于缺少机械,只能粗耕粗种,一年种一熟,亩产不过几百斤。实现农业机械化后,深翻细作,一熟变两熟,两熟变三熟,旱涝保收,产量年年增,连续五年超千斤。
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一批土生土长的农机员在茁壮成长。昨天还是摸摸锄头、挑挑担子的年轻人,现在驾起了拖拉机,开动了抽水机。全公社有四百五十多个农机员,一个个意气风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贡献。
新合大队农机修理组组长、共青团员夏良和,当上了拖拉机手后,起早带晚地学,没日没夜地练,诚心诚意地请别人教。现在,他不仅会开、会修理,还会搞配件。过去机器坏了都要送到南京、常州等地修理,一耽搁就是十来天。现在大修中修不出队,小修小配不离田。人们都说小夏是农业机械的红管家。
五业齐兴旺
人民公社真有回天之力哪!叫水变,江水乖乖流上山;叫地变,“望天收”变成高产田;叫山变,山山岭岭成林海,坡坡岗岗飘果香。
十五年前,这里起伏连绵的山丘,可用一个“荒”字来概括。可如今呢,“荒”字变成了“宝"字。你看,那高山顶上,一万多亩苍劲挺拔的松杉,枝叶繁茂的杂树,不正是国家建设急需的“宝”吗!你瞧,那低坡上下,几千亩茶、桑、桃、梨、苹果、柿子、板栗,不正是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宝”吗!
“荒山”变“宝山”,全靠人民公社好,在这“五山一水四分田”的地方,人们早就懂得绿化荒山的重要。可是,解放前,这里的山是地主、富农的山,贫下中农休想沾个边。解放后,虽然建立了互助组、合作社,生产规模仍然是狭小的,栽上个十亩八亩的,也是桑不成片,果不成林。公社化之后,才真正擂响了向荒山进军的战鼓。公社成立后的第一个冬春,男女老少齐出动,满山红旗满山人,一鼓作气就栽树六千多亩,大伙儿都说:还是公社力量大,一年绿化胜十年!
在“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指引下,十月人民公社粮食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公社化前,粮食亩产五百多斤,经过伟大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调动了干部、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一九六五年粮食亩产达《纲要》。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修整风运动,进一步推动生产的发展,粮食亩产过千斤。
在粮食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其他各业也蓬勃发展。昔日,全公社两万亩荒山,今天,除了百分之一、二十的石头山之外,全部披上绿装,大部已经成林。此外,饲养、种植、编织、制造等多种经营项目都在不断地发展,去年多种经营的收入占到农业总收入的百分之四十五以上。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社员生活不断改善。现在,多数社员住上了新瓦房,余粮户、存款户不断增加,群众生活像“口吃甘蔗节节甜,脚踏楼梯步步高”。
金光闪闪一条道,战天斗地十五年。十月人民公社的丰硕成果,雄辩地说明一条真理:“人民公社好”。
《新华日报》通讯员、记者
(载一九七三年八月十三日《新华日报》)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