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世泽:《读书》未来的发展方向
学术研讨会
主题:《读书》杂志与九十年代以来的思想变迁
时间:2007年7月22日星期日
地点:北大资源宾馆1308室
主办:书社(010-62760856)
网站:http://www.wyzxsx.com
下面是中央党校任世泽先生的会议发言,根据录音整理,已经本人审阅。
两会前温家宝发表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的长文,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发表了《民主是个好东西》,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发表了《民主是个不坏的东西》,然后是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谢韬在《炎黄春秋》杂志第二期发表了《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副主任董德刚在《科学社会主义》杂志第一期发表了《谈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定位问题》。6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
前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在《炎黄春秋》杂志第七期发表了《国务院大院的记忆》,十七位退休老干部发表了《关于对山西黑砖窑时间等问题的认识和关于十七大的建议》的公开信。因此,在十七大前这个敏感时期,包括08奥运前,打击自由左派和自由右派的事件会时有发生。在可以预见的一年内,三五起类似事件的出现和更多不同声音的表达诉求,以及不期而随的被打压应该是可以理解的。现在一些高层领导受“极左思潮”的影响面临转向的可能,受“保守派”的制约也面临妥协的可能。也就是说在目前极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左派内部的纷争更是激烈:中左不能容忍极左的,极左的也不能容忍中左的。如果是中间道路,那一方面可以争取和吸引左派中的保守派和右派中的开明派。但是极左和极右的它都不能容忍。
改革将近30年,一方面,我们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经济成就;另一方面,我们也丧失了78年改革启动时所拥有的巨大资源。我们在高呼创造了世界经济奇迹的同时,也不能忘记为改革付出的巨大的代价。邓小平直接“拿来主义”的坐在了毛泽东所留下的政治遗产上:政治资源,即政权合法性的资源;信仰资源,即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道义支持和对共产党政府的无限忠诚;国家财产资源,即整体的国家利益和国有资产的全民所有。而今天,这些老祖宗打下的江山和积累的家底,我们还有多少?国有资产的加速流失和环境资源的无限破坏,国家工业化战略的放弃、两极分化的加剧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动荡,责无旁贷的要求知识分子来回答。
《读书》所建立的公共话语平台,在关注新闻自由、宪政民主等问题的同时,必然要探讨市场化、经济体制改革以及改革的反思;然后在讨论教育问题、公共卫生问题、社会医疗保障问题,进一步讨论到"三农"问题,这样就涉及到一些深层的问题。而这些深层问题,在官方媒体中已经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但为什么在社会领域或者在知识分子空间里面,又不允许出现不同的声音呢?在任何时期,一个国家总有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它们各自为自身的正确性而争论不止,它们惯常采用的伎俩就是谁更符合中国实际,谁指明的道路更具正确性,这本无可厚非。一个国家和社会必然有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两种声音、两条道路也就是不同的利益诉求。但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它的矛头直指国家政权的合法性,换言之,谁才是江山社稷的合法继承人?
我们有没有准确的判断我们中国社会性质、社会现实的能力,也就是人和事件的深刻把握问题。现在山西黑砖窑那个事件出现以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定位问题值得反思:原始社会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在一些地区存在,奴隶社会野蛮的奴隶制死灰复燃,封建社会腐朽的帮会、家族宗族势力沉渣泛起,资本主义社会的通货膨胀、资本剥削也愈演愈烈,市场经济面临着失控、无序的混乱局面,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虽然起着主导的作用,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没有充分发挥,那中国社会到底是什么性质的社会呢?没人回答,也没人愿意回答。
面对《读书》这次人事变动,我们要避免个人情绪化的影响,更不能有先入为主的政治倾向。在以后“或左或右”的争论中,我们需要思考的,就是知识分子不能和社会实际脱离,不能和人民群众脱离;在与社会实际相结合、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思考和行动中,应该说任重道远。工作还是要做,讨论也要继续,但是我们要有一个坚定的立场、一个鲜明的观点。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从不掩饰和隐瞒自己的立场,也从不掩饰自己的观点。那就是站在人民群众这一边,抨击专制,反对妥协,赞同革命暴力。谢谢大家!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