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爱《读书》 —— 一个读者逐渐认识《读书》的事*字号:9pt
来源:豆瓣
2007-08-02 23:18:18 来自: 青衿 (上海)
标题:我为什么爱《读书》 —— 一个读者逐渐认识《读书》的事
我写下了我从不喜欢《读书》到慢慢认识《读书》的过程,
我为什么要爱《读书》?
因为是我自己找上《读书》的。
从来没有一个人对我说过:你要去看《读书》。《读书》很好,《读书》很牛。
实际上我以前医科本科时候一点都看不懂《读书》,加上一个不太喜欢的比较爱装的女生经常在人面前推崇《读书》,因此对这本杂志是拒斥的,一直一直。
直到已经是我古典文学研究生第二年的下学期,也就是05年春天,那时导师在国外,课业也修完了,有大概两个多月吧,我天天下午泡图书馆,有时看书有时看杂志。期刊室里,常常一次拿一堆杂志,好看些的有《国家地理》、《时尚旅游》、《艺术世界》、《中国摄影》,一直看到不过瘾,就去看带点休闲文化味道的《书城》、《万象》。后来也忘了是如何机缘巧合,我重新翻开了《读书》,是直到那时我才有知识积淀能读懂它。
但是也经历了一个艰难适应《读书》的过程。以前一个下午可以翻上数本花花绿绿厚厚的杂志,因此面前总是堆着很多书。但是一个下午只够看上一本薄薄的《读书》。(真是每个字每个字要慢慢读的,边读还要边想)而且还不是所有文章都看。
汪晖好像说过:"思想穿透力的快感"。对我而言,《读书》上的观点是我在别的杂志上读不到的尖锐准确而且真实。许多已经想过的问题,朦朦胧胧有过的困惑,在这里我找到了在别的地方杂志上从未有过(其实更多的是有过却没谈透)的言说。
而且这里是诸家荟萃,是甄选掉虚伪不痛不痒与别有用心之后的我们时代真实的图景。是靠自己在书籍里抓摸根本构建不起来的知识框架。
因为期刊室有两年内所有的过刊,所以我保持了很久的去期刊室看上一本《读书》的习惯。到研三开始琐事缠身,就很久没读。
某种程度上《读书》还改变了我的阅读习惯,因为其实我们"读书",也有无数心不静的人会添乱,展示阅读量,展示博学,展示好品位。中文系的学生尤其习惯看了关于什么的研究文章便开始自己的滔滔言说,完全不顾这东西的本色为何。导致阅读以博学为标榜,以深邃为谈资。
——我们每个人都买过很多自己根本不会看但很摆上书架很荣耀的书吧?
对我而言就是导致阅读的重质不重量,广采博收,翻过一百本却没深入看过一本。(其实若慢慢地读完一本收获要大于翻过一百本)—— 而《读书》却是让人深读细读的。
再一次读《读书》却是工作之后,那时跟当时工作频道的一个人文纪录片栏目(也是我最喜欢的里面栏目也是我觉得里面唯一一个好的栏目)混得很熟,制片人也很希望轮岗后我留下。(后来这个栏目在新年之交被取消了,我的辞职跟此不无关系)。当时想了很多纪录片的问题,看了一些书。有一次去上海在火车上买了一期《读书》,好像是10月号,里面正好有关于人文纪录片的会谈。
—— 天啊,我真是用记号笔勾画历历,像读教材一样读的啊!而且读了许多遍。那是对"当下"的把握,那是我凭自己之力绝对达不到的阅读高度。——
我对这本薄薄的卖六元钱的小书充满了感恩之情并且立刻开始担心。觉得这样的杂志还存在简直就真是奇迹啊。
后来我就一直买,每期第一时间买,上班没事就慢慢读。直到现在。
这就是我和《读书》的事。
毛尖说:我想我们前后几代人,都会仅仅因为《读书》的存在而获得形而上力量,就像少年时代贴在教室墙上的鲁迅,成为我们整个青春期背后的目光。
我想爱《读书》是这样的人:足够的知识储备,质疑精神,兴趣广泛,但最后一点最重要,就是——
爱心。只有打心眼里爱国家关注国家民族命运想了解真实世界的人,才会懂得珍惜这样的智力挑战。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