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人用人要认真学习毛泽东时期的系统论思想
毛泽东时期的系统论思想,在当代社会主义建设史上开了先河,并且走在了西方简约式系统论工具理论的前头。这一时期的系统论思想的应用典范,是毛泽东同志《论十大关系》的社会实践。《论十大关系》体现了极其先进的宏观经济系统论思想,当代主流的宏观经济理论都很难望其项背。在这一论著的指导下,新中国用了不到三十年的时间,就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全面建立起了系统的、完备的国民经济体系,走上了协调的、健康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如果当代苏联能够虚心地放下架子,反过来认真学习借鉴毛泽东同志在宏观经济上卓越的系统论思想,那么它就不会陷入经济建设严重失调的困境中。而西方后期兴起的偏重路径思维的系统工程理论,也仅仅是简约式的应用工具。
毛泽东时期的系统论思想,不仅仅表现在国民经济建设上,在选人用人方面,也同样得到了实践运用。老中青三结合的思想,工农兵相结合的思想,以及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等,在各种班子建设上得到了普遍体现;集体写作集体改编等工作方式,使团队智慧得到了充分发挥。这类选人用人的工作思路,看似简单地地融入了人无高低贵贱、劳动最有价值、并且最讲公平正义的用人理念,实际上还深刻体现了人文领域内的先进的系统论思想,从而极大地调动了方方面面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劳动积极性,非常值得当代人事工们学习领会和加以应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人事工作上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实践,克服了旧模式的诸多缺点。但也不可避免地走了许多弯路。由于当代选人用人理念的不断更新,各种学说大量涌现,各个时期人事工作的理论应用,往往目不暇接、不辨优劣地陷入“猴子掰苞米”式的误区中。今天这个思路好,就采用这个;明天那个理论好,就采用那个,工作模式经常地用一个扔一个,不同时期内尽管可能有效解决了某种单一性的突出问题,但另一方面又不断打击了处在问题背后的另一类人的积极性,如此反反复复,久而久之就使一大批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都深受挫伤。
造成这类问题的主要症结,是人事工作形成了片面化、简单化的工作模式。由于人们经常强调不能犯简单问题复杂化的错误,于是又习惯性地选择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路子。虽说在多数的工作领域,应当尽量抛弃繁琐哲学,但人事工作却又刚好例外,因为这是由人本身具有的复杂性所决定的。有相关经历的人们发现,不同类型的清一色的工作组织,比如清一色的理论家组织,清一色的高学历团队,清一色工程技术人员,清一色的青年人等,尽管他们在具体工作中往往都有各种非常明显的优势,但缺点也显而易见,并且总有共性色彩。比如清一色的管理者长于察言观色,清一色的老技术人员往往比较固执,清一色的学者到现场大都文绉绉酸溜溜,清一色三十岁左右的一起议事,有时总是自以为是,等等,说明不同方面过分存在单打一现象,经常不利于打开思路、开阔视野,不利于充分地集思广益。
人事工作尽管应当突出一种用人理念,但人才标准却难以单一化,选人用人机制必然相当复杂。目前看来,一个中专毕业生和一个大学博士生,谁干得更好一点不能一概而论;一个高级工人技师和一个高级工程师,谁干得更好一点不能一概而论;一个四十岁就老气横秋的和一个七十岁还精力旺盛的,谁干得更好一点不能一概而论。而个人素质、工作经历和外部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对人才判别又带来更大困难。既然工人难以到达管理岗位,那么大学生不想当工人也情有可原;既然五十多岁面临退居二线,那么就必然有人会精力旁骛。当然这并不是说不需要一种主导性的选人标准,但决不能采用一刀切的用人方式。既然国家已经确立了“人人都是人才”的正确观念,那么这个观点就要体现到机制上。应当学习毛泽东时期的系统论思想,力求不拘一格降人才。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