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这篇是我约三年前写的论文,当时正在上高二,面临着高考的压力,理想和现实之间也充满了矛盾。某日突然对中国的教育问题想出些异于大多数教育学者的看法,便不顾作业的未完成,写下了这篇东西。题目虽叫“中国现今的教育”,实则讲的是围绕着高考展开的中学教育,视界尚未扩展到大学,这是当时生活的局限所致。当然,不管是中学的教育,还是大学的教育,资本主义都是“功不可没”的,以后有时间,还得好好重新论述一番。论文写得粗浅,但对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状况的思考,还是有一定参考意义的。
中国现今的教育
近来中国教育界说得最多的当然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问题。其实也没什么好争论的,素质教育理所当然具有公众所看好的优势,即便是那些内心仍向着应试教育的人在正规场合也要扪着良心声称支持素质教育。应试教育是以考试为中心、以传授学生应试技能为主要内容、以让学生通过终极考试为目的的教育模式,素质教育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在社会活动中所需的各种素质为主要内容、以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模式,两者放在一起一比较,孰优孰劣一下子就出来了。
许多人批判应试教育,特别是广大学生,但却往往把应试教育与有考试的教育混为一谈。中国当初恢复高考制度,只是想把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手段,而且在初期也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由这一制度带动发展起来的中国教育事业,最终还是陷进了应试教育的泥潭,其培养出的人应试技能甚至还高于其他方面的能力,显然这违背了只把考试作手段的初衷。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人们很自然地会联系到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觉得中国人把考试作为争取个人名利的重要手段这一思维传统历史太悠久了,现在适应时代潮流后重新焕发了活力。这种认识是对的,应试传统确实是一个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因为传统思想如果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社会条件是注定会被抛弃的。
中国现在的应试教育模式与古代的应试学习模式有本质的不同。
人们形象地把学生参加高考比作过独木桥,足见高考竞争之激烈惨酷,就和人们立足于社会所要进行的生存竞争一样。两者的相像只是一种偶然吗?绝对不是。高考竞争以及由它所带出来的一大串考试竞争不仅是社会竞争的反映,更是学生有效地参与社会生产竞争的必要准备。而与高考竞争直接相关的教育市场上的竞争,则更直接是社会生产竞争的重要一环。中国现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生产竞争就是资本主义生产竞争,其中印刷业、建筑业、文具制造业、水电、多媒体开发业等等与教育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产业一刻也不停把教育事业卷入自己的社会化大生产竞争中,而学校间本身也在竞争,教师间也是。在高考制度下,能够实现教育市场上各竞争者最大利润效益的最关键因素就是学生的分数,于是他们要采取各种手段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分数来增强各自的竞争力,这些手段中最原始、最易机械化和模式化、也是在初始阶段中最易为各竞争者接受的当然是直接向学生灌输应试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于是应试教育的出现成了必然。
应试教育这种以追求纯粹的分数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实质上是与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制约下的社会环境相适应的,它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大都将从追求分数转向追求利润。
现在,中国的有识之士都在呼唤素质教育了,他们把应试教育的弊端一条一条挑出来批驳,并得出共识:传统教育急需改革!
不过,传统的应试教育要改革,究其根源,还是因为传统教学模式传授给学生的能力已不能适应日益扩大的社会化大生产。资本的全球化要求参与剥削竞争的人具有更强有力的剥削手段。
传统应试教育更多的是适应小生产者的竞争需要,学生从这种教育中所学到的技能帮助他们参与到生存竞争时适应别人的剥削以及尝试剥削别人。但这种帮助原先并不是必要的,甚至可以说是可有可无的,因为在中国社会还未遭受大规模资本入侵时,小商品生产者们在国内还是比较容易生存下去的。然而,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内,情况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现在国外资本正加紧侵入中国的步伐,而中国本土所创造的私有资本也日益壮大,它们不断地把国内那些独立的小商品生产排挤掉,代之以更大的更有垄断性的商品生产,于是国内竞争空前激烈,无产者被剥削、小生产者被大生产者剥削、大生产者也有被剥削的风险,小商品生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统治下注定不能支撑下去。学生们是中国“未来的希望”,他们应当更多地成为大商品生产者,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因为中国已不可避免地陷进全球化的资本主义竞争中了,学生们需要具有抵制剥削、剥削国内无产者乃至剥削国外无产者的“素质”,否则他们只能被动接受别人剥削,甚至自己也变为无产者。
近几年来,中国国内开始采取措施进行教育改革,可是效果不佳。有些非常开明的教育工积极响应教育改革,大力贯彻素质教育方针,可惜引起社会上“素质高了,分数却低了”的质疑。更多地区的教育工是谨小慎微地按照上级部门公布的方针进行浅层次的改革,既加强了素质教育,又坚持了应试教育,有人称之为“应试式素质教育”。总的看来,中国现在的教育改革很不彻底,许多人哀叹:改来改去,高考制度还没改,怎么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
其实,高考制度的束缚只是表面现象,制度背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制约才是根本。试想,如果仅有高考,没有资本主义生产竞争(尽管这是不可能的),教育改革的进行会这么困难吗?当然,有人很想干脆就取消高考制度,但在现时是根本办不到的。中国人口太多且整体素质偏低,培养和选拔人才相当困难,高考制度还必须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存在。不过,教育改革还是要进行。
中国现今的教育改革不能彻底,只是因为正在中国国内壮大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没达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规模。但这种改革还必然会继续下去,只不过按现在的趋势它一旦进行到底,将预示着资本主义在中国取得统治地位,这仍不是个好兆头。
资本主义化的教育,不是教育的出路。教育的真正出路,是社会主义。要改变现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资本主义化趋势,只能从社会的改革入手。只有社会主义在中国乃至世界取得真正彻底的胜利,中国的教育改革才可能沿着社会主义的发展轨道进行下去,并取得实质性的胜利。
中国学生现在面临着一个很大问题是,脱离社会实践,脱离无产阶级。幸好中国的政治理论在大的方向上还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使得学生都有接触马克思主义的机会。但是现今的教育状况决定了大多数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是被动的、应试式的、教条化的,而且所接受的马克思主义还是经过改良的,弄得许多学生说起马克思主义就反感(然而他们在考试时还是会对改良过了的马克思主义阿谀奉承)。离开了接触无产阶级的社会实践,马克思主义当然也就成了废物。
外国早就有人说:“要消灭社会主义,一代人不行,两代人也不行,要从第三代人开始。”所谓从第三代人开始,就是从现在的年轻人开始,当然包括广大学生。而外国资产者采取的手段也相当简单,向中国输出资本,向中国青年灌输剥削阶级思想。中国青年学生的大脑确实已经混乱了,剥削阶级思想具有强大的诱惑性、欺骗性、麻醉性,还有,毒害性,它们要把中国学生拖进资本主义剥削者的陷阱中。
凡是看到这篇文章的中国青年学生,现在是时候来一次抉断了:要么选择资本主义,要么选择社会主义。如果你选择的是资本主义,那说明你已经很大限度地被资本主义剥削思想“熏陶”过了。作为学生,你还是进行教育改革时可以团结过来的盟友,但你反对传统教育模式只是因为你的短期利益得不到实现,你的参与注定是不彻底的;当你走向社会时,你就是无产阶级的敌人了。如果你选择的是社会主义,那你就必须坚定立场,以全人类的解放事业为己任,并在近期积极投身到教育改革的社会主义化当中。
记住:教育改革的成功不可能仅靠几个教育专家的努力,最主要的,也是决定性的力量,只能是正感受着传统教育的弊端并且真正认识到自己价值所在的广大青年学生!
2005年11月6日
(现在看这篇文章,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是里面虽说教育的真正出路是社会主义,但到底怎样才算是社会主义的教育,却一点都没说。而文章末尾寄希望于学生成为教育改革成功的决定力量,则很大程度上是个幻想,因为学生只是一个具有代际流动性的临时结成的群体,各人的背景、生活状况、所处的阶级联系大不相同,并不是一个根本利益一致的具有革命性的独立的阶级。关于学生这一群体在阶级斗争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的问题,今后很有必要深入探讨。)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