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之“经济学原理”悖论(三)
―――评析“经济人假定”的理论的基础: “人性论”
承 谕 张新宁
“人鸟原理”教授说:“阿基米德曾经说:给我一个支点,就能转动地球。如果我们把经济活动比作地球,经济政策比作杠杆,那么经济理论就是那个撬动"地球"的支点。事实上阿基来德这种设想已被证明是错误的,这位教授撬动经济的支点“经济人假定”经济理论更是错误的。据计算,以一个人的体力(按60kg力计算)拨动6×1021吨(即60万亿亿吨)重的地球移动1毫米,力臂一端的人要走300亿年,更不说无法在极小距离内设置一个支持大于地球的重量的“支点”和受力点。可见扛杆原理适用范围是有限的,阿基米德的“撬动地球”假设是错误的,但是杠杆原理本身作为一项重要力学法则已被两千多年来的无数实践和相关实验证实是正确的。而“人鸟原理”教授所宣扬的能撬“经济地球”的“原理”无法与杠杆原理相比拟,因为这是一种非科学的理论。除上面所阐明的理由外,其主要“支点”“经济人假定”的核心内容是“人性论”(包括人的心理学动因),认为人性就是“自私”,人的心理学动因就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这些理论受到过包括西方的学者在内的很多人的质疑和否定,但是“人鸟原理”教授等人却不去认真予以反思。这里对此也加以评析。
对于“人性论”人们反复论争过。我们认为所谓“人性”可以这样界定:“人”不是指人类这个集合体,而是指人的“单体”即个人;“性”不是指解剖结构、生理特点,而是指人思想行为的根本性特征。就是说每个人在动机、意识、行为上的基本共同点,即每个都共有的“本性”。实际上人类已有上百万年的发展史,文明史也有五、六千年乃至万年,各个时期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差别极大;各个人在社会上处境地位又有很大差别,阶级社会里存在着不同阶级;人的意识健全程度也有差别,(如儿童发育期、意识能力不正常或丧失等情况,就是在健康状态下也很不相同);因此对“人性”就不可能作100%的总体抽象,只能作大概率抽象。这样抽象下来,(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共性就是生物性、社会性、意识性和“超越天然性”。生物性,指人的生存和改善生存状况主观动向,这一点是人和所有生物所共有的,但在内容和方式上人与其他生物有着根本的区别,且在永恒的更新中。社会性,是说任何人都不是从天上突然掉下来的“成人”,而是由社会养育长大并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人的“输出、输入、续存”都发生和存在于社会之中,例如商人要赚钱也要从社会的需求中去谋取,连黑心奸商也是要从社会中榨取或窃取钱财,人的思想和行为里自觉或不自觉地包含着社会性关系和内容,至于如何对待两者关系差别就大了(见后)。意识性,这是人类的所独有的,意识能力对每个人起着主导性作用,“经济人假定”所称人的“自私”,首先是意识层面,然后作用于社会行为层面。“超越天然性”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已大大越过了自身器官的直接物理限制和天然存在条件的限制,而从事着对 的“加工”,人们就生活于人类大量加工了的环境中(包括衣、食、住、行、交流、医疗等)。这里必须指出,上述“人性”仅是一种抽象,对各个现实人来说是以具体的形式表现的,千差万别各不相同。
但是,“经济人假定”却认定人的本性是自私、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这是与上述抽象相悖的。诚然,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及其之间的矛盾实际存在,但如何对待和处理这个问题,不同时期、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不同的人之间有很大差异。迄今和今后很长的时期内多数人是在与社会利益一致的条件下谋求个人利益,即(自觉不自觉地)谋求社会利益与谋求个人利益同时发生和存在。两者之间有一个主客观调节机制,比重上也存在一个不均衡性波动,而那种只追逐个人利益、损人利已、损社(会)利已乃至害人利已、以损人为快作损人不利已的事的人只是很小部分,不同历史时期这种人的多少会有一定波动,这种人将会长期存在,而又总是少数。“经济人假定”正是从这一小部分人身上抽象出来的“人性”,是小概率抽象,而其吹捧者却以这种抽象作为普遍的人性。亚当·斯密1776年在《国富论》提出“经济人”的思想,而后约翰·穆勒于1836年进一步加以界定,他们都是处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初级阶段,当时社会上领军力量是追逐急速发展的中小资本家和拼命争取发财的小业主,从这些人身上抽象的当然就是这种“人性”,一些经济学家把它夸大为普遍的“人性”,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一派西方经济学。但连西方学者也有不少人对此持批判态度。
实际上两种不同的价值观(与“人性论”相关)在中国历史也一直在争论中。先秦诸子时代杨朱主张“拔一毛利利天下而不为也”,墨子主张“兼爱”,孟子主张“人之初性本善”,而荀子则主张“人之初性本恶”,有人主张“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有人则主张“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范仲淹),连商人也以“真君子仁中取利、大丈夫义内求财”作为格言。可见这种“唯私至上”的观点并未被全社会所认同,这也证明“经济人假定”的“人性自私”论,即使在过去的时代也未能真正反映社会实际。
经济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与人相关的复杂经济现象,经济有其客观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暂不展开论述),如把这种基于片面“人性论”的“经济人假定”作为经济学的基础,必然地会误导经济学的研究方向乃至误导经济实践和社会实践。这是西方自由主义经济学带有的许多不科学性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我们予以批驳的重要原因。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