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尔文:社会主义首先代表着一种真实的利益诉求
——如何看待中国执政党问题 之四
文化大革命有一个极其简明的战斗纲领,只有四个字:
“斗私批修”。意思谁都明白,要做到非常困难。反对者只有一句话:“人总是有私心的。”
“人总是有私心的”——一句话打倒了多少英雄好汉,也包括成千上万的执政党员!
用荣誉和信仰来解释,总有些苍白。用榜样来激励,也缺少力度——当今社会,坏榜样何其多,好榜样凤毛麟角。但要继续讨论“如何看待中国执政党问题”,跨不过这句话。所以,我们不得不又一次离开原来的命题,从“私心”的起源开始,直到修正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再做一次冗长的分析。
文字比较浅显,所以在理解上不会有什么问题,需要的是耐心。
人的私心问题,实际上不是一个纯粹精神世界的问题。人首先要吃喝住穿,其次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这是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指出的马克思最伟大的发现之一。私心围绕着个人的利益,吃喝住穿,消费需求,首先是经济利益问题,其次才是精神层面的东西。而经济利益问题,只能通过对经济利益的分析来解决。
西方经济学家很喜欢用“一个自然人”来建立一个经济模型,并以这个模型为出发点,研究他的物质需求,由此作出人必有私心的结论。
这种方法最根本的错误,就是把人从社会中剥离出来,使研究对象变成一个孤立的人,而不是一个社会中的人。但人在生产过程中,不可能脱离社会。所以,研究结果,没有任何社会意义。得出的结论是虚假的。
但建立一种模型的方法,不失为一种能说明问题的研究方法,在其他学科也被广泛采用。
仿照这种方法,我们也来建立一个经济模型作为我们的出发点。但我们的研究对象,不是“一个孤立的自然人”,而是18个农民和他们的土地。
这里的18个,不代表确定的数字,而代表一个集体——一个很小的社会单元。
由于研究的目的是私有制思想和公有制思想产生的经济根源,以及两种思想——“私心”与“公心”的关系。其它涉及到交换关系,分配关系,阶级,政治,还有意识形态领域的道德关系,文化交流,等等,尽可能地省略掉。
假定有18个农民18亩地,每人占有1亩地,他们只管自己耕种收获,维持生存。这是典型的私有制小农经济。在这种基础上,产生出私有制思想,其核心就是,自耕自种,满足自己,用不着顾及他人——这样,每个农民都会有“私心”。这种“私心”符合他们的生产生存状态和经济利益,是合理的。
但是,这种分散耕作的模式,生产效率非常低下,也非常脆弱的,经不起任何自然灾害。要生存下去,必然产生出依赖社会帮助的需求——但这还不是公有制思想的基础,其核心,仍然是个人的生产和消费需求。
设想,如果把18亩地合到一起,土地属于“公共财产”,即18个农民共同占有土地,共同劳动,在收获的时候按照某种约定,分配收获的粮食,来满足个人的需求。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最简单的公有制经济形态。
这种经济形态比第一种形态显然具有更大的优势。
首先,劳动时可以“协作”。
“协作”本身是一种新的生产力——比如一个人背不动超过他体力极限的石头,怎么也背不走,只能把石头打碎,跑两趟。如果石头不允许打碎,就永远无法完成。但两个人可以抬着走,省去了打碎石头做的功。这就不是1+1=2,可以是1+1=3。
土地合在一起,共同劳动,为“协作”这种新的生产力创造了条件。
其次,18亩土地分割成18个小块,只能1人1头牛去耕种自己的土地,效率很低,工具重复,过程重复。
但土地连成一片,可以机械化耕作,也可以合理使用劳动力,避免重复劳动,还省去许多每人必备的多余农具(比如重复饲养的18头牛),总的生产成本要低,生产效率大幅提高,生产的粮食多于分散耕种生产粮食的总和,每个人可以分到的粮食比自己独立耕作收获的粮食要多。
再次,集体的力量永远大于个人的力量,所以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加强。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18亩土地合在一起,集体占有,可以防止少数人占有,并利用土地剥削其他失去土地的农民。
在私有制小农经济的条件下,土地的兼并,落入私人手中,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天灾人祸,个人无法抵御的因素,土地也会落到私人手里,成为剥削的工具。
可见,将18亩土地合在一起经营,比分散经营成本低,效率高,花费劳动更少,收获更大,也更容易抵御自然灾害,最终的结果是:粮食产量提高了,18个农民中的每一个个人,都可以更多地分到粮食,也能避免因天灾人祸出现失去土地——即失去生活来源的风险,因此更加符合他们的利益。
这样,在原有的18亩土地这个物质基础上出现了一种新的成份:出现了“公有财产”这个概念——每个人都有所有权,都有实实在在的一份,但每个人又都不能独立处置他所有的那一份,也不能单独占有收获的粮食;每个人都是集体不可缺少的一员,每个人也都必须依赖集体才能更好地生存。
当18个农民都认识到了这种新模式即共同占有土地的模式比过去的小农经济更具优越性,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利益,就已经把个人融入到了集体当中,产生出一种新的思想——公有制的思想。当然,这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原型。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升华到道德层面,直到“一心为公”,“大公无私”的精神境界。
可见,公有制思想是一种具有坚实的物质基础的思想。这种思想不是不考虑个人利益,也不是小农经济中私人利益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在新的物质基础上产生出的新的、更先进的、对每个个体更加有利、更符合每个个人经济利益的先进思想。是私有思想在新的生产模式下的一种飞跃。
将18个农民共同占有土地——生产资料,扩展至更大范围,扩展至工厂、矿山、铁路,扩展至全社会,形成一种全民和集体占有生产资料的经济形态,按照按劳分配的原则来进行消费资料的分配,这就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
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公有制思想,是一种代表着一种真实的利益诉求——社会上大多数生产者的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思想,
但如果18个农民自私自利的私有心理不加以克服,公有制思想没有建立起来,每个农民都认为那18亩地不是他的,与己无关,只关心自己分多少粮食,对18亩地的归属管理漠不关心,地落到了别人手里也不管不顾,地被别人当成了剥削工具也没有发现,仍然只想自己多分得粮食,甚至作出损害别人,损害公有经济的事情,最后的结果只能是:粮食越分越少,每个人的经济利益都受到损害。
这种自私自利的心理实际上非常广泛地存在着。其根本原因,就是不能突破狭隘的小农经济产生的小私有者的眼光,认识到在公有制基础上产生的公有思想,实际上代表了一种新的,更先进的,对每个个人都更有利的思想。而在政治上,则表现出一种极为短视的,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只谈分配,不谈所有制的思想路线。
以社会上广泛存在的小私有者(也包括小资产阶级)私有心理为背景的思想路线,就叫做修正主义。
“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只谈分配,不谈所有制”,说明了修正主义最本质的政治特征。
以“追求金钱”为核心,以“小康”,“幸福生活”为诱饵,长期推行修正主义思想路线,使人们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工资、住房、分配制度、两极分化、贫富不均”这些眼前利益方面,而不去引导人们关注产生一切社会矛盾的根源的所有制被私有化问题,不去引导人们更多地关注社会主义公有制,其目的只有一个:掩护一些个人和小集团盗取和掠夺由劳动者创造的社会公共财富和中华民族用以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自然资源。
在目前,修正主义已经形成了一种社会思潮,并且主导着执政党中非常大一部分党员的世界观。
注意到,目前一些左派正在努力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中探寻修正主义的根源,另有一些人甚至荒谬地以为修正主义来自列宁的著作,强烈地反对列宁。这两种方法都是唯心主义的方法。他们不知道,修正主义并不来源于书本。目前中国在社会上和执政党内大肆泛滥的修正主义思潮,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现实的经济背景,是土生土长的“中国特色”,只有从中国社会的经济分析中才能找到修正主义思潮泛滥的根源。
社会主义建成以后,人们产生了愿意过上美好生活的善良愿望,这原本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巨大动力。但人们对社会主义是他们可以过上美好生活的根本条件普遍地没有深刻的认识。人们在思想上很难摆脱眼前利益的束缚。
就和我前面分析中说到的18个农民一样,“每个农民都认为那18亩地不是他的,与己无关,只关心自己分多少粮食,对18亩地的归属管理漠不关心”,大量工人农民在修正主义思潮迷惑影响下,也很容易地认为,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离自己非常遥远,与己无关,只希望自己能够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而忘记了始终有人在暗中窥视,随时想要夺取社会主义的胜利成果,这种人首先来自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而终于不能克服私有制传统观念的影响,勇敢地起来斗争,一步步地变成了资本的奴隶。从根本上失去了当家作主的美好生活。
直到目前,沉迷于资产阶级构筑的“美好生活模式”的虚幻当中,不能认识社会主义才是他们自己真实的利益诉求,代表着他们根本的和长远的利益,只有社会主义,才有可能为根本上解决他们个人的衣食住行问题创造条件——这种思潮,仍然占据中国意识形态的主流地位。
由此,也可看出,文化大革命时毛主席提出的战斗纲领——“斗私批修”,具有何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里,“斗私”并不是不要考虑私人的眼前利益,而是要同狭隘的小私有者(也包括小资产阶级)的思想作斗争,看到社会主义是劳动者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的结合,代表着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长远的和根本的利益,决不能为了眼前利益而放弃长远的利益。只有认识了这一点,才能真正建立起公有制的思想,彻底粉碎修正主义对每个个人每个党员的影响,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产生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心为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建立起彻底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成为一个纯粹的,具有伟大理想和战斗精神的人。
对于共产党内大量存在的“中派”——这里所指的主要是处于基层,存在糊涂认识,但阶级地位和劳动者相同的党员,认识了“斗私批修”的真正含义,必然会逐步焕发出战斗精神。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经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9页)
这篇文章,是我从人——某个执政党党员,或者某个劳动群众的本身出发,从对最可能影响这个人的私有观念进行分析入手,试图进行“说服”的一个尝试。至于前面一套“理论”是否彻底,除了继续完善,也等待历史的检验。
2010年2月2日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