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尔文:五谈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问题
(一)
按照目前官方主流说法,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下面,先从历史角度看看这种说法的来源,即它是怎样产生的,延续了多长时间,会出现什么影响。
这个说法的首次公开提出,是1956年中共八届一中全会。
在八届一中全会上,刚入选政治局的邓小平作了《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提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满足人民的经济文化需要”(黑体字是我加的)。
不久以后,毛泽东同志否定了这种提法,认为,“在社会主义建成以前的整个过渡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并在八届二中全会(1958年)上形成了正式决议
这种观点不断完善,延续了二十年时间,直到毛泽东同志逝世以后,邓小平掌握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1978年12月),重新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确立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以后各次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大会,直到2007年的十七次代表大会,依然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而在近期召开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2009年),除了“肯定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中央政治局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 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公报》),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隆重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来源同上), 除了提出党内存在不少“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没有涉及并重新提出主要矛盾问题。
可见,由邓小平重新提出并经过反复以后在1978年恢复了“正统”地位的官方说法,延续了30多年时间,至今没有发生变化,影响极大。
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研判中国国情,研判当前形势,从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冲突中,寻找并确定在当前社会中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是什么,并以此为依据,制定路线方针政策,运用自己的组织力量反对或纠正错误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推动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贯彻执行,这是毛主席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摆脱错误路线的干扰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经验。在社会主义以前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这种方法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正确判定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对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时期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样极其重要。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唯一的执政党。对一个执政党来说,它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不仅决定了这个执政党的前途和命运,也决定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如果中国共产党对主要矛盾的判定发生了偏差,以这种判定为依据所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必然会发生偏差,甚至出现重大错误,造成极其严重的社会后果。
因此,我们每一个人,不管你是不是共产党员,只要你是一个中国公民,就无法回避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研判所造成的影响,而应当积极研究并参与到讨论之中。
(二)
我们所说的主要矛盾,是指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的矛盾,是只要抓住了这个矛盾其它一切矛盾就可以“迎刃而解”或者从根本上获得了解决条件的矛盾,而不是一种处于次要和服从地位的矛盾。
很明显,在中国建成了社会主义社会以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确实长期存在。但这一矛盾反映的主要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提高生产效率满足人民物质需求的关系。没有反映出“人与人之间在生产过程中的所有制关系、交换关系和分配关系”。也就是说,没有反映出本来意义的社会关系。
因此,这一矛盾是否在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中居于支配地位并起着主导作用?在持续解决这一矛盾的过程中,其他次一位的社会矛盾是否有可能“迎刃而解”或者获得了解决的根本条件?或者这一矛盾受到其他矛盾的制约,仅仅是一个次要矛盾?——这就是判定这一矛盾是否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的理论依据。
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社会以后,所面对的国内国际矛盾错综复杂,极具多样性。
例如,国际上,中国长期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帝国主义和中国社会主义的矛盾长期存在;在国内,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同复僻资本主义的一小部分特殊阶层的矛盾与斗争长期存在;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生活资料个人所有的分配制度的矛盾长期存在;在思想文化领域,几千年私有制形成的“奴隶文化”、“愚民文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奴才文化”、“买办文化”,这些以资产阶级法权为基础的腐朽落后的文化和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新产生的共产主义文化之间的矛盾长期存在;在共产党内,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的矛盾长期存在;综合起来,就是说,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长期存在。
这些矛盾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相比较,显然更加重要,显然更加“居于支配地位”。它们不可能因为生产效率有所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便“迎刃而解”,或者获得解决的根本条件。相反,如果这些矛盾之中的任何一个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将变成虚假的空头支票,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会完全失去解决的基础。
很明显,在帝国主义的军事压迫下,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是第二位的,而这种战争实际上是国际上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仅仅靠生产,无法防止战争。一旦发生战争,其它所有矛盾全都要让位于这种国际战争形式的阶级斗争;在国内,资本主义如果复僻了,情况又如何?即使生产再多的物质财富,直到出现严重的生产过剩,人民除了承受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也无法得到更多的消费品,物质文化需求仅仅是一句空话,根本不可能得到满足;失去了公有制,连按劳分配这种带有资产阶级法权的分配制度都无法实现,社会只有一种分配制度——按“资”分配,物质文化需求只对社会上极少数人有意义,对大多数劳动者,他们只能屈服于最低生存条件被迫成为资本的奴隶,根本无权享受少数人所专有的永远填不满的“物质文化需求”——那是剥削阶级梦寐以求、极度奢侈糜烂、反人类道德、极度骄奢淫逸的兽性需求;而即使资本主义复僻没有发生,意识形态领域内腐朽落后的文化也一定会使社会生产更加落后,这一矛盾的解决,也不可能单纯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物质财富来解决,而依赖于思想——即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依赖于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共产主义精神道德的广为传播。
所以,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显然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和社会现状。这一矛盾明显地是一种处于次要和服从地位的矛盾。它的解决明显地依赖于其它矛盾的解决。
相反,如果我们按照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的判断,围绕反修防修,巩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按照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政治路线和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路线,制定中国各项方针政策,公有制得到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不断加强,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得到社会的认同,资本主义不可能在中国复僻,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源头上得到保护和提高,生产力会从根本上得到解放并不断提高,随着时间的推移、物质财富的积累,人民的生活水平会更大幅度地提高,帝国主义将战争强加给中国的可能性会随着中国的强大而日益减少——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保护、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都得到了解决,或者获得了解决的根本条件。
因此,毛泽东同志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才是正确的。而在毛泽东同志的晚年,对这一矛盾有新的表述,使得矛盾的对立面更加清晰,但在根本思想上又是完全一致的,它们之间仅仅具有普遍和特殊的关系。——我在其它文章中作过详细论证和说明,这里不赘述。
(三)
如果承认我在前面作出的分析,我们将得出下面的结论:中国共产党从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以后直到今天,用以制定政治路线的基本依据——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定可能出现了重大偏差。这一偏差必然影响到中国共产党三十年来的政治路线,也长期地影响了中国国家的治国方略。
近年来中国国内大面积地出现资本主义复僻,国有资产被侵吞,党员干部中的腐败越反越多,经济上出现资本主义特有的生产相对过剩,大批劳动者失去了主人翁地位,生活失去保障,日益陷入到贫困当中,根子就在路线上。要想解决这些问题,也只能从路线入手——首先需要的就是重新评定制定路线的基本依据即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是否正确。
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党内存在不少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和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定出现偏差在理论上有着必然的联系。能够承认并提出存在问题,是一个重大进步。我期望着这些问题的解决。
一个政党在理论上发生偏差甚至错误,是非常正常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多次路线错误,给中国革命造成了重大损失。这些路线错误全都得到了纠正,完全无损于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和伟大。因此,每个共产党员,每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都有权利和义务对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批评。真正的共产党人应当勇于接受批评。但是,如果在路线斗争中,顽固坚持错误观点和错误路线,他们必定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人民一定会起来反对,历史终将作出最后宣判,他们只能是历史的罪人,绝不会有更好的结果。
* * * * *
本文提出的观点与网站无涉,文责自负。特此声明。
黄尔文
2010年1月10日凌晨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