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世界经济矛盾中的中国经济
商品经济和工业生产方式使地球上的人类密切联系起来,今天的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矛盾的一部分。研究中国经济矛盾,必须认知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矛盾中的地位,明确世界经济矛盾对中国经济的制约,以及中国经济矛盾对世界经济的作用。
现代世界的主要矛盾是资本统治与劳动解放的矛盾,现代世界经济的主要矛盾是国际资本统治与劳动者争取维护经济权利的矛盾。
自资本作为一种经济关系出现并在西欧、北美占统治地位以来,五六百年的时间内,它以其对封建的、集权专制的经济关系的先进性和优越性,提升了劳动者的经济权利,为劳动者素质技能的提高与发挥提供了一定条件,从而促进了工业生产方式取代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正是由于这种优越性,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制度得以在全世界扩张。近几个世纪的世界历史,就是资本扩张并统治人类的历史。资本统治是世界经济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论是针对旧的封建领主经济和集权官僚制小农经济,还是针对二十世纪出现的“苏联模式”的初级公有制经济,在世界范围内,资本统治都处主要矛盾方面。特别是二十世纪末资本统治以各种手段摧毁了有严重缺陷并未及时改革的“苏联模式”之后,以近乎疯狂的速度推行“全球化”,已成为统治现代人类的实在的上帝。
资本作为经济关系和制度,自形成以来经历了三个阶段和三种体制。其一是统制经济体制,通行于十三至十八世纪,刚建立集权专制的国王为巩固政权实行重商主义政策,以国家权力允许、控制并保护商人资本家的经营,商人资本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商业,还促进了手工业,更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拥有主要生产资料所有权并雇佣劳动者的资产阶级,正是这个阶级成为与统制经济体制的重要方面和否定者。当统制经济体制有利于商人为主体的资产阶级的形成和发展时,这个阶级与专制国王是同盟者,而当其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与国王专制发生冲突,并展开革命推翻集权专制。其二是自由竞争体制,从十八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削弱或推翻了集权专制,否定了统制经济体制,资本的所有权在法律上得到进一步明确规定,资产阶级掌控国家权力以保护其权利和利益。由于这个阶段的资本所有者大都是私人投资经营,尚未形成大的垄断资本,私人资本所有者要求自由竞争,并建立了排斥、弱化尚有专制势力参与的国家权力干预经济的经济体制。劳动力所有权随人身权的确立而得到法律承认,资本雇佣劳动关系成了经济矛盾中的主要矛盾。自由竞争体制清除了国内贸易壁垒,促进了劳动力和生产要素跨地区、跨部门、跨国度的自由流动。随着自由竞争体制的发展,资本趋向于积聚,股份资本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股份公司出现,资本迅速广泛地集中,更具有流动性和扩张性。股份资本导致所有权与占有权、经营权分离,资本所有者逐步退出经营管理。到自由竞争体制的后期,垄断资本出现,并形成资本垄断经济。与此同时,劳动者因资本垄断和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也在社会主义政党的领导下加强了联合,工会和政党成了劳动者维护自己权利和利益的组织形式。
资本的积聚和垄断、雇佣劳动者的联合与斗争、殖民地被分割完毕及其民族解放运动,导致资本统治的大危机。列宁在二十世纪初曾宣称资本主义走向帝国主义阶段,而帝国主义阶段将是资本主义的最高和最后阶段。但是,虽然经过一九二九年的经济大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制度却依然保持下来。于是有人攻击列宁预言的“失败”,宣布资本主义制度将“永恒”存在。特别是二十世纪末苏联解体以后,有人甚至将列宁的上述结论作为理论上的笑柄加以嘲异。
是列宁不具有基本的理论素养,为了鼓动革命而信口胡言吗?不!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最高、最后阶段的论证,是经过对大量事实材料的辩证系统抽象得出的。之所以未能言中,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只从自由竞争体制本身加以分析,他相信了以前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家关于自由竞争、排斥国家干预的理念。在他的分析中,并没有充分考虑国家这个工具会被资产阶级用来拯救资本统治制度。不妨做这样的设想:如果不是资产阶级将其曾排斥的国家干预作为拯救资本统治的主要手段,那么,今天的世界上还会有资本统治么?
资本阶级是最讲求实用的,为了存在,为了利益,为了统治,这个阶级既不讲信义,也不会固守曾有过的理念。二十世纪上半叶,严重的经济矛盾及其尖锐的冲突,将资本主义制度逼到“崩溃的边缘”,至此,只要能保住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旧有的理念完全可以抛弃。于是,由墨索里尼和希特勒开始,强化国家的作用,其路数是退回统制经济体制。而罗斯福则借鉴“苏联模式”,在保守资本所有权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监督权和管理权,干预银行运作,甚至由国家财政投资办企业;凯恩斯则将苏联的政治经济学与墨索里尼、希特勒的思想捏合,参照罗斯福“新政”,形成他关于国家总体调控和废除金本位的主张,并以马歇尔的自由主义经济学为之包装(凯氏的主要功劳,与其说是提出了主张,不如说在于这种包装)。凯恩斯主义和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自由竞争体制的结束,也是资本统治从寻求战争这一外部解决方式向利用国家政权,改造经济体制、经济结构和运行机制的内部解决方式的转变。尽管国家观念开始发生变化,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半期美国的经验也初见成效,但人类最终未能避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随着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各国经济的恢复,五十年代初,由国家调节和干预经济的资本主义进入了持续稳定的发展阶级,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形成。
市场经济体制作为资本雇佣劳动制度第三阶段的体制形式,其主要特点就是强化了国家的经济职能,国家参与和干预经济,成为经济生活和经济关系的重要因素,是资本统治得以维系和扩张的主要手段。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作为资本雇佣劳动制的实现形式,依然是以资本所有权和劳动力所有权为基本权利,但二者又大都以其派生并集合的占有权来发生关系,即股份公司与工会就劳动力使用权价格的谈判,以及由之而来的斗争、妥协。劳动者的联合,不仅表现于对经济利益的斗争,更表现于政治上的斗争。依据劳动力所有权,联合起来的劳动者以连续的斗争与巨大牺牲,逐步争得民主权,组成自己的政党,并在议会中构成一股强大政治势力,以至与资产阶级政党轮流上台执政。资本雇佣劳动制作为资本所有者与雇佣劳动者对立统一的制度,至此更突出了总体的阶级关系。这是其市场经济体制的阶级基础。此外,资本股份制与其不同所有者的关系、各大财团的关系、所有者与占有权行使者和经营权行使者的关系等,都作为一种新的矛盾,需要从总体上加以协调,能够协调资产阶级内部及其与劳动者阶级关系的,只有国家,国家也由此成为各种社会势力集合、斗争、妥协、制衡的社会机构。当然,资本的统治地位仍在国家上体现出来,但这种统治已非绝对的,而是由其自身的矛盾及与雇佣劳动者的矛盾斗争表现出来。
国家从总体上对经济关系、经济活动的干预和协调,是在不改变所有权并保护所有权主体利益的前提下进行的,其手段主要有三,一为财政,二为金融,三为产业政策。在协调阶级关系的同时,协调资本所有者之间及其与占有权行使机构、与经营权行使者的关系。在这里,国家的监督权和管理权又得以强化,而这又是在资主与民主两股政治势力斗争及其体现的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统一协调下进行的。因此表现为一种法制状态。资本统治不像以前是单个所有者对若干单个雇佣劳动者,而是联合起来的资产阶级对联合起来的雇佣劳动者阶级的统治,因为劳动者的联合,所以统治方式不得不加以改变,而且要遇到抵抗和斗争,所以不能不改变方式。市场经济体制就是两大阶级之间矛盾斗争在经济生活中的体现。国家干预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占有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对经济的干预不是局限于社会生产的个别环节,而是包括从生产、交换、分配到消费的全过程,并体现于经济结构和运行机制中。
尤其应当强调的是,现代资本统治将国家的货币发行权和控制权发挥到极致,由此制约其本国和世界经济。货币是交换的要求和手段,但货币的形成和演变,历来是以国家的权威为保证的。以最初氏族间的物物交换到货币的产生,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部落政权(国家雏型)的认定和发行,之后,不论铸币和纸币,乃至电子币,都是由国家发行并制定相应货币政策。资本统治的主要工具之一,就是资产阶级通过国家权力来发行、掌控货币,而市场经济体制的一大支柱,就在于废除金本位后的货币体系。在不受金本位限制的情况下,国家可以根据其需要发行货币,而货币又几乎是没有成本的,国家发行货币就等于向全体国民征税,至于美国,则更利用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向全世界征税。几十年间,美国政府以其武力所维系的货币发行权,掠夺了全世界数以万亿美元计的财富。美国大资本财团对全世界的统治,就以武力和美元发行权为基础,而武力和货币发行权又是相辅相成的。资本统治演化到今天,已经完全否定了早期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从劳动价值论对经济关系的规定,使世界经济矛盾发生了诸多变化。
由于增加并强化了国家的经济职能,势必导致国家垄断资本的出现。国家垄断资本并不是消除私人资本,而是资产阶级利用其国家政权来代表、保护、调节私人资本的总体利益,或者说,国家作为资产阶级掌控的政治机器,不仅直接办企业,占有巨额资本,还运用财政、货币及产业政策或法律手段从总体上控制全国经济,既在国内保证私人资本的利益,又在国际上保持竞争力和霸权地位。这是一九二九年经济大危机以后,资本家个体为了共同利益,不得不认可总体阶级利益,进而改变原来排斥国家干预经济的思路,在由国家代表其阶级总体,调节本阶级内部的无序竞争,保证资产阶级总体利益和阶级统治的前提下,保证资本家个体利益。与此同时,由于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势力的不断壮大,社会主义政党积极参与政治活动,甚至能够上台执政,虽然未能改变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但也可以利用执政或立法等权利,为劳动者争取局部利益。在这和情况下,国家也就成了阶级矛盾、斗争的集合体,国家在协调、保证资产阶级利益的同时,也要协调阶级之间的矛盾,由此维持资本雇佣劳动制度。
国家垄断资本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其实质是集合于国家并由国家掌控的资本雇佣劳动关系,由仍被资产阶级掌控的国家政权干预、调控经济和社会生活,是资本雇佣劳动制在现阶段的主要特点之所在,它由一系列的学说、法律、政策所构成,因此,也被称作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以国家垄断资本为核心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展开于经济结构和运行机制、经营管理、对外经济关系各个矛盾层次。在经济结构和运行机制层次,形成如下特点:一、投资和产业结构中非直接从事物质生产的部门比重加大,信息行业与高科技产业群形成并成为经济中的主导行业,二、就业结构随投资和产业结构而变化,三、金融业对经济的控制日益突出,四、产品结构以金融衍生品和技术专利为主,实体经济产品为辅,五、流通结构以输出技术专利为主,六、分配结构中金融寡头占有了大部分剩余价值,七、消费结构中“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但贫富悬殊引起的消费差异更为明显,八、国家垄断资本在经济运行中的主导作用突出,九、国家作为市场经济的组织者参与构建、干预、调节经济结构,参与市场整合与机制改造,十、国家以财政、金融为手段干预经济运行,十一、国家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介入经济生活的各个环节。在经营管理层次,由于劳动者素质技能的提高和联合斗争,以及产业结构的变化,企业规模和经营方式都有改变,加之垄断资本财团的国际化使其对剩余价值的占有转向以“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劳动者为主,因而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营管理发生了重大改变,从自由竞争体制时期的“科学管理”转变为“行为管理”和“人本管理”,并倡导“团队合作”、“企业文化”等。同时,应用计算机和各种现代技术,精密地计算成本,设计程序,强化资金、材料、技术各环节的管理,以提高效益,增加利润。
国家垄断资本的统治已扩张于全世界,资本的国际化及发达国家垄断资本对落后国家的控制,既是现代国际经济关系矛盾层次的特点,也是现代世界经济矛盾的总体表现。
大资本财团的国际垄断是以国际竞争的形式出现的,所谓“经济全球化”就是垄断资本向全世界扩张的过程。垄断资本的全球化,是由垄断资本财团控制的国家工具主导,以战争或军事威胁开路,以金融资本对世界经济的掌控为主要内容的。
大资本财团国际垄断的实质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霸主体制,是有形垄断资本(即跨国公司、金融机构等)对全球经济的控制与支配,又是无形垄断资本(即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理念等)在全球范围的扩张与渗透。当今世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美国具有强大的资本实力和控制力,它们凭借这种优势和支配地位,制定并推行符合自身利益和价值观念的全球市场制度和市场规则,以保证其垄断资本财团利益的最大化,这也正是美国等西方大国积极发动和主导经济全球化的动力所在。与此同时,广大的落后国家,由于在世界经济力量对比中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资本国际垄断遵循着“弱肉强食”的法则,是垄断资本主宰世界的表现。
国际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积聚和集中,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实现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形式主要有二:一是到外国建立企业,二是兼并和收购外国的企业以及与外国政府或企业合资建立企业。
资本国际垄断的特点是:一,国内垄断和国际垄断相互推动。从历史和逻辑的角度来看,国内资本的集中和国内垄断的形成要先于国际资本的集中和国际垄断。在国内资本和生产集中到一定的程度,也就是在国内垄断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对于规模巨大的公司来说,国内市场变得狭小了,它们必然要走向国际市场。要争夺和控制国际市场,这些大公司必然要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资本的积聚和集中,从而走向国际垄断。国内垄断和国际垄断是相互促进和相互推动的。大资本财团既通过在国际范围的集中来加强国内的垄断,也以国内范围的进一步集中为依据来加强国际的垄断。
二,对科学技术的控制日益成为国际垄断的重要内容。资本要追逐高额利润,必然要控制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而资本要控制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势必通过积聚和集中的方式来扩大资本规模,提升技术水平,以排斥其它资本的竞争。垄断资本有足够的资金来研究科学技术,并制订各种法律来保护其“知识产权”,同时将高新技术作为商品出售,或以高价作为资本入股投资,对产业的垄断程度与该产业所需要的生产技术的复杂程度呈现相关关系。由于技术的垄断越来越成为资本垄断的关键因素,因此国内垄断和国际垄断可以在短期内迅速形成,而且可以同时发生。在各种高度依赖复杂科学技术的新兴行业如生物技术、电子信息等行业中,只要出现重大的技术创新,就会在依赖该技术的商品生产中迅速形成垄断。
三,垄断资本通过其对国家政权的控制,制定了保护知识产权的各种法律,并将之贯彻于国际法和国际贸易、国际货币组织之中,以此有效地保护垄断资本的利益。至于“反垄断法”,则越来越受“国家利益”支配。发达国家很早就制定了“反垄断法”,但是,从国内垄断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来看,“反垄断法”并没有有效地抑制垄断势力的扩张。在国际垄断的形成过程中,“反垄断法”更是成为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如果别国资本的垄断损害了本国的利益,该国政府将利用“反垄断法”来抑制。当本国资本的垄断损害了别国的利益,该国政府就会听之任之。
资本国际垄断导致资本的国际化,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资本向外输出,二是受资本输入的影响,落后国家自身资本雇佣劳动关系的形成。前者无疑是主动的,也是主导性的,后者是在前者的主导下形成的,而且受前者的制约,甚至成为前者的附庸。
现代资本的国际化采取了新的方式,战争威胁和侵略还是必不可少的手段,这在美国大资本财团所控制的国家机器那里表现得最为突出,二战以后几乎所有的世界各区域性的战争,都是它们为输出资本、谋取利润发动和挑动的,现在美国政府秉承其老板的旨意而进行对阿富汗和伊拉克的侵略战争,可谓其又一标本。更多的则是利用“经济的”方式,如“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及各种地区间的协作组织,合法地、和平地输出资本于“发展中国家”。广泛而普遍的金融市场操纵着资本,不仅使这种输出相当快捷,而且还会将“发展中国家”那些专制统治所占有的巨额财富,吸纳进来,再以资本形式输入这些“发展中国家”。
资本国际化的实质和结果,是资本雇佣劳动关系的全球化,是资本财团,特别是金融资本财团对全人类经济生活的统治,并由它决定了现代世界经济矛盾。其中,主要矛盾就是国际垄断资本与全世界劳动者的矛盾,国际垄断资本是主要矛盾方面。全世界劳动者是次要矛盾方面。全世界劳动者作为主要矛盾的次要方面,其势力随着资本国际化和劳动者素质技能的提高而不断增强着。全世界劳动者与国际垄断资本的斗争,是现代世界发展的动因和动力,人类的命运取决于这种斗争。
围绕主要经济矛盾,现代世界经济形成以下矛盾:一、世界市场的无规划、无调节机制与各国由国家对经济的规划、干预、调节间的矛盾;二、垄断企业的严密组织、科学管理与世界市场的盲目扩张、混乱之间的矛盾;三、资本垄断企业生产能力的无限扩大趋势与世界市场容量之间的矛盾;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落后国家间的经济矛盾;五、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矛盾;六、落后经济国家,或者说“新经济体”之间的经济矛盾;七、资本扩张及其对利润的追逐与自然资源、环境的矛盾。
正是以上这些矛盾构成现代世界经济的内容,也是现代人类生存的基础。从世界经济的主要矛盾及其派生的各种矛盾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主要矛盾方面,或曰主导因素,都是国际垄断资本。国际垄断资本是这个时代人类的统治势力,是真实的上帝。它不仅统治着人类,也统治着人类生活条件的自然界,现在人类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以及资源破坏、浪费,其根源都是资本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是国家垄断资本向全世界扩张的必然结果。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现代世界经济矛盾实质上就是一个,即作为主要矛盾的国际垄断资本与全世界劳动者的矛盾,即使各个国家间的矛盾,也都是受国际垄断资本支配的各国政府与劳动者的矛盾及其相互间的矛盾。而国际垄断资本不仅掌控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还以各种方式控制、收买、支配落后国家的政府,并在这些国家拥有其买办代理人。有时国家间的经济冲突似乎很严重,但其实质,还是各国际垄断资本财团及其不同代理人相互间的利益冲突,冲突的根源,又都在于占有劳动者的剩余价值和自然资源。把握了这一点,我们就能从错综复杂的各种矛盾中揭示其本质,并认知其演化的规律。
中国经济是现代世界经济的一部分,世界经济的主要矛盾和它派生的各种矛盾都内在或外在地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存在与发展,中国经济的矛盾又会影响和制约世界经济矛盾。当我们将研究主题确定为规定现实中国经济矛盾系统时,必须充分考虑世界经济矛盾对中国经济矛盾的制约。相对于中国经济矛盾来说,似乎世界经济矛盾是一个外在因素,但这并不准确。现代世界经济矛盾并不等于“外国经济矛盾”,也不是“国际经济矛盾”,但在经济学界却有人常常把这三者混淆论之。世界是包括中国的,而且中国是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也就是说这个世界的五分之一是中国。因此,当我们说世界经济矛盾时,中国经济是包括其中的。只有中国之外的各国经济才是中国经济的外在因素,但随着国际垄断资本的全球化,以及国际经济交往的密切,外国经济中的一些因素已经内在于中国经济,比如外国资本在中国的投资的产值就计算在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内。同样,中国也有一些企业在国外投资。至于“国际”,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可以是两国,也可以是多国,并不是一个既定范围。国际经济是世界经济中的重要环节,但不等于世界经济。
当我们说现代世界经济矛盾时,中国经济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经济矛盾既内在于世界经济矛盾之中,受世界经济总体矛盾的制约,又受世界经济中中国之外各国经济矛盾的影响,或者说要受与中国有国际经济关系的各国经济矛盾的影响。同样,中国经济矛盾的演化,既内在地成为世界经济矛盾的要素,又外在地影响有国际关系的国家的经济。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