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吠日,无损于太阳的光辉
——驳刘泽华、陈定学等诋毁《矛盾论》的几篇谤文
奚兆永
《炎黄春秋》2011年第9期发表了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刘泽华写的《我在“文革”中的思想历程》一文,文中第二部分的小标题为“《矛盾论》有抄袭之嫌”。这一部分立即引起了《凤凰网》和《人民网》的文史频道的极大兴趣,迅速加以转载。一些非毛反毛的专业户更是如获至宝,积极撰文跟进,对毛泽东的《矛盾论》大肆污蔑和诋毁,闹得沸沸扬扬。当然,他们的这种行径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义愤,网上也登出了许多反驳的帖子。不过,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人们对于事实真相的掌握似乎还远没有到位,争论变成了各说各话而不能真正交锋,致使问题至今仍未能获得解决。鉴于这一争论的极端重要性,笔者也想在这方面作一点努力,希冀对问题的解决能够有所助益。
五、毛泽东的《矛盾论》一书伟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毛泽东的《矛盾论》最初写于1937年,而正式出版是作为《毛泽东选集》第1卷最后一篇文章于1951年公开发表的,从时间来说,距今已经整整60年了。《矛盾论》和《实践论》一样,虽然是一本哲学著作,但是由于毛泽东写得通俗易懂,深受广大干部群众的喜爱,成为他们学哲学、用哲学的必读书籍,使哲学由高高的殿堂进入了寻常百姓之家,成为他们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一个锐利武器。
60年来,《矛盾论》所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深刻的。
1.《矛盾论》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学说的一个伟大贡献
刘文也好,陈文也好,都是以非毛和反毛为己任的,但是,这些文章由于没有事实的支持,都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事实是,毛泽东的《矛盾论》由于充分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又总结了自己的实践经验,在论述对立统一规律方面是有不少创造的。我们可以把它和此前出版的任何一本同一题材的论著进行比较,都可以看到它独到之处。这独到之处其实也就是毛泽东的“原创”。由于这种“原创”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否认《矛盾论》 的原创性是不可能成功的。
举例来说,《矛盾论》提出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这个思想应该说前人也不是没有,但是都没有加以很明晰的论述,而《矛盾论》则从不同方面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给予了明确的阐述。这个工作不能不说是毛泽东的一大贡献。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二卷序言里曾经以化学史上拉瓦锡发现氧气为例,说明马克思在发现剩余价值方面的贡献。毛泽东在这方面也有一些类似。同样,毛泽东还很明确地论述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尽管在他之前斯大林已经在《列宁主义基础》里已经明确提出了“主要矛盾”这一说法,但是他并没有给“主要矛盾”下一个定义;同样,关于矛盾的主要方面,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里都讲过“过统治阶级的思想是统治的思想”,实际上已经暗含“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思想,但是他们也没有给它下过定义;而毛泽东则不同,他给“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都下了明确的定义。另外,关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可以互相转化的思想也是毛泽东首先明确提出并且给以理论说明的。这些,都不能不说是毛泽东对辩证法和对立统一规律学说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必须指出的是,毛泽东关于矛盾学说的这些观点和论述不仅在国内来说是领先的、一流的,就是在世界范围来说,也是领先的、一流的。
我们知道,斯大林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是不承认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是存在矛盾的。这一点,看看他在1938年写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直》第四章第二节或《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文)就可以清楚。在那里,他在说到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关系时说,“这里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状况完全适合,因为生产过程的社会性是由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所巩固的。”(《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49页)就是说,他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只有适合而没有矛盾。直到1952年写作《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的《答亚历山大••伊里奇•诺特京同志》的信里,他才承认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他说,“‘完全适合’这种说法是不能在绝对的意义上来理解的。不能把这种说法理解为仿佛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没有生产关系落后于生产力增长的现象。”(《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77页) 该信息俄语952年4月21日,他的这一改变是不是受到《矛盾论》的影响,人们不得而知。毛泽东后来批评斯大林是“吞吞吐吐地谈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他还是没有把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当作全面的问题提出来,他还是没有认识到这些矛盾是推动社会主义向前发展的基本矛盾。他以为他那个天下稳固了。我们不要以为天下稳固了,它又稳固又不稳固。”(《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356页 )
和《实践论》一样,《矛盾论》在1951年出版后,很快就被译成俄文,在苏共中央机关报《真理报》上刊登,获得了苏联理论界的好评。由罗森塔尔和尤金院士编的《简明这些词典》(1955年第4版)在“毛泽东”词条用整整四页的篇幅介绍毛泽东,称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袖,马克思主义的大理论家,中国人民胜利的组织者。”称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这两部著作根据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具体材料创造性地解决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问题的卓越的典范。”(罗森塔尔、尤金编:《简明哲学词典》,人民出版社1958年中文版,第63、66页)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58年第1版)也对《矛盾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称它是“杰出的、深刻的、有重大价值的著作”,“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理论的卓越贡献”。(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册,人民出版社1959年中文版,第297页)
中国人和中国人写的书在苏联得到这么高度评价,可能还是第一次。需要指出的是,这个评价是不是在《矛盾论》译成俄文在苏联出版的当时,而是在几年之后作出的;它也不是政治人物出于一定目的做出的,而是由苏联哲学界的学者在词典和教科书里作出的。顺便要指出的是,如果毛泽东的《矛盾论》抄袭了30年代的苏联哲学教科书,苏联的这些学者会不知道吗?他们还会如此高的评价它吗?
2.《矛盾论》在革命和建设中都发挥了伟大的作用
《矛盾论》的写作是在抗日战争前夕,毛泽东还没有写完,七七卢沟桥事变就爆发了。这样,《矛盾论》 的理论首先就被用于民族革命战争问题上。由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使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矛盾的地位。为了集中力量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毛泽东和党的领导下,对国内的阶级关系作出了调整:过去实行的没收地主土地政策改为减租减息的政策;过去实行的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政策也改为与国民党联合共同抗日的政策。当时面临的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有人认为,敌强我弱,有人主张和,认为“战则亡”;也有人主张战,提出三个月打败日本的“速胜论”的主张。毛泽东在《论持久战》里对中日两国各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从经济和军事上说,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从面积和人口来说,中国是大国,日本是小国;从战争的性质来说,中国是进步的、正义的一方,日本是起了的、非正义的一方;从国际援助来看,中国是得道多助,日本是失道寡助。由于这些因素的作用,主要是由于敌强我弱这个因素的作用,速胜是不可能的;但是由于中国是大国,是进步的一方,又是多助的一方,日本要灭亡中国也是不可能的。由于这些因素的作用,战争就将是持久的,但是胜利是属于中国的。《论持久战》根据《矛盾论》对理论对中日两国各方面进行理论分析。批判了亡国论和速胜论,为中国的民族革命战争制订了“持久战”的正确的战略方针,并在这个战略方针的指导下进行了长期的艰苦的抗战,并且在苏联和其它同盟国的帮助下,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不顾全国人民迫切希望实现和平民主的愿望,撕毁双十协议,悍然发动反人民、反革命的内战。毛泽东在毛宣帝4卷里,有不少文章也是运用《矛盾论》的思想进行分析的。当时的形势也是敌强我弱,但我方也有有利的条件,主要是人心的相背,还有十年内战和抗日战争的经验,因为是正义战争,我军士气高涨,还有广大人民的支持,而蒋介石在这场战争中的战线太长,又有国民党统治区广大学生组成的第二条战线对它牵制,加之士气不振,内部还有派系的明争暗斗,使它力不从心,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结果由全面进攻转为重点进攻,又有战略进攻转入战略相持,最后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只用了三年时间就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蒋介石的有飞机加大跑的八百万正规军,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包括“两论”在内的毛泽东军事思想也是发挥了伟大作用的。比如毛泽东提出的 “并民事胜利之本”的思想,还有“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方针,各个战场用数倍于敌人的兵力投入战斗,建立战场上的优势,就是保证全歼敌人的一个很重要的军事思想。敌人后来把这叫做“人该战术”。这个“人海战术”在淮海战役中曾使敌人闻风丧胆,很快就丧失了战斗力,乖乖地当了解放军的俘虏。当然,从土改中得到了土地的翻身农民的支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一点也与国民党军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如果用毛泽东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来分析,那就是说,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
《矛盾论》的思想不仅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在革命胜利后,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建设过程中,毛泽东提出了“土法上马、土洋结合”等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极大的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特别是大庆和大寨,他们都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以“两论起家”,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在大庆,王进喜说,“有条件要上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结果,在他们手下摘掉了“中国贫铀论”的帽子。大寨的自然条件也跟差,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是“七沟八粱一面坡”,但是他们不是等、靠、要,而是凭着自己的双手开石头,垒起了“水平梯田”,还一筐一筐地运土建设起了了土层深厚而松软的“人造小平原”,使粮食达到很高的产量,并且做到了年年增产。大庆和大寨的成就就是中国建设的榜样,也是中国建设的一个缩影。难道我们今天就不需要掌握哲学武器,就不需要这种战天斗地的奋斗精神了吗?
3.《矛盾论》在指导科学实验方面的伟大作用
在毛泽东时代,我国的科学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等等尖端技术,可以说,没有一项不是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开始的,也没有一项不是在包括《矛盾论》在内的的毛泽东思想指导下获得成功的。那时的科学家、技术人员和解放军官兵靠什么?他们靠的是 “两论起家”,靠的是毛泽东思想。事实证明,没有高度的政治觉悟,没有正确的思想方法,没有脚踏实地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没有平等的自由讨论的风气,光有科学技术知识,是很难在这么困难的条件下,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取得这么多的高精尖的科技成就的。在这方面,希望参加这些成果研制的同志能够多写一些回忆的文章,也希望作家们能更多地深入生活,多写一些反映他们精神风貌的的小说和其它形式文艺作品,让现在和未来的青年人从中受到教育,并把这些好思想、好作风、好传统一概带地传下去。
由于写这个部分,自然就想到了“毛粒子”。这件事的经验和教训是应该大书特书的。为了写这件事,我在网上检索到马文戈同志在三年前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15周年而写的一篇题为《关于“毛粒子”的历史述评》的文章,这篇文章相当翔实地介绍和评论了这一曾经在世界产生过巨大影响而又由于中国人自己的原因致使留下了令人 十分遗憾的结果的事件。现将该文有关部分摘录如下:
“1976年10月毛主席逝世时,参加国际物理学第七届年会的物理学家们,在大会上集体起立为毛主席的逝世默哀。诺贝尔奖的获得者美国物理学家格拉肖做大会发言,他在回顾了物理学家们逐层深入地研究物质结构和基本粒子的历程之后,提议说:应当“把组成物质(基本粒子——笔者注)这些所有假设的组成部分命名为‘毛粒子’,以纪念已故的毛泽东主席,因为他一贯主张自然界有更深的统一性。两年之后,格拉肖又在美国专门召开记者招待会,向国际社会和科学界呼吁:把基本粒子下一个层次的物质组份命名为‘毛粒子’。他说:构成基本粒子下一个层次的物质组份,既不应当称为层子(当时中国物理学家们的称谓),也不应当称为夸克(美国物理学家盖尔曼等人的称谓),而应当称为为‘毛粒子’。因为这一世界科学史上的重大发现,‘是与毛泽东主席的哲学思想分不开的’。格拉肖还现身说法,讲述了他自己对强子结构的认识转变过程。他说:在毛泽东生前我和温伯格·萨拉姆(另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物理学家)曾经两次访问过中国。每一次都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并同他一起讨论基本粒子到底还有没有自己的内部结构和矛盾这样一个现代物理学的前沿问题。毛泽东主席总是认为基本粒子还有自己的内部结构和矛盾,在理论上是可以再分的这样一种哲学思想,而我自己和萨拉姆两个却坚持不同意见,认为基本粒子只是一种数学上的点状物,它们是不可能再分了。现在的事实是,新的物理实验已经把基本粒子分开了,毛泽东主席的科学预见已被证实为真理,它改变了我和像我一样曾经有过错误认识的人。最后格拉肖向记者们表示,他将要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毛粒子’的研究工作中去。
“可惜,由于当时的中国政情变化,忙于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对格拉肖关于‘毛粒子’的科学命名和呼吁没有进行响应。中国科学界禁若寒蝉,不闻不问。致使本来可以荣登榜首的‘毛粒子’提名,名落孙山。反倒使美国物理学家盖尔曼的夸克说摘走了桂冠。这又不能不说是世界科学史上的千古缺憾!
“盖尔曼关于基本粒子内部结构的夸克模型,不仅在先进性上比中国物理学家提出的层子模型稍逊风骚,而且在提出的时间上比‘毛粒子’也整整晚了九年。中国物理学家之所以能提出层子模型理论,与毛泽东的《矛盾论》思想影响分不开,原创思想的确属于‘毛粒子’。首先,在‘毛粒子’的思想影响下,中国物理学家们提出的层子模型,是用波函数理论来描述强子束缚的性质及其内部的层子运动,并为后来的高能物理实验所证实。而盖尔曼的夸克模型则是建立在非相对论的基础上,它只能描述运动速度不很大的物理过程,尚未脱离宏观低速范畴。其次,盖尔曼的夸克模型是在1964年修改日本物理学家坂田昌一的“重子—介子复合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而‘毛粒子’的思想早在1955年1月就明确提出来了。当时毛主席向中国科学家提出:‘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那么质子和中子又是由什么组成的?质子和中子仍然是可分的。现在的实验虽然还没有证明,将来实验发展了,会证明它们是可分的。你们信不信?你们不信,反正我信’。此后,毛泽东又在1957年11月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莫斯科会议上的讲话中,专门谈到了矛盾的普遍性问题。他以原子为例分析说:‘在原子里头充满矛盾,有原子核和电子的对立统一,原子核里头又有质子和中子的对立统一,质子又有质子、反质子,中子又有中子、反中子。总之,对立统一无往而不在……一分为二是普遍现象。’这表明毛泽东作为社会主义大国的共产党领袖,第一次向世界宣布了他在物理学研究的前沿领域所持有的辩证粒子观,他的话如同一声轰击形而上学粒子观的政治春雷。当然,毛泽东坚持的是列宁的观点。列宁早在1908年问世的哲学名著《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就指出:‘电子世界也是不可穷尽的’。然而,从1908年到1957年,当世界历史过去了半个世纪,而物理学家们又在重复历史上的旧错误,认为基本粒子不可分,和没有自己的内在矛盾和结构的时候,在这样一个科学发展的重要转折关头,‘毛粒子’的提出,便不仅具有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哲学世界观的政治意义,同时也具有打破形而上学粒子观的科学意义。列宁和毛泽东之所以能够成为现代物理学发展史上的弄潮儿,能够正确地评价重大科学发现的哲学意义或为踯躅不前的科学研究指明前进的方向,这一切都与他们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分不开的。”(马文戈:《关于“毛粒子”的历史述评》,中华网,2008年12月)
以上事实充分说明,毛泽东在《矛盾论》里所阐明的对立统一的理论不仅对于阶级斗争、生产斗争,而且对于科学实验也有极其伟大的指导作用。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我们就会走弯路,而有了正确哲学思想指导,我们做一切事就可以事半功倍,取得伟大的胜利。本来,我们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这一战无不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的一大优势,可是,这些年来,人们却将其弃置一边,甚至还让各种污言秽语来污蔑它,亵渎它,诋毁它,把它贬得一塌糊涂、一无是处,这样下去,我们又怎么能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继续打胜仗?所幸的是,那些反毛非毛的右字号人物,他们在事实面前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失败,这对广大的人民群众来说,无疑起了一个很好的反面教员的作用。现在,那些非毛反毛的右字号人物,已经越来越不得人心,他们如果不能认识到这一点,继续滑下去,其下场肯定是不会美妙的。
对于那些反毛非毛的右字号人物,我们该说他们什么好呢?中国的成语是很丰富的,其中有一个就叫做“狂犬吠日”,根据一本成语词典的解释,这个成语是用来比喻恶人诋毁好人好事的,我看用它来形容这些人的言行是非常恰当的。这里我并不想骂人,只是想到用它来比喻某些人诋毁《矛盾论》的恶行非常准确才这样用的。事实难道不是这样的么?你看,太阳给人们带来了光明,带来了温暖,还带来了万物的生长,人类是离不开太阳的。但是偏偏有那么一些人要和太阳作对,反对太阳,咒骂太阳,这和成语里的“狂犬吠日”又是何等的相似啊!但是,狂犬吠日并不能损伤太阳什么,太阳照样发出它的光和热,照样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温暖,照样使得万物生长;今天的太阳能电池板还能为在太空的空间实验室提供设备运转所需要的动力。总之,无论狂犬如何狂吠,它都无损于太阳的光辉。同样的,毛泽东的《矛盾论》是一本伟大的哲学著作,它在革命战争的年代曾经为中国抗战和革命的胜利立过不朽的功劳,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也立下过不朽的功劳,他还曾为中国和世界科学的发展立下过不朽的功劳,你污蔑它,诋毁它,亵渎它,难道它的这些不朽功劳就不存在了吗?显然不会。今后,它还会继续为人类的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提供哲学的指导,继续给人类带来智慧和力量。这是必然的,毫无疑义的,因为它是不以某些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毛泽东过去是我们的太阳,他今天仍然以他的光辉思想指引着我们前进的道路。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