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作家无产阶级联合其他政治力量的理论及其当代发展
社会主义的历史证明,无产阶级联合其他政治力量,是争取本阶级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就此形成了重要的思想,列宁提出了重要的理论。经典作家的理论在当代中国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重要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第四章中,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联合其他政治力量的问题阐述了重要的思想。当时西欧的一些国家存在着小资产阶级政治派别、资产阶级政治派别和空想社会主义派别。在国际共产主义者同盟建立以后,马克思、恩格斯希望国际共产主义者同盟联合这些政治派别。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在法国,共产党人应该联合以赖德律洛兰、路易·勃朗为代表的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反对保守的和激进的资产阶级。在波兰,共产党人应该支持和联合主张进行土地革命和民族解放的政治派别,因为这个政治派别曾于1846年2月在克拉科夫举行武装起义,建立了国民政府,发表了废除封建剥削的宣言,虽然起义失败,但是他们仍在进行斗争。在德国,只要资产阶级采取革命的行动,共产党就同它一起去反对专制君主制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因为当时德国面临着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动力,所以联合革命的资产阶级政治派别是必要的。他们写道:“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1]
1894年,恩格斯在《法德农民问题》中就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后联合小农、中农和大农的问题阐述了重要思想。小农即农村的小资产阶级。他们拥有一小块土地,这块土地既不大于他们全家的力量所能耕种的限度,也不小于足以养活他们全家人口的限度。恩格斯提出,无产阶级掌握政权以后,将努力使小农的命运较过去好一些,使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优越一些。他说:“我们之所以要这样做,不仅是因为我们认为自食其力的小农可能来补充我们的队伍,而且也是为了党的直接利益。我们使之免于真正沦为无产者,在还是农民时就能被我们争取过来的农民人数越多,社会改造的实现也就会越迅速和越容易。”[2]这里的思想,是关心和团结小农、联合小农的力量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在德国西北部,存在着大农和中农。他们由于土地较多,雇用着一定数量的男女长工和短工进行生产。也就是说,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对男女长工和短工的剥削。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可以联合大农和中农走合作社的道路。
十月革命胜利后,特别是在1918年夏国内战争爆发后,列宁形成和提出了无产阶级联合中农的理论。革命胜利初期,俄共(布)在农村组织建立了苏维埃政权,领导贫苦农民同地主、富农的反抗作了斗争。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中农的政治态度动摇不定,俄共(布)实行了中立中农的政策。1918年6月,俄共(布)在农村组建贫苦农民委员会,以推动农村革命形势的发展。可是由于地方工作人员工作中的偏差,参加该委员会的仅仅是小部分贫农,而且它在工作中攻击中农。这样,1918年夏国内战争爆发后,在苏维埃政权面临被颠覆的危险而需要工农团结战斗的时候,农民中发生了分裂,工人阶级政权不能够得到中农的支持。1918年11月,列宁发现了上述问题。为了克服这一问题,他提出了无产阶级必须同中农联盟的思想。这一理论包括下述内容:第一,苏维埃国家应该在生产上和生活上大力帮助中农。当时俄国的农村,除富农拥有大量的粮食并拒绝把粮食卖给国家以外,中农和贫农的境况非常困难。所以列宁提出,工人阶级在大力帮助贫农的同时,应该大力帮助中农。他在起草党的八大有关决议时写道:“社会主义国家应当大力帮助农民,主要是供给中农城市工业品,特别是改良农具、种子和各种物质,以提高农业经营水平,保证农民的劳动和生活。”[3]第二,掌握政权的无产阶级应该善于同中农妥协。在列宁看来,所谓妥协,指工人阶级在采取有利于本阶级利益的措施时,通过一定的办法,在一定程度上照顾中农的利益要求,达到团结中农的目的。1918年12月,他在有关会议的讲话中提出,无产阶级的目的是使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然而仅仅无产阶级一个阶级的努力不能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团结中农和其他劳动者阶级,使他们跟着工人阶级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不能够完全寄希望于用鼓动性演说使中农接受社会主义,一定要实行妥协,即必须通过有效的办法使中农的利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得到不断满足。他说:“在这里,我们寄希望于长期的逐步的说服工作,希望通过一系列过渡办法由居民中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部分同中农实行妥协,由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资本的共产党人同中农实行妥协。”[4]
在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列宁还提出了接纳和利用小资产阶级民主派政治立场转变的理论。在当时的俄国,在中农的深厚的社会基础之上,形成了一支人数众多的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的队伍。这就是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他们因不赞成布尔什维克的路线与政策,离开了布尔什维克,倒向了资产阶级的营垒。然而,到1918年11月,由于世界政治局势的变化,小资产阶级民主派中的一部分人开始了政治立场的转变。列宁及时地发现了这一问题,提出无产阶级必须善于接纳和利用他们政治立场的转变。这一思想包括下述内容:(1)必须善于看到和接纳小资产阶级民主派政治立场的转变。11月中旬,原社会革命党人皮季里姆·索罗金在德国的报刊上发表公开信,对过去的政治立场和行为作了一定的反省,声明以后不再过问政治。列宁通过对这件事情的分析,认为皮季里姆·索罗金的政治立场已经发生了转变,并且预见到整个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的政治立场将发生转变,要求工人阶级善于看到这种转变。他说:“皮季里姆·索罗金的转变决不是偶然的,而是整个阶级、整个小资产阶级民主派那种不可避免的转变的表现。谁不善于看到和利用这一点,谁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而是一个蹩脚的社会主义者。”[5]11月26日,《真理报》登载了孟什维克中央委员会的告全体劳动者书。该书提出,俄国人民必须反对英美帝国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必须在各国掀起一个反对干涉俄国革命的运动。由此,列宁提出,孟什维克的政治立场发生了转变,应该看到和接纳这种转变,“因此,我们现在不应该踢开他们,相反地,应该接纳他们,让他们有机会同我们一起工作”[6]。(2)必须善于利用小资产阶级民主派政治立场的转变。在列宁看来,所谓利用,就是指团结他们一起工作,发挥他们的作用以促进无产阶级事业的发展。至于无产阶级为什么要利用小资产阶级民主派政治立场的转变,列宁认为,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可是只有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才能实现这个任务。小资产阶级民主派是无产阶级可以联合和利用的社会力量之一,而且从他们的人数及曾经产生过的社会影响来看,是一支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由此出发,列宁说:“我们应当记住,只有在这个斗争的进程中,只有通过无产阶级同小资产阶级民主派达成的一系列妥协和妥协的试验,才会创造出能导致社会主义的建设形式。”[7]“我们知道,不通过一系列妥协,反复加以检验、审查和对比,国家是不可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8]这里的意思是,必须采取某些政治措施,同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妥协”,争取和联合他们的力量,共同建设社会主义。
二、丰富和发展之一:可以联合的政治力量更广泛
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了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联合其他政治力量的理论。丰富和发展的一个方面就是可以联合的政治力量更为广泛了。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年代和展开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已经形成了“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传统。可是到“文化大革命”时,各民主党派、爱国人士被视为专政对象,受到严厉批判和打击,党的“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传统遭到破坏。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后,必须纠正此前将朋友视为专政对象的错误政策和行为,而且从面临的改革开放的任务来看,只有团结和联合一切可以团结和联合的力量,才能推进新的事业。1979年6月,邓小平在有关会议开幕词中提出:“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9]在这里,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史上明确地提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的话语及思想。邓小平还指出,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农民已经是有20多年社会主义实践考验的农民,广大知识分子包括从旧社会过来的老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各兄弟民族经过民主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造早已陆续走向社会主义道路,各民族的不同宗教的爱国人士有了很大的进步,资本家阶级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已经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资本家阶级中的进步分子已经和正在为建设社会主义贡献力量,各民主党派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心向祖国,爱国主义觉悟不断提高,为实现祖国统一的大业日益发挥积极作用。“上述各个方面的变化表明,我国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10]
在新旧世纪之交,江泽民提出了“团结的人越多越好”、“团结的面越宽越好”的理论观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也得以不断加强。1989年党中央制定《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而且这项基本政治制度和人民政协的性质和作用,已被载入了我国宪法。1995年中共中央转发的《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对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规范化、制度化作了全面阐述。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围绕推进改革开放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积极建言献策,加强同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系,增进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交流合作,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在这样的背景下,1999年9月,江泽民出席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五十周年大会,发表重要讲话。他援引了邓小平在上述有关会议开幕词中的内容,说:“邓小平同志的这篇重要讲话,是指导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工作的纲领性文献。”[11]他还指出:“团结是国运昌隆、民族振兴的保证。我们不仅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的基础上,实现祖国大陆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紧密团结,而且要在维护祖国统一和实现民族振兴的共同意志的基础上,实现祖国大陆同胞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同胞、台湾同胞以及海外侨胞的广泛团结。为了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团结的人越多越好,团结的面越宽越好。”[12]
进入“十一五”时期以来,我国各项建设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功不可没。在此形势下,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充分肯定“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作用,要求继续发挥它的作用。如胡锦涛在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在新长征的征途上,我们一定要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团结起来,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在这一时期,党中央着眼于新的国际形势,即需要在国际范围内联合进行反恐、保护生态、增进社会福利等形势,推进了理论的发展。如胡锦涛2010年4月在有关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加强同世界各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联系合作,扩大交往,增进友谊,为维护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权益,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应有的贡献。”[13]在这里,他提出我们要“加强同世界各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联系合作”,意味着将各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纳入了我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联合”的范围,实现了理论上的一个重要发展。
综上所述,在经典作家看来,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可以联合的政治力量主要是: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不同的政党和组织,无产阶级以外的其他劳动者阶层,无产阶级专政国家里已经放弃了错误立场的政党和组织。在当代中国,邓小平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具体地分析了我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可以团结和联合的政治力量,提出了团结和联合一切可以团结和联合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理论观点。此后,江泽民提出了“团结的人越多越好”、“团结的面越宽越好”的理论观点。胡锦涛则着眼于新的国际形势提出了加强同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联系”和“合作”的理论观点,将各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纳入了我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联合”的范围。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对这一理论的表述——团结和联合一切可以团结和联合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的人越多越好,团结的面越宽越好——深深地蕴含着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进行联合的政治力量的广泛性。这足以证明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进行联合的政治力量比过去更为广泛。
三、丰富和发展之二:“联合”的制度更完备
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对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联合其他政治力量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在于:团结和联合其他政治力量已经形成为制度,而且更加完备了。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关于“团结”和“联合”是一种制度。如前所述,1989年和1995年,中共中央和全国政协委员会分别制定有关文件,规定了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制度的基本内容。其中提出,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并同中共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其中还规定了中共同民主党派进行政治协商的形式,如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邀请各民主党派主要领导人和无党派的代表人士举行民主协商会,就中共中央将要提出的大政方针问题进行协商。这种会议一般每年举行一次。要保证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在全国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人大常设专门委员会委员中占有适当比例,并可聘请有相应专长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担任专门委员会顾问。这些文件的出台,表明我国的人民政协制度已经形成。对此,江泽民说:“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中共中央制定了《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14]胡锦涛也提出:“要广泛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宣传人民政协性质、地位、作用以及人民政协履行职能情况,形成有利于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15]可见,无论是从当代中国的实践看,还是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话语及思想看,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联合其他政治力量已经形成为一种制度。
关于该制度的性质和作用的规定。在当代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联合其他政治力量的制度,即“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制度。中国共产党对这一制度的作用和性质有明确的规定。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指明了这个问题。如他在有关会议上的讲话中说:“人民政协是发扬人民民主、联系各方面人民群众的一个重要组织。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继续需要政协就有关国家的大政方针、政治生活和四个现代化建设中的各项社会经济问题,进行协商、讨论,实行互相监督,发挥对宪法和法律实施的监督作用。”[16]这里他说人民政协是“发扬人民民主、联系各方面人民群众”的一个重要组织,是对人民政协性质的阐述。他说需要政协就国家的大政方针、政治生活和四个现代化建设中的各项社会经济问题进行协商,发挥它“对宪法和法律实施的监督作用”,则是对人民政协作用的阐述。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日益提高,民主政治建设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其具体表现之一是人民政协的作用日益显现。江泽民在有关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政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它人才集聚、联系广泛,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包容性,实行以协商讨论和批评建议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监督,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作用。”[17]这里既讲到人民政协的性质即它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也讲到它的作用即它在“协商讨论和批评建议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监督”方面具有优势和作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此后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了上述理论观点。如2009年9月胡锦涛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要广泛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宣传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作用以及人民政协履行职能情况,形成有利于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关于该制度的任务的规定。在当代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规定了“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即规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团结和联合其他政治力量这种制度的任务。邓小平曾经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任务是十分光荣的,工作是大有可为的。”[18]邓小平认为,服务于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是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重要任务之一。他说,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的成员以及他们所联系的人们中,有大量的知识分子,其中有些人有较高的文化科学水平,有些人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些人是学有专长的专家,他们都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力量。发挥他们的作用,将有利于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邓小平认为,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另一个重大任务,是促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他在有关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实现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统一大业,是全中国人民包括台湾广大骨肉同胞在内的共同愿望,也是我们的革命的爱国统一战线所面临的一项光荣的神圣的任务。”[19]江泽民在此后的实践中继续强调“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2000年12月,他在第十九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统一战线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为实现党和国家的宏伟目标而团结奋斗。”他指出,人民政协要紧紧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广泛联系社会各界人士,畅通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推进履行职能的规范化、制度化,在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发挥积极作用。当前,胡锦涛进一步强调人民政协的任务。他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5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进一步动员、组织、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一切爱国力量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的宏伟目标而奋斗,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人民政协的历史使命。
关于该制度内部工作原则的规定。在当代中国,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和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是经过批评和自我批判达到新的团结。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工作原则正是如此。他说:“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在坚持对极少数反社会主义分子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同时,需要在人民内部广泛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政协在这一工作中无疑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要发扬自我教育、自我改造的传统,按照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继续进行思想改造的工作,帮助各方面的人士和群众在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共同基础上不断增强团结,取得新的进步。”[20]这里已经指明,按照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是人民政协的工作原则。在以后的实践中,这样的原则得以坚持和发扬。2004年9月,胡锦涛在有关会议上的讲话中讲到人民政协时指出:“它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包容性,有利于吸收各民族、各团体、各阶层、各方面人士参与国事。它实行民主协商、求同存异的工作原则,有利于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尊重多数、照顾少数,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它坚持把发扬民主与加强团结统一起来,有利于形成融洽和谐、生动活泼的局面。”[21]以上内容说明,中国共产党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联合其他政治力量的制度,规定了或者指明了内部工作的原则。
综上所述,经典作家提出,可以对无产阶级以外的其他劳动者阶层作一些利益上的让步,可以对小资产阶级政党和组织实施“妥协”,以达到无产阶级联合他们的目的。可是,在经典作家的思想上,这样的让步和妥协主要的是一种策略手段。或者说,他们未断言这样的让步和妥协是无产阶级国家的一种制度。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提出“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是一种制度,指明这种制度的性质是“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它的作用是就国家的大政方针、政治生活和四个现代化建设中的各项社会经济问题进行协商,并且对宪法和法律的实施进行监督;它的任务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为实现党和国家的宏伟目标而团结奋斗;它内部工作的原则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经过团结、批评和自我批评,达到新的团结。这些内容说明,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丰富和发展了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联合其他政治力量的理论。
注释: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307页。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3卷第500页。
[3] 《列宁全集》第2版第36卷第198页。
[4][5][6][7][8] 《列宁全集》第2版第35卷第356页,第188页,第199页,第217页,第214页。
[9][10][16][18][19][20]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87页,第187页,第187页,第188页,第205页,第187页。
[11][14][17]《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11页,第411页,第412页。
[12]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于1999年9月23日《人民日报》。
[13] 胡锦涛《在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2页。
[15]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5页。
[21]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5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6页。
(简介:南京师范大学全球化与东方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