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思潮碰撞

王元丰:“经济学帝国主义”该歇歇了

王元丰 · 2014-06-24 · 来源:
收藏( 评论() 字体: / /

  “经济学帝国主义”指用经济学的思想和分析方法,研究和解释其他社会科学问题。实际上这本是很好的思想方法,但一些经济学者把经济学的功能无限扩大,认为经济学能够通识社会问题的百病,这就是“经济学帝国主义”或者“经济学沙文主义”。把经济学推上“经济学帝国主义”高台的人,要首推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美国人加里·贝克尔(Gary Becker)。

  贝克尔认为“经济分析是最有说服力的工具,这是因为,它能对各种各样的人类行为作出一种统一的解释”。持相同观点的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巴罗(Robert Barro)认为“任何社会行为——包括宗教、爱情、犯罪和生育——都受经济推理的支配”。事实真是这样么?今年5月3日加里·贝克尔逝世了,有人写文章说“经济学帝国主义”该终结了。不过“经济学帝国主义”的终结,不是因为贝克尔的离开,而是因为经济学远没有贝克尔等人所认为的,是一种万能的工具。经济学或者说西方经济学,对经济现象本身很多没有研究清楚,对包括经济领域的一些重大基本问题都没有看明白,存在非常不同的意见。让我们通过过去和最近西方经济学家的争论来看看,经济学还远不是什么非常精深、严谨的科学,把经济学捧到无所不能程度的经济学家过于自大了。

  经济学上一个非常重大、影响深远的争论,来自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与奥地利经济学家哈耶克。凯恩斯和哈耶克是20世纪经济学思想史中两位著名的人物,他们的思想对西方的经济和社会产生过巨大影响。但是这两位伟大的经济学家,在对“政府是否应该干预市场”、“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应该保持在何种程度”,这最基本经济问题有着非常不同的意见。

  凯恩斯主张政府应该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干预和控制,而哈耶克则认为政府干预只会损害市场发展运行的机制,坚决捍卫自由市场秩序的理念。凯恩斯和哈耶克的论争,被称为“历史上最经典最著名的经济学决斗”。凯恩斯的思想在上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发生经济大萧条后,被美国罗斯福总统的政府采用,通过政府大规模投资干预市场,使美国走出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也使凯恩斯主义在西方得以普遍实行。

  可是20世纪70年代,由于石油危机,世界经济陷入“滞胀”,政府干预经济导致许多国家经济陷入困境。而后,遵从哈耶克自由主义思想的美国里根、英国撒切尔政府,则大刀阔斧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影响,哈耶克主义赢得了很多人的尊崇。可是2008年爆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让人们认识到政府对市场放任自流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失败,凯恩斯主义又卷土重来。但是,历经几十年的辩论及实践,目前还没有公认的结论,经济学家对“政府是否应该干预市场”认识还不统一。

  去年,美国还发生了一次经济学方面的争论,这个争论是“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应该保持在何种程度”的具体化,所争论的问题是政府的债务是否存在上限?说通俗点,就是政府是否可以没有休止的去借钱做社会福利、刺激经济?争论来自于美国哈佛大学的卡门·莱因哈特(Carmen Reinhart)和肯尼思·罗戈夫(Kenneth Rogoff)两位教授,在2011年出版的畅销书《这次不一样》(This time is different)。他们在书中对政府债务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90%是公共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的一个临界值,若高于90%,经济增速就会骤降。

  但是美国马萨诸塞大学的托马斯·赫恩登(Thomas Herndon)等三位教授,发现莱因哈特和罗戈夫所用的数据有问题。他们用修正后的数据认为,公共债务那个引起增长率骤降90%的临界值是不存在的。莱因哈特和罗戈夫教授承认他们的数据有一定问题,但这不影响他们的结论:公共债务存在影响经济发展的临界值,所以政府不能过度地借钱。但是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却不同意他们的观点,他说日本债务与GDP之比都超过200%了也没什么问题。就这样一个似乎并不复杂的问题,经济学家都争论得面红耳赤。

  最后,再来看看目前正在西方激烈争论的热门话题,也是一个关于经济学基本理念的问题:自由的市场经济是否会导致贫富不均?这是关于经济学的本质,也是关于资本主义本质的问题。引起这方面争论的原因,是法国巴黎的经济学教授托马斯·皮凯蒂(Thomas Piketty)刚刚出版的新书《21世纪的资本论》(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皮凯蒂在这本书中用详实的数据证明,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导致贫富差距不断增长,而且这种贫富差距导致富者愈富、贫者愈贫。

  皮凯蒂的发现在经济学上非常深刻:即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能保证社会的经济平等。《纽约时报》评论皮凯蒂著作的标题是 “较劲斯密(和马克思)”,表明这本书对西方世界的震撼。但是,有很多人不同意皮凯蒂的观点,英国著名的《金融时报》连续发表文章质疑皮凯蒂的数据问题,美国企业研究所的詹姆斯·佩特库奇斯(James Pethokoukis)在美国《国家评论》上警告说,必须反驳皮凯蒂的书,否则“它就会在知识界传播,重塑政治和经济观念。”这场自亚当·斯密奠定西方经济学基础以来,关于经济学最本质问题的争论说明什么?说明经济学对自身一些基本问题还没弄清楚呢!

  上面这些现在和过去的经济学争论表明,经济学没有很多经济学家所认为的那么神奇,也只是研究社会问题的一种工具。所以,无论“经济学帝国主义”的棋手加里·贝克尔是否在世,经济学家都要谦虚谨慎,不要以沙文主义的态度,认为还远远不够成熟的经济学,什么都能分析和研究。

  是中国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昆仑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 1
  • 2
  •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13册全)
  • 一师毛泽东要为天下奇
好物推荐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走着走着,初心为何不见了?
  2. 为什么“专家”和“教授”们越来越臭不要脸了?!
  3. “当年明月”的病:其实是中国人的通病
  4. 陈丹青说玻璃杯不能装咖啡、美国教育不啃老,网友就笑了
  5. 扫把到了,灰尘就会消除
  6. 为什么说莫言诺奖是个假货?
  7. 为什么走资派还在走?
  8. 双石|“高台以后,我们的信心的确缺乏……”
  9. “马步芳公馆”的虚像与实像
  10. 【新潘晓来信】一名失业青年的牢骚
  1. 到底谁不实事求是?——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毛泽东年谱》有感
  2. “深水区”背后的阶级较量,撕裂利益集团!
  3. 孔庆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纪念131年韶山讲话
  4. 历史上不让老百姓说话的朝代,大多离灭亡就不远了
  5. 大萧条的时代特征:历史在重演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
  7. 疯狂从老百姓口袋里掏钱,发现的时候已经怨声载道了!
  8. 到底谁“封建”?
  9. 该来的还是来了,润美殖人被遣返,资产被没收,美吹群秒变美帝批判大会
  10. 两个草包经济学家:向松祚、许小年
  1. 北京景山红歌会隆重纪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龙:不换思想就换人?贪官频出乱乾坤!
  3. 辽宁王忠新:必须直面“先富论”的“十大痛点”
  4. 刘教授的问题在哪
  5. 季羡林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6.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认为“颠倒历史”的“右倾翻案风”,是否存在?
  7. 历数阿萨德罪状,触目惊心!
  8. 欧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纪录片
  9. 我们还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资格这样发问!
  1. 毛主席扫黄,雷厉风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彻底关闭!
  2. 剑云拨雾|韩国人民正在创造人类历史
  3. 到底谁不实事求是?——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毛泽东年谱》有感
  4. 果断反击巴西意在震慑全球南方国家
  5. 重庆龙门浩寒风中的农民工:他们活该被剥削受冻、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吗?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
红色旅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