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思潮 > 思潮碰撞

“赞成与反对”无法真正读懂马克思——以海尔布隆纳的《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为例

刘修发 · 2017-09-15 · 来源:“马列之声”微信公众号
收藏( 评论() 字体: / /
西方“马克思学”的著名代表海尔布隆纳的《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自诩以不偏不倚的“公正”姿态对待马克思主义,实质上是肢解马克思主义进而彻底否定马克思主义,是无法真正读懂马克思的。只有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将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内在地统一起来;只有理论联系实际、与工人阶级的解放斗争密切结合,才能走出“赞成与反对”的迷障,真正读懂马克思。

  摘要:西方“马克思学”的著名代表海尔布隆纳的《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通过“赞成与反对”的方式分别就哲学辩证法、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对资本主义的社会分析、社会主义信念四部分表达了他对马克思的认知和态度。自诩以不偏不倚的“公正”姿态对待马克思主义,实质上是肢解马克思主义进而彻底否定马克思主义,是无法真正读懂马克思的。只有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将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内在地统一起来;只有理论联系实际、与工人阶级的解放斗争密切结合,才能走出“赞成与反对”的迷障,真正读懂马克思。

  关键词:海尔布隆纳;“赞成与反对”;马克思主义

  这本作为系统地阐述他对马克思主义所持立场和看法的著作——《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马林梅译,2016年6月出版于东方出版社)一出版便在学界引起了一番热议,选择了对待马克思主义两极分化中的第三条道路,较为真诚地、客观地评价马克思主义,这本著作对于评价马克思主义有着重要的启发和警示作用,即便如此,由于没有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没有将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内在地统一起来,没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最后走进“赞成与反对”的迷障,陷入了困境,因此无法真正读懂马克思主义。

  一、读懂马克思,需要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

  海尔布隆纳的《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之所以能够引起热议和一些学者的好评,侯惠勤认为:“不是源自主观上的纯客观、纯学术立场,而是来自他在深入地研究马克思著作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接受和模仿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重要分析原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做了重要的分析。”[[1]]在第一章的导言部分,高度地肯定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时代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求助于马克思,不是因为马克思毫无错误之处,而是因为我们无法回避他。”[[2]]他认为马克思创造了社会分析方法,这种成就可以与柏拉图和弗洛伊德相提并论。告诉我们,如果想要理解社会存在的真实过程必须要学会透过表象、深入探察其本质。看到了马克思在这方面的伟大之处,即称之为“社会分析法”。认为正是这种“社会分析方法”,使得马克思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使得马克思在对待众多的激烈的争议中始终能够保持魅力的原因所在,可见高度地认可“社会分析法”。这对于我们学习和对待马克思主义是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的,我们对待事物就需要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规律,只有抓住了事物的本质规律,才抓住了事物本身的“魂”,才能牢牢把握住事物。马克思的《资本论》写作其实就是运用历史分析方法,从商品这一资本主义的细胞开始剖析整个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和交换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体系的世界观前提和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分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海尔布隆纳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住了马克思思想的整体性,试图去客观地评价马克思主义,他反对主观任意曲解马克思。他认为要从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实现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需要有以下四个前提:一是运用哲学辩证法,即从运动变化发展中把握事物。“辩证法的这一精髓主要体现在这样一种观念中:考虑事物时,将事物最核心的本质视为动态的、相互冲突的,而不是惰性和静态的。”[[3]]二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即把生产性的活动及其基础上的阶级斗争看作是历史发展的动因,“显然,这种历史矛盾观与辩证法哲学的矛盾观有类似之处”[[4]];三是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即把资本主义看作是由历史产生的一个动态的研究对象,“直到现在,这一见解仍被公认为是对辩证历史观的运用”[[5]];四是坚信社会主义的信念,即克服资本主义的弊病而自觉开创的未来,“坚持社会主义信念仍然是将所有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统一起来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6]]。

  以上四个前提是在书中详细地阐述对马克思主义四大核心要素即哲学辩证法、对历史的唯物主义解释、对资本主义的社会分析和社会主义信念的认知和态度。他认为,目前尽管对马克思主义的界定尚不明晰,但是所有马克思主义者的研究都离不开着几大核心要素。从以上四大要素对马克思主义的把握,实际上与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阐发与理解的“正统马克思主义”阐释者所总结的马克思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有相通之处。对这些问题的分析,特别是矛盾分析的适用范围、马克思结论的检验、社会主义国家统治权力的解释等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见解,很值得我们深思。

  尽管我们说海尔布隆纳在对马克思的评价中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但是他没有准确把握住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政治立场,这使得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又是残缺和肤浅的。虽然看到了马克思主义不是单纯的知识体系,而是有明确的政治目标的革命思想,“知识性内容可能很重要,但是马克思主义令人不安的存在、其导致的相互冲突的想象,根源不在于此”,然而到此,当触动到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立场时,他却试图回避和淡化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将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打扮仅成供学术研究和“参考”的无害对象。这是一种小资产阶级的“偏见”。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和阶级诉求,马克思曾说:“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7]]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如果离开革命性和阶级性、企图从所谓纯学术角度去理解,是无法真正与马克思进行对话的,研究马克思主义不可能没有政治立场,更不能回避和淡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所持的政治立场,遗憾的是,没有始终贯彻这一政治立场,他想要做的是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两极分化中走第三条的道路,即以不偏不倚的“公正”姿态对待马克思主义,这实质上是肢解马克思主义进而彻底否定马克思主义,是无法真正读懂马克思的。

  二、读懂马克思,需要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统一

  海尔布隆纳一定程度上把握住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统一,但是还有欠缺,限于篇幅以下就主要从对哲学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论述两个方面进行批判性分析。

  (一)关于哲学辩证法

  海尔布隆纳充分肯定唯物辩证法的重要性,并且看到了“矛盾”的重要性,花了大量笔墨阐述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观,这是值得赞赏的,但是在看待唯物辩证法的过程中存在这众多的模糊之处。海尔布隆纳首先是从希腊的辩证法说起,随即便武断的对辩证法下判断:“我们从中得到的见解无法容易地适应于常规的探究。”[[8]]此外,他没有充分地理解辩证法对因果联系的运用。他说:“辩证观念为我们理解联系提供了洞见,但是对理解因果联系并无多大益处。”[[9]]马克思主义认为,因果联系是一种包括时间顺序在内的某一现象必然引起另一现象的本质联系,一切现象无不处在因果链条之中,原因和结果既是确定又不确定,相互转化,互为因果,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这充分体现着辩证法的思想。例如:一方面,世界组成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成为世界运动变化发展的终极原因,在普遍联系的相互制约之下,引起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另一方面,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产生了新事物,建立起了新的联系。联系和运动发展互为因果性,事物是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的内在统一。

  (二)关于历史唯物主义

  在历史唯物主义部分,充分肯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性,并且就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时是否会将历史简化为经济决定论的问题,引用了1890年9月恩格斯《致约·布洛赫的信》中的话,提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不是狭义的经济概念”[[10]]这告诉我们的是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能从单一的概念去理解,而应该整个过程去理解。还认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不能够脱离辩证唯物主义,否则用实证主义、经验主义理解历史唯物主义,最终就会陷入经济史观和生产史观。“让马克思主义史学具有了鲜明特征的是,唯物主义出发点与历史变迁过程的辩证观相融合。这就是为什么尽管马克思本人从来没有用过‘辩证唯物主义’这样的说法,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研究仍被冠以此名”[[11]]。这一点上,的思路是正确的,我们不能将马克思主义的体系割裂开来分析,目前学界就流行这样一种谬见,认为马克思没有使用过辩证唯物主义,故而要否定马克思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要解决历史推动力的运动过程,必须和辩证唯物主义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找到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马克思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同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和二元论彻底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强调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海尔布隆纳还指出:“唯有马克思主义殚精竭虑地构想出一种历史进步的愿景,其登峰造极的表现就是提出了无产阶级和非异化社会的观念。”[[12]]这难免有让人产生误解的嫌疑,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乌托邦,对此问题,马克思夫人燕妮就约·菲·贝克尔看过《资本论》第一卷时的感受,很精准地回应了这位朋友:“马克思没有医治我们社会的脓血迸流的创伤的任何现成的特效药(现在也以社会主义自许的资产阶级世界正在大声叫卖这种特效药),没有任何丸药、药膏或纱布;然而我以为,他从现代社会产生的自然历史过程中得出了实际结果和运用这些结果的方法,直到做出最大胆的结论;这是一件很不简单的事情——利用统计数字和辩证方法把吃惊的庸夫俗子引导到下述原理的令人头晕的高度:‘暴力是一切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接生婆。它本身也是一种经济力……今天在美国的许多身世不明的资本,仅仅在昨天都还是在英国资本化了的儿童血液……如果……货币“生来就在一颊带有血痕”,那末新生的资本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渗透着血污……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响了……’一直到底。应当坦率地说,这种朴实得惊人的热情深深地吸引了我,历史对我来说已经像太阳光那样明亮了。”[13]

  当然,海尔布隆纳还从对资本主义的分析、社会主义信念方面展开了相关论述,限于篇幅不作论述。

  三、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走出“赞成与反对”的迷障,真正读懂马克思

  人们习惯于把某种思想或事物看的过于偏激,尤其是对身处“马克思主义大本营”、从小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人们来说,神化马克思主义,认为它无所不能、毫无缺陷,如:教条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奉为金科玉律。当然身处资本主义立场的人们把马克思主义与邪恶、专制等联系起来,肢解马克思主义,进而否定马克思主义。这两种思想都是采取极端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那么是否还存在着第三种态度呢?本书《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选择了对待马克思主义两极分化中的第三条道路:“赞成与反对”。所采取的态度是应该值得包容的,但存在的问题是,的“赞成与反对”陷入了历史和逻辑上的矛盾,它无法从根本上解释马克思主义能够长期长盛不衰的原因,也把自己逼进了“赞成与反对”的迷障,因为,如果是根本性的如果一旦被否定那么马克思主义则不能称之为马克思主义。

  赞成与反对的态度,虽然看起来是两边不得罪,但是也反映出了面对马克思主义所采取的“赞成与反对”的犹豫、困惑。并且这种折中最终导向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解和误解;行文中常常前后是矛盾的。这里集中选取三个例子佐证。

  第一、对马克思革命的、批判的思想认同上。他正确地看到:“只要资本主义存在,我认为我们就不能宣称他对这一制度内在性质的认定是错误的。”[[14]]然而不禁要问:所承认的被马克思所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到底是马克思所分析的生产力和资本主义占有方式的矛盾,以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还是在经济合理化过程中私有制的活力被逐渐削落由此而导致的社会运行不协调,是各种社会因素,尤其是政治因素发挥作用的结果?对这一问题的回复是模棱两可的。

  第二、在对于社会主义的理解上。看得出来实际上是不相信非资本主义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能够走出一条超越资本主义的道路来。“人们相信,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产生的‘理性化’就已经发生了,这也使得资本主义有可能在受损最小的情况下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管理……‘武装工人’保卫下的政府指导下的‘办公室和工厂’。列宁的看法是一种幻想。”[[15]]这里则用“理性化”的说辞搪塞了读者,取代了对于革命和过渡时期阶级斗争状况的真实分析,颇有鼓吹和平过渡否定暴力革命的嫌疑。还说:“自列宁以来,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描绘历史可谓是一种尴尬的倒退,它放弃了列宁的观念,却与技术和组织需求产生了令人不安的冲突,这些需求是从资本主义的过去继承下来的工业设备导致的或者是由社会主义政权改造的作为对其工业生产方式的一般性订购的一部分。”[[16]]在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国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差异性,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无产阶级政党自身成熟程度的不同,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构成状况的不同等原因,因而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必然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但这并不是尴尬的倒退,而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具体实际相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第三、关于看待社会主义自由上。认为社会主义自由完全只是经济上的自由,还指责《共产党宣言》没有说明真正对自由构成威胁的因素。“《共产党宣言》中没有提及被当代看来对自由构成最大威胁的社会和政治生活方面。关于持不同政见者、公民权利、社会或性别解放,尤其是知识自由,《共产党宣言》没有谈及任何愿望或主张”。显然海尔布隆纳并没有理解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理论的主题: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们所取得的任何自由和社会进步,归根结底只有在由物质生产力发展所提供的基础和可能性空间之内才成为一种现实性;物质生活的过程制约着每一个社会的政治的和精神的生活过程。马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明确指出:“只有在现实的世界中并使用现实的手段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没有蒸汽机和珍妮走锭精纺机就不能消灭奴隶制;没有改良的农业就不能消灭农奴制;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供应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解放”是一种历史活动,而不是思想活动,“解放”是由历史的关系,是由工业状况、商业状况、农业状况、交往关系的状况促成的。”资本主义现代性之下在人们生存各方面凸显出来的所谓“其他领域的自由问题”——例如政治危机、文化精神衰败、性别压迫、公民权利受到践踏等等,归根结底是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衰竭的症候表达,而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也不在于什么公民运动或文化运动,而在于对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彻底的、革命的公有制改造,亦即社会主义革命。对于任何一个稍有常识的马克思主义者而言,如下事实是显然的:在任何社会变革中,经济解放都是一切社会解放的先导和最终推动力量。“生产者只有在占有生产资料之后才能获得自由”(《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264页)“对于现代社会而言,最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甚至没有将‘在社会主义社会国家自由解放被击败’的论题视为战略主题。”[[17]]这是无端指责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宣言》,在他看来社会主义是不自由的。之所以会误判,是因为从脱离工人运动、与无产阶级解放无涉的角度谈。作为典型的学院派代表是无法真正理解马克思的。他们只能在他们那个可怜的狭隘圈子里自说自话、装疯卖傻。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造成了无产阶级的贫困,要真正消灭异化,实现自由,只有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社会主义的自由不是资本主义的自由,社会主义的自由是建立在公有制的基础上,任何自由都不是绝对的。可见对社会主义的理解是肤浅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是具有社会历史性的,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地更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属于19世纪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共产党宣言》尽管带有时代的烙印,但也不必这么吹毛求疵,这是小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偏见,自然不能读懂马克思。

  坦率地说,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确实如海尔布隆纳所言,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但是这第三种态度并不是他所采取的那种笼统的“赞成与反对”,而应当是既不离经叛道,也不僵化教条,走继承与发展、坚持与创新相统一的道路。

  实践也证明,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今天,我们洞察时事仍然要求助马克思。正如所说:“在我们这个时代以及之后的时代,世界发生的改变,很大程度上受马克思主义的启发和引导。我们现在的任务是了解它。”此外,也不应忽视给我们提供的第三种既赞成又反对的态度去对待马克思主义。

  [[1]] 侯惠勤:“纯客观的学术研究无法真正读懂马克思主义——以海尔布隆纳的《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为例”,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年第12期:第5-6页。

  [[2]] [美] 海尔布隆纳 《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马林梅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16年,第1页。

  [[3]] [美] 海尔布隆纳 《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马林梅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16年,第6页。

  [[4]] [美] 海尔布隆纳 《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马林梅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16年,第6页。

  [[5]] [美] 海尔布隆纳 《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马林梅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16年,第7页。

  [[6]] [美] 海尔布隆纳 《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马林梅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16年,第7页。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6页。

  [[8]] [美] 海尔布隆纳 《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马林梅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16年,第15页。

  [[9]] [美] 海尔布隆纳 《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马林梅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16年,第22页。

  [[10]] [美] 海尔布隆纳 《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马林梅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16年,第43页。

  [[11]] [美] 海尔布隆纳 《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马林梅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16年,第43页。

  [[12]] [美] 海尔布隆纳 《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马林梅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16年,第45页。

  [[1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636页。

  [[14]] [美] 海尔布隆纳 《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马林梅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16年,第65页。

  [[15]] [美] 海尔布隆纳 《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马林梅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16年,第113页。

  [[16]] [美] 海尔布隆纳 《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马林梅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16年,第113页。

  [[17]] [美] 海尔布隆纳 《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马林梅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16年,第117-118页。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布衣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3. ​吴铭:为什么不从所有制角度分析问题呢
  4. 李光满:从刀郎看中国文人的风骨
  5. 清华大学哈弗版经济管理学院还有必要办下去吗
  6. “氢政治”: 三个颠覆性预测, 为何都指向中国?
  7. 星燧:普京的“闪电”中东行
  8. 2024请回答,中国市场经济“边”在哪里?
  9. 司马南:黄金万两——一项美国的核心秘密
  10. 大蒜也有错?
  1.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2.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3.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难吗?
  4. 送完一万亿,再送一万亿?
  5.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6.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7.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8. 又一处敬立毛主席塑像,各地纪念活动越来越多
  9.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10.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论》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册)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贵生|如何科学认识毛主席的晚年实践活动? ——纪念130周年
  4.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6.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0. 当心,他们要对孩子下手了!
  1. 张殿阁:在十大开幕式上执勤——记伟人晚年几个重要历史片段(二)
  2.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3. 《决裂》:我们到底要与谁决裂?
  4.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5. 记忆:流浪汉张来娃儿
  6. 《邓选》学习 (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