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罗斯福新政”的被推销(上篇)
——看看谎言如何变成了完美的神话
自改开以来,“罗斯福新政”的国家用基本建设投资拉动经济,似乎被奉为“金典”。可事实证明,这是个弥天大谎,学“罗斯福新政”造成的产能过剩十分严重,解决起来更十分棘手。
以致习近平就任总书记数月,就于2013年4月25日的政治局常委会上强调:“积极推进产能过剩行业调整,坚决遏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同年7月25日,工信部公布了当年首批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同年10月15日《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发布,文中对产能过剩造成的后果,明确指出已超出经济领域范围,“甚至影响到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大局”,还明确指出已是“根源性”矛盾,“产能严重过剩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诸多问题的根源。”并将去产能作为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之首狠抓不放,并先后几十次在开会、学习、调研中反复强调去产能。
在去产能中求发展,就成了新时期中国的一道亮色。为汲取前车之鉴,对罗斯福新政的被推销,也很有必要做个梳理。
一、“罗斯福新政”是个什么玩意
如果相互政治立场对立的人说“罗斯福新政”不是个东西,这往往会被对方认为是意识形态在作怪,那么,看看被公知精英们认同和膜拜的国民党时期的教科书和美国学者如何“妄议”“罗斯福新政”!
1、何为“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指1933年罗斯福任美国总统后,通过国会制定了《紧急银行法令》、《国家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社会保障法案》等法案,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核心为救济(Relief)、复兴(Recovery)和改革(Reform),也称“三R新政”。
“罗斯福新政”在当时都说不上新,很多措施都是前任胡弗总统搞过的,只是他改了一个名称,变本加厉罢了。罗斯福搞的那个《国家工业复兴法》,主要就是各大企业联合起来,垄断价格,消灭竞争,保证工资水平。搞的那个《农业调整法》,给农民发补贴,让他们拿了补贴在家玩,不种地或少种地。新政的核心是强化国家干预经济,突出国家投资大规模掀起基本建设高潮。在一定意义上讲,这无非是加强中央集权,加大计划经济成分。在美国这样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里,居然搞得起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罗斯福新政”为什么强化国家干预经济,要搞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因为,与罗斯福新政时代的美国饿殍遍地,民不聊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苏联经济在世界范围一枝独秀,苏联的社会主义体制显示出计划经济的体制性优势。1925年苏联的工业产量只相当美国的5%左右,到了1937年工业产量翻了近三番。1935年到1936年,苏联取消了所有票证,实现统一低价敞开供应。正是由于苏联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使得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了巨大的红色热潮,那个时代真是社会主义的黄金时代,也使罗斯福推行的“新政”,不得不借鉴苏联的经验。
2、旧中国的历史教科书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那么,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旧中国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普遍认为:并未挽救美国的经济危机,事实上是失败了。例如,1935年的《初中复习丛书外国史》中写道:“自罗斯福总统登台,虽极力提倡蓝鹰运动,劝人民及时购买,并实行通货膨胀,解除酒禁等,其于恢复经济繁荣,仍无甚大效果。”再如,1946年的《复兴初级中学教科书外国史(下册)》直言:新总统罗斯福当选后“实行其复兴政策。……美国各地工潮之汹涌,足为罗氏复兴政策失败之显明表现。”旧中国的教科书,国民党为维护美国的“光辉形象”,评价“罗斯福新政”仅仅写到1935年,强调罗斯福新政实行两年多,并没有什么变化,带有“子为父隐,直在其中”。
实际到了1937年至1938年,美国经济更加恶化。从1937年8月到12月,纽约时报的股指从110猛跌到85。三个月内钢设备利用率从80%下降到19%,从9月到12月,有200万人失去工作。到1938年头几个月,美国的失业者增加400多万,大批美国人在垃圾堆里寻找食物。因救济金发放一空,芝加哥等大城市关闭全部救济站。工程振兴局局长霍普金斯报告:南方的17个州,每个州都有人挨饿。伯纳德•德沃托声称:“罗斯福时代的萧条要比胡佛时代严重得多”。
美国之所以能够摆脱危机,主要是战争的作用,而非体制的优势。从经济动因上说,恰恰是1937年美国经济全面恶化传染给日本,促使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从1937年到1938年开始,美国输往日本的军用物资数量大大增加,大发战争横财,这不仅支持了日本侵华战争的顺利进行,也促使美国国内经济走出危机。到1941年美国又与日本开战,美国经济便走向全面繁荣。
2、美国学者如何著书立说评价“罗斯福新政”。美国经济历史学家伯顿·W.福尔索姆出版了一本《罗斯福新政的谎言》,在这本令人震惊的著作中,揭露了富兰克林·D.罗斯福新政那史诗般神话的实质。福尔索姆认为,罗斯福的道德品质很成问题。他对企业界精英充满仇恨,他所开创的新政,具有缺乏计划性、浪费性支出严重和为获取政治利益而投机的特点。并明确指出:罗斯福的一系列政策,未能实现经济的复苏。他操纵公众舆论,使得美国公民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20世纪30年代经济停滞的同谋。
罗斯福时期的所得税率居然达到79%,对企业未分配的利润还要征税90%,除此之外还对消费品如汽油、口红征收大量的消费税。企业和人民在如此重负之下,经济怎么可能复苏。1931年美国失业率是15.9%(大萧条之前是3%左右),到1939年仍停留在17.2%。大萧条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私人投资率的萎缩,而新政时期私人投资的恢复也很有限:1929年私人投资占GDP的16%,到1941年也就恢复到14%。就人均GDP来说,1939年美国的人均GDP仍低于1929年。
二、谁在改开中恶意推销“罗斯福新政”
就这样的一个“罗斯福新政”,在改开中却被妆扮成一种发展经济的经典模式。那么,都是那些群体控制话语权,在极力推销“罗斯福新政”?
1、一群道貌岸然的公知精英,蓄意做着夸张。以茅于轼为代表的,包括原本一个普通中学历史老师的袁腾飞等公知精英,甚至是被美国拿钱豢养的,一群脑门贴满教授、专家、著名学者等标签的公知精英,他们纠集在一起,蓄意夸张的推销“罗斯福新政”,甚至不惜造谣的鼓吹“罗斯福新政”。茅于轼在《生活中的经济学》:大肆吹嘘什么,罗斯福新政以后出现了公路建设高潮,这个高潮一直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如何的振兴了美国经济。查查各大学的学报中,在相当一个时期,宣扬“罗斯福新政”的论文成为时髦。甚至中央和国务院的研究机构里,包括一些学者型的官员,也都在积极推销“罗斯福新政”。以至在一个时期内,似乎不讲点“罗斯福新政”,那都是落伍。
2、主流媒体和教科书联手,大力进行推销。官方的媒体大力宣传,如,央视《世界历史》第84集,集中宣扬罗斯福新政;MBA智库百科、360百科词等词条,积极定义罗斯福新政:“新政增加政府对经济直接或间接干预,缓解了大萧条带来的经济危机与社会矛盾。”“针对当时的实际,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大刀阔斧地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机的政策措施”。列为教科书的重要内容进行灌输,人民版高一年级《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课件、“罗斯福怎样使美国获得新生和繁荣”《罗斯福新政(人民版必修2)》、人教版历史教科书选修、《2017届高考历史专题考点练习: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等等。
3、在制度化的灌输中,被抬上圣殿!改开以来,无论来自哪方面的鼓吹“罗斯福新政”,无论产生的主客观效果,都居心不良地指向了一个人,就是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制度。按形成绝对主流话语的评价,“罗斯福新政”拯救了美国经济,毛泽东把中国经济搞到濒临崩溃的边缘,给国家造成巨大灾难和损失;把罗斯福说成是完美无缺的救世主,把毛泽东说成是犯有严重错误的人;把美国的体制描绘的那么自由和充满活力,把“文革”描绘成不堪的“浩劫”。这样一来,几乎所有学习过历史课本的人,都认为毛泽东不如华盛顿,新中国的新政不如罗斯福新政,中国的社会主义中央集权体制不如美国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的体制。
有一类知识的传承,在制度化的长期化灌输中,谎言都变成了完美的神话,它的标志就是人们不再追问为什么,而是变成了一种迷信。“罗斯福新政”在改开中,就这样被抬上了没有疑问的圣殿!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