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必须超越蚂蚁的视野
——“不能量化”证伪了劳动价值论吗(之五)
赵 磊
(西南财经大学《财经科学》编辑部)
从以上讨论中得出的结论是:用价值与价格的“不一致”来否定劳动价值论,这样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
其实,在科学探索的语境中,内容与形式不一致,本质与现象不一致,定性与定量不一致,本来就是现实世界的客观存在,也是科学之所以必要的基本前提。比如,当代物理学业已证明,真实空间与我们常识所观察到的空间并不一致。真实空间并不是欧几里得空间 ( 平滑空间) ,而是黎曼空间 ( 弯曲空间) 。
换言之,时间和空间是有结构的,并不是一个仅用 “线性”、“平滑”、“连续”就可以准确描述的存在。正如霍金所说:
“我们对以下两种现象都获得了实验的证据。第一,从日食时的光线弯折得知时空可以被卷曲。第二,从卡西米尔效应得知时空可被弯曲成允许时间旅行的样子。”
时间的压缩与延展、空间的弯曲与折叠,这些都是时间和空间的真实存在。由于这些真实存在与人们所观察到的现象并不一致,人们在常识层面上也就难以理解其所以然了。
因此,科学的任务,不是要用本质与现象的 “不一致”来否定事物本质的存在,不是要用定性与定量的“不一致”来否定事物定性的意义,而是要说明本质与现象、定性与定量何以会“不一致”。
从在这个意义上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之所以远在西方经济学之上,就在于: 在 《资本论》第一卷和第三卷中,马克思深刻揭示并科学回答了价值与价格会 “不一致”的原因。
科学家发现,在生物界中,蚂蚁只能感受到二维空间,不知道有三维空间。因此,若三维空间理论与蚂蚁所看到的二维空间不一致的时候,蚂蚁的不解可想而知。
这让我想起了某些经济学家。当他们发现劳动价值论与现实经济活动中的价格不一致的时候,便立马断言: “劳动价值论就是谬论! ”在我看来,这些经济学家的境界与蚂蚁的空间概念没有什么区别。用本质与现象的“不一致”来否定对本质的追问和把握,还自以为“科学”,这是庸俗经济学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
遗憾的是,刻画现象是否“像”以及刻画现象有无“定量手段”,居然成了当代经济学鉴别“科学含金量”的唯一标准。正如马克思所说: “而庸俗经济学却只是在表面的联系内兜圈子,它为了对可以说是最粗浅的现象作出似是而非的解释,为了适应资产阶级的日常需要,一再反复咀嚼科学的经济学早就提供的材料。”
“量化”固然是科学追求的目标( 即著名科学哲学家库恩把所谓“精确性”作为科学的标准之一), 但并不是科学的唯一任务。马克思有句名言: “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而为一,一切科学就都成为多余的了”。其实,发现并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定,才是科学的根本任务。
虽然西方经济学在量化经济现象上下了不少功夫,也做出了很多贡献,但在揭示事物本质这件事情上,西方经济学实在是乏善可陈 ( 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对本质是否存在都持怀疑态度) 。我始终认为,西方经济学在定量上的精确,掩盖不了在定性上的肤浅。而正是定性上的肤浅,决定了西方经济学在定量上的精确,往往也只是现象描述上的精确而已。
与科学揭示了事物本质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相比较,当今世界位居主流且如日中天的西方经济学,其所谓的科学性难道不值得我们认真反思吗?
最后我有必要强调,我并不反对“量化”研究,我反对的是以“量化”为名,否定对事物本质的分析和追问。换言之,我反对的是把现象等同于本质,从而以现象的量化与本质的揭示不一致为借口,否定揭示本质的必要和意义。
( 注:拙文《“不能量化”证伪了劳动价值论吗?》,载《政治经济学评论》2017年第4期。其电子版已经发布,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在《中国知网》下载全文。特别说明:《经济学必须超越蚂蚁的视野——“不能量化”证伪了劳动价值论吗(之三)》,首发在《察网》2017年9月18日)
更多文章请进入赵磊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aolei1957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