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网友进行交流时,有些网友提出了一些问题。其中天涯网友提出了如下问题:
“还是我还是有一个疑问求教:马克思恩格斯固然说过,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社会里,生产劳动将是自由者的联合体的劳动,但是这种联合体到底是全社会的呢,还是分散成为一个个类似于你所说的人民公社生产队那样的个体呢?如果是前者,则必须要实行国家统一计划调配,包括资金原料设备等生产资料,也包括生产出来的成果。因为无论是哪一个生产单位,它只能服从于社会化大生产中的分工协作。他既不可能生产出本单位需要的所有生产资料,也不可能消费掉生产出来的消费资料。全社会都从属于一个生产整体,当然也从属于一个消费整体。这种生产和消费,当然是建立在劳动者自己掌握生产资料,但这种掌控,必须要通过国家来统一掌控,才能实现社会化有计划的大生产。例如钢铁厂,他的原料,设备,电力等,都不可能是自行解决的;产品也不是自行消化的(每个工人分配若干吨钢铁产品是不可想象的),也不可能自己将产品投入市场进行自由买卖和商品交换,最佳结果还是要依靠社会化的统一调配。生活资料的分配也是如此,要通过国家统一来进行统一调度。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生产服装单位的劳动者如果需要袜子,或者通过国家从生产袜子的单位进行调拨,或者是以工资发放(劳动券也一样)的形式去购买或领取。而不会是自行交换,或是各自将自己的产品投入市场,搞分散性的各自竞争的市场经济。否则必然会破坏社会化大生产的计划性。 所以,您一方面主张公有制的劳动实体,一方面又回避国家或社会对生产和分配的统一计划和调配,同时又主张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必然否定社会对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生产和分配的统一计划调配,这中间的逻辑关系是不是有些自相矛盾呢?”
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以成立的根据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关系问题,以前我曾经给另一位网友作回答时作了九点分析和说明:对于这一问题,我想要给你说明的是: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基本特点表现为生产劳动的个体性和生产资料公有性的基本特点。与资本主义社会相比,社会主义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但没有消灭生活消费的个体性特点。因此,社会主义所有制就表现为一方面作为劳动力生存和发展基础的生活消费依然是个体性的,另一方面,生产资料是公共所有的。
那么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第一是人人都成为生产资料的公共所有者。作为公共的生产资料公共所有者,每个人都可以和其它劳动者一起,在不损害公有资产的前提下(或者说在保值的前提下),利用公共的生产资料,通过劳动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要。因此,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者并不需要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来实现。
第二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本身也消除了人们在资产所有方面的差别。因此,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者,具有双重身份的生产者,其差别不是表现在资产所有方面,而是表现在劳动所有方面。因此,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主体,不是资产所有者,而是劳动所有者;在社会主义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劳动所有权,而不是资产所有权。
第三是随着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人格化的资产者被消灭了,人们在资产所有方面的差别也消除了,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也不再存在什么产权的要求。因此,社会主义生产过程的实质,就是劳动者利用公共的生产资料(在保值的前提下),通过劳动来满足自己消费需要的过程。公有的生产资料必须处于保值的状态,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的变化就表现为劳动收入的变化,表现为能够满足劳动者需要的消费价值量的变化。因此,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企业,是以劳动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经济实体,我把这种实体称为生产劳动实体,简称为劳动实体。
第四,通过上面分析,我们知道,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本质上是一种消费价值(或消费品)的生产,不再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这种生产的主体是劳动所有者,其目的是满足个人的消费需要和公共需要;而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就是劳动者为企业、为社会提供相应的劳动量。
第五,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作用或功能首先在于它消灭了作为剥削者的资产所有者,从而使人人成为生产资料的公共所有者,改变了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的状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作用或功能其次表现在它消除了人们在资产所有方面的差别一一在同一种公有制面前,人们在资产所有方面是无差别的,因而它消除了产权赖以生存的基础。消灭人格化的资产者,消除人们在资产所有方面的差别,从而消除产权产生的基础,一句话,社会主义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作用和功能,就是消去资产所有者的主体性,从而为劳动所有者成为生产主体、为劳动者满足他们对劳动所有权的利益要求提供相应的基础。因此,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本质上是消灭产权和产权主体、实现劳动者主体地位、实现劳动所有权的形式。
第六,在社会主义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情况下,没有了资产所有者,只有劳动所有者;不再存在资产所有权的利益要求,只存在劳动所有权的要求。因此,社会主义生产过程,就表现为劳动者利用公有资产(在保值的前提下),通过自己的劳动满足自己的消费需要。但是,由于劳动者是以生活消费的个体性为基础的,因此,他们在消费需要和劳动投入方面都具有个体性质。因此,社会主义需要实行按劳分配:即在进行集体生产时,必须用恰当的形式反映劳动者在集体生产中投入劳动量的差别,并在生产结果的分配中体现这种差别。也就是说,正因为劳动投入具有个体性,所以才需要实行按劳分配,所以说按劳分配是生产劳动个体的体现。
第七,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经济具有市场经济性质呢?原因就在于劳动者是以生活个体性为基础的。因此,劳动者不论是以个体方式存在还是以集体方式存在,在劳动所有方面它都具有独立性的。劳动者在劳动所有方面的独立性,决定了公有制企业可以也必须作为独立的劳动实体存在和发展;决定于公有制企业必须以劳动者为主体“自主经营”,并在公有资产保值的前提下“收支处理”。既然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企业,是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存在和发展的。那么,就决定了社会主义经济仍然具有市场经济的特性。
第八,社会主义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因而公共的生产资料具有大范围的整体性。譬如国有资产,就具有国家范围内的整体性;譬如队办企业,那应有大队范围内的整体性。公有的生产资料具有大范围的整体性,决定了公有的生产资料,可以按照社会需要进行分配和按效益流动。这就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计划性的特点。从这个特点来说,从这一方面来说,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这没有错。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具有大范围的整体性,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相比于资本主义制度的主要优势之一,利用这种整体性优势,从而使公有资产的分布与社会需要经常处于一致状态,这是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这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可以避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周期性经济危机的优势所在。
第九,上面我们从社会所有制的两个方面一一生产劳动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分析了社会主义经济的两个特点:生产劳动和经济实体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形成了社会主义经济可以而且必然具有市场经济的特性;生产资料公有制所表现出来的大范围的整体性,这种整体性决定了社会主义具有计划经济的特性。那么,社会主义经济的市场经济性质与计划经济特性是不是互相矛盾呢?它又如何解决这种不同特性之间的关系呢?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曾经谈到“……我们假定,每个生产者在生活资料中得到的份额是由他的劳动时间决定的。这样,劳动时间就会起双重作用。劳动时间的社会的有计划的分配,调节着各种劳动职能同各种需要的适当比例。另一方面,劳动时间又是计量生产者个人在共同劳动中所占份额的尺度,因而也是计量生产者个人在共同产品的个人消费部分中所占份额的尺度”(《资本论》第95-96页,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76年3月出版)。从这里我们看到,在马克思那里,所谓社会主义经济的计划性,是建立在按劳分配规律的基础上的。按劳分配,既有按照劳动者投入的劳动量进行产品分配的涵义,又具有根据社会必要劳动进行劳动状态分配的涵义。前一种涵义,体现为产品的按劳分配,后一种涵义,表现劳动职能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按劳分配。而且这两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的: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如果不是社会必要劳动或者不能转化为社会必要劳动,那么这种劳动也就不能形成真正的消费价值,按劳分配就难以实现;反过来,各种劳动职能的分配如果满足不了劳动者的利益要求,那么,劳动者的劳动潜力也就难以发挥,各尽所能、按劳分配也是一句空话。社会主义经济的市场经济性质和计划经济性质统一于按劳分配规律,在按劳分配规律的作用下运行和发展。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把社会主义经济的计划性称为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把按劳分配则当作一个个人消费分配的规律,这是把生产和分配,把生产和消费进行形而上学的局部理解,从而把社会主义计划性理解为一种脱离经济规律进行行政操作的方式,显然是犯了重大错误。这与学术界并不了解真正的按劳分配是相关的。事实上,了解了社会主义所有制的两重性,即生产劳动的个体性和生产资料的整体性,就不难了解社会主义经济既具有计划性、又具有市场性的两重性。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地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一提法是十分恰当的。“国家宏观调控”是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的计划性特点,让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则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市场性特点。两个方面的结合,即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真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即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上的市场经济,由于实现了按劳分配,而使企业不再是资产所有权的体现,而是劳动所有权的体现。这种以公有制为基础的企业性质上已经是一个劳动实体,而不再资产实体,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成立的根据;另一方面又由于公有的生产资料所具有的整体性,这种整体性为生产资料按照社会需要进行安排的可能性。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具有的计划性的特点。这两个方面通过按劳分配的过程统一起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不同特点。
市场经济因为商品经济的存在而存在。社会主义生产既然还要进行商品生产,那它带有市场经济的特点,是在情理之中的。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结合价值规律的作用所形成的新的经济形式。而不是复制西方经济模式。抄作业是不可能抄出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来的。
以上回答涉及了一系列新的经济学概念或范畴:包括经济实体、劳动实体、资产实体、劳动所有者、劳动所有权、消费价值生产方式、按劳分配规律等等。除此之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涉及到“工本”、“公资”、“社会主义生产力”、“劳动人”等重要范畴。对应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以工本为基础的范畴体系,对于这些新的概念和范畴在我的其它相关文章中有详细论述,在本公众号或今日头条上都可以阅读和了解。
关于我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如何来的,它又是怎样运行和发展的。稍后我将另文说明。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