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都让我聊聊怎么变革生产关系?话说这问题是能随便聊的么?
不过既然你们都想听,那我只能尝试着在可能的范围里聊一聊这个话题。
实际的生产关系变革极其复杂,如果我们要找一个起点,那么这个起点往往都是从舆论这两个字开始的。
《毛选》第五卷里面就说过:
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毛选第五卷,在八界十中全会上的讲话》
陈胜起义前,也得先喊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就是一种舆论,一种意识层面的工作。
太平天国运动,搞了一整套天命神权的东西,别看那玩意神神呼呼的,但是它在舆论上的宣传却通俗易懂,“有田同耕,有饭同吃”,你看,其实农民都听得懂。
到了孙中山的时候,舆论工作就相对科学得多了,他提出了系统的一套民主共和的思想,提出了三民主义的理论体系。民族层面,他开始要求民族主权;民权层面,他引进西方的立法、议会、行政、司法等一整套的理论制度;民生层面,他提出了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的原则。
当然,这里孙中山提出的“民”,其实主要指的当时的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等等,跟农民关系不大,所以他也不用讲农民听得懂的话。但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应该说舆论工作跟以前那种单纯的农民运动的舆论工作已经有质的不同了,它不再是一些朴素的观念和口号,也摒弃了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东西,而是真正上升到了系统的理论层面。
列宁的一句话:“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所阐述的就是理论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与恩格斯写《共产党宣言》,后来马克思又写了《资本论》,都是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得出理论,然后把这些理论工具交给群众,群众有了思想和理论的武器,才能知道怎么去做。有人可能会说,有几个群众读得懂马克思写的那些东西?这个完全不用担心,就好像也没几个人能搞清楚万有引力的复杂论证过程,但是科普完结论以后,起码大家都知道了苹果掉地上,不是因为天神的某种规定,而是因为地球有引力。
再比如劳动价值论的出现,论证很复杂,但结论很简单,以前地主说粮食的价值来自土地,资本家说商品的价值来自资本,但劳动价值论告诉工人和农民,这些东西的价值统统来自劳动。就这一条,土地革命的理论武器不就有了吗?按劳分配的科学依据不就有了吗?
马克思有一句话: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这句话其实说的就是舆论工作的重要意义,光靠理论批判是绝对不行的,扫帚不扫,灰尘一万年都不会自己走。但是一旦通过理论批判让群众理解和掌握了这些理论武器,那情况就大大不同了,它就会变成真正的物质力量。
我们自己的革命史就准确无误地验证了这句话,马列主义的理论传播到中国以后,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掌握了这个理论武器,然后又把这些理论拿到工人那里传播。后来发现理论必须与中国的特殊实践结合才行,不仅是要告诉工人,更重要的还得告诉农民。于是他们又拿着它到农村去。他们把缜密复杂的理论概括成简单通俗的语言,告诉群众你们活得不成人样,不是因为命不好,也不是因为不够努力,而是因为你们的头上有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一整套的剥削制度。至于这些制度是怎么压迫的,不用讲哪些宏大的叙事,同志老乡们一起坐下来,诉个苦,谈谈心,道理就全给你讲清楚了,这就是舆论。
有了舆论准备,思想就不再只是思想,理论也不再只是理论,而是变成了可以改造世界,改造自己的物质力量。
所以接下来变革生产关系的第二步就可以展开了。
生产关系核心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比如土地都归地主,越来越集中,导致大量农民失去土地,再比如资本趋于集中垄断,消费不足,工人走向失业等等。
当然,变革也不完全都是所有制变革,比如增加劳动者权力,以改善劳资关系,调整分配比例,已增加劳动者收益,也都算是变革生产关系。只不过权力和收益的再分配,根本上是受制于所有制的制约的,只能算是一种不触及根本的改良斗争。
但是不管是哪方面的生产关系的变革,它一定是要通过阶级斗争的形式去完成的,总没有人奢望于说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发善心,主动出来让渡权力和收益,甚至让渡生产资料。如果说他们“主动”让渡了某些利益,那么也不会有其他原因,归根结底不过是想把可能的“阶级斗争”扼杀在摇篮里。
因此这第二步的生产关系变革与什么密切相关?与阶级斗争的性质密切相关。
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太平天国时期就提出要均分土地,孙中山时期又提出要均分地权,这都是变革生产关系里面的所有制,即土地所有制关系,但为什么都没有实现?
孙中山时期的平均地权没法实现,其实很好理解,我们以前提到过很多次,因为它不仅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而且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这个阶级在当时很多本来就出身地主阶级。他们怎么可能自己拿枪打自己?唐生智在北伐途中,听说老家有人分他的地,随即撂挑子,大有调转枪口之意,当时这样的革命军司令不在少数,这土地怎么可能分得下去。
但是为什么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也没实现“有田同耕”的愿景?对于这里面的原因,有人说是分田方案上搞平均主义,因此遭到反对,也有人说是因为小农经济不适应社会生产的发展,所以被淘汰。这些说法简直是胡说八道。
红军分田就没有搞平均主义?也搞嘛。只不过边搞边发现,过于平均容易引起中农的不满,这部分农民占比大,他们不满这地就不好分。于是又改成了“抽多补少,抽肥补瘦”,对富农,一开始给人家分坏田,后来意识到对立面太多不好,又改成富农也能按人口平分,地主也可以分田,你说说这算不算平均主义?怎么分,分多少,这些都是在分的过程中调整的,更何况人家太平天国的分田方案里也没搞你们说那种平均主义,起码人家一开始就知道要肥瘦搭配,光这一点比红军最早的分配方案还有先见之明,怎么就平均主义了?
至于说什么小农经济不适应社会化生产,那更是瞎扯,那个时候的旧中国,谈什么社会化生产,半个多世纪以后,红军分田不一样按照小农模式去分,分完才开始推广合作社。新中国建国以后,才开始集体化改造,结果后来包产到户不一样给你分下去。太平天国时期,怎么可能因为不适应社会化生产所以分不下去。
根本原因只有一个——哪个阶级在领导。
红军分田的时候,也有人天天喊着:军队就是用来打仗的,仗打好了,其他问题就解决了。毛主席那时候就指出,红军不仅是用来打仗的,而且要担负起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设政权的作用,军事必须由党来领导。为政治服务。否则一但违背了这些原则,就有脱离无产阶级领导,走向军阀主义的道路。
无产阶级,是唯一一个可以摆脱私有制束缚的阶级,是唯一一个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的阶级。这种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和那种“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完全不同的。以往不管是封建帝王还是资产阶级提出的民生问题,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得对牛马好一点,不能杀鸡取卵、涸泽而渔。而无产阶级追求的群众利益就不是这样,而是以前做牛马,现在要做人,要人民当家作主。这里面分歧是很大的,以后我们写篇文章单独聊这个区别。
所以从红军时期开始,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也就是毛主席领导下的我党,虽然也数次差点偏离无产阶级领导的轨道,出现路线分歧,但总是在关键时刻得到了纠正。就比如有人不想去做组织分地,组织群众,建设政权的工作,而是想着到处打游击以扩大影响,这不就是差点偏离无产阶级领导的危险吗?后来是通过古田会议才纠正了这种路线趋向。
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阶级是农民阶级,这个阶级提出的均分田地的口号,其实和后来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提出的均分田地本质是一样的,它只能停留在口号,一种号召农民参与的口号。它的领导阶级从一开始就不是朝着真正为人民利益斗争的道路上去的,农民参军以后不会有类似红军那样的改造,也不会建立什么士兵委员会、军事民主、官兵一致等原则,更不要指望他们去做群众工作,与群众建立起真正的鱼水关系。农民领袖就更不要说了,一旦取得一定的胜利,必然陷入权力斗争的漩涡之中。这种组织,面对的又是帝国枪炮已经入侵的特殊历史时期,因此失败也就是必然的结局了。而分田分地,只不过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其中一项关键性的改革而已,没有无产阶级领导,没有人民军队去践行这项工作,没有红色政权等一系列的改革加以保障成果,你这个地是不可能在当时那样的战斗环境下分成功的。
试想一下,当时没有古田会议,没有把人民军队的性质真正确立起来,没有人去做群众工作,把军事和政治对立起来,一句话,脱离了无产阶级的领导路线,土地革命能成功吗?
土地革命属于典型的生产关系变革中的所有制变革,而这个变革是否成功的根本原因,就是哪个阶级在领导。
列宁为什么特别强调无产阶级专政?毛主席后来为什么特别强调政权必须掌握在马列主义者手里,掌握在无产阶级手里?
人民当家作主是一个愿景,在他们还无法真正参与到社会生产方方面面的管理中来的时候,领导权掌握在谁的手里,实际上就会走什么路线,所谓的哪个阶级领导,就是那么个意思。
所以当你判断一个政策的改革,调整,是朝着有利于哪个阶级去的,不需要其他标准,只有一个标准——这项改革是哪个阶级领导的。
第三,你要变革生产关系,一个绕不过去的坎就是同时也要变革上层建筑,因为上层建筑就是保护生产关系的。
比如,红军要变革土地所有制,地主不愿意发生这种变革,于是保护土地地主所有制的国民党军队就要发兵来围剿,所以我们就看到了十年土地革命战争中的围剿与反围剿,又看到了后来三年半的解放战争。人家那个上层建筑要保护地主的土地,要保护官僚掌握的资本,要保护帝国主义在我们这里的种种特权条款,而中国人民要改变这种生产关系,人家又不愿意,于是就不得不同时摧毁其上层建筑,也就是当时的国民党政权。旧的上层建筑被摧毁,新的上层建筑建立起来,于是解放战争后,南方的土改就进行得异常顺利,不再像红军时期那样艰难,因为保护它的上层建筑已经被打跑了。
后来社会主义改造以后,公有制的所有制生产关系大面积建立起来,按理说,经济基础(也就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决定上层建筑,这事妥了,不会有变故了。但为什么后来又说要搞意识形态领域的革命,要巩固经济基础,要保证领导权掌握在马列主义者的手里?大家结合前文想想这个道理。
大家只需要看到我们原来是怎么从舆论工作开始,从理论工作开始,然后有了无产阶级先锋队,有了无产阶级领导,再然后去改革土地所有制,以及后来新中国建立以后,又在无产阶级领导下,改革资本主义所有制,建起社会主义公有制。看清这个过程怎么发生的,不就一目了然了吗?
你可以这样搞,资产阶级可不可以?那时候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有人说,哪里有资产阶级?我看不见啊。现在大家看见没有?还是假装看不见?毛主席那时候的担忧是不是多余的?这些东西历史早已证明,如果还看不见,那就让子弹再飞一会儿吧。
所以回到本文最初的问题,如何变革生产关系?
这样一个宏大的问题,当然不是一篇文章可以说清楚的。尤其是对于个体来说,即使你清楚的知道这个过程是怎么发生的,但你能做的仍然极其有限。
但知道这个过程又不是完全没有意义的,起码有一天,当你身边有一个骆驼祥子一样的人出现时,你不会傲慢的对人家说:都怪你这货不够努力。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