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感叹
盼了多年的韶山之行,竟遇到了39度的高温。那天从长沙出发,上车前感觉热,还有一丝风。心里想,长沙的暑天就是这样,热是热,只要有风,哪怕是那一点点,旅途也好过。
没有想到,旅游车停在韶山。车门一开,热浪扑面而来。走出车厢,更觉得热,没有风,铜像广场四周的树木树枝纹丝不动,只有火辣辣的太阳在头顶照着。
立在广场的中央仰望毛泽东的铜像,汗水在两鬓淌着。擦把汗三鞠躬。对毛泽东的尊敬发自我的内心。尽管毛泽东离开我们已经三十多年了,但只要谈论起他,我和我的朋友总有一种感激之情。记得前年,一位做药品生意发了财的老板请我和流浪作家王少敏吃饭。吃饭的理由很简单,就是感谢王少敏,原因是王少敏的策划使老板一种滞销的药品变成了畅销。席中,这位老板谈起了不久的台湾之行,谈着谈着,他得意的说,中国如果没有毛泽东,中国老百姓的日子要比现在好得多。他的话刚落地,王少敏“嗖”得一声,把筷子重重的往桌子上一放,大声让他闭嘴。老板迷惑的望着王少敏,他不知王少敏为什么发这样大的火。那天离开酒店,王少敏没有向老板打招呼,就一个人打了的扬长而去。我看到了立在丰田轿车旁的老板一脸尴尬。后来我和王少敏在古城一家茶秀就中国和毛泽东的问题有过一次对话。那次对话的核心就是,不论毛泽东人生中有什么失误,但他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和他的人格力量是任何人无法相比的。
那天,在旅游车上听导游介绍铜像广场日月同辉的故事,我在心里嘀咕,这可能是伟人家乡的人对伟人表述怀念的一种形式 。当我在韶山纪念品销售点看到日月同辉的录像,我相信了。翻开人类生存的历史,存在很多难以解释的自然现象。《资治通鉴》对重大自然现象作为国运征兆的记载;西方一座山上诺亚方舟的遗物……文化不同的中西方在这一点上是相通的。我无需用什么语言去阐述日月同辉,毛泽东的出生、逝世、百年诞辰尽管出现那么多令人浮想联翩的传闻,历史的天平就是老百姓心里的那杆秤。
那天尽管气温高达39度,但去韶山参观的人很多。在毛泽东韶山旧居前我遇到一位操着东北腔的老人,他让我替他照个像。我拿起了老人的相机,相机不错,是尼康的。当我打开取景框,准备按下快门时,老人突然问我把毛泽东的旧居照全了没有。我告诉说,要想照全,人就要小。老人说人小不要紧,后面的旧居一定要照全。照好后,我把相机递给老人,老人看了看,高兴的向我点点头。
中午12点,导游让赶快上车,说到刘少奇的旧居花名楼吃午饭。旅游车驶出铜像广场的瞬间,我看到了那位刚才让我帮忙照相的老人。老人脖子上挂着相机,一双手捧着一尊毛泽东铜像向停车场走去:正午的太阳照在那尊铜像上,泛显的金光中老人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神态……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