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鲁镇:略论祥林嫂驯服的抗争
苏 杜
时间 2009-11-15
(本文大意:祥林嫂的一生是抗争的一生,然而,祥林嫂的抗争却是为了表示驯服的抗争。“以福导民”是“以死惧民”的补充。祥林嫂的悲剧在于她从来就没有怀疑过自己抗争的目标与权力,心甘情愿地做了“以福导民”仁政的牺牲。)
祥林嫂的一生是抗争的一生。丈夫去世,婆婆要卖她换钱为第二个儿子娶媳妇,她抗争而毅然出逃。有幸被鲁四太太收为女佣,自知生路来之不易,她不惜力气,不论食物,为了一条活路,她拼命苦做,一个人顶俩男工。不幸被婆婆抓回,缍卖给深山的贺老六,她一路不停地骂,一头撞在香案上,以命相争。贺老六病死,儿子遭狼,二度走进鲁四老爷家,她不怨天忧人,深深反省的是自己“真傻”。阿毛故事被鲁镇上人们咀嚼够了,连最信佛的老太太也讨厌了她,她就闭紧了嘴巴,在人们又冷又尖的笑声中过。柳妈将两个死男人要在阴间里锯分她的更可怕的未来告诉了她,她就将积攒了几年的十二元鹰洋悉数在土地庙里捐了门槛,让自己的替身“千人踏万人跨”,借以自赎。终于一无所值而被鲁四老爷赶出家门乞讨街头时,她又用精神而不是力气发出了“魂问”,做了最后的一次抗争。虽然在“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祥林嫂实在是活得百无聊赖,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就像今日富豪看的农民工百无聊赖、无由存在一个样,但在她自己,出逃,苦做,撞案,自责,自赎,问魂,其实是抗争了整整一生的。
然而,祥林嫂的抗争却是为了表示驯服的抗争,或者说,她的抗争,其实正是驯服的表现。她出逃,她撞案,似乎是在抗卖,其实却是她无限忠于“好女不嫁二男”的女德的。而女子的“从一而终”,不过是臣子的“从一而终”向民风的延伸,所谓以政御德,以德治国者也。她的苦做、自责、自赎,更是顺民本色的集中体现。她是深信,只要好好做,尽心尽力地做,不抱怨,不妒嫉,不生分,认命,从命,就一定能有一条生路的,并且会一天比一天要好,老天爷对她也是公平的,千辛万苦之后,总会眷顾到她的。她的问魂,虽然映射了她一生信念的动摇,但这于“活着有趣的人们”,已经毫无影响了。她“不早不迟,偏偏”死在鲁镇祝福之时,正证明了鲁四老爷对她“是一个谬种”的判断。即便是对她的魂问略有所知的“我”,虽然最初还有一点“不安”与“疑虑”,但略经一想,不是“反而渐渐舒畅起来”,又入蒙胧,为隐约的联绵不断的爆竹声,为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为团团飞舞的雪花经所拥抱,陷入了懒散而且舒适的祝福空气中了吗?便是鲁四老爷的短工,这看来是祥林嫂的同类了,不也就是“老了”“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这样淡淡的一句吗?终生为了驯服而抗争的祥林嫂,终于微尘似地迸散,无声无息地寂灭了,没有伤及贵贱,没有影响天地圣众,她实在为鲁镇的和谐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圣话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国学大师们均以为这是指斥暴政的名言,但我看这鬼老子不过是在说,“以死惧民”这个办法,并不高明,就像不懂木工的莽汉去硬装木匠砍木头,很少有不砍伤自己手指头的。所以呢,与其“以死惧民”,不如“以福导民”来得更有效。简言之,这倒是仁政的核心。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便做了这“以福导民”的仁政的牺牲。
祥林嫂的悲剧就在这里。她从来就没有怀疑过自己抗争的目标与权力,她自以为“以福导民”是为她计的,哪里知道这不过是“以死惧民”的补充。她以为,她也是应当和有权“从一而终”的一女子,或者说,“从一而终”也应当是她的人生规范。她抗争,从出逃到撞案到捐门槛,她都有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按照“活得有趣的人们”的话去做,就可以赎掉自己的罪名。但她哪里知道,“从一而终”之类,都是“活得有趣的人们”的有趣的把戏,与她是毫不相干的。她头上的伤疤,只不过是鲁镇人们嘲笑的标记。以命相抵虽然很壮烈,但她是没有这个权力的。她以命相争的撞案,不过是一场“自杀秀”,用柳妈的话来概括,“总是你自己愿意了”。她不断地向鲁镇人们诉说着自己的不幸,原以为人们都是慈悲为怀的,只有在她觉得人们的笑也是又冷又尖的时候,才明白了自己并不属于人们应该怜悯的范围。她兴冲冲地捐了门槛,原以为此举足以洗清自己的罪名,可以赢回上福礼的资格了,但鲁四太太的一声断喝却彻底打碎了她的梦幻。原来,大慈大悲的神、菩萨、土地爷,也是只归鲁四老爷家,以及其他“活得有趣的人们”所有的,她有被神、菩萨、土地爷惩罚的罪,却没有为它们所超度的福。然而,这时,却已经到了她的末日。而且,从她最后的问魂来看,她也没有完全放弃自以为是的抗争目标,尽管灵魂的有无对她来说结局都是一样的。
不过,这还不是鲁镇之所以成为和谐鲁镇的全部。为了驯服而抗争的,并不是祥林嫂一个人。对于祥林嫂“不早不迟”偏偏死在祝福之夜,“短工”淡淡的“还不是穷死的”,与鲁四老爷的“可见是一个谬种”是和谐的,也是表示驯服的抗争,由此而由“短工”而升为“长工”也说不定。柳妈大约向来是被看作“帮凶”的,但她对祥林嫂“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的宣教,也是为了表示神、对菩萨的驯服,尽了一个虔诚信女的责任,没有任何一尊菩萨会斥她为不和谐因素。鲁镇上专门来听祥林嫂不幸故事的人们,终于变得不耐其烦,笑也是又冷又尖了,看似有违了慈悲为怀,但却正符合“品德祥明德行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平”的古训,做人原是不能偏激的,即使是悲天悯人,也不可偏离了和谐的宗旨,哭天抹泪地没完没了。如今有些人一听说矿难死了多少人多少人,就禁不住义愤填膺、捶胸顿足,指斥官僚,痛骂奸商,都是没有鲁镇人们学习《论语集注》那般好的缘故。至于鲁镇以外的人们,如祥林嫂的婆婆,卖守节儿媳以换钱,这很是违背“从一而终”,令鲁四太太大为吃惊的了,但仔细一想,却又符合了“三从四德”的原则。祥林嫂的出逃与撞案,原来也可以解释为有违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殁从子”的大原则的。祥林嫂没有儿子,自然应当“从”翁姑,有婆婆在,鲁四太太也是应当靠后一步的。而我们的鲁四老爷,则是鲁镇的文化精英,其对祥林嫂的“皱眉”,虽然曾受过太太“雇短工历来之难”这一市场经济意识的影响,但寡妇不得在祭祖这样隆重的庆典上上福礼,是绝不让步的,而在这一点上,太太也是与之一致的。鲁四老爷骂“新党”,骂“谬种”,似乎有违于“心气平和”的下款,但又符合了“德性坚定”的上款,鲁四老爷总是有理的。儒者,柔也,其理通达,绝无不和不谐之时之处的。和谐鲁镇,实在是精英与群氓在儒教指导下共同打造的。
俗话说,“倒退是没有出路的”,不过,那要看是什么事。“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分工”之类,那是要“与时俱进”,“向前看”的。要论建设一个和谐社会,恐怕是一个例外,倒退的路却格外得宽。不远百年,和谐鲁镇,便是一个不错的样板。
看彤云低垂,雪花团飞,冬至将近,年节又临,天地圣众,又要前来歆享牲醴和香烟,给鲁镇驯服的抗争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了。所有的疑虑,也会为祝福的祥和瑞气一扫而空了罢。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