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1月06日 武汉晚报
下岗女工高秀梅以哭灵为生
11月2日本报《非常新闻》版报道了重庆一位下岗女工成为“哭丧艺术家”的故事,有读者致电本报新闻110称——
遗体告别如诉如泣
昨晚,汉口六渡桥统一街的丁先生为自己去世的父亲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他特地请来
晚7时30分,告别仪式正式开始,只见高秀梅一袭黑衣,先为前来观看的数百名街坊邻居及丁老先生的亲友演唱了一首《天堂》,歌曲的最后,高秀梅如诉如泣地反复唱道:“我爱你,我的爸,我的父亲……”在场观众立即热烈鼓掌。有邻居赞叹道:“她的歌唱真是饱含着真情啊。” 紧接着,告别仪式开始,由亲人手捧丁老先生的遗像。高秀梅头上缠着白布,左手拿着白手绢,右手拿着麦克风对观众说:“我代表老先生的子女为他老人家披麻戴孝,同大家一起与丁老先生告别。”
说完,高秀梅跪在了丁老先生的遗像前。乐队奏乐,高秀梅用《洪湖赤卫队》中韩英的唱腔哭唱了起来:“月儿高高,挂在天上,秋风阵阵,江水浩荡,鄂州(丁老先生幼年从鄂州来汉)啊,我的家乡……”
高秀梅唱的同时,泪如泉涌,丁老先生的子孙也随之痛哭起来,连在场的围观者也悄悄地抹起了眼泪。
下岗之后以哭为生
哭丧,就是高秀梅现在的工作。 高秀梅今年45岁,其父亲是唱楚剧的,母亲是唱川剧的,从小受父母的熏陶,高秀梅也练就一副好嗓子。
上世纪八十年代,高秀梅是个非常优秀的幼儿园老师,她能唱会跳,能写会画,小朋友们都喜欢上她的课,高秀梅也因此年年被评为先进工。到了1991年,幼儿园由于拆迁被取消了,高秀梅也就成了下岗者中的一员。
当时,高秀梅的女儿才14岁,丈夫身患肝癌而卧床不起,为了维持生活,高秀梅开始在一些歌厅唱歌。那时候,武汉的歌厅还比较少,高秀梅的歌比较受欢迎,但是因为她是新手,所以酬劳少得很,一晚上唱几首歌只有八九元钱的收入。过了三四年,高秀梅稍微有一点名气了之后,一晚上的酬劳涨到30元左右。
祸不单行,高秀梅的父母、公婆、丈夫先后去世,生活苦不堪言。去年底,高秀梅因为年龄原因,不适合继续在歌厅唱歌,生活更加困苦。
一次,在朋友的介绍下,高秀梅随一个礼仪乐队为一户人家办丧事,因为嗓子好,乐队要她试着哭一次灵。在武汉一般都是用楚剧的唱腔来哭,而高秀梅别出心裁用歌剧的唱腔来哭唱,而且在哭的过程中,高秀梅又联想到自己苦难的身世,哭得惊天地泣鬼神,旁观者也无不为之动容。丧户对此非常满意,还另外给了乐队许多钱。
潜心研究哭的艺术
高秀梅就此一哭闻名,她正式加入了礼仪乐队,开始以此为生。现在,集主持、唱歌、哭灵于一身的高秀梅基本上是礼仪乐队里的“台柱子”。
为了哭得有特色,高秀梅在工作之余还注意研究一些表演艺术方面的书籍,以丰富自己的技能。没事的时候,高秀梅就当着现在的丈夫哭,直到丈夫也被她感动。
随着哭丧经验的丰富,高秀梅也总结出一套工作经验。每每接到任务后,高秀梅首先来到死者家中了解死者的生平简历,然后和丈夫一起以最快的速度将“哭词”写出来,往往是来不及试哭一遍就上场表演。 高秀梅及其礼仪乐队目前活跃在三镇街头。据高秀梅介绍,办白喜事(丧事)不仅仅只是让人哭,让人流泪,有哭也有笑,才是“最高境界”。所以,在为人办丧事时,哭要让人哭得痛快,笑要让人笑得开怀。所以高秀梅不仅能哭,而且还时常表演一些“搞笑”的小品节目。 一台节目的时间往往有近3个小时,节目中充满了喜怒哀乐。为的是让人们既能缅怀死者,又不要过分的悲伤。虽然高秀梅现在比较“有名”,经济状况也较好,但是她不管去多远的地方表演,都是搭乘公共汽车。她说,我永远不能忘记自己苦难的日子。
哭声感动不孝子女
今年,汉阳区一位老婆婆去世了,因为婆婆的6个子女之间不团结,婆婆生前没有人愿意赡养,去世后子女都把婆婆的丧事当作“负担”。最后在邻居及亲友的指责下,6个子女总算达成协议:一起操办婆婆的身后事。
高秀梅受邀到了婆婆家里后,先了解婆婆的身世,得知婆婆30岁时就开始守寡,含辛茹苦地将6个子女拉扯大,很不容易,最后却一直一个人孤苦伶仃地生活。高秀梅想到这些子女实在太不像话,决定趁此机会好好地教训一下这群不孝子女。 在为婆婆举行遗体告别仪式的时候,高秀梅披麻戴孝地哭唱着:“妈,我们都不是人啊,你守寡把我们拉扯大,我们却都不讲良心啊。妈!你好可怜啊……” 最初,婆婆的几个子女还站在一旁有说有笑的,听高秀梅这么一哭,子女们一个个都被感染了,接着就站不住了,一个个自觉地跪在母亲的遗体前嚎啕大哭,都真心忏悔自己以前对母亲的刻薄,一个女儿还哭得昏了过去。
一些来看热闹的邻居们见到此情此景也都流下了热泪。
(本报记者蔡早勤)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