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节愈来愈近,倒想拿鲁迅的《祝福》说道说道。
对于鲁迅的《祝福》,我是当学生时学习过,又在当老师时几次三番地教授过的。
至今我还以为《祝福》是课文里最难学的一课。在记忆的链条里,只有一个在过年的祝福里死掉的“祥林嫂”的模糊的影子。那时,面对老师那着力酝酿似有几分痛与恨的“煽情”,甚至想挤出几滴眼泪来打动和感染我们的“作相”,我们迷惑懵懂的心似乎被感染几分,读课文的声音也有些颤抖,对旧社会的憎恨也便油然而生。但还是很庆幸自己是生长在新社会里的,只是觉得鲁迅的文章太难读了。比如:对于魂灵的有无,我自己是向来毫不介意的;但在此刻,怎样回答她好呢?我在极短期的踌躇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人何必增添末路的人的苦恼,一为她起见,不如说有罢。
后来,上了师范,又喜欢文学,就当上了中学语文老师。这样,讲《祝福》也是必须的了。知道学生读《祝福》的难处了,只能自己先研读一番。于是,为了这一课,我提前两周备课。搜集资料、研磨课例、编写教案,忙得不亦乐乎。按进度该讲《祝福》了,我胸有成竹地从鲁迅讲起,接着是小说的社会背景、人物形象......不再叙述讲课过程与内容,只记得学生们似乎迷惑的眼神和间或的心不在焉,如同我学生时听讲一样。我知道我的课不成功。
无论当学生,还是当老师,我都算不上是个明白人。但“祥林嫂”是鲁迅笔下的鲜活的人物,尽管是小说里虚构的,因为那时“祥林嫂”一定有,并且不是“个案”。所以,还是重温一下“祝福”中的“祥林嫂”吧:
祥林嫂(生卒年不详),卫家山人,一生艰辛坎坷。早年嫁给比她小十岁的丈夫,有婆婆和一个小叔子,家中以打柴为生。××年春,丈夫不幸去世,祥林嫂孤身一人来到鲁镇,后在鲁四老爷的家中作女工。她模样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常常顺着眼,是一个安分耐劳的人。试工期内她干活勤快有力,很快就成为了鲁四老爷家中正式的女工。但是祥林嫂的做工却丝毫没有懈怠,到年底,筹备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然而好景不长。新年刚过不久,祥林嫂的婆婆突然来到了鲁镇,强行带走了祥林嫂。哪知道祥林嫂的婆婆为了给小叔子筹办结婚的彩礼,竟然将祥林嫂强行嫁到了里山。在众人的迫使下,祥林嫂又嫁给了第二个丈夫。年底,祥林嫂的儿子出世了,一家人的生活倒也平静了一段时间。时隔不久,厄运又一次降临在祥林嫂的身上。先是丈夫死于风寒,接着她的儿子又惨死狼口。生活的重创彻底击垮了祥林嫂。为维持生计,祥林嫂又一次来到了鲁镇,重新在鲁四老爷家做工。但是这一次,祥林嫂不但没有先前的灵活,记性也坏了许多,脸上死尸似的没有一丝笑容。她逢人便讲起儿子的死和自己的悲惨遭遇,渐渐的被乡里人所厌恶。鲁四老爷以为祥林嫂的作风败坏了风俗,于是从此祭祀时便不再让她插手。这对祥林嫂来说犹如一记重锤,精神越发的不济了。后来,祥林嫂听信了旁人迷信的说道,去庙里捐了门槛,试图要洗刷自己身上的罪孽。然而一切努力都是枉然,祥林嫂的境遇每况愈下,终于被逐出了鲁家,直至后来沦落到街头,成了乞丐。××年冬,就在家家户户都忙着“祝福”的时候,祥林嫂终被穷苦夺去了生命。
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她不但不能争得一个做人的起码权利,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遭迫害、受鄙视而终甚至于被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所吞噬的人物。
说到这里,我不知道为啥放不下“祥林嫂”了?哦,是我也丢了“阿毛”。就算是“天狼”叼走了我的“阿毛”。我的“星星苑”里的同伴们都是丢了“阿毛”的苦命人。 在当今这个社会里,却还真“隐藏”着许许多多不同概念的“祥林嫂”。
我想,现在我要再上一堂课,讲《祝福》说不定就明白怎么讲了,最起码不会佯装伤悲使劲挤眼泪了。但我不会再上这一课的,因为我正忘我地上着课,却没有意识到我的“阿毛”,将弃我而去。即便这样,“鲁四老爷”也还是鲁四老爷了我一回。
著名作家丁玲说过,“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在年年的“祝福”声里——
或许,现在的“祥林嫂”境遇不会那么遭。但已“心中无景”,便“不见花开”。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