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白岩松针对中文版《妈妈咪呀》的票房成功,发表了一番城管压制文化的言论,笔者则看到问题的另一面,我们能一丝不苟地照搬西方样板戏,为何不能取材于我国优秀影视作品红色系列,排出自己的音乐剧?
音乐剧这一表现形式在中国的发展很缓慢,前有京剧后有话剧,夹在中间,步履维艰,鲜有佳作。著名影视明星孙红雷就毕业于音乐剧班,他们班的毕业汇报演出我看了,真的不过是些拾人牙慧的音乐剧片断罢了,跳得不如舞蹈专业的,唱的不如声乐专业的,表演挺幼稚,尽管很卖力,但看不出有太大的出息,想不到后来小孙虽然在音乐剧方面无所斩获,却在影视剧表演上大放光彩。王刚和成方圆合作的《音乐之声》我也看了,只是因为“参照物(原作)”实在太精彩太经典,他们中规中矩的唱念作打显得相形见绌。所以《妈妈咪呀》能好到哪里去?
一段震耳欲聋的电声主题音乐过后,大幕拉开,一个胖嘟嘟、单眼皮、短头发、衣着随便的光脚女孩上来,心情忐忑地又说又唱,音质一般,台词带着港台味儿,这就是女主角儿苏珊?她的两个闺密长得远比她漂亮,身材一流,搔首弄姿,双目放电,可惜台词的逻辑重音不对,一看就是新手。但是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光脚女孩眼睛里有一股真挚的感情,她认真地与女伴交流:该不该偷看妈妈的日记?该不该向可能是自己亲生父亲的三个男人发出邀请函?那三个男人会不会应邀参加自己的婚礼?妈妈一旦知道会不会生气?未婚夫知道后会不会看不起自己?
单眼皮的光脚女孩在序幕中凭着对一个简单的寄信动作的质朴表演征服了我,很久没有看到这样发自内心的戏剧表演了,多数年轻的影视、话剧女演员无不是在卖弄姿色、自我欣赏,这是从哪里冒出的一个不靠漂亮而靠真挚诠释人物的女演员呢?
中场休息时我询问兜售《妈妈咪呀》相关产品的男孩子:扮演苏珊的女演员是哪儿的?他说:有2 000多人参加了这部音乐剧演员的遴选,这位女演员是台湾来的,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这使我很好奇,想买一本说明书,可惜需80元一本太贵了!(不是说接轨吗?国外观剧的说明书Playbill都是奉送的啊!)只好回家后查百度,才知道她叫张芳瑜,专业学的是二胡。
其实此剧的第一女主角不是苏珊,而是她的妈妈唐娜,唐娜是个相当于“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的中年妇女(前两年好莱坞大制作将《妈妈咪呀》搬上大银幕,由演技派女星梅丽尔·斯特雷普饰演)。为了叙事方便,我把剧中人物的洋名改成中文名字,向大家作个剧情简介:
21年前,在某旅游景点当歌女的小芳和到此旅游的三个男青年张三、李四、王二麻子先后偷尝禁果,一年后小芳的女儿珊珊出世了。小芳没有把珊珊的存在告诉可能是这孩子父亲的张、李、王,而是凭自己的打拼把女儿拉扯大,只是在日记里记下对他们的思念和哀怨。
明天珊珊就要和赵五办喜事儿了,妈妈小芳叫来了自己当年在歌厅的搭档——妖媚的金环和豪爽的大凤来参加珊珊的婚礼,却不料撞到已经是旅行家的张三、白领的李四和建筑师王二麻子也来参加婚礼。她大为吃惊,但原谅了珊珊背着她擅自邀请三位先生的做法。这时妈妈小芳有一大段唱腔,以表现她复杂的心情,舞台灯光随着她的咏叹有节奏地变幻,十分贴切、细腻,据说演出是按着《妈妈咪呀》的原作丝毫不走样地复制的。这不禁让我想起文革中普及样板戏时说一句话:“样板戏不走样”!从网上查出该剧在英国本土以及在美国百老汇剧场演出时的剧照,哈!原来珊珊出场时穿得那件显得很随便的服装都是原演出单位设定的,而且所有演员的服装与原创都吻合得天衣无缝呢!我感叹:原来样板戏不走样,不但中国有,外国也有哇!(据说移植此剧的版权谈判就谈了三年!)
由于戏核在小芳这位四十岁单身母亲身上,涉及婚恋观、金钱观及人与人的信任与否,对白就变得富于生活气息(就是我常说的“接地气了”),戏剧冲突就变得尖锐了(真善美价值观与拜金主义、男女关系上的杯水主义的交锋)。在戏中,妈妈小芳与三个男人、两个女友、女儿、准女婿都有交集、交锋、交流;珊珊与三个男人、两个闺密、未婚夫亦是交集不断;女权主义者金环与旅游景点的浪荡青年“辣子”有一段忘年交式的挑逗,而大凤则与小芳前情人张三又一见钟情和修成正果。全剧人与人之间有误会、有指责、有推卸、有试探、有沟通、有谅解的情感交流,写得层次分明、丝丝入扣,而且转折得非常迅速,却不让人有兀突之感,如结束时珊珊与赵五宣布暂缓婚礼、携手远行,但仍有人结婚了,谁?我的妈呀(即希腊语:妈妈咪呀)!结婚的原来是妈妈小芳和王二麻子!谁能想得到?!这些戏剧性转折被贴切插入的22首歌曲予以强化(载歌载舞),相当流畅。
珊珊和妈妈小芳是一对矛盾,女儿不赞成妈妈“结婚就是他妈的扯淡”的观点,她相信爱情,深爱赵五,坚持举办一个隆重而独特的婚礼,并渴望隐身于三个男人中的亲爹把自己交接到新郎的手上。此时她与妈妈有一段母女情深却又对立的对唱,以表现婚姻观上的冲突。
妈妈小芳(即唐娜)的扮演者田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国家一级演员,有多部话剧、影视剧垫底,所以这个山东姑娘从话剧跳到音乐剧,演的得心应手,可见音乐剧的门坎不似芭蕾和京剧那么高,加上歌手沈小岑演过金环、在台湾拉二胡的张芳瑜扮演珊珊,似乎可以推论:学表演的只要会唱会跳,学声乐的只要会演会跳,学舞蹈的只要会演会唱就可以步入音乐剧殿堂。
田水的表演有影视剧的细腻、话剧的生动、音乐剧的夸张,看来是下过一番工夫的。小芳这个人物具有社会底层妇女的倔强、坚韧与粗糙,又因当过歌女而多了几分招摇,她是小旅馆老板,所以还有点阿庆嫂的老辣,还因是母亲,故有着强烈的母爱和责任感。这些性格元素、生活烙印,田水都给予了充分的展现,特别是在三个前情人面前火一样的复杂情感和在两位女友面前水一般的少女困扰,她都能处理得对比鲜明、准确到位;在演唱上,虽然音质不很圆润,但唱得流畅、自如、准确。一台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国人把洋人歌舞基本上演得可圈可点。
我就在想啊,既然音乐剧的门坎不那么高,咱们中国又人才济济,可咋就没有自己叫得响的音乐剧捏?马上想到的、可改编为音乐剧的剧目有《冰山上的来客》、《五朵金花》、《潜伏》、《钢铁年代》、《乡村爱情》,甚至《宫》。
而且想到《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成为音乐剧的主旋律就心跳不止,为神马捏?因为有伟大的作曲家雷振邦谱写的《怀念战友》、《翻过千层岭哎》、《戈壁滩上的一股清泉》等支撑性歌曲,又有人物及剧情设置的先天优势,阿米尔男高音、杨排长男低音、真古兰丹姆女高音、假古兰丹姆女中音;阿米尔与古兰丹姆的对唱、三个班长的三重唱;战士马刀舞;塔吉克群舞;婚礼上的独舞和群舞等等,把该电影改成音乐剧可谓易如反掌!
《五朵金花》亦是!而《潜伏》音乐剧可直接请孙红雷来演,战斗在敌人心脏的翠平如果能梦境中唱支山歌伴有游击队舞蹈,那肯定感人;《钢铁年代》里可出现激昂的炼钢工人歌舞,而《乡村爱情》里可展现东北二人转……耶!美得鼻涕冒泡儿。
我的担心有两点:一是由于目前的大气候,以上剧目的主流价值观、革命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在改编中可能被淡化或歪曲;二是演员在表演上缺乏精、气、神上的抖擞、亢奋、昂扬。近期观看的话剧《北京好人》、《我们的荆柯》、《王府井》里演员们的表演从骨子往外渗透着寒气(系剧本问题),须知《妈妈咪呀》的舞台气氛始终昂扬饱满,青年演员那久违了的、近乎疯狂的热情让我似曾相识,哦,当年天安门广场上指点江山的红卫兵……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